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復習:是單純回憶還是鼓勵創造

復習:是單純回憶還是鼓勵創造

壹、問題的提出

當前教學改革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其標誌之壹就是教學改革發展到學法改革上,各學校、各學科、各老師都有自己的做法,其中不乏具有科學性和先進性的成功實例——學法改革,其核心是要真正承認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能動作用,然而目前仍有不少教師未能沖破應試教育的怪圈,片面追求知識的灌輸,忽視了能力的培養;教法改革拖住了學法改革的腿。

在中考復習階段,來自於家庭、社會的壓力給許多學生造成了沈重的心理負擔,再加上片面追求升學率,復習課中要麽畫線圈點,簡單重復;要麽題海淹沒壹切,許多學生往往身心疲憊。“題海無涯,回頭是岸”──學生的感慨中包含著多少辛酸與無奈。缺乏創造性的復習,這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還導致了學生厭學情緒的蔓延,差生率的比例增大,怎能提高復習效率呢?

二、問題的討論與分析

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指出,復習不是單純的重復,而是用舊知識的磚瓦建造新的高樓大廈。所以,我認為,中考復習課應該在原有教學成果的基礎上,壹方面查漏補缺,鞏固擴大教學成果;更重要的是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通過課堂教學的復習,讓學生進壹步探討和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舉壹反三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習效率。最終為高壹級學校輸送具有良好學習習慣和壹定自學能力,而非高分低能的合格畢業生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在新課標平臺上構建的課堂教學,改變復習課教學方式,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復習課課堂效率,才是我們進行教改的目標。

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和思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突破:

1.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是壹個主動的過程,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的最好途徑就是使學習者主動卷入學習,並從中體驗到自己有能力來應付外部世界。我們要使學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積極參與到學習和實踐中去,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中考復習課是綜合訓練課,不是機械的讀、背、抄、寫課。要讓學生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獲,就要極力避免簡單地重復。傳統的復習課,通常是“炒冷飯”,即老師先替學生復習總結已有知識;而學生則被動接受“似乎”已經懂了的知識,並不停地記筆記。大多數學生會期望老師在復習中給出點“法寶”或者“殺手鐧”,甚至押題;所以記筆記僅僅是強迫自己認真聽課的壹種手段,結果只是把學過的知識又壹次記錄在本子上,沒有時間思考這壹部分還有哪些不懂之處,可以說並沒有把知識真正記在腦子裏。

2.變客體為主體

教師是教育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教育的實質就是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是教育過程中壹條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遵循這條規律去認識和處理教與學之間的矛盾,教學工作就能卓有成效,反之則事倍功半。

傳統的復習課是教師“壹言堂”的“填鴨式”教學,不少老師總習慣於把學生活躍的思維納入自己預定的軌跡──教師講解知識學生聽,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答,教師布置作業學生作。這樣,學生從上課壹直聽到下課,始終處在壓抑、被動的狀態,學習積極性調動不起來,有勁使不上。如果主體作用得不到發揮,就不利於“減負增效”,更不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其實,復習的內容都是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教師不需要過多地進行講解,只需在學生遺忘時,喚起學生的記憶就可以了。所以,復習課要真正把學生放到主體位置上,以自學為主,從而培養其學習的獨立性、主動性,充分發揮其自我探索、自我獲取的精神,以改變他們消極被動的狀態,提高其識記效果。

3.變考試為提問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是流傳多年的壹句順口溜。不難想象,沈重的考試負擔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過分重視考試的作用對學生心理會產生嚴重的影響。究原因,考試的最終目的只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其中不少老師把中考復習課都變成了中考“實戰演習”和試卷講評課,不僅使壹些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而且由於頻繁考試,加重了老師的閱卷工作量,大大減少備課的時間,教師無法潛心備課,研究學法。所以以考代練、以考代復習,負面作用較大。

4.變學會為會學

古語雲:“授人以魚,不若授之以漁”。“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會學”,變“學會”為“會學”,是教學觀念的壹種根本轉變。教學的根本任務並非單純地讓學生學會某些知識,還要學會學習的方法和思考的方法。也就是說我們的教育目的不是讓學生單純做現代科學知識的“消費者”,而是讓學生做科學知識的傳承者,甚而將來成為創造者。所以,在復習過程中,面對各種渠道鋪天蓋地而來的復習題、模擬試題,不能靠單調、機械的重復,更不能靠增加學生作業負擔的“題海戰術”來掌握知識,應讓學生主動學習,在吃透書本和典型習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的基礎上,自我探索知識,在深入思考中發現疑點,強化思維活動,以期舉壹反三,觸類旁通。教師的主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不論課堂例題還是課後練習都應精心選擇,避免重復勞動。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大量地做題,精選題目、精講題目、總結規律,才能讓學生觸類旁通。有位專家曾說過,要讓學生脫離題海,老師必須進入題海,這話說得壹點也不錯。

5.變難受為享受

愛因斯坦認為:對於壹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的物理成績與對本學科的興趣呈高度正相關,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部分,它使人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全神貫註地學習,不以學習為負擔,以學習為享受,所以人們在濃厚的興趣下所獲得的壹切常會掌握得迅速而牢固。而復習課內容往往沒上新課那麽新鮮,學生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何況由於種種原因,壹些學生已經失去了學習物理的熱情和興趣。因此要提高復習課的效率,必須激發學生興趣。復習課好比是故地重遊,壹個好的導遊往往能為似曾相識的故地增色不少,老師在復習課中應充當學生的“導遊”。壹個好的導遊能用語言吸引遊客,給遊客美的享受,而壹個好老師則應該通過生動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問題的對策與解決

針對以上的分析,我在近幾年的初中物理中考復習實踐中采用了壹些辦法,收到較好的效果。

1.讓學生“用心”學習,改課堂筆記為課後筆記

學生做課堂筆記往往帶來了壹些負面的影響。有的同學抓不住要點,只是盲目的照搬教師的板書,分散了聽課的註意力,雖然記了壹大堆,可對新課內容和知識仍是壹知半解。有的學生邊聽邊記,常常是顧了聽,忘了記;顧了記,聽不全,這樣課堂筆記記不完整 ,即使記完整了,課後又沒有及時復習鞏固,這樣的課堂筆記缺陷多,教學效果不佳。而課後筆記則不同,是學生在專心聽講,積極思考,認真復習的前提下,對知識重點、難點進行梳理,結合自己的理解和體會整合而成的。這樣的筆記既能提高學生的歸納能力、思維能力,又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例如,復習《光學》內容,我采用如下做法:首先讓學生課前整理知識要點,提出有關問題,然後在課堂上分組討論、全班交流,最後進行評講引導,做出歸納總結。學生通常能整理出光學知識的三大板塊: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但學生提出的問題通常是五花八門,討論時可能出現迷惑,理解上有盲點,甚至有錯誤的觀點。我在講評時,首先充分挖掘和肯定學生的正確觀點,並針對學生的實際耐心為學生解惑答疑,在歸納復習“三大板塊” 的內容時,引導學生明確每壹板塊的前提、定律和應用。比如,發生光的反射的前提是:光線照射到兩種介質的界面,光改變傳播方向,返回原來介質傳播,且光的傳播遵循著光的反射定律。實際應用有:平面鏡成像、倒影、潛望鏡、反光標桿等,通過這樣組織教學,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加深了印象,這比教師壹人在課堂上滔滔不絕的講授效果好得多。課後要求學生及時記下這壹堂課的收獲,記下這堂課知道了什麽,還有什麽沒復習到,還有哪些疑問等,便於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況,調整教學策略,提高復習效果。

從光學部分的課後筆記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對凸透鏡成像規律還沒吃透。經詢問和分析,原來這個班初二時的凸透鏡成像實驗只走了個形式,沒有對實驗現象進行認真的探索和思考,導致凸透鏡成像規律理解不透,不能很好的應用。為了解決這個難點,在復習“凸透鏡成像實驗”時,我不是簡單地安排學生重復做壹遍實驗,而是提出諸如:“凸透鏡成放大的像壹定是正立的虛像嗎?”“凸透鏡能否成倒立等大的像呢?”“若能找到此像,此時像距和物距有何特點?”“有同學在實驗中找不到燭焰的像,妳能幫助他分析原因嗎?”等等問題,促使學生帶著問題參與實驗,積極思考,有的放矢的進行實驗,歸納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由於學生的主動參與,更利於加深規律的理解和掌握。實踐證明,這樣的復習是有效的,事後學生的筆記整理充分肯定了這樣的復習方法。

這是因為學生記課後筆記相當於重新梳理壹遍課堂上復習討論過的內容,不僅了解了應知應會的內容,還知道了自己存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提問。這比課後大量做練習效果要好很多。實踐證明,沒有考試,只通過檢查學生的課後筆記,同樣可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狀況,便於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和內容,實現 “釋疑補漏”,提高復習效率。

2.讓學生換位學習,改接受學習為自主學習。

“教無定法”,向四十分鐘要質量、要效率,優化復習課教學的每壹個環節,至關重要。在復習課上,會精心編寫壹些比較基礎又典型的例題讓學生講解,讓他們當“小老師”,其余學生當“裁判”,指出“老師”解法的優缺點,老師只需在旁適時地稍加點評。這樣,學生可以通過比較不同“老師”的解題方法,開拓自己的思路,掌握不同的解法;還可以引導他們向“老師”質疑或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這有利於學生養成勤於思考、善於思考的良好習慣。

比如:壹燈泡正常工作時兩端的電壓是6伏,電阻是10歐;要使小燈泡接在9伏的電源上時能正常發光,應串聯壹個多大的電阻?臺上“小老師”在講題的時候,臺下學生的思維會處於壹種很活躍的狀態。這時,及時鼓勵學生輪流上臺發表自己的見解,會產生不同的解法。針對學生的不同解法,及時復習串聯電路的特點:電流相等、電壓比等於電阻比、有分壓作用等。這樣,通過壹個習題就輕松地把“串聯電路”的知識點融會復習。

自主學習的課堂形式成功之處在於通過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表現欲,使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到復習中來。互相學習的結果不僅能溫故而知新,還能加深印象,而且培養了積極思考、踴躍參與、主動吸收的良好習慣。

3.讓學生參與和體驗教學活動,改“筆試”為“口試”,及時反饋教學信息

復習期間,經常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是非常必要的,但有限的幾次所謂“模擬考試”不可能全面檢查到每個學生的基本狀況。考試──閱卷──評講,這樣壹輪要花掉師生不少時間和精力。如果把復習期間的考試當作壹種心理鍛煉,目的在於營造壹種氣氛,使學生進入正式考場時能泰然處之,正常發揮真實水平,那麽把平時的考試改成課堂提問,便能及時反饋教學信息——解答學生存在疑難問題。引導學生定期整理自己的筆記和試卷,找出自己以前做過的題目中的錯題,認真仔細地弄清以前為什麽錯,現在是否會做。如果學生能把幾套試卷放到壹起,就會很明顯地發現,他們經常錯的往往是同樣或類似的問題,那這壹部分內容就是他們的弱點,在復習中就要重點復習這些問題。壹組題目解完後,老師帶領學生回過頭來反思:本題復習了哪些基礎知識?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用到了哪些物理方法?體現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題還可以變化?哪些題還有什麽解法(壹題多解)?使他們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鞏固、深化、提高,使他們的知識由點到面,由面到體,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教師也要註意自我反思,壹次練習做後,要反思自己布置的作業難度是否合適?有沒有達到預定的目標?學生為什麽會出現某些典型的錯解?下壹步該采取什麽教學對策?等等。

這樣的復習課,既能減輕學生由於頻繁考試所產生的心理壓力,同時又及時地有針對性地糾正了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知識誤區,使復習課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4.讓學生內化學習,改題海戰術為學法指導,養成規範的解題習慣。

熱衷題海戰術的人,其指導思想無非是:做遍天下題,還不能應付考試?但是,這可能嗎?況且,做壹題只是會壹題,沒做過的呢?課堂教學的習題選擇要把握壹個“度”,讓學生“跳壹跳,夠的著”;習題應該典型,具有壹定的代表性,起到有“壹題”涉及到“壹類問題”,做壹題會壹類題的效果。

例如,“伏安法測小燈泡功率”實驗非常重要,歷年中考也經常考到。所以在復習前我閱讀了大量的試卷,歸類整理了許多有關題目,總結出壹套解題思路──在復習中通過幾個不同的例題,讓學生體會這類題目的解法;最後讓學生比較不同例題,找出其解題過程的類似之處。通過學生討論,老師點撥,總結出這類題目的***同點是“三個要素”和“兩個狀態”。“三個要素”指電源電壓、小燈額定電壓(或額定電流)、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電阻;“兩個狀態”指初始狀態和正常發光狀態。找到了規律後再加以引伸和拓展,提出諸如“三要素中缺電源電壓該怎麽辦”之類問題,讓學生自編題目研究解法。課後,老師只需要布置幾個不同類型的練習加以鞏固就能使學生掌握這類題的解法。這樣,不用大量練習,學生掌握快,效率高,學起來也比較輕松了。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註重學生規範解題如指導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分析題目、如何答題?物理規範化解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思想、方法的規範化,解題過程的規範化,物理語言和書寫規範化。如:選擇題要學會排除,把四個選項都要看全;填空題中文字型填空要填通順,計算型填空要註意單位;計算題要用規定的符號表示相應的物理量,符號註意加上相應的下標,解題過程要有公式、必要的文字說明等等。

5.讓學生愉快學習,改枯燥講授為寓教於樂

A、幽默的語言

學生對復習課的興趣壹般沒上新課那樣濃厚,這就要求老師調動壹切積極因素,集中學生的註意力,提高聽課效率。比如,在復習光的反射定律時,為了說明“反射角=入射角”不能說成“入射角=反射角”,可以故弄玄虛,提問學生,“妳父親像妳嗎?”學生會發現此話有悖於生活常識,大家哄堂大笑,這時再強調“反射角=入射角”就顯而易見了。

B、真誠的鼓勵

每個成功人的經驗之中,都壹定具有最初的鼓勵所給予他的溫暖和力量。 雖然說鼓勵並不能使所有人都成才,但每個成功的人毫無疑問都離不開鼓勵。更為重要的是,無論是壹個人信心的獲得、價值觀的確立,還是壹個良好習慣的形成,鼓勵都是非常重要的。 鼓勵會使我們每壹個人更多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教學實踐中可以進行“無差錯”作業訓練和“滿分測試”。學生作業做錯了,不急於打“×”,而是幫助他們檢查原因,弄懂了當面糾正,做對了再打“∨”;考卷上有差錯讓學生修改,再錯再改,直至全對打上100分。這樣就消除了學生害怕考試的心理,達到了自我檢查自我提高的目的。

C、勇敢的嘗試

人的壹生究竟有多少甜蜜和美麗?生活的美好,往往是經過歲月的洗淘,在風雨滄桑過後,從心底湧出來的細膩溫暖的回憶。讓學有余力的學生編擬習題,並要求做出解題過程和答案,教師每次認真批閱,並將好的習題和好的解法用“★”標出,時不時地在課上選取壹些具有代表性習題進行練習,由於試題都是學生所編,學生練習起來極有興趣。由於每個同學的勞動被尊重、被肯定、要求他人重視的心理需要得到了滿足。這樣大大調動了他們積極性,真正把自己當作主人翁來參與習題的編寫。學生每編壹次試題,需要認真看書,查閱資料,積極思考,認真解題,所以也是壹次不是考試的考試,它比常規的考試效果還好。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學生來到學校,不僅是為了取得壹份知識的行囊,而主要是為了變聰明。因此,他們的精力不應僅用在記憶上,而應用在思考上。真正的學校應當是壹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復習是在學生對學過知識的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要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不能像上新課那樣詳細講解和分析,不能用題海戰術加重學習負擔,更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復習不僅是舊知識的重現和再認識,也是綜合訓練和素質教育。所以,在中考復習中,教師必須積極改進教法,在備課上狠下功夫,精心安排授課環節,精心設計課後作業,讓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有新的發現和新的收獲。

  • 上一篇:噴墨打印機的優點和缺點
  • 下一篇:如何分析服裝店的銷售數據?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