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壯族有什麽風俗?壯族的服飾有什麽特點?

壯族有什麽風俗?壯族的服飾有什麽特點?

1.節日

壯族的節日多與當地漢族相同,春節、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除夕等傳統漢族民間節日,也是壯族的歲時節日。壯族比較具有本民族特點的節日是“三月三”歌節、“牛魂節”、“中元節”等。

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三月三”歌節最為隆重。

“牛魂節”,又稱“牛王節”、“開秧節”。多在春耕以後的壹天進行,有的地區固定於農歷四月初八進行,因為相傳這壹天是牛王的誕辰。傳說牛王原來是壹位天神,奉玉帝之命下凡幫助人們耕作。人們感激他的功勞,便在其誕辰祭祀牛魂。

這壹天,各家各戶都將牛梳洗壹番,並修整牛欄,帶著壹籃五色糯米飯和壹束鮮草,到牛欄旁邊祭牛魂,然後把壹半食品及鮮草分給每頭耕牛吃。

農歷七月十四日的“中元節”,又稱“鬼節”、“敬祖節”,是僅次於春節的大節日,主要內容是祭祖和祀鬼。

這天,家家戶戶殺雞宰鴨(過去這個節日忌諱用雞作祭品,只能用鴨或鵝祭祀,尤以鴨為主,這個節日甚至因此也被稱為“鴨兒節”),蒸糕做饃,並用彩色紙裁成四季衣褲,以備祭祀之用。白天在家祭祀祖先之後,入夜還要到山角河邊,進行野祭,燃香點燭,焚燒紙衣,祈求野鬼別來作祟。

2.婚姻

壯族多壹夫壹妻制家庭。過去,“女娶男嫁,夫從妻居”曾經較為盛行,後來過渡到“從夫居”的父系家庭為主。

3.喪葬

壯族傳統的喪葬習俗,主要有兩大葬法,即土葬和火葬。

其葬法是:親屬死後,以薄棺就近埋葬,起“長墓”;待三五年筋肉腐朽後,再掘墳開棺撿其骨骸裝進陶制的“金罈”中,然後擇定風水寶地埋葬,起“圓墓”。前述壯族的火葬,也是用“金罈”裝儲骨灰,然後擇地而葬,也屬於二次葬式。

4.壯拳

壯拳是古代廣西狼兵在戰場上格鬥的武術,拳術主要以強調拳,腳,膝,肘,咬等使用,完全放棄掌法,勾手等招式,因為戰場格鬥不可能出現這壹類的技法。?壯拳的動作彪悍粗獷,形象樸實、功架清晰準確,沈實穩健,拳剛、勢烈、多短打、擅標掌、少跳躍,稈拳時結合使用壯語發音,借聲氣摧力。

壯拳在壯鄉不僅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而且還是壯族獨特的習俗。這種習俗經久不衰,壹直延續到解放前後。而今壯鄉的傳統武術又逐步恢復發展起來。

5.風俗禁忌

壯族人忌諱農歷正月初壹這天殺牲;有的地區的青年婦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婦女生孩子的頭三天(有的是頭七天)忌諱外人入內;忌諱生孩子尚未滿月的婦女到家裏串門。登上壯族人家的竹樓,壹般都要脫鞋。

壯族忌諱戴著鬥笠和扛著鋤頭或其他農具的人進入自己家中,所以到了壯家門外要放下農具,脫掉鬥笠、帽子。火塘、竈塘是壯族家庭最神聖的地方,禁止用腳踩踏火塘上的三腳架以及竈臺。壯族青年結婚,忌諱懷孕婦女參加,懷孕婦女尤其不能看新娘。

特別是懷孕婦女不能進入產婦家。家有產婦,要在門上懸掛袖子枝條或插壹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闖入產婦家者,必須給嬰兒取壹個名字,送嬰兒壹套衣服,壹只雞或相應的禮物,做孩子的幹爹、幹媽。吃飯時忌用嘴把飯吹涼,更忌把筷子插到碗裏。夜間行走忌吹口哨。忌坐門檻中間。

壯族是稻作民族,十分愛護青蛙,有些地方的壯族有專門的“敬蛙儀”,所以到壯族地區,嚴禁捕殺青蛙,也不要吃蛙肉。每逢水災或其他重大災害時,壯族都要舉行安龍祭祖活動,乞求神龍賑災。儀式結束後,於寨口立碑,謝絕外人進寨。

服飾

壯族的服裝,大部分和漢族相同,但在桂西鄉村中,尤其是中老年婦女,還保存著自己民族服裝的特點。如廣西西北部,中老年壯族婦女多穿無領、左衽、繡花滾邊的衣服和滾邊、寬腳的褲子,腰間束繡花圍腰,下身穿褶裙和繡花鞋,喜戴銀首飾。

廣西西南部龍州、憑祥壹帶的壯族婦女,至今仍穿著無領、左衽的黑色上衣,頭上包成方塊形狀的黑帕,下身穿黑色寬腳褲子。

擴展資料:

壯族,舊稱僮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壹個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

壯族源於先秦秦漢時期漢族史籍所記載的居住在嶺南地區的"西甌"、"駱越"等,在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有壯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範圍東起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西至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北達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南抵北部灣。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壯族的主要分布區。

在古黔中地區的道縣玉蟾巖(古代壯族蒼梧部活動區域),發現了人類在15000年前用來作陶器"墊布"的植物纖維編織紋,它是到目前為止人類自己用勞動創造出來的第壹件手工紡織品。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壯族

  • 上一篇:國粹的名詞解釋
  • 下一篇:大田有什麽風俗習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