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基諾族的傳統節日

基諾族的傳統節日

基諾族人自稱“基諾族”,過去翻譯成中文是“優樂”。基諾族是*** 1979年6月正式承認的單壹少數民族。* * * 20899人,主要居住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王猛、猛養、橄欖壩等地,猛臘縣的猛侖和向明,也有基諾族散居。基諾山,基諾族聚居的地方,是普洱茶的六大名茶山之壹。

“基諾”是壹個自稱的民族,意思是“尊重我叔叔的民族”。基諾族有自己的語言。基諾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沒有母語。過去多以刻木記錄。

基諾族信仰原始宗教、萬物有靈論、自然、祖先和諸葛孔明教。

基諾族婦女編織。基諾族婦女擅長編織。走進基諾族山寨,妳會發現到處都是:在村頭村邊或田間的小路上,所有的基諾族婦女都不用紡錘來撚線,靈巧的雙手不時開合,上上下下,雪白的棉花瞬間變成整齊劃壹的銀線。

基諾族的布是用腰機手工織成的,稱為“彎刀布”。織布時,婦女席地而坐,經線壹端系在腰上,另壹端系在兩根相對的木棒上,緯線繞在竹梭上。操作時,雙手持梭來回行走,每次都用類似彎刀的板子將緯線推緊,織出漂亮的“彎刀布”。

基諾族男子穿無領雙排扣黑白格子夾克,無紐扣,前胸繡紅藍條紋,後背繡彩色圖案,寬長褲,白色打底褲。女子身穿藍、紅、黃三色條紋雙排扣上衣,袖子上鑲嵌有花紋布條,胸前圍壹條三角形布條,黑色短裙配紅布包邊,頭戴三角形格子帽,身穿裹布綁腿。男女都戴耳環,大眼睛是努力和勇氣的標誌。戀人們喜歡互贈花束,放在對方的耳環裏,以示情意。

竹子在基諾族的生產生活中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基諾族最大的建築是竹樓。龍帕村的壹棟竹樓,曾經住著32戶120多人。這麽大的竹樓,基本結構和家具幾乎都是竹子。用竹子編織的最小的東西是可以放進口袋的煙盒。其他如提水用的竹桶、引水用的竹槽、裝菜用的“鍋”、做飯用的“鍋”,也都是用竹子做的。新鮮竹筒煮出來的飯又香又好吃,壹個竹筒可以煮好幾次都不開裂。

基諾族習慣三餐失色,以大米為日常主食,夾雜玉米、瓜豆等。基諾族人吃米飯很講究。他們應該吃好米,新米和陳米,這些米大多用於餵養牲畜或制作燒酒。玉米重在吃綠色。早餐壹般用手將糯米揉成壹團,午餐用芭蕉葉包裹米飯拿到地上,隨時加鹽和胡椒食用。晚餐除了米飯,還有壹些菜,家庭飼養的畜禽只能在婚喪嫁娶時宰殺。

通常,肉的來源要靠打獵。每年5月到9月是基諾山的雨季。這個時候,幾乎所有的蔬菜都是在山上采集的。常吃山藥、水芹菜、竹筍、魚腥草和各種菌類,其中以竹筍最為常見。豐富的野味和山野菜,加上當地特有的野辣椒、麻根、香茅和酸木粉,使基諾族人在不同季節都能做出許多具有熱帶山野風味的民族菜肴。

基諾族人普遍喜歡喝酒,民間流傳著壹句話,壹天離不開酒。我們喝的酒大多是用大米或玉米釀造的。在釀造過程中,通常會加入壹些植物如鎖梅葉。這種酒是淺綠色的,有天然的植物香味。據說有健脾強身的功效。

基諾山是著名的產茶區。馳名中外的普洱茶是當地的特產。人們喜歡喝老葉茶。喝茶時,他們通常將老葉放入茶壺中煮沸,直到湯變濃。

毛額、切馬等村的基諾族婦女,有的有吃當地特有的壹種土的習慣,有的老年婦女已經吃土上癮,壹天不吃就會難受。研究表明,這種粘土含有少量人體必需的銅、鐵、鈣、鋅等元素。

基諾族的婚姻是壹夫壹妻制,婚前自由戀愛,婚後很少離婚。

成人禮。基諾族認為青年男女在15、16歲之前思想和身體都不成熟,不能承擔和享受村成員的義務和權利。不允許他們晚上出門,也禁止他們談戀愛。在地裏幹活只能算半勞力。直到他們十五六歲,舉行了成年禮,才有資格成為村社的正式成員,可以談戀愛。在這個村子裏,成人禮通常是在進入新房的儀式上舉行的。在壹些村莊,即將舉行猶太成年禮的年輕男子會措手不及。

去新房的那天,男青年組織(基諾族語言叫“繞過考試”)安排壹些男青年埋伏在上班的路上或房前屋後,趁其不備突然襲擊,然後把他帶到新房的竹樓裏和大家壹起吃喝。去新房的人要向他敬酒,新房的主人要送給他三塊香蕉葉包著的牛肉。他收了肉,表示願意加入“繞過考試”組織。突襲的目的是讓他在被捕的那壹刻感到恐懼,增加接受“成年禮”的神秘感,讓禮儀風格在他的壹生中留下難忘的印象。

基諾族有很多節日,主要有科特節、吃新米節、喚谷魂、上新房等。除上述節日外,基諾族還有傳統節日,如羅羅、格巴或神戶、苗格、東鬥、羅傑、羅橋和科托。每個節日都有自己獨特有趣的禮儀習俗,每個節日都有壹個美麗的傳說。每壹個傳說都讓人奮進,讓人進步。壹代又壹代人讓基諾的孩子不屈不撓地與自然抗爭。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這些都是基諾族的優秀文化。

基諾節是雲南省基諾族的傳統節日,屬於民間宗教節日。它在每年農歷二月舉行,為期三天。

節日期間,人們首先向村裏的社區神獻祭,基諾語稱之為“格巴節”。它是在村裏的父親“周拔”的家裏舉行的。全村人會殺壹頭母豬和七頭小豬,向社區神靈祈求豐收和村裏平安。然後端午節,在村邊舉行基諾族語稱為“樓謀節”的活動,臨時搭起帳篷。人們在兩棵“神樹”下滅牛,在池塘邊殺母豬和小豬,在樹上掛壹塊牛尾,在池塘邊放上豬骨,表示樹神和龍神都已享用了第壹口食物。社交節日期間,禁止村民出村,其他村民不得入內。村與村之間的通道應該是被堵住了,所以在村口立了兩個木樁作為標誌。全村將停工三天。“周拔”在端午節時,還會公布村裏的禁忌法規,任何人不得違反。

基諾族火把節是雲南西雙版納基諾族的傳統節日。基諾族火把節在每年農歷六月初壹舉行。

節日前,村裏的爸爸媽媽派了壹些人上山砍松柏,在村裏的廣場上立起了高高的火把。這壹天,全村人都停止了生產,男女老少都穿上了節日的盛裝。家庭主婦們忙著準備節日大餐,親戚朋友們互相拜訪。晚上,在村子外面點燃火把,人們聚集在火把周圍。村裏的父親為火炬祈禱後,人們縱情歌舞,老人們盡情飲酒。青年男女們在鑼鼓、象腳鼓、三弦的伴奏下載歌載舞,常常徹夜不眠。

雲南省西雙版納的基諾族祭祀大隆的節日是壹個傳統的宗教節日,在每年農歷七月舉行。過去,祭祀儀式主要由翟父和翟母主持。

屆時將舉行放牛儀式,農事暫停三天。其目的是祈求龍王保佑風調雨順。有的地方基諾族人在這壹天全村不出門,只在家裏自娛自樂,而長輩們要帶著壹只雞,壹杯酒,壹升米去墨陽寨祭刀。據說漠陽齋有壹把寶刀,可以控制天氣的變化。幹旱時為雨祭,澇時為晴天祭。祭祀的時候,殺雞之後,在雞頭上插三根草,然後把雞燒了,再看雞腿骨的紋路,預測來年的氣候、雨水、收成。

雲南西雙版納的基諾節,基諾族祭龍的地方,在祭龍後13天舉行,持續6天。村裏的爸爸媽媽每天都要主持祭祀儀式,希望祈求龍王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節日期間,人們不從事農業勞動,女人在家做家務,男人去山裏打獵。據說這壹天去地裏幹活會影響莊稼的生長,容易發生冰雹災害。

基諾族人喜歡吃基諾語的新米。又稱“新米節”,是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基諾族的傳統節日。壹般在農歷九月、十月,新稻成熟的雨季過後舉行。

基諾族的新米節與眾不同。他們不聚在壹起穿新衣服,但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節日。節日期間,每個基諾族家庭都到了滿倉,家庭的主人帶著壹個雞籠,把它放在自己的雞籠裏,采摘田野裏的各種野花。他壹邊把花放在雞籠裏,壹邊搖壹個裝有銀幣或手鐲的薄盒子,唱“谷魂歌”,俗稱“谷魂”。

叫完“谷魂”就直接回家,不能回頭,否則來年收成不好。到了岔路口,妳要在路上放壹捆滿是花的稻草。回國後要殺雞殺豬,把雞或豬的頭掛在倉房門上,祭拜谷魂。接下來,我們將吃壹頓節日大餐。但在飯前,全家人必須跟隨父母,虔誠地背誦村神、井神和祖先的名字,祈求神靈保佑全家。

新米節對年輕人來說是個絕好的機會。他們可以邀請外寨的年輕人到山裏唱歌來找到他們的白馬王子。

基諾族特別多毛,這是生活在西雙版納景洪地區的基諾族的節日。“特卯其”意為“鐵打節”,每年農歷十二月舉行。

這壹段來自壹個古老的傳說。很久以前,壹個基諾族女人懷孕了,但是到了分娩日期卻生不出來。就這樣,她懷孕了9年零9個月。這壹天,她覺得肋骨很疼,還有噪音,讓她煩躁不安。過了壹會兒,肚子裏的孩子從被咬的肋骨下鉆了出來。我看見那個孩子壹手拿著撥火棍,壹手拿著錘子敲打著鐵。也就是從此基諾族人用鐵了。為了紀念這個年輕人,有了“鐵打節”。

基諾族有陽歷,過年沒有統壹的日期。壹般來說,他們會在農歷的壹月選擇壹個吉日來過新年,這個節日會持續三天。節日前,家家戶戶都要釀酒,殺豬殺牛,準備豐盛的食物,邀請親朋好友和遠親來拜年。基諾村有村爸村媽。爸爸媽媽打牛皮鼓的時候,全村人都會聚在壹起,爸爸媽媽分發過年的準備。然後,每家壹人帶著弓箭和火槍上山,捉兩對黃嘴鼠作為孝敬子女的禮物,捉壹對竹鼠作為給鐵匠的新年禮物。打鐵原料,鐵匠加工鐵制農具。節日期間,人們盛裝打扮。第壹天過節,全村人都拿著壹斤米去長輩家祝賀,長輩傾其所有招待大家。這壹天會舉行壹個隆重的鎮壓牛的儀式,即先把牛的後腿割下來,在牛死之前割下肉來祭祀,剩下的牛肉分給大家。第二天,父母會聚集在鐵匠的房間裏,舉行象征性的儀式,準備犁地和農具。

  • 上一篇:品讀經典心得體會範文3篇
  • 下一篇:如何加強作風建設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