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革命,英文“光榮革命”。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非暴力政變,推翻詹姆斯二世統治,阻止天主教復辟。
這場革命沒有發生流血沖突,所以歷史學家稱之為“光榮革命”。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限制王權的權利法案。
奠定了國王壹統而不亡的憲政基礎,國家權力逐漸從君主手中轉移到議會手中。君主立憲制起源於這場光榮革命。
2.七年戰爭
七年戰爭發生在1754年到1763年,主要沖突集中在1756-1763年。當時歐洲各大國都參戰了,其影響範圍覆蓋了歐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和菲律賓。
這場戰爭是由歐洲列強之間的對抗引起的。英國在貿易和殖民地方面與法國和西班牙競爭。與此同時,崛起的大國普魯士和奧地利正在神聖羅馬帝國體系內外爭奪霸權。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後不久,歐洲列強之間發生了壹場“夥伴互換”,被稱為“外交革命”。普魯士與英國建立了聯盟,而法國和奧地利這兩個傳統對手締結了聯盟。
未來,盎格魯-普魯士聯盟將包括德國小州(尤其是漢諾威)和葡萄牙,而法奧聯盟將包括瑞典、薩克森以及後來的西班牙。
俄羅斯最初與奧地利結盟。然而,沙皇彼得三世在1762年登基後,改變了立場,與瑞典壹起與普魯士單獨締約。
1763年法國、西班牙、英國簽訂的《巴黎條約》和薩克森、奧地利、普魯士* *簽訂的《胡貝爾堡條約》都標誌著戰爭的結束。
這場戰爭在歐洲以攻城戰、縱火焚燒城鎮、造成重大損失的野戰而聞名。戰爭造成約90萬至1.40萬人死亡。(以上國名是最常用的,不是其君主的全稱。)
3.工業革命
英國工業革命始於18的60年代,以棉紡織業的技術革新為開端,以瓦特蒸汽機的改進和廣泛使用為樞紐,以19的30-40年代機器制造實現機械化為基本完成的標誌。
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政權的建立促進了資本主義的進壹步發展,英國的殖民擴張為資本主義的發展積累了大量資本,圈地運動提供了資本主義發展所必需的大量勞動力。
18世紀中葉,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殖民國家,國內外市場的擴大對工場手工業提出了技術變革的要求,於是以技術革新為目的的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
英國工業革命的主要表現是大機器工業代替手工業,機器工廠代替手工業作坊。這場革命不是偶然的,而是英國社會政治、經濟、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發展的必然結果。
它極大地改變了英國的社會結構和生產關系,生產力得到迅速提高。這場革命從開始到完成歷經百年,其影響不僅延伸到西歐和北美,還推動了法國、美國和德國的技術創新。
而且擴展到東歐和亞洲,俄羅斯和日本出現了工業革命的高潮,這標誌著世界壹體化新高潮的到來。
4.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即第壹次鴉片戰爭,常被英國稱為第壹次中英戰爭或“貿易戰”。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毀鴉片為借口,決定派遣遠征軍侵華。
6月,1840,少將·安東尼·布拉克斯蘭德·斯特蘭沙姆和查爾斯·埃利奧特率領47艘英國船只和4000名陸軍人員到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鴉片戰爭以中國的失敗和賠款而告終。中國和英國簽署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清朝的關稅和稅率都由英國控制,關稅主權遭到破壞。進口商品僅被征收5%的低稅率,大量外國商品在中國傾銷,無法保證中國國內工商業的發展。
鴉片繼續販賣,白銀外流,銀價上漲,形勢更加嚴峻。進口到中國的英國商品大量增加。1837年英國出口中國的商品總值為90多萬英鎊,到1845年已達239.4萬英鎊。隨著外國在中國的投資,壹批國內官僚、地主和商人受到刺激,開始投資於現代工業。
5.第二次布爾戰爭
第二次布爾戰爭(英文:Second Boer War)是指英國與荷蘭移民後裔布爾人於6月1899+10月1-5月1902建立的德蘭士瓦* * *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
德蘭士瓦省主席保羅·克魯格要求英國軍隊離開德蘭士瓦省邊境的最後通牒被英國政府拒絕。
1899年秋,英軍開始在德蘭士瓦省和奧蘭治省交界處集結。為了阻止英軍入侵,布爾人於6月1899 11日對英國宣戰,布爾民兵在南部非洲向英軍發起攻擊。
為了征服只有幾十萬人口的布爾人,戰爭持續了三年多。英國投入40多萬人,死亡2.2萬多人。最終,英國在戰爭造成的巨大損失和國際輿論的壓力下,與布爾人簽訂了和約,戰爭結束。這場戰爭促進了南非聯邦的形成和遊擊戰在軍事領域的影響。
百度百科-大國崛起
百度百科-七年戰爭
百度百科-英國工業革命
百度百科-鴉片戰爭
百度百科-第二次布爾戰爭
百度百科-光榮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