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汽車工業正處於能源、技術和產品創新的重要階段。在新能源不斷推向縱深的節點,傳統燃料和純電動之外的技術路線會有怎樣的變化,未來的技術路線會如何融合產生,成為行業內外高度關註的話題。
特別是2023年湖北武漢引發的降價潮,客觀上推高了普通消費者對汽車消費的價值預期,甚至出現了“持幣待購”的現象。如何在市場的復雜變化中找到技術發展的驅動力,也成為外界關註的話題。
邱歡汽車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吳迎秋
對此,環球汽車集團董事長兼CEO吳映秋提出,政策的出臺必須服從消費者,並不是剝奪消費者多樣化需求的政策。禁燃是趨勢,這是問題的壹個方面,但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是問題的另壹個方面。需要更加科學的管理和全面的統籌安排,包括產業布局、統籌安排、時間節點等各個方面。
“油電”短期內肯定會存在。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汽車在產品端持續推動新能源、清潔能源和低碳燃油汽車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世界汽車工業開始向電動化轉型,新能源汽車的產品推廣和技術升級步伐不斷加快。
雖然新能源汽車的增長正在改變汽車的發展格局,但行業正逐步從傳統燃油車向燃油動力、混合動力、純電動的新趨勢發展。但這並不意味著在未來,傳統燃油汽車可以被新能源汽車完全取代。
從汽車發展來看,燃油車已經走過了壹百多年的歷史,並且經過了市場的檢驗,無論是產品技術還是量產規模都比較成熟。而且,石油汽車是壹個廣義的概念,包括石油汽車、醇類汽油、合成燃料、HEV、氫動力等等,可以在不同的細分市場用不同的技術形成有效的競爭力。
當然,在油價上漲的當下,傳統燃油車也必須做出改變,在技術升級的基礎上提高性價比。從能源資源來看,中國石油進口依存度接近72%。為了減少汽車對石油的消耗,正逐漸轉向可再生能源領域,這也是汽車工業的電氣化發展。但如果全部電氣化,對鋰、鈷等稀有金屬資源來說,又是壹個挑戰。對此,有相關機構調查顯示,當合成燃料、清潔燃料等方式支撐汽車產業發展,規模達到5億至6億輛時,對於各種資源的運作是最安全的。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近兩年發展迅猛,2020年銷量僅為1.27萬輛,2026年為327萬輛,2022年為5438+0和625萬輛。兩年增加了500萬輛。從滲透率來看,去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27.6%,但2020年剛剛超過5%,兩年內提高了20個百分點。新能源和汽車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雖然今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已經撤銷,但隨著龍頭企業具備維持價格穩定的能力,電動汽車使用場景的豐富,以及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認識的逐步深入,電動汽車將會快速發展。
同時,市場也必須認識到,基於純電動汽車的產品特性,低溫、寒冷等地區的消費者無法長期使用,純電動汽車需要基於完善的充電設備,這使得應用場景受到限制。在各種限制下,直接決定了純電動汽車未來不能像燃油車壹樣進入中國所有地區。即使在碳中和的目標下,純電動汽車也不會完全主導中國的汽車市場。
從客觀的角度來判斷燃油車和電動車的關系,更多的是技術路徑上的比拼,誰會留到最後取決於誰走的更快。但從未來五年甚至十年的發展階段來看,中國汽車市場將繼續呈現燃油和電動並存的發展狀態是必然趨勢。
汽車工業需要多種技術路線的融合發展。
碳中和是人類的終極目標,但對於汽車產業的發展來說,燃油車和新能源車並不是壹個“二選壹”的選擇題。在汽車產業的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的市場化環境和應用場景下,傳統燃油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的存在價值和規模作用是不同的,不可替代的。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
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汽車產業是消費的支柱,傳統汽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促進汽車消費,既要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又要兼顧傳統燃油汽車的有序發展。就像李稻葵說的,中國經濟發展水平會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方式還在追求多元化,還要詩和遠方,開車去遠方。無論在任何時候,中國的決策者仍然尊重市場技術和人民的意願,這就要求發展汽車技術。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
徐長明在發言中表示,沒有必要更換運油車和有軌電車。電動車有電動車的優點,燃油車有燃油車的優點。兩者在可預見的未來都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未來的汽車市場壹定是多種能源並存,而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的石油汽車是競爭關系,是* * *關系。
根據國家發展計劃,預計碳排放將在2030年達到峰值。至於燃油車退市的具體時間表,目前還在研究階段,這意味著國家對燃油車退出的預期相對保守。
知名經濟學家,如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
對此,管清友的觀點是讓市場真正回歸市場,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目前,很多壹二線消費者已經接受了純電動汽車的購買和應用,但仍有大量汽車用戶排隊購買燃油車。其實汽車路線的發展和技術的更新換代都要根據市場的變化和消費者的需求來改變。當然,車企也不需要過度焦慮。無論是產能過剩還是銷售模式,壹切都在按照行業趨勢穩步發展。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
崔東樹在現場沙龍活動中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目前不宜唱衰燃油車,而從消費者需求的角度來看,其實各類車都有各自的使用場景。每個用戶的需求是不同的,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有自己合理的選擇。尤其是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他們的使用場景相對多變,無論是長途還是短途,燃油車都是比較合適的選擇。
中國汽車研究院新能源汽車政策研究部主任周瑋。
“燃油車和純電動汽車都將在未來的出行中扮演重要角色”。周瑋指出,基於汽車產業的發展,燃油車的存在和推廣是為了保證經濟和市場的穩定發展,所以發展不能被限制,傳統產業會經歷起伏。行業要推動傳統內燃機行業和新能源汽車相互賦能,協同合作,形成穩定的產業發展格局。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
燃油汽車和電動汽車並行發展,不僅有利於消費經濟的穩定發展,也有利於國家能源的多元化和實用化,保障能源安全。梅新育指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興起是為了增強中國的能源安全,降低傳統燃油汽車的油耗。但當新能源汽車發展到壹定節點,如果想通過抑制傳統汽車消費來繼續增強能源安全,就要付出整個國民經濟效率下降的代價,這是不可取的。
車企要理性選擇。
目前燃油車是汽車消費的主流,新能源車是未來的趨勢。在汽車能源和動力的顛覆性變革過程中,消費者面對的是新的技術和產品,而傳統汽車企業需要站在純電動汽車、燃油汽車和混合動力的十字路口,做出準確的判斷,接受和擁抱壹系列的挑戰。
在本次論壇上,環球汽車集團總編輯蘇邀請管清友、、、梅新育就未來汽車技術路線進行了沙龍討論。沙龍上,各位專家各抒己見,表明了對未來汽車發展趨勢的預測。專家壹致認為,未來的汽車不能只專註於某壹條技術路線,應該是開放、包容、多元的。
傳統車企的電氣化轉型是什麽樣的?“大象轉身”,當汽車強國面臨新的選擇時,車企的做法不僅僅是“棄之”和“選之”那麽簡單,而是權衡兩個選項,以穩健的方式完成兩個選項之間的轉換。
事實上,對於大眾、豐田、通用等傳統燃油車企來說,新能源汽車在電動化初期並不能為車企創造利潤,推出純電動汽車需要大量的研發成本。傳統車企在產品更新的同時,短期內可能面臨生產和設備的壓力,這就要求傳統車企做好燃油車和電動車的過渡。
在中國的汽車市場上,傳統品牌的燃油車是壹支龐大的隊伍。如果他們貿然“退出”,不僅會對企業自身經營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還會為市場發展制造市場空缺。
傳統車企要從燃油階段順利“抽身”,這就決定了他們要長期兩條腿走路。壹方面,傳統車企需要在技術、產品、服務等方面進行壹系列布局,不斷滿足不同類別消費者對電動出行的需求。同時,他們需要繼續投資燃油汽車,繼續推動燃油汽車的市場發展。
如果說電動化是汽車產業的終極目標,那麽在此之前,傳統燃油車和電動汽車將長期處於* * * *融合* *的階段。這時,內燃機的情況並不是無限衰退,而是應該以其他形式重新煥發活力。在多能源時代,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汽車有共同發展的必要,更有整體規模提升的必要。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的汽車簡報,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車改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