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地理學發展史上的古代地理學

地理學發展史上的古代地理學

(從古代到18年底)

古地理是農牧社會的產物。其特點主要是地理知識的描述性記錄;學科內外分化不明顯;由於環境差異和交通不便,古代地理的風格和內容具有顯著的地域差異。這壹時期的地理學思想和著作主要出現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中國、印度、古希臘以及後來的羅馬帝國等古代文明中心。它們各具特色,其中中國、古希臘、羅馬最為重要。

古希臘羅馬古希臘羅馬地理學繼承了古埃及地理學用數學探索地理現象的傳統,成為西方地理學發展的源頭。早期重要的創始人希羅多德在歷史上最早探討了人與土地的關系,討論了地域的界限。希波克拉底創立了人的四種氣質理論,論述了環境對人的行為的影響。後來德謨克利特對宇宙的無限性、大氣現象的成因、生物對氣候的依賴、地理環境與人類社會的關系等進行了觀察和推測。柏拉圖從唯心主義出發,認為圓是最完美的對稱形狀,並推導出圓形的地球位於宇宙的中心,這是最早的球面理論概念。伯特蘭的學生亞裏士多德唯物主義地認為地球和天體都是由原始物質構成的,並從實驗材料和實地觀察中做出歸納判斷,科學地證實了地球的球體理論。

亞裏士多德之後古希臘文明的衰落和羅馬帝國時代是西方古典地理學建立的時期。代表人物是古希臘的厄拉多塞和羅馬時代的斯特拉波和托勒密。

埃利希被西方地理學家譽為“地理學之父”。他不僅第1次合成了geographica A(意為地理或對地球的描述)壹詞,還從兩極的陰影換算出弧度,測得地球周長為252000希臘英裏(約39690公裏),接近現代的測量值。埃利希不僅是古代數學地理學的創始人,還發展了亞裏士多德的適居帶理論,將世界劃分為歐洲、亞洲和利比亞(後來的非洲)三個地區,壹個熱帶、兩個溫帶、兩個寒帶五個區域,並首次根據經緯網繪制了世界地圖。

斯特拉波整理了荷馬史詩以來的古代地理知識,繼承了亞裏斯多德和厄拉多塞的可居住帶理論,利用當時商業航海的記載,結合自己的生活旅行經歷,寫成了17卷的《地理學》。它詳細記錄了當時羅馬帝國以地中海為中心的地理情況,是西方區域地理學的先驅。

托勒密的代表作《地理指南》(8卷)包括地圖投影、各地的經緯度表和壹張標有經緯度的世界地圖。這本書在現代地圖學的發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地心說統治了人類1500年。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出現了各種關於人地關系的思想流派。

在世界觀上,圍繞所謂的“天”有兩種不同的看法:壹種是指統治萬物的神,另壹種是指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自然規律。兩人都分別有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傾向,但都有聽天由命的色彩。孔子提出“畏天命”,滿足了紂王自稱天子的政治要求;老子提出“人隨地,地隨天,天隨道,道隨自然”,重視自然規律,具有地理唯物主義觀點。

在方法論上,陰陽五行八卦理論作為壹種簡單的辯證推理工具,在解釋地理現象方面發揮了很多作用。易經認為自然界是由陰陽兩種相反的力量改變的。在地理書上,山的陰坡和陽坡,河的南北岸也是用陰陽來區分的,壹直傳承至今。在中國,八種天象和地理位置是用八卦來表示的。

最早的醫學著作《內經·蘇文》將木、火、土、金、水比作東、南、中、西、北五個方位和春夏、長夏(夏)、秋冬五個季節,認為東部地區主木為藍色,象征植物茂盛;南部地區主火為紅色,象征紅土;中部地區主要土壤為黃色,象征黃土高原和沖積沃土;西域主金為白色,象征戈壁灘;北方地區主水為黑色,象征日照短,土壤為棕黑色。

中國最早的地理學著作是戰國時期的《商公》和《關元》。《尚書·龔宇》將中國古代的疆域按地理特征劃分為九州,記錄了各地的自然條件、經濟活動和產品運輸,是世界上第壹部綜合性的地理著作。關元探索中國的土地分類和山地植物的垂直帶譜。它是世界上最早對土地進行系統分類的著作。(4 ~ 14世紀)中國和阿拉伯在地理知識和思想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在歐洲,地理知識和地理思想已經停滯和倒退。

歐洲中世紀是經濟和文化衰落的黑暗時代。政教合壹、閉關鎖國的小君主國極大地縮小了人們的地理視野,統治者試圖讓地理成為基督教的奴隸,產生了地理思想的反作用。不僅沒有繼承古希臘羅馬在地理學上的優秀傳統,反而用宗教迷信和占星術來解釋壹切地理現象。比如6世紀的商人科斯馬斯寫了《基督教世界的地形》,用地平線理論代替了球面理論。書中以摩西的聖櫃為大地的形狀,把大地看成是壹個扁平的長方形,南北各長壹倍,四周是海洋,外面有陸地,就是天堂。12世紀後,由於十字軍東征,歐洲人的地理視野開闊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建立,教會創辦大學,從阿拉伯語翻譯古希臘羅馬的經典著作;加上指南針從中國傳入,商業導航發展起來。這些都使歐洲的地理工作和地圖繪制發生了壹些變化。自阿拉伯世界7世紀以來,伊斯蘭教統壹了分散的阿拉伯部落,統治了中亞、西亞、北非和伊比利亞半島,巴格達成為伊斯蘭世界的學術中心。他們翻譯希臘聖賢的作品;多年的運動、麥加朝聖和商業航海活動使伊斯蘭世界成為東西方交流的樞紐,湧現出許多偉大的穆斯林旅行家,如馬蘇迪。十進制和指南針是在這個時期從中國通過印度和阿拉伯世界傳入歐洲的。不應忽視古代阿拉伯地理學的成就。比如921年,巴爾奇收集了阿拉伯旅行者的氣候觀測資料,編制了第壹部世界氣候圖集;後來,馬克迪西提出了將世界劃分為14個氣候帶的計劃。165438+20世紀初,阿維森納對中亞山區進行了觀測,提出了褶皺掀山運動和侵蝕切割地形均勻變化的過程。

這壹時期中國在地方誌、演變地理、外國地理、自然地理、地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比如法顯的《法顯傳》和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至今仍是研究中亞和印度歷史地理的重要文獻。李道元的《水經註》至今仍是研究中國水資源和水環境演變的重要著作。沈括的《孟茜碧潭》提出了河流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並用它來解釋華北平原形成的原因,比西方類似的見解早了四個世紀。(15 ~ 18世紀)這壹時期的大事是中國的鄭和“七下西洋”和西部地理大發現。雖然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開始的地理大發現早了半個多世紀,船隊規模和航海技術也遠勝於哥倫布,但其社會意義和對地理學的影響遠不及地理大發現。

各民族之間的相互遊歷和探索,自古就有。然而,旅行和探險與地理發現不是壹回事。正是從地理大發現這壹偉大的社會事件出發,哥倫布才是新大陸的發現者。哥倫布之後,人類歷史開始了壹個新時代,即西方中世紀封建主義向現代資本主義過渡階段。地理大發現給地理學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這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闡明:①地理大發現期間,指南針被成功用於長途航海,經度被精確測量。技術的進步和數據的積累導致了地圖學的革新。16世紀初,P. Yapian繪制了壹幅地球心臟的地圖,他的弟子G. Mercator在1569年繪制了壹幅適合航海的世界等軸圓柱投影圖,成為在壹個平面上繪制整個地球表面的第壹人,隨後編制了《墨卡托地圖集》。在中國,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編制的世界地圖改變了中國學者所采用的“壹個圓形的地方”和“中國居於整個世界”的舊觀念。②通過15世紀末至18世紀末的地理學探索和發現,出現了壹些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地理學著作。德國人S. M .的《宇宙論》出版於1544年,被認為是地理大發現的早期傑作。德國人B. Varenius的《普通地理學》第壹次將地理學領域分為專著和通論兩部分。前者描述地域特征,後者揭示全球規律。明末中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後,也進行了同期的實地考察和理論探索。比如徐霞客的遊記,就有很多方面的論述。清初,劉憲庭提出地理學要闡明“天地之理”,即探索地理現象形成的原因。但並沒有成為中國古地理學的主流,中國古地理學著述多為描述性記載,缺乏對地球表面整體規律的研究。這是近代中國地理落後的原因之壹。③15的1920年代到17的1920年代,西歐出現了“文藝復興”,藝術和科學蓬勃發展,從而使學者們能夠總結出自然和人類活動的壹些規律。當時的地理考察和發現為哲學家和科學家提供了豐富的關於自然、人類及其關系的具體材料。另壹方面,新地理唯物主義對地理學的發展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17世紀法國哲學家孟德斯鳩提出的氣候決定論,18世紀德國哲學家I·康德提出的二元論,都成為現代地理學的方法論基礎。中國沒有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的視野比西方窄得多。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權壹方面保證了國家統壹和經濟穩定,另壹方面也阻礙了社會、文化和科學的變革。不變性思想和傳統的人與自然相互作用的唯心主義哲學,嚴重阻礙了對表面事物內在規律的研究和對人地正確關系的探討。

簡而言之,從15到18世紀,地理學處於壹個從古代向近代轉型的時期。西方地理學用了三個多世紀的時間,完成了技術創新的準備、資料積累和地理唯物主義哲學基礎的建立,為歐美現代地理學的建立創造了前提。明末清初,中國也開始探索整體地表規律。但由於技術手段缺乏創新,科學資料積累不足,特別是統治者仍然主張天命論,新地理學無法興起。

  • 上一篇:kpi設置的主要誤區
  • 下一篇:對大班端午節的思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