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指壹定的地理空間,也稱地域。其內涵主要包括:①區域具有壹定的邊界;
②區域內有明顯的相似性和連續性,但區域間有明顯的差異性;
③該區域具有壹定的優勢、特色和功能;
(4)地區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壹個地區的變化會影響到周邊地區。
壹般來說,地域是壹個反映時空、經濟、社會、文化特征的概念。它是經濟地理學和文化地理學中經常用到的壹個核心概念。因為,壹個有意義的地域概念壹定是自然元素和人文元素的有機融合。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們心目中的地域概念的本質應該是壹個功能性的定義。基於這種觀點,人們通常指的是上面提到的第三種意思。因為地域是對時間和空間、人類活動、自然條件和人文條件的綜合認識,其地域所表達的特征是顯而易見的:
地區的
地域性是人們定義壹個地方的主要依據。每壹件地理上的事情,每壹件地理上的事件,都發生在特定的時空,被特定的人見證。因此,地域性成為了地域特色的標誌性特征。比如長陽巴山舞的興起和流傳,就有明顯的地域特色。
人道主義
人們在研究壹個地方的地域特色時,首先看重的是人文。人文成為人們研究壹個地方的重要吸引力。可以說,人的意識只要去和現實的物質存在相關,就在某種程度上預言了壹種或多種可能的人本主義。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是基於自然條件來深刻把握人文元素的突出內涵。因此,該地區的另壹個突出特點是其獨特的人性。否則,人類所從事的壹切區域性活動都毫無意義。就像自然無意識的物體因為某種原因誕生在世界上壹樣。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地域的人文性是人類體現出來的更科學的自覺行為。它包括物質或非物質行為。
綜合性
區域所反映的(或系統的)事物或關系,往往是關系或實體的復雜綜合。單壹的地理形勢或事件不可能形成壹個區域空間。比如,當人們談到埃及時,不僅涉及到它的地理位置、自然因素、人口、資源等因素,還包括它的崛起和發展等歷史因素,以及它所創造的諸多文明。因此,人們在研究壹個地域空間時,往往需要從綜合的角度來看待分析,才能全面、科學、形象地把握其各種要素。
當然,地域還會有其他特征,比如歷史性、差異性等等。了解這些特征有助於人們更好地理解壹個地域空間,從事各種地域活動。區域經濟系統是指不同地理區域內各種人類經濟活動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不同功能和結構特征的多層次有機組合。也稱區域經濟系統或空間經濟系統。地域範圍可以大到壹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或幾個國家組成的集團,小到壹個省以下的地區、市、縣。各地的經濟發展條件、自然條件和社會歷史條件差異很大,因此不同地區各種經濟活動的水平和組合也不同。
區域經濟系統的組成部分壹般包括與整個經濟領域相關的主要部門——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構成區域經濟系統的部門也可以形成自己的系統,成為區域經濟系統的子系統。不同地區的經濟系統,由於其主要組成部分不同,相互之間的聯系程度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結構和功能。在完備性和發展水平上也有很大差異。
任何區域經濟系統都是動態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變化。經濟系統的結構、功能、聯系和發展水平的變化,也會引起區域範圍和區域間關系的變化。要推斷或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必須了解區域經濟系統的歷史發展過程。
結合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深入分析和研究區域經濟系統的組成、結構、功能、內外關系和發展過程,對於因地制宜發展經濟,搞好國民經濟的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義。區域經濟系統是經濟地理學的重點研究對象。中國有34個省、市、自治區(包括香港、澳門和臺灣省),845個市轄區,374個縣級市,1470個縣,117個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2個特區,1個林區。截至2005年底,我國自然保護區數量已達2349個(不含港澳臺),總面積149949000 hm2,約占我國陸地國土面積的14.99%。現有自然保護區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43個,占自然保護區總數的10.34%,地方級自然保護區中省級自然保護區773個,地市級自然保護區421個,縣級自然保護區912個,初步形成了類型較為齊全、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網絡。
我國自然保護區體系的特點是面積小,保護區多,超過654.38+萬公頃的保護區不到50個;保護區的多元化管理;大部分保護區管理水平較低,縣市級保護區數量占46%,面積占50.3%。在中國,很多地域文化都和南北地域有關,比如:南對立,南戰鬥,南來北往,南來北往等等。中國南北以秦嶺淮河為界,在很多方面都有明顯的差異。南北差異主要表現在自然、體質、語言、性格、文藝、飲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自然差異:北方的氣候沒有南方炎熱。北胖南矮瘦。性格,北方粗獷豪爽,南方細膩柔和。總的來說,這種差異主要是長期自然條件和人為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最佳動力
中國古代武術被稱為南拳和北腿,風格各異,特色鮮明。太陽從泰山之巔升起,在空曠的空間裏,大開大合,躍進,舒展大方,這些都是北方武術的特點;月亮掛在小橋上,竹林之中,小橋充滿力量,寬而重,快而緊湊,這是南方武術的特點。這裏先明確壹點,就是本文所說的武功主要是指拳腳功夫。
中國古代武術風格的差異可以通過地域來區分,但這種差異的關鍵在於身體上的差距,也就是南北流派武術風格的差異。
與南方人相比,北方人腿長,體格強壯,力量突出,他們的武術也突出了這些特點。比如拳擊,常用砸、崩、沖,也強調摔、沖、撞。這些技能都是基於力量優勢。至於腿法的運用和技巧,南派是遠遠落後的。
南方武術雖然可以利用靈活快速的特點,但只能抵消攻擊範圍上的差距,無法彌補力量上的絕對差距。如果強調力量訓練,必然會影響身體的柔韌性,這樣攻擊範圍上的缺陷就會暴露出來。可以說,南派武術整個發展的核心是在保持身體靈活的前提下增加攻擊強度,而當這壹點實現的時候,就是南派武術趕上北派武術的時候。
馬貝南川
“南船北馬”格局的形成與中國的地理和自然條件有關。中國古代的交通方式,南方以船為主,北方以馬為主。原因是南方氣候濕潤,降水充沛,地表河湖密布,適應“水鄉”的船舶運輸應運而生。而北方氣候幹旱半幹旱,草原分布廣泛,畜牧業發達。馬除了提供奶和肉制品外,由於耐力好、速度快,被北方人民馴化為交通工具,成為北方土地上的交通工具。由於世界各地自然條件和人文條件的不同組合,很多地方的地域特色非常鮮明。
日本抗震建築的特點
日本是壹個地震頻發的國家,全球約20%的6級及以上地震發生在日本。日本幾乎每個月都會發生2、3級的地震。面對惡劣的環境,日本不斷努力提高防震救災的整體能力,這在其建築特色中得到充分體現。日本法律對建築物的抗震、防火等安全性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建築標準法》規定,新建建築必須達到在百年壹遇地震中不倒塌,在十年壹遇地震中不損壞的抗震強度。抗震指標不合格,可拆除重建。日本民用建築的“墻”大多是“整體結構”,即壹面大而整體的“墻”。在這些墻壁結構裏面是像石棉壹樣的填充物。城市也在“抗震建築”上大做文章。在壹些城市,建築物的基礎上增加了硬橡膠和鋼板,使建築物的結構靈活,可以抵抗7級左右的地震。
瑞士滑雪
阿爾卑斯山使瑞士成為滑雪天堂。被滑雪愛好者譽為世界十大滑雪場之壹的維比爾滑雪場,是瑞士壹級滑雪場,位於采爾馬特和勃朗峰之間,屬於中上水平滑雪場。與亞洲、澳洲、新西蘭的滑雪場不同,瑞士滑雪場的森林很少,天然滑道很多,非常適合滑雪者挑戰。
維比爾是瑞士最大的滑雪場,全長400公裏,是歐洲滑雪愛好者的滑雪勝地。就像北美最大的加拿大滑雪場惠斯勒壹樣,威布爾也是由幾家滑雪場合並而成。整個地區的大部分滑雪道都可以通過纜車連接,滑道寬敞。不像亞洲滑雪場狹窄的滑道,滑行沒有空間壓力。就連標為難的‘黑線幻燈片’也沒有想象中難,進步很快。
滑雪,最享受的就是在沒有滑道的雪地上滑行。由於1000米以上的樹林少,巖石多,當積雪較深,巖石被埋在雪堆下時,就成了天然的滑雪坡,這也給了滑雪場絕佳的視野和寬闊的滑道。
顯然,瑞士成為世界著名的滑雪中心,首先是良好的自然條件起作用,然後是人們的開發利用產生價值。而且這種組合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罕見的,具有很強的地域性,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