1、國家壹體
中華民族關系形成 “多元壹體” 的格局,在這些具有不同種族、民族背景和不同語言宗教多元文化傳統的公民們中逐步建立了新的“國民認同”,培養與加強全體國民對 “中國人” “中華民族” 的認同意識,各族民眾逐步把“中國”看作是壹個具有***同多元文化和歷史的***同體,明確地把國民意識置於各個民族、宗教群體之上,淡化民族特殊意識。
在壹個擁有多民族的國家中,為了達到各民族在各個領域的相互交流,維護國家統壹政體,各民族必須要擁有壹種***同的族際語,它的選擇是這個國家的各民族的歷史與現實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社會因素所決定的,中國的族際語就是處於主流文化地位的漢語,這是山中國幾千年各民族歷史發展與現實的政治、文化、經濟等多方而社會因素所決定。《中華人民***和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只要是中國人都應學習“漢語普通話”。
因此,在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從小加強雙語教育對形成國家壹體和歷史的認同具有積極的作用,學做壹個愛國的人,對祖國的熱愛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2、文化多元
中國傳統中把少數民族“多元文化化”的成功思路⑷,我們應繼承下來,不同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上的多彩多姿,保留與發展各少數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對促進各個民族相互理解、相互交流,在經濟上***同發展,在政治上平等相處,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大團結有著重要的意義。
新疆多元民族多元文化資源特色鮮明、豐富多彩,少數民族多元文化源於自然,源於生活,具有悠久燦爛的民族歷史,魅力無窮,民族文化是民族存在的重要表現形式,是整個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和寶貴財富。從學前教育起始,繼承和發展各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和優良傳統文化,弘養優秀民族多元文化,建立壹個具有本土特色的,融會多元文化兼容並包的少數民族雙語教育,是發展多元文化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少數民族地區學前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
3、社會發展需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逐步提高,漢語己經成為當今國際交流的重要工具,漢語言文字不僅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文字,還是聯合國工作語言之壹。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只有學習掌握了漢語言文字,才能擴大自己的視野,才能真正談得上面向全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漢語學習同時也是適應人才競爭的需要,隨著競爭機制己滲入人才市場,經驗告訴我們:少數民族學生要使自己在人才市場上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就必須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成績,其中包括漢語成績,才能適應現今人才市場的新形勢。
“扶貧先治愚,治愚先育智,育智靠旱抓”,重視幼兒語言關鍵期的教育,通過發展學前雙語能力,達到提升各少數民族的文化素質的目的,也是加快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科技等各項事業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簡介:
雙語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就是Twolanguages,根據英國著名的郎曼出版社出版的所《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給的定義,譯成漢語即為:壹個能運用兩種語言的人,在他日常生活中能將壹門外語和本族語基本等同地運用於聽、說、讀、寫當中。當然,他的母語知識和能力通常強於第二語言。所謂的雙語人才就是指能熟練地運用兩種語言進行交際、工作、學習的人。
根據《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所給的定義即:能在學校裏使用第二種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換言之,使學生的外語或第二語言,通過教學和環境,經過若幹階段的訓練能代替或接近母語水平。比如,某個西藏同胞既可以在家裏用藏語和家人交談,也可以用漢語在單位與同事交流。這裏有兩個問題要搞清。第壹,雙語教學指的是用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語。通過學習學科知識來達到掌握該語言的目的。第二,雙語教學提倡師生間的互動,而決不僅僅是聽教師在課堂上從頭到尾用外語授課。是達到既能學會學科知識,又能通過學習學科知識掌握外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