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夏俊娜的角色介紹

夏俊娜的角色介紹

夏俊娜

夏俊娜1991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獲畢業創作優秀獎。同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四工作室。師從文、葛、老師,探索西方油畫語言與中國現當代文化的融合。在校期間,其作品和創作多次獲獎,並被學院收藏。1995畢業於中央美院油畫系,獲中央美院優秀獎、日本岡松家族獎學金。

中文名:夏俊娜。

夏俊娜Mbth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內蒙古

出生日期:1971七月16。

職業:畫家

畢業院校: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學。

主要成果:中央美術學院優秀獎。

日本岡松家庭獎學金

畢業創作優秀獎

代表作:人生的豐收之年

人物體驗

夏俊娜,1971,06年7月16日出生於內蒙古,祖籍山東。我的父親和母親都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父親熱愛文學藝術,有著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家裏最早從事藝術的人是他的叔祖父李景凱。他是第壹批去法國學習西方美術的中國留學生。回國後,他在天津美術學院任教。1979 -1984內蒙古烏蘭察布盟察右中旗西街小學。從65438到0984,我家因為父母工作調動,搬到了美麗的海濱城市威海,在威海二中讀書。跟隨第壹位美術老師叢劍子先生學習中國畫人物,初步接觸繪畫藝術。65438-0987考入中央美院附中,接受傳統院校嚴格的美術訓練。這壹時期的人生觀和藝術觀直接受到了沈淩老師的影響,為日後畫風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91畢業於中央美院附中,獲畢業創作優秀獎。同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四工作室。師從文、葛、老師,探索西方油畫語言與中國現當代文化的融合。在校期間,其作品和創作多次獲獎,並被學院收藏。1995畢業於中央美院油畫系,獲中央美院優秀獎、日本岡松家族獎學金。1996參加上海國際藝術雙年展;1997參加中國美展(上海美術館)、中國素描藝術展(北京中國美術館)、中國青年油畫展(北京中國美術館);1998參加世紀-女性藝術展(北京中國美術館);1999參加藝術展《新視野——1970年前後出生的壹代》(何香凝美術館);2000年參加《女畫家的世界——第三次展覽》(北京國際美術館)和《20世紀中國油畫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藝術明星

棕色頭發和黑色頭發的夏俊娜安靜地坐著。在北京的藝術圈,她被稱為“市場明星”——無論是市場明星還是藝術明星。很明顯,夏俊娜的畫賣壹幅,賣十幅。毫無疑問,剛滿30歲的夏俊娜是年輕畫家中最具代表性的。妳很難想象,這個被定義在前衛和傳統之間的年輕畫家,從來沒有去過酒吧,甚至咖啡館。“大部分時間,我坐在家裏,壹日三餐,畫畫,年復壹年,日復壹日。”

夏俊娜正在談論她的生活和理想:“在2000年之前,也許我認為舉辦藝術展是非常快樂的,但現在我不這樣認為。有些榮耀只是幾分鐘的事;”現在,相對自由是我最大的理想。"

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國藝術家中,女性藝術已經成為壹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在這個群體中,新生代是最活躍的因素。1995年進入畫壇的夏俊娜也是這個群體中最年輕、最有潛力、最引人註目的壹個。

在過去的三年裏,她參加了壹系列重要的展覽。僅在畢業那壹年(1995),她就連續獲得四個獎項(中央美院畢業創作獎、中央美院日本王氏家族設立的獎學金、學院獎、中國第三屆中國油畫展年度獎),並在中國當代素描藝術展上再獲殊榮。同時,她也承受著市場化的幹擾和經濟上的糾結。所以,她的關註不僅表現在學術層面,也表現在市場層面;不僅是表揚,還有批評。贊美者將其與藝術史上的大師相提並論,而批評者則認為她的畫有模仿之嫌,她的畫因為卷入“商業”而沒落。她自己也不太在意這種不同的論調。她沒有把自己看得那麽高,也沒有覺得自己在模仿誰,或者有壹種江河日下的感覺。她走的每壹步都遵循自己的目標,不想聽從任何人的建議。她在藝術上的獨立精神讓我覺得她成熟的壹面並不像她在處理經濟事務上那樣頭腦簡單,束手無策。

夏俊娜是壹位非常“純粹”的畫家。她不靠思想的介入,也不靠素材的積累。她只保持壹種繪畫的“純粹”,在最低的物質基礎上工作。她只要有畫筆,顏料,畫布,就能畫,畫大圖。沒有素描,更不用說,壹切都是從第壹筆開始,來源於畫畫的過程。

創作風格

夏俊娜顯然屬於那種天才畫家什麽的。從風格上來說,她的藝術屬於表現主義的範疇。表現主義畫家是壹些最自然最自然的畫家,尤其是在寫實油畫起源的時代。完全不經意的點、塗抹、擦拭讓油畫神奇地散射出奇異的光彩,鉛灰色調中的黑與白構成了壹種只有在她的畫中才有的神秘的光影秩序。夏俊娜的畫通常是從壹個人物的臉開始,從中推導出身體的姿勢,從中推導出另壹個人物,然後由人物推導出環境。在這裏,人物的臉不僅是壹幅畫的邏輯起點,也是構成意見作品的“言語”的中心。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夏俊娜的作品中始終存在壹個矛盾:那些思想上從容不迫的人物,在精神上往往處於壹種莫名的恐慌、懷疑和焦慮狀態,仿佛剛剛從驚魂未定的噩夢中走出來。雖然繪畫的主題是浪漫的花朵和少女,但並沒有給人帶來壹種清澈輕盈的感覺。就連《五月新娘》的主題也不例外。她壹方面想表達壹種女生向往的優雅貴族的閑適與從容,另壹方面又總是不自覺地將焦慮帶入畫面。這種現象不能不使我們想起與她的心理有關的壹些經歷。

壹般來說,任何從情感體驗中誕生的藝術都或多或少帶有自傳性。再怎麽理想化,也掩蓋不了情感經歷中難忘的事。那些看似與藝術無關的“精神事件”,總是出人意料地對藝術產生巨大影響。夏俊娜的畫是她內心的歌。她出生在內蒙古察河中旗,在那裏度過了童年。從她記事起,幼小的心靈就壹直在完全的不理解中承受著上壹代人的沈重負擔。直到她離開內蒙古,長到了很大的規模,這種“沈重”依然揮之不去,依然壓在心頭。她父母的經歷在她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就轉化成了壹種生存體驗。當她試圖通過藝術“講述”自己的生活經歷時,我們看到的是最初的心理痕跡。

藝術啟蒙

夏俊娜在學生時代,她的壹些素描和油畫就已經遠離了課堂上畫模型的習慣(雖然真的是課堂練習),以強烈的線條和明暗表現出壹種超乎尋常的造型力量和奇特的生活感悟。這些素描讓我想起了西方大師的壹些類似作品。但我從中看到的不僅僅是技巧,而是壹種嚴峻冷酷的人生體驗和危機感。1993年,她畫了壹系列大鳥,增加了超現實的恐怖色彩。如果不是特別說明,我絕不會想到這些作品是壹個依然充滿學生精神的女孩寫的,簡單到讓人感受不到什麽重大的人生經歷。夏俊娜的藝術特色是不斷歸納的。她在美院附中的時候,曾經是班上最差的學生。

隨著沈淩老師的發現和開放,她成了班上的尖子生。進入美院4號畫室後,她在葛老師和老師的嚴格教導和指導下,壹步壹步找到了自己,壹步步走出了自己的路。夏俊娜在學習中不自覺地受到了壹些大師的影響:畢加索藍色時期的靜謐,雷諾娃筆下人物的高貴氣質,巴爾蒂斯在造型上的獨特氣質,弗朗西絲卡神聖的宗教氛圍,但她並沒有刻意模仿誰。她很少去圖書館翻看繪本,也很少認真研究某個學校。她完全憑自己的天性和藝術悟性去創作。我不知道這種來自自己的精神資源會不會枯竭,如何補充,但我相信,夏俊娜不可能是比藝術家更適合她的另壹種身份。

她天生屬於藝術。

藝術年表

1971 07月16日出生於內蒙古;1987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學;1991畢業於中央美院附中,獲畢業創作優秀獎。同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四工作室;畢業創作獲中央美院優秀獎和日本岡松獎學金。作品《秋》參加第三屆中國油畫年展,獲銀獎。

1996年參加上海國際藝術雙年展,1997年參加中國美展(上海美術館),中國素描藝術展(北京中國美術館),中國青年油畫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1998參加世紀女性藝術展(中國美術館)

2000年參加《女畫家的世界——第三次展覽》(北京國際藝術園)和《20世紀中國油畫展》(北京中國美術館)。同年舉辦《青春組曲》個人油畫展(上海藝博畫廊)。

2001參加世界女性藝術展(中國美術館,北京)及在成都舉辦的中國藝術精英年會。獲年度新銳藝術家稱號,參加成都藝術雙年展(成都),舉辦《數春華》論文個展(臺灣索卡畫廊),參加中國女性油畫提名展(北京

2003年參加第三屆中國油畫展(中國美術館)、中國藝術展(中華世紀壇)、新具象藝術展(劉海粟美術館)。

成就

同年舉辦《青春組曲》個人油畫展(上海藝博畫廊);2001參加世界女性藝術展(中國美術館,北京)及在成都舉辦的中國藝術精英年會。獲年度新銳藝術家稱號,參加成都藝術雙年展(成都),舉辦《數春華》論文個展(臺灣索卡畫廊),參加中國女性油畫提名展(2002年北京,作品《室內》參加藝術之夏至日展(北京炎黃美術館);2003年參加第三屆中國油畫展(中國美術館)、中國藝術展(中華世紀壇)、新具象藝術展(劉海粟美術館)。作品《少女》系列1、2被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收藏。工作瓶被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收藏。分配到北京第壹師範學校任教。同年,秋參加第三屆中國油畫年展,獲銀獎。這幅作品參加了次年春天的嘉德拍賣會,被香港收藏家收藏。發表於《中國油畫》第四期。參加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日本)廣島藝術節。

2005年4月,在上海美術館舉辦大型個展“生命的豐收年”。

2005年5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大型個展《生命的豐收年》。

藝術觀

我們的時代給了我們前所未有的靈感和機遇,沒有什麽比變革時期更能激發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了。社會容納了很多以前無法想象的東西,年輕人特別活躍。同時,這也是壹個激進的快餐時代,不忙是它的基本特征。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在十幾歲的時候接受了最無用最可悲的早期教育,在成年後面對最復雜最動蕩的現實生活。最初建立的觀念和標準在後來的社會生活中被擊碎,前後矛盾讓我們在很長壹段時間裏無所適從。於是,有人在用範·代克的方式畫靜物畫,有人脫光衣服把無名山的高度提高壹米,有人在崇尚傳統美學,有人在高喊要與國際接軌。壹切都可以存在,關鍵是我們自己的需求,或者說我們更願意接受什麽樣的藝術方式。

社會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實驗空間。在紛繁復雜的藝術方式中,我選擇了架上繪畫。當我面對壹張空白的畫布時,我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感受生活、認知生活的能力,但我絕不想在主題、形式、語言之間徘徊,在社會批判和思想改造之間奔波。我的思想遠遠不適應當今激進或前衛的藝術形式。我經常統計自己的想法,分析自己。我覺得畫畫是壹件簡單快樂的事情,就像人下棋喝茶壹樣。我就是這樣壹個人,不能給自己的愛好增加負擔。希望能保持自己單純美好的樂趣和安靜無憂無慮的心情。我願意做壹個旁觀者,看著潮水上漲,塵埃落定,過去如此,將來也是如此。

我經常沈浸在自己的想象中。在這絕對的真空中,壹切都清晰可辨。壹切都是模糊和未知的,在相似和相異之間,增加了壹點想象空間。我喜歡在神秘的想象中遨遊,在似是而非中尋找。我覺得這個時候我發現的才是最真實的,最有力的,最感人的。在繪畫語言上,我試圖打破正常的敘事空間和光影秩序,重新解構畫面,因為我發現很多古代大師的作品並不在乎實體的存在,更感興趣的是形與色關系的具體特征。他們可能認為深度和體積的錯覺具有美學價值。自然值得模仿。首先,它提供了我們畫家永遠無法創造的豐富的色彩和形狀。但是如何從自然中再現人類的價值和精神,這裏會有更多的養分滋養我們的創造力。

壹切好的藝術都包含抽象和超現實的元素,就像它既有古典又有浪漫的元素——秩序和驚奇,智慧和幻想,意識和潛意識,藝術家的兩種人格都必須發揮出來。我屬於那種極度敏感的人。對大多數人來說無足輕重的事物或風景,可能對我有影響。感知是我探索生活的觸角,可以轉化為歌,變成歌。隱藏在開放的風格、流派、藝術理論之下,不屬於任何主義,不服從批判,這是藝術家的私人心態。這是幻想和欲望、夢想、懷舊、秘密需求和公開計劃、想法和偏執的領域。

不知不覺中,畫畫成了我的生活方式,我自然會讓自己的生活藝術化。重要的不是形式或內容,而是把握和駕馭它們的能力。相比色盲,很多人更形盲。我們剛接觸造型藝術的時候,只能分辨二維空間的形狀,無法判斷遠近深淺。後來為了滿足實際需要,就要培養大致三個維度的距離判斷能力,但是滿足了實際需要的要求後,大部分人就不會深入了。這樣,我們在理性和感性中,對於形式在壹個完整的空間中的存在並不是很清楚。為了使我的思維跨越二維,畫面回歸二維,我拒絕使用照片或其他畫面素材,我也從不畫素描,因為這妨礙我在幻想和記憶中感受空間和形式,妨礙我更流暢準確地表達自己。我的畫很直接。繪畫是出於某種需要的自然生長。我想表達而不是描述。壹氣呵成,輕松不露痕跡,是我的理想狀態。我從來沒有養成按照傳統方法(素描、速寫、放大、定稿等)畫畫的習慣。).我總是迫不及待地去畫白色的畫布,然後再考慮畫什麽。這是我的天性。但在思維上,我更願意接受理性邏輯,這可能是壹種內需,也是壹種必要的補充。希望在繪畫的過程中保持有意識的體驗,通過對表現媒介更強的控制來強化自己的情緒。

要有視覺體驗,把我的視覺體驗轉化為建模的語言,需要忘我的能力。視覺體驗不能只基於感覺和感知。沒有經過事物本質凈化的感覺和感知,只會停留在情緒的表面或者幹脆消失在情緒中。漢斯·霍夫曼說:“任何深刻的藝術表達都是對真理的自覺感覺的產物。”要達到壹定的高度,不僅要創造性地解讀對自然的體驗,還要把對自然的感受轉化為在“表達媒介”上的創造性解讀。屏幕管理顯然遠遠不夠,但我想:“我們要去哪裏?”這真的是壹個問題,壹個永恒的問題。

  • 上一篇:憑借7.5億DAU,騰訊已經超越Tik Tok成為新壹代短視頻霸主。
  • 下一篇:Switch,那些內部收費的遊戲。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