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2020年即將過去,但車圈的大事卻從未停過。前不久華晨汽車的破產讓整個車界為之嘆息,畢竟壹個依靠著寶馬光環的自主品牌竟然最後落得個這個下場。而華晨的瓜剛吃完,江淮與大眾的股權調整又讓整個車圈熱鬧了起來。
日前,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在股權分布部分,大眾中國投資持有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75%股權,江淮汽車則持有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25%股權。與此同時,江淮大眾宣布旗下研發中心也於12月8日正式落成。
國內的又壹例股比調整
事實上,關於外資股比放開話題已經討論了很多年。在最開始,"合資潮"泥沙俱下,因此國家也設定了汽車股比外資最高不超過50%的限制。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不斷成熟,是否放開外資股比成為了不得不面臨的問題。
而第壹個開放股權比例的則是華晨寶馬。早在2018年,華晨與寶馬就已經簽訂了協議,同意寶馬將持股比例由50%提高至75%,率先實現了對華晨的控制。而這個消息公開之後,車界便掀起了壹陣股權調整的熱潮,畢竟擁有控制權就意味著妳在這個地方的話語權更大,在市場中受到的限制也會少了許多。
在寶馬成為了"第壹個吃螃蟹的人"後,其它的車企也蠢蠢欲動,而作為如今國內體量最大的車企,大眾的野心同樣"昭然若揭"。在國內,大眾擁有上汽大眾、壹汽大眾和江淮大眾三個合資企業,不過由於前兩者在銷量上確實十分強,大眾想要改變股權並不是那麽容易,於是它也將眼光放在了江淮身上。
提高股比後,大眾想要做什麽?
業界對於如今新更名的大眾汽車(安徽),最感興趣的便是它將在未來做什麽?
從大眾方面的承諾來看,在雙方合作落地後,將積極引進海外壹線車型進入國內,相信這也是江淮大眾研發中心落成的主要原因。
值得壹提的是,新能源車型也是兩者合作的壹個關鍵。大眾汽車(安徽)宣布未來三年將會打造壹個全新的工廠,用於生產MEB平臺的車型,該工廠預計產能能夠達到35萬輛/年,首款車型預計在2023年投產。
無疑,如今新能源汽車就是未來汽車發展的終極方向。對於傳統車企而言,如何能夠快速向電動化轉型是壹件非常關鍵的事情,大眾將這非常重要的擔子落在了江淮身上。根據協議,大眾將授予大眾(安徽)基於其純電動平臺的4至5個大眾集團品牌產品。同時,在中國法律允許且取得許可前提下,大眾將優先考慮在江淮大眾生產大眾B級車、C級車等插電混動汽車和燃油車。
"以股權換技術"還能成功嗎?
此前,由於寶馬與華晨將股權比例調整到了75:25,也讓不少人紛紛感嘆以市場換技術其實只是換了個寂寞,而前不久華晨汽車的破產似乎也印證了大家的觀點。而此次江淮與大眾調整比例之後,還會重蹈華晨的覆轍嗎?
雖然說此前有著更多的話語權,但由於股權比例的限制,也讓江淮在市場競爭中其實受到了很多阻力,再加上本來大眾本來就有了兩家非常厲害的合資車企,自然也不能將更多的目光放在江淮身上,江淮能夠學到的東西也並不是那麽完整。然而此次股權的調整,讓大眾占據了更多的話語權,也意味著大眾將會對如今的大眾(安徽)更上心,畢竟這算是大眾汽車真正主導的合資企業。
而有了大眾更用心扶持的江淮汽車,無疑是壹個向上前進的開始。畢竟在國內提起大眾汽車,幾乎是家喻戶曉,即便是如今日系車增長得非常快,但大眾在國人的心中依舊有著壹個不可替代的位置。同時,股權比例的調整也不會讓江淮像曾經的華晨汽車那樣只依靠著寶馬"坐吃山空",在話語權更少的情況下,可以向投入更大資金和技術成本來參與中國汽車市場競爭的外企學習先進技術,甚至可以激發其自主創新能力。
寫在最後
江淮與大眾的股比調整,目前來看這是壹個雙贏的選擇。若是江淮好好學習發展,步上華晨的老路還是幾率很小。不過,經過了華晨寶馬以及江淮大眾的股比調整之後,也意味著國內的汽車市場大門已經逐漸打開,還依賴於外企的國內企業似乎也是時候該醒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