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地質調查項目成果

地質調查項目成果

壹、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的含義

廣義的地質調查成果可以表述為:在壹定的地質理論指導下,運用壹定的地質方法和手段,由專門的地質技術人員獲得的對客觀地質體的認識。在社會經濟應用中,地質成果是指“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的各種階段性或最終礦產資源儲量和地質資料”。

在上述結果的定義中,包括以下方面:

(1)地質調查成果是在壹定的地質理論指導下取得的。不同的客觀地質體需要不同的地質理論,這些理論與客觀地質體是壹致的。在巖漿巖地區開展地質工作,就要用巖漿巖地質理論來指導地質工作。

(2)運用壹定的地質方法和手段。不同的地質工作和不同階段的地質工作需要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如地質填圖、鉆探、物探、化探等。

(3)地質工作的對象是客觀地質體。這個客觀地質體主要是指地球上的客觀地質體,因為在目前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的物質原料仍然來自地球。但天體地質學還可以研究月球、火星等其他天體上的地質自然現象,獲得地質成果。

(4)地質調查結果由專業地質技術人員獲得。說明地質工作是壹種研究工作,需要特殊的技能和理論。

(5)地質調查成果是壹種信息“產品”,通過報告、圖表、數據、實物、模型等綜合表達方式,描述對客觀地質體的認識,提出對客觀地質體的評價,包括其位置、數量和質量、價值、成因、規律、運動等。

地質調查成果是地質成果的主體,絕大部分是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成果。以項目形式獲得的成果是地質調查項目的成果。

二、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的特點

地質調查項目成果屬於科技成果,既有科技成果的壹般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科技成果是指某壹科學技術研究課題通過實驗研究和調查取得的具有壹定實用價值或學術意義的成果,包括該研究課題的終結,已取得的最終成果,以及該研究課題雖未完全終結但可獨立應用或具有壹定學術意義的階段性成果。研究工作的總體進展不是階段性的成果。地質調查項目的成果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信息豐富。地質調查項目成果是壹種信息“產品”。通過地質調查活動,獲得對客觀地質體的認識和了解,提交反映客觀地質體和礦產儲量的地質調查報告,通常以文字、圖表、圖像、數據以及壹些有代表性的實物資料等形式表示。

(2)記敘文。地質調查成果是根據地質調查規律獲得的客觀地質體的知識,是通過調查獲得的,是客觀存在的。即使有猜測,也是根據允許的規則做出的主觀判斷。例如,通過地質調查,查明壹條斷層的傾向、走向、規模和性質,對其活動性質的評價是客觀的,經過查證和驗證,具有壹定的精度和準確性,可作為國民經濟規劃和建設的地質依據。

(3)地質調查成果輸出周期長。地質調查活動以地質調查項目為單位。壹個地質調查項目從立項到最終提交地質調查報告,通常需要幾年時間。有些勘探項目,從普查到勘探,甚至需要幾十年,無論是階段性成果還是最終成果,都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

(4)地質調查成果既有使用價值,又有潛在價值。有效的地質調查成果能夠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這就是地質調查成果的使用價值。地質調查成果中的各種地質資料對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都具有實際使用價值,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儲量是壹種潛在的使用價值,這種使用價值將在未來的礦產開采中體現出來。

馬克思說:“壹切勞動,壹方面是人的勞動在生理意義上的消耗。作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類勞動,它形成商品的價值。”由於地質調查活動是生產和科研的統壹體,其勞動也是科研的壹部分,勞動成本凝結在地質調查成果中,形成地質調查成果的價值。

(5)地質調查成果的公益性和排他性。從地質調查成果的經濟屬性看,公益性地質調查由政府投資,成果無償提供給公眾,為政府規劃決策和商業投資提供了基本依據。但商業性地質勘查成果具有排他性,成果往往表現為礦業權(包括探礦權、采礦權)和勘查評估報告,可作為無形資產參與經濟活動中的投資、轉讓等商業運作。

三、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的表達形式和內容

1.表達形式

如前所述,地質調查項目成果是壹種信息產品,不同於工農業產品和壹般信息產品。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的實質是以適宜的方式表達客觀地質體的形態、組成、規律和成因,目的是將所獲得的知識應用於現實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因而有其特殊的表現形式。不僅包括項目完成後提交的成果報告、礦產資源、科研成果、相關軟件和技術方法,還包括調查研究過程中形成的壹系列原始資料。地質調查項目的成果壹般以下列方式表示:

(1)紙媒上的成績報告。目前仍是地質調查成果的主要表現形式,如各種地質調查評價報告、專題報告、各種圖件表格、照片、視頻、在各種專業期刊上發表的論文等。

(2)基於計算機的成績報告。包括各種電子文檔、數據庫、平面、三維、動畫模擬和演示系統、計算軟件等。,由紙質媒體成績報告直接轉換而來。

(3)物理數據。如要保存的巖(礦)芯、樣品和標本。

(4)原始數據。野外地質調查取得的原始記錄、原始數據和原始圖件。原始資料是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原始資料的綜合整理和研究,形成了可供社會使用的成果形式。

2.結果分類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建立國土資源科技成果管理新體制,實現國土資源科技成果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科技成果的享有和轉化。國土資源部2001制定了《科技成果管理辦法》,將國土資源科技成果分為四類:

(1)基礎研究科技成果;

(二)科技成果在基礎研究中的應用;

(三)技術開發中的科技成果;

(4)軟科學科技成果。

在《國土資源部科技成果管理辦法》中,對上述四項成果的內容沒有詳細說明。天津市科委2001制定的《科技成果管理細則》將科技成果分為三類,可供參考。

(1)理論成果

是指闡明某壹自然現象、特征、規律及其內在聯系,具有新的學術見解,對科學技術發展具有指導意義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理論成果。

(2)技術成果的應用

1)具有新穎性、先進性和實用價值的生物、礦物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計、新品種,以及計量、標準、科技信息、環境科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2)科技成果在應用、推廣、轉化過程中取得新的進展、創造或與之相匹配(包括技術和測試方法等。).

3)消化、吸收、引進技術成果。

(3)軟科學研究成果

為推進科學決策和管理現代化,促進科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發揮重要作用,直接應用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中國地質調查局根據項目性質將地質調查項目成果分為三類:

(1)地質調查評價報告(包括區域地質、礦產地質、區域地球物理、區域地球化學、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遙感地質等。).其中包括:

1)區域地質調查成果報告、說明書、地質圖;

2)礦產資源調查評價成果報告及相關圖件;

3)水文地質成果報告及相關圖件;

4)環境地質成果報告及相關圖件;

5)地球物理調查成果報告及相關圖件;

6)區域地球化學調查成果報告及相關圖件;

7)航空物探成果報告及相關圖件;

8)航空遙感攝影成果報告及相關圖片;

9)遙感地質解譯成果報告及相關圖件;

10)地質調查科技項目成果報告;

11)礦產勘查報告。

(2)技術方法報告(包括物探、化探、鉆探技術、遙感技術、實驗測試、信息技術等。).其中包括:

1)實驗測試的新方法、新工藝、新流程;

2)新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方法;

3)新的地質施工方法或技術;

4)消化、吸收或引進新技術研究的新成果;

5)地質調查技術標準。

(3)研究報告(包括基礎研究、戰略研究、規劃、標準制定、管理制度制定、數據庫建設、重大項目預研等。).其中包括:

1)地質調查科技信息;

2)地質調查管理學;

3)政府決策和規劃部署的戰略研究;

4)地質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結合的宏觀研究。

上述成果的內容側重於成果的表現形式,或者說側重於可供使用者利用的成果形式,而原始資料作為地質資料的內容被歸入科技檔案的管理內容。實際上,地質調查的主要任務是獲得關於客觀地質體和地質現象的客觀、公正、科學的數據,這些數據經過整理和加工後直接提供給社會使用,而這些數據只是存在於原始數據中。因此,對地質調查項目成果的不同理解決定了對地質調查項目獲得的原始數據的處理和管理。

  • 上一篇:國際貿易融資方式5個
  • 下一篇:外匯匯率制度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