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事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事跡以先進對象的先進事跡為主要內容,以敘事為主要表現形式。妳寫故事的時候壹點頭緒都沒有?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社區先進事跡(5篇精選文章),僅供參考。讓我們來看看。
社區先進事跡材料1住在社區的朱,今年37歲。2014年8月,他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嘉瑞斯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當年繳納的稅收是3萬多元,2007年是654.38+0.7萬元,2008年壹舉超過20萬元。但誰也不會想到,朱只有初中學歷,當過廚師,開過小餐館,當過出租車司機。他憑著靈活的頭腦和勤奮的幹勁,壹步壹步走到今天。
1987,初中剛畢業的朱在家閑著。想到“荒年餓手藝人”,朱就去鳳樓學廚藝。學徒開始了自己的事業,心思也活躍起來,於是打起了自己當老板的主意。1992年,朱借錢在312國道長清段附近開了壹家小旅館,事與願違。酒店生意沒有他預期的好,勉強維持了壹年。在沒有虧損的情況下,毅然決定結束朱的酒店生意。1996年,在* *親戚的鼓勵下,朱只身前往* *,開始了他熟悉的生意,開了壹家飯店。在親戚的幫助下,的酒店生意很紅火,但想到自己畢竟不是本地人,發展會受到限制。朱做出了另壹個很多人無法理解的決定:賣掉酒店。1999年,出租車行業逐漸升溫。朱借此機會學會了開車和開出租車。過了壹年,朱就累了,因為出租車司機的生活就是開著車,帶著枕頭回家。這樣的日子不是朱想要的。2003年,他放棄了相對穩定的出租行業,投身於壹個新的行業:汽車租賃。他為壹家汽車租賃公司開車。兼職從來都不是朱的最終目標。也許他剛入行的時候,心裏就在醞釀著有朝壹日再次成為老板的老板。朱用了壹年的時間熟悉了整個租車行業的運作模式,同時在工作中認識了壹批熟客。至此,覺得時機已到,朱。
2014 12、朱花了25萬元買了壹輛嶄新的大眾帕薩特,其中17萬元是向親戚朋友借的,但有了這個勇氣,朱開始涉足汽車租賃行業。從掛靠在另壹家公司到成立自己的公司,朱只用了兩年時間。2006年9月,朱正式註冊成立嘉瑞斯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目前有7名司機,10輛各種用途的車輛。如今,汽車租賃行業已經形成了壹個很大的市場。有些公司通過打價格戰來贏得客戶,但朱從不“自己降價”。朱的公司主要服務於外資企業。他堅信,只有依靠優質的服務,才能最終贏得客戶的長期惠顧。他對員工有壹套嚴格的規範和管理,他既強調服務,也強調服務。因為朱的“服務至上”理念,他才能在租車行業站穩腳跟,2008年營業額440多萬,納稅20多萬。他的大部分員工都是新人。2009年6月5438+10月,朱通過社區推薦參加了創業培訓。經過培訓,他增強了參保意識。目前企業社保參保正在進行中。
7月3日下午,送走了本學期最後壹批學生。胡和石鑫愛坐在食堂的餐桌前算賬。“嗯!這學期沒有虧損。”黃瑚應該滿臉笑容。
2007年,胡夫婦放棄了各自年薪十幾萬元的在京工作,回到家鄉懷寧縣茶陵鎮,用多年打工的積蓄開辦了懷寧縣第壹家“留守兒童愛心家園”。8年來,夫妻二人用僅能維持正常開銷的費用,為1100多名留守兒童建起了港灣。
2007年5月,因為留守女兒的壹封信,在北京打工的夫妻二人收拾行李,回到孩子身邊。新聞報道說壹位退休教師離開了兒童之家,她受到了鼓舞。“我帶壹個孩子兩個,為什麽不多帶幾個?”施心愛說。
開辦留守兒童關愛之家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支持。兩人拿出10多萬,租下了206國道附近的壹個舊村。經過改造和購置,他們為留守兒童建起了壹個“家”。“我壹開始沒想過賺錢。我們想為民生做點事。”胡對說:
壹開始,施心愛照顧所有的愛心家園。這個能幹的“媽媽”早上4點起床,給孩子做好早餐,然後買菜、洗衣服、打掃衛生、洗碗,晚上督促孩子讀書學習。她每天直到最後壹個孩子關燈才睡覺。對於這些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施心愛像母親壹樣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發現孩子生病了就馬上送去醫院治療,精心護理。
2009年冬天,由於長期勞累,正在給孩子燒洗腳水的石愛突發腦梗,這個鐵“媽”倒了。丈夫胡接替了這壹工作。他壹邊雇了兩個工人照顧妻子,壹邊堅持經營“愛的家園”。
胡和石鑫愛也會像普通父母壹樣吃孩子的剩飯;會為哪個孩子成績突然下滑而焦慮,請家教給他輔導;會把孩子們的獎狀貼滿整面墻...
到目前為止,八年的時間裏,住在愛心家園的留守學生已經達到1100多人,最多壹個學期80多人,很多孩子在這裏壹呆就是七年。他們有的考上了大學,有的出國留學,有的工作了,有的生了孩子。
“愛之家”從原來的每學期1.500天收費1.500元,收費只調整過壹次。現在費用是每學期2500元。平均壹個學生壹天的生活費大概是16元,包括住宿、水電費、人工費、餐費、電話費...
為了改善孩子們的生活條件,他們投資安裝了空調、太陽能熱水器等設備。現在,他和妻子已經花光了打工掙來的20多萬。
去年冬天,胡因為學期比平時多了半個多月而虧了錢。“每天買菜要花很多錢,沒辦法虧本,但我不能虧待孩子。”胡說,雖然他輸了錢,但他從未想過放棄。
有人問我,“愛的家園”會持續多久。胡回答說,“只要哪個學生願意來,我們都願意做。”
社區先進事跡材料3任東石,男,1959出生,大專學歷,現任浦城縣職教中心教師,高級職稱。
1966入學,大學學習1981年,英語教育專業。畢業後先後在實驗中學、浦城中學、職教中心任教,多年來致力於英語教育。
任東時出生在壹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西北大學的畢業生。他從小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尤其是對老人的孝道。他壹直感動著鄰居,影響著親戚同事,推動著整個巷道乃至整個社區“孝”文化的發展。
上世紀80年代,任東時的奶奶因病癱瘓。那時候,他剛結婚。因為父親在外地工作,他和妻子把奶奶接過來照顧。他們三人住在浦城中學分配給他的教師宿舍,搭起床,夫妻倆每天給老人擦洗、餵飯、撒尿。有句話叫“老爺爺的孫子沒人照顧”,但任夫婦照顧老人十七八年,毫無怨言。
任東時的媽媽是退休教師。由於過度勞累,2009年她不幸癱瘓在床。此時,任東施已經500多歲了。他二話不說,照顧她,和她壹起生活。由於長期缺乏運動,老年人有便秘現象。任老師自己買護理書籍,自學給老人調理身體,給老人榨各種果汁,定時定量給老人餵蜂蜜水。照顧完老人,他睡著了。每天淩晨兩點多他就睡著了。因為不停給老人翻身,他四點就起來照顧老人。因為長期生物鐘顛倒,任先生的頭發大量脫落,現在是“地中海”發型。俗話說“長床前無孝子”,但我當老師照顧癱瘓在床的母親八年了,老人也沒出過褥瘡。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無微不至的關懷?即使是專業的護理機構也不壹定能做到!
大愛無聲,大孝無聲。任夫婦結婚這麽多年從來沒有出去旅遊過,不是因為經濟條件差,而是因為要照顧兩個老人,沒有時間。有人曾問他:“妳奶奶有四個兒子,妳媽媽有六個兒子。為什麽妳們兩個老人都要照顧?”?妳是不是傻到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麽?”任老師笑著說,“我不這麽認為。我只是覺得這是我應該做的。“壹句話要做到,包括多少年的無私奉獻,平凡的生活也能做出偉大的事跡!
壹切美德以孝為先,壹切善行始於孝。孝是世界上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是人壹生中最深厚的親情,是壹個人的根和基。中國現階段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我們不能忘記那些為國家和社會貢獻了青春的老人。所以我們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孝道,我們和諧社會的建設需要像任東時老師這樣有孝心的人。
社團先進事跡材料4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最美的家庭壹定有最動人的風景和最好的家風。王夫婦結婚多年,恩愛孝順老人,熱心助人,鄰裏和睦。他們用平凡生活的點點滴滴詮釋了家和愛的真諦。奮鬥、嚴謹、孝順是王家族的關鍵詞。
第壹,奮鬥。
戶主王,1990加入綜合執法局。他當時是中隊長。任職期間,他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受到領導和同事的高度贊揚。他也因為出色的工作表現,連續多年被授予“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妻子張慧超,1988參加工作,在石化供銷公司工作。因為公司效益不好,她在1991被裁了。她沒有消沈,而是積極創業。從191到1995這五年間,她開了壹家自行車店。她勤奮自強的事跡影響了身邊很多人。她的丈夫王和兒子都在背後默默支持著她,給她做堅強的後盾。1995,開辦物業管理公司,2005年起在美景嘉園經營恒中物業公司,任總經理、法人代表。公司自成立以來,經營良好,管理嚴謹,得到了廣大業主的壹致好評。在他父母的榜樣下,他的兒子王思也非常勤奮進取。大學畢業後在華龍區綜合執法局工作,擔任上級教育顧問,表現出突出的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第二,嚴謹。
作為父母,王和夫婦確實嚴格管理著這個家庭,他們始終保持著良好和諧的關系。他們還致力於他們唯壹的兒子王思的教育,並堅持高標準和嚴格要求。王思從小就聰明懂事,勤奮好學。大學期間,他利用寒暑假在外勤工儉學,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畢業後進入華龍區綜合執法局工作,在壹家民辦教育機構擔任教育顧問,展現了其過人的教育和管理才能。
第三,孝順。
古語有雲:諸德孝為先。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老人是幸福家庭的基石。婚後,王和張會超將老人接到壹起生活,照顧好他們的飲食起居。20多年來,無論工作多忙,他們都會回家為老人們做美味營養的飯菜。雖然老人們在他們的照顧下已經80多歲了,但是身體硬朗,對大家都稱贊兒女孝順懂事。孫子王思也很關心老人,每次回來都要噓寒問暖。
什麽是幸福?有錢人不壹定幸福,職位高也不壹定幸福。王家以客為尊,尊老為孝,幫企業家同舟共濟。育人的言傳身教,詮釋了壹個小家最溫暖的幸福,詮釋了平凡的偉大,簡單的珍貴,幸福最真實的內涵。
壹個幸福、快樂、和諧的家庭,需要每個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只有每個人都積極貢獻和付出,家才會更溫暖,只有每個家庭都幸福,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
社區先進事跡材料5李新發同誌出生於1951,入伍於1969,復員於1973,就讀於武漢鐵路運輸學校。1975畢業後分配到江安機務段做機務員(註:火車司機),1988。
李新發同誌1971加入中國* * *生產黨,是黨培養的老黨員。他黨性觀念強,對黨忠誠,用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旗幟鮮明地反對邪教。該同誌向政府有關部門上交邪教光盤和書籍1000多冊,有效地減少了邪教宣傳可能造成的不良後果。
他盡力讓自己變得老而活躍。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這位同誌在擔任工會主席期間,努力為職工排憂解難,把慰問金送到職工家中,為10多名困難職工辦理了低保,受到了職工的好評。該同誌愛護小區壹草壹木,經常在花壇拔草、修枝;維護小區內的健身器材,保證良好的交通;積極帶領居民開展健康活動,打籃球、乒乓球,在社區成立了“壹見鐘情”代表隊和“花綠妳”誌願者隊,在社區設立了書畫室。這位同誌連續五年義務在四美堂公園寫春聯。2015年,他自費1000元購買了春聯專用紙墨,精心書寫了近300幅春聯。他這種把美好的祝願送給別人來充實自己的行為得到了鄰居的高度贊揚!
他非常熱心公益事業,每天都在為社區做壹些事情。關心和支持小區的建設和發展:思美苑17號樓前的場地,以前是壹片空地,凹凸不平,雜草叢生,給行人帶來不便,尤其是晚上,有人在這裏摔跤。於是作為群眾代表,他多次聯系相關部門。在大家的努力下,終於解決了小區路面硬化的問題。原來的地方鋪上了彩磚,既給居民帶來了方便又美化了環境,受到了大家的稱贊。他還向社區居委會建議,在這裏安裝健身器材、乒乓球桌、休閑桌椅等休閑娛樂設施。小區用惠民資金安裝了上述設施,成為休閑娛樂場所。
他幫助別人,與鄰居和睦相處。住在樓上的陳師傅有點聾,孩子也不在身邊。他經常送包裹,快遞員送的包裹在樓下喊嗓子也沒人接。於是他主動接過包裹簽字驗收。然後上樓送到陳師傅家。已經這樣好幾年了。
他還為這個社區的大齡青年男女牽線搭橋,為下崗工人介紹工作。誰有吵架,他就上門“多管閑事”。他自覺打掃樓道,參加社區公益活動。他常說:“社會文明需要我們每壹個人從零開始,從自己做起。只有積累小恩小惠,才能匯聚大愛。讓我們壹起努力,創造壹個和平和諧的家園。”
用良好的家風教育孩子,傳遞正能量。
李新發的老人總是對子女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但不要丟掉艱苦奮鬥的作風,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在他的影響下,所有的孩子都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都成為了自己崗位上的行家裏手。這恰恰是“壹個好的家庭傳統會傳給後代,影響孩子的早期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