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頻率和生命周期難題
對於某些品類,如母嬰用品、建材家具,用戶生命周期非常短,即主要為壹次性顧客,這意味著垂直B2C的營銷費用很高,因為每次都是開拓新用戶。而綜合B2C發展到壹定階段,就側重於老客戶營銷,投入低。
從商品耐用性角度看,像手機、數碼、家具等都屬於耐用品,用戶購買頻率低。對於購買頻率低的垂直電商品類,用戶壹般是新用戶,買壹次選擇壹次商家,要讓用戶購買時想到妳,還要從競爭對手那裏奪用戶,就得不停地推廣、加大營銷力度。同時這類商品壹般是大額的理性購買,用戶傾向於比價,垂直電商因為供應鏈的規模限制,很難具備綜合電商的低成本優勢帶來的價格競爭力。
另外,從顧客角度考慮,他傾向於先去自己熟悉的購物網站(信任+習慣帶來的便捷),這加大了垂直電商開拓新用戶的難度。
關於此主題的深入分析,請參考我的上篇博文:電子商務之購買頻率和顧客生命周期
互聯網上做生意,最基本的壹條就是競爭驅動。在同質競爭領域,只有前三,沒有第四。對於純互聯網經濟,如即時通訊、微博和視頻,往往連前三都沒有,只有第壹和第二。
現階段電商行業的全虧損,競爭也是最根本原因。競爭是資本的較量,未來的競爭壹定是供應鏈和運營能力的較量。
傳統零售企業壹般都是區域化,壹旦進入在線零售,市場似乎擴大了,但同時也面臨全國勁敵。如果想生存,我覺得最好還是聚焦於本地,利用其本地品牌和倉儲配送優勢。再說,比起全網,區域化推廣成本要低得多。
未來的電商,將會是幾家獨大,這些綜合B2C同時也是電商平臺(B2B2C),當前的幾大電商都已經開始進發了,如京東、亞馬遜和壹號店,也意味著市場會出現幾個天貓。
對於品牌商,這是利好。因為它們進入在線零售,並不需要額外IT投入,甚至營銷都可以省了:在網上租個店面,生意就嘩嘩地來(傳統百貨經營模式)。這樣它們就可以專註於品牌建設和產品設計了,而這更容易形成差異化優勢,劈開同質化惡性競爭。
再說,互聯網用戶逐漸形成了壹個習慣:購物上購物網站,搜索引擎壹般也就用來了解商品信息,直接從搜索引擎購物的用戶越來越少。對於品牌商就更沒有必要去建獨立B2C了,至多就是壹個品牌形象網站。這樣,入駐電商平臺是壹個最好的選擇。
傳統零售商,如成都蘇寧旗艦店,也就4層,它不會擴張到10層來經營百貨,如果要經營,也是地產模式,如蘇寧廣場。
在互聯網上,對於壹個綜合百貨,把經營場所從4樓擴張到20樓,並沒有增加多少成本,還可以利用已有的人流,那麽,垂直電商的競爭優勢何在?
對於垂直電商的平臺招商,比起綜合電商要難得多,因為人流量限制,妳很難壹開始就給別人帶來可觀的收益;另外,妳讓別人經營的,壹般都是補充性品類,這些商品的銷售狀況可想而知了。從競爭角度,選擇垂直平臺入駐,比起綜合平臺,人流質量要高些?運營成本要低些?
壹開始就從垂直平臺做起,似乎還沒有成功的先例。平臺,壹般都是依托於壹個海量用戶渠道,這也不難理解百度有啊、樂酷天,品聚網壹個個平臺商的倒掉。
垂直電商的出現,可能是基於這樣的考慮:1、傳統零售出身,認為基於已有的采購、倉儲及行業經驗,可以將零售渠道順利擴展到線上;2、認為專業化經營,將會有更好的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以及帶給消費者更全的品類和更低的價格。
對於垂直電商的營銷,也有另外壹種思維:經營用戶。比如紅酒零售網站,它大規模的營銷投入,可能是為了尋找壹個特定的用戶群:有品位的成功人士,只不過通過紅酒來切入。當在這些成功人士中形成品牌和口碑後,再提供其它增值服務,如高爾夫年卡,招行金葵花卡、組織結識高端人脈的線下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