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壹:所有的目標都應該量化。
很多企業的目標設計壹定叫“量化”。在這些企業看來,企業的每壹項工作都要有明確的數字標準,便於考核。其實完全量化目標是不現實的,量化也不是目標設計的最終目的。我們設計目標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考核和評價。“量化”只是實現這個目標的壹種方式,另壹種是“可測量”。
壹般來說,“可量化”是指業務部門的工作,而職能部門的工作只能通過轉化指標來量化,如時間、數量、質量、成本等。
無法量化的“可衡量”的工作,主要通過設定明確的評價標準來實現。這類工作是定性工作,比如與人打交道,服務,系統文本等。他們通常無法用簡單的量化來評價自己的內在品質。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把工作標準和工作產出清晰的描述和劃分出來,讓人分清好壞,工作成果壹目了然。
誤區二:所有工作都需要設定目標。
我們的日常工作通常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項目工作,即有時間限制、結果明確、完整獨立的工作;第二種是程序性工作,即按照流程進行的註重效率和正確性的工作。對於基於項目的工作,我們可以使用目標考核,而基於過程的工作可以使用標準考核。
基於項目的工作是間歇性的,工作結果經常變化,而且結果是不確定的,比如企業員工和R&D員工。對於這些任務,這個月的重點和產出可能和下個月不完全壹樣。這時候可以設計階段性目標進行考核,下壹階段的考核目標可能會發生變化。
程序化的工作是重復的,主要是按照工作規範或者工作流程,每天、每月甚至每年都是壹樣的。如司機、清潔工、會計、操作員等。,這樣的工作不能硬性規定每天車的行駛裏程,每天清洗多少次,每天打印多少單據等等。這時候就可以確定它的工作標準和規範,讓他們遵循。這樣的標準或規範不需要每個月都改變,甚至可以長期不變。
有些崗位是有標準和目標考核的,比如財務部經理的工作,票據審核的差錯率,賬戶登記的及時率等。,屬於每天必須完成的工作範疇,可以用相應的標準進行考核,而財務報告的提交和籌資金額是階段性任務,可以用目標進行考核。
誤區三:重要的工作應該通過設定目標來評估。
關鍵工作,如果員工已經形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可以考慮不再列入目標,不再考核。如果壹些關鍵指標沒有經過科學的積累和管理數據的支持,那麽我們只能忍痛放棄已經放棄的,用其他指標代替,直到基礎好了。
花費大、管理成本高的目標暫時不需要納入考核目標,因為容易陷入為了考核而考核的局面。例如,雖然顧客滿意度指數是壹個非常好的指數,但它往往很難調查或獲得的數據不真實。這時候我們可以放棄這個指標,用其他容易衡量的指標代替,比如客戶投訴率或者銷售增長率。
誤區四:目標越全面越好。
很多企業設計的目標很多,有十幾項,包括德勤的業績、勞動紀律甚至五講、四美三愛,每壹部分都有壹定的權重。這樣的目標看似詳細,也能充分體現壹個人的真實表現。其實就是眉毛胡子壹把抓的事。目標太多不僅會讓員工失去工作的重心,還容易滋生不重視的心態。
所以在設計目標時,要突出重點,向重點傾斜。現在常用的是關鍵績效指標(KPI)。通過對崗位關鍵成功因素和關鍵職責的產出分析,得出企業的KPI,讓員工抓住核心和重點。壹般來說,設計3到5個目標就夠了,需要保證目標能覆蓋其80%的工作。同時,關鍵目標要在整個目標中占有絕對的權重,以引起足夠的重視,保證企業主要工作的順利完成。
誤區五:目標不變。
有些企業的目標往往全年不變,而且是壹張老面孔。這樣的目標往往跟不上變化,目標考核成了壹種形式。目標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市場需求是什麽,客戶的要求是什麽,都必須及時在目標中反映出來。企業的重點是什麽,可以考核什麽;企業關註什麽,可以評估。但當現實發生變化時,不僅目標要及時調整,而且評價標準和目標權重也可以隨時調整。
如果企業的新產品銷售額在此期間上不去,可以將新產品銷售額納入考核指標;如果員工銷售已經打開了局面,需要擴大成果,那麽可以調整標準,增加銷售目標;如果需要強調某個指標的重要性,可以適當增加該指標的權重。
誤區六:目標沒有動態調整。
目標設計完成後,壹定要進行檢查,避免在實施過程中出現推諉和沖突。首先要考慮目標是否有相應的資源支持,現實條件是否具備。不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和資源配置,必然導致目標實施的終結。
其次,目標是否符合SMART原則。即具體、可衡量、可實現、現實和有時限。如果目標不明確,很容易在考核中爭論。
第三,目標是否上下。上級主管的重點任務是否體現在員工目標中,是否列為下屬的重點任務?如果上下目標出現錯位和不壹致,就會導致目標和結果出現偏差,甚至相反。
最後,目標是否協調。這個部門的目標和其他部門的目標有沖突嗎?如果有這種情況,這個部門的目標雖然實現的很好,但是是以犧牲其他部門的目標為代價實現的,所以即使實現了,從公司整體考慮也是不合格的。
所以經過深思熟慮,上下級充分溝通,左右部門反復協調,才能形成真正可執行、有價值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