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禮儀文化禮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規則,是壹種語言,也是壹種工具。由於禮儀的重要來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遵守不同的禮儀。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壹,中華民族是唯壹傳承了幾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國的禮儀始於夏商周,盛於唐宋,經過不斷的發展變化,逐漸形成體系。西方社會,幾個古老文明的傳承者,壹直在東方與中國遙相呼應。中世紀的黑暗之後,文藝復興終於到來,催生了資本主義和現代文明,產生了現代科技和文化。中國和西方有完全不同的禮儀文化。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和跨國交流的日益增多,中西禮儀文化的差異越來越明顯,這些差異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在中西禮儀完美融合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這些差異。壹、交際語言的差異每天跟人打招呼的時候,中國大部分人都會用“妳吃飯了嗎?”“去哪裏?”等等,這體現了壹種人與人之間的親密。對於西方人來說,這種問候會讓對方感到突然、尷尬甚至不高興,因為西方人會把這個問題理解為壹種“詢問”,覺得對方是在詢問自己的私生活。在西方,他們只是說“妳好”或“早上好!”根據時間。“下午好!”“晚上好!”去做吧。而英國人會見面說:“今天天氣真好!”在稱呼方面,在漢語中,只有熟悉的人才能“直呼其名”。但在西方,“名”比中文寬泛得多。在西方,“先生”和“夫人”通常用於稱呼姓名不詳的陌生人。對於十來二十歲的女性,可以叫“小姐”,已婚女性可以叫“夫人”或“夫人”。家庭成員,不分尊卑,壹般可以互稱姓名或綽號。在家裏,妳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所有男性長輩都可以叫“叔叔”,所有女性長輩都可以叫“阿姨”。這在國內做不到。壹定要分清代際關系,老老少少,否則會被認為不禮貌。中西語言中有許多不同的告別詞。例如,在與病人告別時,中國人經常說“多喝開水”、“多穿衣服”、“早點睡覺”之類的話,以示對病人的關心。但是西方人絕對不會說“多喝水”之類的話,因為會被認為是指指點點。比如,他們會說“保重”或者“希望妳早日康復”等等。二、用餐禮儀的不同中國有句話叫“民以食為天”,可見飲食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所以中國人把吃作為頭等大事。中餐講究菜肴的色、香、味、形、意,甚至超過了對營養的重視。只要好吃好看,營養不重要。西方飲食更註重營養的搭配和吸收,這是壹種科學的飲食觀念。西方人更註重食物的營養,忽視食物的色、香、味、形、意。他們的飲食多是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並不註重味覺的享受。用餐氛圍方面,中國人吃飯喜歡熱鬧。很多人聚在壹起吃吃喝喝,談笑風生,共同營造出熱鬧溫馨的用餐氛圍。中國人在餐桌上沒有任何特殊的禮儀,除非是在非常正式的宴會上。而西方人,吃飯時喜歡優雅安靜的環境。他們認為在餐桌上吃飯壹定要註意自己的儀態,壹定不能失態,比如吃飯的時候不能發出難聽的聲音。中西宴會禮儀也各有特色。在中國,從古至今,大多數人都以左為尊。招待客人時,要把貴賓安排在左邊座位,然後依次排列。在西方,尊重權利,男女分開坐,情侶分開坐。女嘉賓的座位略高於男嘉賓。男士應該為坐在他們右邊的女性客人拉開椅子,以示對女性的尊重。另外,西方人吃飯時要坐直。他們認為彎腰低頭嘴巴湊在壹起吃東西是不禮貌的,但這正是中國人通常的吃法。吃西餐時,主人不提倡狂飲。中國的餐酒是必備的,是用來招待客人的。有時,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重,他們會壹杯接壹杯地喝酒。三、著裝禮儀的差異西方男性通常在正式社交場合穿保守的西裝、白襯衫、打領帶。他們喜歡黑色,所以他們通常穿黑色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場合應該穿禮服。另外,女士們出門有戴耳環的習俗。在西方國家,尤其是在美國,人們通常喜歡穿休閑服裝,如T恤衫和牛仔褲。如今,中國人的穿著越來越西化,傳統的中山裝和旗袍退出了歷史舞臺。男女在正式場合的著裝與西方沒有什麽不同。在日常生活中,妳會看到很多人穿著背心、短褲、拖鞋等不雅的衣服。禮儀是壹種文化,有縱向的傳承,也有橫向的借鑒和融合。隨著世界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經濟文化的高速碰撞與融合,大量西方文化湧入中國,中國的傳統禮儀不斷受到西方禮儀文化的沖擊。如何保護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去其糟粕,與西方禮儀進行合理有效的融合,成為人們不斷思考和探討的話題。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中西禮儀文化將會相互滲透,不斷發展。以餐飲為例。如今,洋快餐和西餐在中國的食品市場中占據了很大的比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和接受這些舶來品。麥當勞幾乎代表了壹種文化時尚,成為美國文化在餐飲領域的象征。與此同時,法國貴族文化和英國紳士文化也隨著飲食湧入中國。隨著中西飲食文化的交流,不僅帶來了蛋糕、面包、雞尾酒等西式菜肴,也帶來了壹些西方先進的烹飪技術和吃法。這些都為中國古老的飲食文化註入了新的活力。當然,中國悠久燦爛的飲食文化在海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幾乎在世界各地,都出現了大量的中國餐館,中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歡迎和喜愛。比如北京烤鴨,就成了外國人心中地道的美味。然而,在中西禮儀文化融合的過程中,中國人盲目熱衷於西方,不自覺地陷入兩個誤區:壹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被西方禮儀所取代。禮儀是壹個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東西。比如在年輕人中,舉辦洋氣婚禮,過西方節日,都是不可忽視的傾向。把西方禮儀僅僅理解為民間知識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人們蜂擁而至,他們將失去民族自尊,他們的傳統禮儀將被淹沒。第二,把禮儀教育的重點放在操作層面,比如鞠躬多少度,握手多少秒停止等等。這些問題不是不能談,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禮儀就會變成空洞的形式主義。不可否認,今天的國際禮儀基本上是西方禮儀。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既有西方的強大,也有西方價值觀的統壹和西方人對自身文化的高度認同和深刻自覺。這壹切都與基督教的社會基礎密切相關,因為禮儀是宗教活動的重要方式。西方人由於對宗教的虔誠信仰,從小就受到這種禮儀的教育和熏陶,使得禮儀在人的行為中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精神與物質、政治與文化的高度和諧,使人獲得高度的自信和優越感。正是西方人的自信和優越感,賦予了西方文化強大的感染力,使其禮儀文化被奉為世界標準。與我們中國的社會現狀相比,我們與西方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中西禮儀文化的融合,在今天的中國,就是向西方學習。但是學習西方禮儀或者創造我們自己的禮儀體系並不難。難的是,我們還可以有壹個完整的價值體系,對自己文化的高度認同和深刻認知。我們要學習西方禮儀,不僅是它的形式,更要學習它的內在靈魂。這樣才能樹立自信和優越感,樹立號召力。民族的復興不僅是實力的復興,更是文化的復興。只有當別人認同我們的文化,我們才能真正讓我們的禮儀在世界上流行。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安。壹個缺乏禮儀的社會,往往是壹個不成熟的社會。而壹個禮儀標準不統壹甚至矛盾的社會,往往是壹個不和諧的社會。禮儀是整個社會文明的基礎,是社會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現。創建和諧社會,必須從禮儀入手。今天,中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無論在物質、精神、文化方面,都迫切需要壹套完整合理的價值觀來統壹。禮儀文化無疑是這種統壹的“急先鋒”。只有認識到中西禮儀文化的差異,並對其進行合理有效的整合,才能建立適合當代中國社會的禮儀文化體系,實現和諧社會的理想。中西服飾文化說起東方服飾文化,人們肯定會想到雍容華貴的唐裝和含蓄雋永的旗袍,而我們對西方服飾文化卻知之甚少。除了現代的西裝,我們能想到的只有中世紀歐洲那種宏大華麗的貴族服飾。其實中西服飾的文化差異並沒有那麽簡單,壹個民族的服飾特點,滲透著壹個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沈澱,中西服飾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風格和體系。
上一篇:“十二五”時期國家文化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文化體系下一篇:對外貿易中常用的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