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向烏克蘭軍隊提供的M-142“海馬”火箭炮成為俄烏戰場的焦點。烏軍接收的“海馬”數量有限,因此被迫選擇赫爾松作為重點作戰方向,尤其是安東諾夫斯基橋,這是俄軍用來保障前線部隊補給的橋梁,被烏軍的“海馬”擊中多輪。結果顯示,烏軍“海瑪斯”使用的是M31A1制導火箭彈,在橋面上的命中率很高。雖然橋梁沒有因電力不足而被毀,但受損的橋面已經無法通過大型軍用卡車,俄軍被迫使用船只渡河運送物資。雖然美制M-142“海馬”在烏克蘭戰場表現出色,但公認的世界最強遠程精確大口徑火箭炮在中國。
早在2016年,我國網絡上就出現了壹款帶有我軍活性塗層的新型大口徑火箭炮,其外形與之前的國產火箭炮明顯不同。當時有人推測,這種新裝備是在PHL-03火箭炮的基礎上,研制出的類似於美國M-142“海馬斯”的新型箱式火箭炮。起初,輿論稱這種設備為“PHL-16”。然而,經過幾年的等待,這款新裝備終於在2019年6月的閱兵式上亮相,官方編號也浮出水面——PHL-191箱式火箭炮。之後官方還進壹步披露了PHL-191的基本數據,外界對這款國產頂級裝備的具體性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贏得了世界上最強大口徑火箭炮的美譽。
二戰後期,蘇軍裝備的BM-13“喀秋莎”火箭炮大放異彩,成為蘇軍的標誌性武器。
在隨後的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也獲得了蘇聯提供的“喀秋莎”,並仿制了相應的國產型號。在電影《上甘嶺》中,有壹個場景是我軍炮兵部隊重點使用“喀秋莎”轟炸美韓的陣地。這壹時期的火箭炮雖然口徑和射程不同,但技術特點都差不多,單發密度高,精度低,重裝時間慢。其實在冷戰時期,美蘇等國雖然研制了種類繁多的火箭,但大部分技術水平仍然沒有擺脫這三個典型特征。直到1991,美軍裝備的M-270火箭炮才進入戰場。
在1991的海灣戰爭中,美軍原本為蘇軍準備的先進裝備被用來對抗伊軍。F-117A隱形戰鬥轟炸機用精確制導炸彈攻擊地面目標,F-15/16戰鬥機借助KC-135空中加油機遠距離攻擊,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屠戮T-72主戰坦克等畫面。,都是外在的。
美制M-270火箭炮也廣泛應用於戰場,因其對伊軍的毀滅性打擊而被戲稱為“鋼雨”。更重要的是,M-270突破了以往火箭的固有特性。在保證單發投送密度的同時,通過搭載精確制導模塊提高了命中精度,由於箱式模塊設計的應用加快了重裝速度。這些技術特點成為世界大口徑火箭的新起點。
2003年,美國海軍陸戰隊根據反恐作戰的需要,在M-270的基礎上將履帶式平臺換成輪式越野平臺,引進了M-142“海馬”高機動火箭炮,壹度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大口徑火箭炮。相比之下,當時我軍裝備最先進的型號是PHL-03型300毫米火箭炮,也就是著名的“03式遠火”。雖然它的精度不錯,但有些指標比不上M-142“海馬斯”,重裝速度也遠遠落後。
隨後幾年,國產火箭炮家族以極快的速度發展。著名的A-100/200/300系列、Guardian、AR系列都取得了出口的好成績。但陸軍裝備的大口徑火箭炮在PHL-1965438+之前主要是“03式遠程火力”。
根據官方媒體發布的消息,“191箱火”繼續秉承“03式遠火”的高機動發展思路,是基於國產大口徑火箭炮使用和出口經驗,應用箱體結構設計的新型裝備。具體來說,“191箱火”使用標準發射箱運輸和儲存火箭彈,不僅將換裝時間減少到傳統型號的壹半左右(根據烏克蘭軍隊公布的視頻,這壹時間甚至可以控制到三分之壹),機動性能也有了質的提高。以前老火箭總是只兼容壹種口徑的火箭。雖然它們可以通過不同類型的火箭攻擊不同的目標,但射程和精度很難調整,這大大限制了使用範圍。
國產“191盒火”本身沒有固定發射管。無論什麽口徑的火箭彈都能放入發射箱正常使用,不存在口徑不匹配的問題。其實根據官方消息,“191箱火”可以兼容四種不同口徑的火箭彈,分別是300mm、370mm、610mm和750mm。攜帶300毫米火箭彈時,載彈量為10(每個發射箱5枚),射程約120公裏,命中精度約5米。
至於最常見的370毫米火箭炮,總共8枚(每個發射箱4枚),射程約180公裏,命中精度約10米。眾所周知的610 mm的“火龍”300火箭炮,只能攜帶兩枚火箭彈(每個發射箱1),最大射程300公裏,命中精度20米。至於最不為人知的“龍”480型750毫米火箭(也許應該叫戰術彈道導彈),它需要壹個特殊的大型發射箱,只能攜帶1枚,射程480公裏,命中精度30米。
“191箱式火力”雖然只是壹件裝備,但通過快速變換不同類型的火箭彈,可以承擔從150公裏到480公裏的不同精確打擊任務,這也是先進箱式火箭炮的魅力所在。當然,作為這壹領域的先行者,美制的“海馬”也有這種多用途設計,但它只有227mm和610mm兩種口徑,其中227mm彈藥只有普通和增程彈藥,與壹般意義上的“191盒火”明顯不同。此外,這種箱式設計已應用於中國出口的AR-5火箭炮,但其適配的口徑改為122 mm、220 mm、610 mm(射程略有縮小)和C705反艦導彈,可視為“191箱式火力”的低配版。
在以往設計、研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最終誕生的“191箱火”和SR-5都是達到世界頂尖技術水平的優秀裝備,而美制的M-142“海馬寺”由於立項較早,後期沒有全面升級,顯得有點落伍。而誕生於10多年後的“191箱火”,憑借後發優勢,在多用途性能和最大射程上已經超越了美制“海馬”。被稱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大口徑精確制導火箭炮,沒有問題。此外,由於美制“海馬”在烏克蘭戰場上的出色表現,SR-5作為“191箱火”的低配版,很可能在近期迎來新的出口機會,尤其是其“神龍”300 610 mm火箭炮,早已成為多國翹首以待的“戰略”。
在火箭炮進化史上,雖然作戰精度、射程、裝彈速度不斷升級,但並沒有帶來新的問題。
就像早期戰鬥機攜帶的炸彈,從無制導、低阻型號升級為命中精度為米級的精確制導彈藥後,價值暴漲數十倍。雖然箱式火箭彈所用彈藥的性能指標十分完美,但其高昂的成本卻令人難以想象。當年從俄羅斯進口的壹門原裝300毫米火箭炮,價格高達654.38美元+0.4萬。後來國產“03式遠火”量產後,單枚火箭價格為75萬人民幣。至於國產的“191箱火”,其配套彈藥性能更好,價格肯定更高,尤其是“火龍”480型750毫米火箭炮,除了飛行速度外,實際性能與著名的俄制“伊斯坎德爾-M”近程彈道導彈相差無幾,價格可想而知。
對於我軍來說,“191箱火”的優異表現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具有單次高強度火力投送、精度高、裝載快、靈活性強等優點,在高原和近海作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術優勢。這是因為“191盒火”在西部高原服役後多次出現。
最重要的是,這種由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直接裝備的戰略武器,與海空軍的戰鬥機和轟炸機支援相比,不僅更直接,而且反應更快,可以起到填補其他火力支援空白的作用。這種被譽為“480公裏彈道導彈”的高精度裝備,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關鍵時刻,必將顯示出無與倫比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