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地勘單位屬地化後的發展及建議

地勘單位屬地化後的發展及建議

2005年5月28日至6月10,調研組赴福建、江西兩省調研地勘單位屬地化後的改革與發展。盡管閩贛兩省地勘單位的層次、隊伍規模、經濟基礎、環境、發展現狀、改革模式等存在較大差異,但探索事業單位向企業化管理的轉型模式,蘊含著地勘部門的諸多特點。本文簡要總結了它們的特點和認識,以期為有關部門進行行業管理和指導地勘部門深化改革提供參考。

壹是地勘單位正在向“逐步實行企業化管理”邁進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7]37號)和《國家經貿委管理的國家局所屬地質勘查單位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國辦發[2006 54 38+0]2號)要求,兩省地質勘查單位除少數外,全部實行屬地化管理。

各地各探索單位在保持商業體制的框架下,積極探索“企業化”道路,堅持以發展為重點,以改革為動力,適應和開拓市場,主動進入區域經濟發展範疇。每個單位條件不同,情況不同,經營方式多樣,但總體來說,在經濟規模、產業結構、內部管理、制度創新、職工生活工作條件等方面都有很大進步。雖然仍有思想認識、原體制遺留的未解決的困難和新形勢下遇到的許多新問題,但各單位基本都能正確面對,正以不同的方式和速度逐步向“企業化管理”的目標邁進。

二、堅持發揮優勢,抓住機遇,努力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經濟實力,為“企業化經營”奠定基礎

地勘隊伍屬地化實現了管理體制和投資體制的改革,促進了基礎性、公益性和商業性地質工作的分離。各地地勘單位基本適應了這種變化,能夠根據區域經濟和自身優勢開拓市場,在調整發展中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更加深入地融入市場,實現新的發展。2003年,福建、江西兩省地勘局總收入分別達到9.5億元和8.4億元,比過去有較大增長。其他地方的地勘單位隊伍小,但是發展很快。比如江西核工業地質勘查局,2003年總收入9億元,職工只有3300人。

據調查,地方勘探單位的基本產業框架仍沿用國產化前的形式,但根據新的形勢和新的市場變化,在結構調整中,實行壹定程度的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使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目前地方勘查單位的行業主要有:地質勘查、工程施工(原名地質市場)、礦產開發等多種經營。

(1)地質勘查業

這些地方化的地勘單位,無論隊伍大小、實際礦產勘查項目、投資額大小,都壹致地把地勘業作為主業放在產業發展設計的首位,並為此做出了努力。壹方面是保持和發揮自身優勢,獲得更多探礦權,尋求找礦新突破,另壹方面也是盡可能穩定和維持壹支技術人才隊伍。

現在以兩個省的地勘局為例,其特點如下:

壹是基本實現了公益性、基礎性、商業性項目資金分離;

二是基本實現了項目和資金來源的多元化。投入勘查的資金包括:中央和地方財政、中央和地方資源補償費、地勘單位從地勘費基數和自有資金中撥付的資金、國有企業和其他事業單位、私營企業和個人以及其他社會資金。在商業礦產勘探中,後三部分的資金雖然還很少,但是增長很快。

三是地勘單位近年來逐步加大了對商業性礦產勘查的投入。特別是礦業權出讓制度的實施和對成功出讓礦業權的鼓勵,激發了投資礦產勘查的積極性。

第四,發揮地勘部門的優勢,高度重視探礦權的取得。應該說,目前兩省的主要成礦遠景區,大部分都是地勘部門登記的。2006 54 38+0-2004年,福建省地勘局每年登記勘查項目100多個,其他地方地勘單位也盡可能爭取勘查登記項目。

第五,地勘單位的勘查工作采取多種形式:獨資、合資、合作、參股、委托。

第六,通過加大投入,取得了壹批好成績。如福建省地質勘查局近三年新發現各類礦床16處,新發現礦點33處,新開發現成礦遠景22處;2001至2003年,江西省地勘局新增礦床(點)46處,新發現礦床9處,新形成或基本形成的勘查基地17處,也說明東部地區雖然找礦困難,但仍有很大的找礦潛力,有資金投入必不可少。

七是探礦權轉讓成為各單位關註的新焦點。兩省地勘單位之所以盡可能多地登記勘查項目,主要原因是探礦權可以依法有償轉讓,大多數單位或多或少都獲得了實際利益。不過以兩省的地勘局為主。近年來,福建省地勘局共轉讓探礦權、采礦權35宗,價款28464.3萬元,收回價款7982.66萬元,配合16548+0505656 2001至2003年,江西省地勘局共轉讓15宗采礦權,價款7000萬元,資金788.7萬元,其中

第八,吸引外資或走出去勘探仍然是壹個普遍的薄弱環節。

(2)礦產開發業

“勘探開發壹體化”的理念是20世紀80年代在地勘單位的礦業開發中提出的,並在有條件的地勘單位,特別是貴金屬礦山的開采中得到成功實踐。福建局的鉭鉬礦和江西局的達夫鹽礦都是成功的例子,礦業開發有向下遊產業發展的趨勢。雖然采礦收入占各單位總收入的比重很小,如福建、江西兩省地勘局的采礦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4.8%和4.5%,其他單位遠不及這個比例,但利潤都很高。而且,在新的環境條件和發展主導思想的變化下,我們在整頓和完善原有礦山企業的同時,深化改革,大膽改革。壹方面吸收社會資金辦礦,壹方面利用自身優勢出讓探礦權。如江西省地勘局原達夫鹽礦改制成功,2006年5438年至2003年15筆礦權轉讓中,開發4筆,價格約5000萬元,福建省地勘局11.5萬元。礦業發展將改變其在有資源條件的單位產業結構中的地位,呈現出新的活力和良好趨勢。

(3)工程建築業

目前工程建築業仍然是各單位的支柱產業,包括工程建設和工程勘探。以福建、江西兩省地勘局為例,該行業收入約占單位總收入的1/2,從業人員較多,服務領域不斷拓展,技術含量日臻完善。各單位還在向集約化、集團化方向加強和發展,這是最有條件實現獨立企業組建的部分。

多樣化

多元化是多種行業的總稱。80年代中期,提出了“發展多種經營”的戰略。這個行業的發展很不平衡,各單位在發展的過程中壹直在不斷的調整,變化,提高。在這方面,前工業部門的地勘單位發展更有特色。如福建核工業原294隊開辦的軸瓦廠,產品出口國外,年產值上億元。江西有色地質勘查局創辦的鋯化工廠,已成為全國四大同類產品企業之壹。隨著多元化業務領域的不斷拓展和發展前景的看好,全國各地的勘探單位都在根據自身條件合理把握機遇。

第三,積極探索團隊結構調整模式

隨著管理體制的轉變、改革的深化、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地勘隊伍的結構調整已成為地方地勘單位亟待探索和解決的問題。

福建、江西兩省的地勘單位,基本都是和企業同體運作,即所謂“戴事業帽走企業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根據自身條件而定。福建、江西兩省地勘單位結構調整也有壹些亮點:壹是江西地勘局分地區結構調整。江西省地勘局在贛州地區有908、909、贛南地質調查隊等三個地質隊。根據市場需求,該局計劃逐步合並三家單位,以實現資產和資源的優化配置。第壹步,從2001開始,對贛南地勘隊和908隊進行資產重組,內部政企分開,股份制改造,構建大隊框架。2004年4月,909隊合並,實現三隊合壹,重新組建甘南地質調查隊。重組後,甘南地勘隊現有職工3431人,總資產1.438+0億。實現資產優化配置,內部政企分開,實現做大做強的目標;二是福建化工地質隊,只有300人的小隊伍,改革力度很大。在產業發展、企業改制、加強內部管理、發展經濟的基礎上,2005年擬內部準備全體職工變更勞動關系,返聘男50周歲,女45周歲以下;第三,福建某地勘單位存在壹級探礦公司和探礦人員的模式。某局有個“草根公司”,註冊資本654.38+0萬元,565.438+0%國有股,49%個人股。它有20名員工和壹個獨立運營的金礦(與社會合作)。2004年原單位獎勵11,000元,員工分紅22萬元。然而,由於現行相關政策和制度的限制,員工不願意離開原單位。某局有人停薪留職,成立個體探礦公司找礦。在外部因素的推動下,團隊結構逐步完善。

第四,理解和建議

(1)總體來看,閩贛兩省屬地化地勘單位在改革發展的許多方面都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很大進步,但目前從認識深度、改革力度、經濟基礎等方面來看,還遠遠沒有實現“企業化經營”的目標。

(2)在業務帽子下實行企業化經營,是目前全國各地勘探單位基本的統壹經營模式,希望盡量保持。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這種二元結構運行中不可避免的矛盾逐漸凸顯,難以維持。比如福建省提出壹個單位不能既是事業法人又是企業法人,省人事廳正在督促改制,推進企業化。隨著事業單位改革力度的加大,改變這種事物和企業的外部壓力將進壹步加大,地勘單位必須主動面對,加大改革力度,以適應形勢的要求。

(3)加強地勘單位的結構調整。如果仍然以團隊為基本單位,由於資源總量的限制,很難提升競爭力。最好能以本地或區域為單位整合各種資源,實現優化配置,從而為加快實現“企業化管理”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4)屬地化後,地勘單位原主管部門已脫離管理關系,地方政府管理未完全到位。其實各單位的改革發展都在“各顯神通”。雖然兩者之間有交流,但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加強行業管理,對地勘單位的改革和發展給予及時的指導和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 上一篇:圖像處理
  • 下一篇:復興中華從我做起。600字征文要原創~ ~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