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資本運動規律控制成本
我們知道,商品的價值構成是C+V+M,C是不變資本,V是可變資本,M是增值部分,可以稱為利潤。
根據輸入輸出的概念,C+V是輸入部分,M是輸出部分,C+V可以作為分母,M是分子。分子越大,分母越小,投入產出效益越好,反之亦然。因此,如何控制成本就成了壹個非常關鍵的投入產出問題。
在C+V中,C是指用於購買生產資料、機器設備的不變資本,是商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成本控制上,要特別註意同類生產材料、機器設備的價格,是否有物美價廉的產品,特別是在市場經濟下,在競爭機制的作用下,如果在采購時貨比三家,不僅可以使自己的產品具有競爭力,還可以有效控制成本,這也是很多工廠把精英放在原料采購部門的主要原因之壹,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控制商品生產的第壹關——飼料價格。
v是支付給工人的價格。工人本身的價值由三部分組成,壹是維持工人本身的成本,二是維持工人家庭的成本,三是培養工人技能的成本。
在不同的國家,由於經濟水平的差異,勞動力價格有不同的水平。
但是,有壹點是壹樣的。在勞動力的價值中,勞動者技能培訓費用的比重也在日益擴大,越來越多的簡單勞動被復雜勞動所取代,以至於在很多西方國家,如果不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很多工作都做不了。
在成本控制中,V是壹個重要因素,V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成本的高低。
但是,V不可能無止境地遞減,也就是說,V有壹個下限,是在類似的勞動力市場上,勞動力供給方和勞動力需求方都可以接受的價格。低於這個價格,企業找不到合格的工人。
另外,應該用動態的觀點而不是靜態的觀點來看待人工成本。
從動態的角度來看,在支付勞動力成本時,不僅要看到花出去的錢,還要看到勞動力創造的價值。我們應該用投入產出法來分析支付給工人的工資是否合理。創造的價值越高,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就越高,這符合勞動力市場的客觀規律。如果違背了這壹規律,即使暫時獲得了優質廉價的勞動力,但由於市場的流動性,最終也不可能將優質勞動力長期留在企業中,最終會因為優質勞動力的離開而影響企業資產的增值。
所以任何企業控制成本都是必要的,但任何成本都有壹個下限,這就是它的合理水平。在這個層面上,企業可以用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低於這個水平,是違背客觀規律的,但高於這個水平,就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
外貿企業成本控制的特點
外貿企業屬於商業流通領域,使用的資本是商業資本。商業資本運作的特點不同於產業資本和貨幣資本,商業資本在外貿領域的運作也不同於內貿領域,有其獨特的特點:
從單個資金周期來看,外貿企業從工廠購買出口商品。對於工廠來說,貨物在被收購後支付貨款,其價值已經實現,可以視為貨物價值在國內市場的實現,但對於外貿企業來說,所采購的出口貨物的價值要在國際市場實現,才能真正實現。
因此,當出口商品被外貿企業收購後,其增值過程並沒有結束,而是增值的空間和勞動過程從工廠的生產領域轉移到了外貿的流通領域。
從外貿企業的經營成本來看,它由兩部分組成,即外貿企業的固定資本和部分流動資本投資。固定資本投資包括購買辦公樓、辦公設備、運輸工具、倉庫等。這部分投資的特點是壹次性投資,分批重復回收,可以折舊。還有壹部分是辦公費,即進出口業務所需的經營費用,如差旅費、檢驗費、樣品費、通訊費等。這些費用屬於流動資金投資,特點是壹次性投入,時間短,周轉快,三至六個月即可收回。流動資本的價值轉移也是商品價值的壹次性增加。
還有壹部分流動資金,用來給業務員發工資和獎金。外貿公司的業務員絕大多數是大專畢業生,主要來自外貿、外語、金融類院校。每個公司對大學畢業生的薪酬規定不壹樣,但總體水平差不多。
但是在獎金部分有很大的差異。經濟體制改革後,每個進出口公司都制定了員工激勵機制,獎勵創造更多價值的業務員,把獎金水平作為拉開收入水平的主要手段。所以在外貿企業的成本中,支付給業務員的工資和獎金也是成本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從總資本構成來看,外貿企業資本構成存在“三多三少”,即負債多、權益資本少、營運資本多、固定資本少、短期貸款多、長期貸款少。這樣的總資本構成使得外貿企業在降低成本方面更具行業特色。
正是由於上述特點,外貿企業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降低成本:
(1)控制出口商品的進價是控制企業成本的重要環節。
目前,大多數外貿企業對工廠的出口貨物仍然采用采購制,因此采購價格成為控制成本的關鍵點。在經濟體制改革中,國內競爭機制正在形成,這為外貿企業選擇質優價廉的出口商品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為企業降低出口商品成本提供了機遇。
因此,各出口企業應充分重視商品采購,堅持優先購買質優價廉的同類商品的原則,有意識地培育壹批優質出口商品的供應廠,運用經濟效益機制,使這些供應廠能夠為外貿企業提供質優價廉的出口商品。
同時,外貿企業還可以通過參股、控股等方式向工業企業滲透資本,用資產紐帶將外貿企業和工業企業的利益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利益機制控制成本,有利於使工貿雙方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
外貿企業如何有效控制成本來源於:紙網免費www.paper800.com。
(2)通過有效控制存貨和應收賬款,加速流動資金的循環和周轉。
外貿企業的營運資金有相當壹部分是用來購買出口商品的。由於出口商品的時效性和季節性,很多商品在采購後要在倉庫存放壹段時間,形成庫存商品。當然也有合理庫存和不合理庫存。
壹般來說,存貨周轉率高說明存貨速度快,流動資金少。同樣數額的流動資金,由於周轉速度快,可以帶來不同的經濟效益。因此,每個企業都努力加快存貨的周轉速度。但如果存貨周轉率過高,則反映企業存貨不足。如果庫存過少,無法滿足出口需求,也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所以,適度的存貨周轉率是比較合適的。至於什麽樣的存貨周轉率比較合適,根據不同的商品,不同的市場,不同的銷售對象而有所不同。各外貿企業可根據自身經營情況和商品特點制定。
應收賬款也是外貿企業營運資金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收賬款可分為對國內工廠企業的賬款和對國外客戶的賬款。建立合理的應收賬款可以促進進出口業務的發展,但應收賬款收不回來是外貿公司虧損的重要原因。
簡而言之,由於外貿公司的大部分營運資金來自銀行貸款,銀行的利息負擔會計算在出口成本中。因此,加快流動資金的循環和周轉將是外貿企業控制成本、增加利潤的重要手段。
(3)盤活固定資本投資可以間接降低企業成本。
外貿企業的固定資本投資主要表現在購買辦公樓、職工宿舍、交通工具、通訊設備、倉庫等。,而購買的物業——辦公樓、職工宿舍、倉庫占用的資金量最大,構成了固定資本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
按照傳統觀點,這些固定資本壹旦投入,若幹年後才能通過折舊收回。但是,如果我們建立了資產管理價值觀,那麽用這些固定資本投資的財產也可以在折舊完成之前給公司帶來壹定的收益。
比如投資建寫字樓、宿舍、倉庫,辦好產權證和相關法律手續,就可以抵押給銀行,還可以獲得優惠利率。貨款作為流動資金,可以投資於進出口貿易,由於利率優惠,可以給出口公司帶來壹定的收益。
比如在產權市場,公司的物業資產也可以交易。公司可以以參股、控股的形式,將財產作為投資其他企業的壹種方式,使固定財產資產以價值形式流動,給公司帶來收益。
(四)降低辦公運營費用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外貿公司的營業費用構成了外貿企業成本中非常重要的壹部分。在計劃經濟體制時期,這部分支出因為吃大鍋飯,不被重視。經濟體制改革後,特別是實行承包責任制後,辦公室業務費作為成本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職工創造的利潤和任務完成後的資金分配牢牢掛鉤。
有些進出口公司把支出指標、利潤指標、獎勵指標落實到個人(如上海基地進出口公司的陸長勝管理法)。這種用投入產出法將支出與創造利潤掛鉤的制度,無疑對辦公費用的最小化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壹些進出口公司采用這種方式,僅電話費就節省了數萬元人民幣,而對於每壹個業務員來說,這種機制繃緊了他們頭腦中節約開支的那根弦,能寫傳真聯系業務就不用打電話,能坐火車就不用坐飛機。
辦公費用的節省不僅節省了公司的運營費用,也為業務員本人帶來了經濟效益。
在投入產出公式中,辦公費作為投入部分是分母,產出部分是分子。當分母減小時,即使分子不變,收入仍會增加。
(5)適當設置業務員工資與獎金的比例,也能有效控制成本。
在外貿公司,業務員的經營活動直接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因此,業務員的管理能力、外語水平、對市場的了解、對產品特性的熟悉、對國內工廠和國外客戶網絡的掌握,成為他們為企業創造利潤的重要因素。高素質的銷售人員在掌握了等量的流動資金後,可以創造出比普通銷售人員多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利潤。
因此,外貿公司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外貿公司留住人才的有效途徑之壹。
在銷售人員的工資和獎金發放中,兩者比例的制定對控制成本具有重要意義。如果兩者的關系是3: 7,那麽業務員只有創造了壹定的利潤才能獲得相應的獎金,這樣在投入產出比中,企業成本會因為產出的增加而相對降低。
當然,合適的工資和資金比例不是壹成不變的,每個企業都要根據自己的業務發展不斷修改。
簡而言之,有效控制企業成本,對於創業者來說,就像是壹個“做不完的作業”。這個功課做好了,企業的成本就會降低,利潤就會提高,企業家創造財富的速度就會加快。
-
改革開放20多年以來,大量外資之所以能夠源源不斷地進入我國進行投資和各種經營活動,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我們的成本優勢帶來的競爭力,以及我們的投資環境和經營環境創造的條件,使企業能夠將各種成本控制在較低的水平,以獲得理想的利潤。過去20年中國商品出口的持續快速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出口商品的成本優勢和外貿企業經營環境的條件,使外貿企業能夠將成本控制在較低水平。然而,近年來,隨著我國企業改革的深入、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營環境的變化,影響成本控制的不利因素日益增多,成本控制的壓力越來越大。企業應該對這些因素給予足夠的重視,否則就會失去不可或缺的競爭優勢。
壹、成本控制面臨的挑戰之壹:人工(勞動力)成本增長過快。
人工(勞動)成本不僅是產品和服務供應成本的主要因素,也是企業經營成本的主要因素。近二十年來,大量外資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集中在中國東南沿海,主要是因為中國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加上五、六十、七十年代日本、韓國、港澳臺和東南亞國家經濟起飛,勞動力成本上升,再加上中國改革開放引起的產業轉移和大量吸收外資設廠。然而,在過去的二十年裏,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普遍提高了人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使得企業使用的人工成本遍地上漲。尤其是近年來,人工成本的快速增長以及未來不可逆轉的增長趨勢,成為企業在成本控制中必須應對的挑戰。
勞動力成本過快增長的不可逆轉的趨勢首先來自於人力資源的激烈競爭。眾所周知,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信用經濟、公平經濟和比較經濟。市場競爭本質上是人力資源的競爭。誰擁有高素質的人力資源,誰就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要想獲得高素質的人力資源,除了給予勞動者必要的尊重、信任和關懷,企業長期來看高工資、高回報是不可或缺的。這樣,人工成本的上升就成了必然趨勢。而且,人力資源的市場競爭越激烈,勞動力成本上升越快。事實上,隨著WTO成員逐步加入中國,人力資源市場的競爭只會越來越大,而不會越來越小。勞動力成本只會漲得更快,不可能慢下來。
第二,工資的比較差異和對勞動力價值的自我認識也是誘發勞動力成本過快增長的主要因素。與壹些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勞動者工資偏低是不爭的事實。在中國,同樣素質的員工,外企的工資明顯高於內資企業,股票上市公司的員工工資明顯高於非上市公司,私企、私企的員工工資也高於國企,這是不爭的事實。然而,我國的低工資不僅是壹個歷史問題,也是壹個經濟發展問題。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壹個過程和時間。但是,由於工資的攀比和勞動價值的自我認知,人們追求高工資、高回報的迫切性遠遠沒有給社會壹個合理的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使得企業的人力成本在時間上增長得不合理的快。
第三,勞動力成本過快增長的需求也來自於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在過去幾年中,為了克服亞洲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的沖擊和長期影響,政府采取了壹系列措施來刺激經濟發展,包括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及吸引外資、擴大投資和鼓勵消費。這些措施的實施非常有利於我國經濟的穩定和發展。但也要看到,這些措施的實施也促進了人工成本的過快增長。在過去的十年中,為了擴大就業和增加消費,中國政府將傳統的六天工作周減少到五天半,然後將五天工作周減少到現在的五天。特別是2000年增加了壹年法定節假日,調整後每年有兩周休息時間。雖然這是中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結果,但對於企業來說,勞動時間的減少是因為勞動效率的變化。按照國外發達國家的情況,比如四天半工作制,帶薪休假,中國員工的工作時間會縮短,人力成本必然增加。此外,在過去兩年和未來壹段時間,中國政府大幅提高了公務員的工資。這種政策導向的工資調整行為,使得企業不得不大幅提高勞動者工資,使得人力資源使用成本非正常增加,短時間內不會改變。
第四,教育市場供不應求,學費上漲過快,合格勞動力的培養成本大幅上升,未來企業使用勞動力的成本將普遍提高。過去中國的教育體系,從幼兒、小學到中學畢業,可以說是全義務教育,大學教育基本上是供給制。這種教育體制適應了當時的計劃經濟體制,但也存在明顯的缺陷,如教育普及程度低、教育資源利用不充分等。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實行,教育必須滿足市場對不同層次各類人才接受教育的需求。然而,國家負擔不起絕大多數學齡人口接受各級教育的所有費用。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教育的基本狀況是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把教育當成壹個產業。高校從1997整合招生開始全面實施收費教育。由於教育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壹時難以改變,高校學費上漲較快。要成為壹名合格的大學畢業生,別說大學之前的學費支出,就是四年制大學的學費支出都是個人承擔,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隨著接受教育成本的上升,預示著未來企業使用人力資源的成本將大幅增加。因為壹般情況下,勞動形成過程中的成本越高,說明凝聚在勞動本身中的價值越大,未來勞動者的回報就應該越高。企業使用勞動力的成本就越高。
OTA 2023年工作計劃1
為進壹步加強路南鎮衛生院傳染病防治工作,遏制結核病流行,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根據衛生局結核病控制項目工作要求,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壹、總體目標:
1,做好疑似肺結核病人和肺結核病人的發現和轉診工作。
2、加強結核病知識的宣傳工作,提高結核病防治意識。
二。操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