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大學生必讀的書

大學生必讀的書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大學生必讀100本書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大學生必讀書目100本”,這些入選圖書均為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文學著作,反映了不同時期的學術風尚和成就,具有很強的經典性和學術性。

?

1.《語言問題》趙元任著,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

《語言問題》是被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傅斯年譽為“中國漢語語言學之父”的趙元任教授在臺灣大學文學院中文系的演講記錄。全書十六講,系統地講述了語言學以及與語言學有關系的各項基本問題,是作者的重要著作之壹。本書已經成為現代語言學的經典之作。

2.《語言與文化》羅常培著,語文出版社,1989年版

本書是壹位開拓型的語言大師羅常培先生撰寫的壹本探索語言與文化關系的小書,被認為是中國文化語言學的開山之作。“語言學的工作,它怎能配合上建國的事業,那得靠壹些認清楚任務的人來繼續努力,通同合作。中國話的條理,它的結構、範疇,究竟對於中國人的思想有什麽關系,我們該怎樣用語言的工具來改進中國文化,那工具本身該怎麽修改,這些問題是極難回答的……”。

3.《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呂叔湘著,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是我國語法研究史上壹部重要的理論著作。它不僅全面檢討了漢語語法研究的歷史和現狀,而且深刻分析了漢語語法體系存在的壹系列問題,並且提出了許多獨創性見解,從而為處於迷惘中的漢語語法研究指明了方向,開辟了道路。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朱林清先生稱其為“我國漢語語法研究史上壹本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極其重要的語法理論著作”。

4.《修辭學發凡》陳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修辭學發凡》壹書是把漢語語文中的種種修辭方法、方式,以及運用這些方法、方式的原理原則,加以系統的闡釋,並且指明它的發展趨向。在闡釋和說明中,引用了豐富、適切的白話和文言的例證。對於系統地研究修辭學,對於閱讀理解和練習寫作,都會有壹定的幫助。

5.《漢語方言概要》袁家驊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本書介紹了漢語方言學的歷史發展,著重對漢語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閩方言形成的歷史背景、語音系統、詞匯語法特點作了詳細的描寫和分析,並從語音、詞匯和語法三方面舉例說明現代漢語方言的親疏關系。

6.《馬氏文通》馬建忠著,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

馬建忠憑著他對拉丁語、法語和古漢語的精通,以西洋語法為樣板來研究中國語言,開創了中國語法學。他在西方的語言學語法(grammar)影響下,寫出著名的《馬氏文通》。《馬氏文通》在建立我國漢語語法學方面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它在構架漢語語法體系、劃分漢語詞類並定下名稱、確立漢語語法成分及其相互關系方面立下了不朽功績。

7.《漢語音韻》王力著,中華書局,1980年版

《漢語音韻》壹書溝通古今,深入淺出,從介紹現代漢語的語音學常識,語音系統入手,膛步把反切韻書、字母、等韻、古音等古代音韻學知識、用聲母、韻母、聲調等現代語言學的理論和術語進行比照、解讀,並列舉了大量字音實例予以說明。在先生的筆下,壹向被視為艱深難懂,號稱“絕學”的漢語音韻學變得淺顯明了,親切易懂。

8.《訓詁簡論》陸宗達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在傳統訓估學斷裂了半個世紀的年代,是當代訓估學大師陸宋達先生首先站出來呼喚它的復生;《訓詁簡論》以它通俗的語言、準確的闡釋,認真嚴肅又輕松地把沒有接觸過訓估的青年壹代,帶入這門古老而有用學科的殿堂。

9.《中國語言學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我國研究漢語的歷史悠久,歷代語文學家人才輩出,語文學著作層出不窮。本書結合社會發展分章論述中國語言學的演進、變化,研究各個歷史時期的語言學家、語言學著作,評述各個歷史時期的語言學成果。作者運用了大量的資料、例證,說明我國古代語言學的發展情況,觀點,重點突出,資料詳實,言之有據,是壹部有特色的語言學史教材。

10.《中國文字學》唐蘭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本書作者唐蘭為我國著名古文字學家,他根據多年研究心得,在本書中對漢字的產生、構成、演變及其變革,用通俗的語言、嚴謹的體系,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論述,自成壹家之說,並為現代中國漢字學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11.《中國歷代語言學論文選註》吳文祺、張世祿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本書是全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吳文祺、張世祿兩位先生選註的有關中國歷代對語言學研究的論文,涉及古漢語的音韻、訓詁、文學等方面。

12.《普通語言學教程》(瑞士)索緒爾著,高名凱譯,岑麒祥、葉蜚聲校註,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

在數千年的西方文明史中,如果要擷取百部經典,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必在其中。因為語言學是每個文明人都應該關註和了解的,而正是這部著作奠定了現代語言的基礎。此書問世近百年,全世界主要語種都有譯本,成為大學生的必讀書。譯者的譯筆嚴謹而流暢,典雅而生動,使我們得以走近現代語言學之父索緒爾,聆聽他充滿睿智的聲音,感受他思辨的靈動和深邃。

13.《語言論》高名凱著,商務印書館,1995年版

名凱先生的《語言論》完稿於1962年春夏之交,初版於1963年10月,《語言論》是其語言學觀點的代表性和總結性論著,是他留給後世的最後壹部專著。它凝聚著先生壹生研究語言和語言學的心血。

14.《西方語言學名著選讀》胡明揚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中國現代語言學是在西方學術思想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它的持續發展離不開繼續學習和借鑒其他國家壹切有益的理論和方法。本書匯集了歐美十余種語言學名著的精華,彌補了不少西方重要語言學著作沒有中譯本的缺憾,並且撰寫了相關西方語言學家的小傳和著作評介。

15.《應用語言學》劉湧泉、喬毅編者,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本書***分十個部分,以淺顯的文字和簡明的方式對應用語言學的基本內容作了系統的闡述,其內容包括“語種識別”、“標音、轉寫和譯音”以及“語言信息處理”等等。本書系統全面,講解通俗易懂,集科學性、知識性及實用性於壹體。

16.《馬克思恩格斯論文學與藝術》陸梅林輯註,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

本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五輯為文學藝術論,論述了科學的世界觀,藝術發展論,美、美感和藝術,創作和批評,文學藝術和無產階級;下編七輯為文學藝術史,論述了原始時代文化藝術、古代文學藝術、中世紀文學和詩歌等。......

17.《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毛澤東著,見《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期中國***產黨延安整風的代表性文獻,作者是毛澤東。解放以後,這篇論文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

18.《鄧小平論文藝》中***中央宣傳部文藝局編,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版

《鄧小平論文藝》匯集了鄧小平自1975年至1989年6月間關於文化藝術問題的文章和言論摘錄。還精選了鄧小平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總體構想,關於四化建設,關於新時期社會矛盾的估量和分析,關於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關於反對錯誤傾向等方面的重要指示,並盡可能完整地收錄了他關於精神文明建設、思想戰線問題和知識分子問題等方面的論述。

19.《中國歷代文論選》郭紹虞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第壹冊:選編自先秦至魏、晉、南北朝的代表性文論,附有說明、註釋和附錄。

第二冊:選編隋、唐、五代、宋、金、元時代的文論,附有說明、註釋和附錄。第三冊:本書選輯明、清兩代重要的詩論、文論及小說、戲劇等方面的理論。第四冊:本書收集我國近代小說、詩歌、戲劇等方面文論***四十壹組,較全面地反映了自晚清至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夕這壹歷史時其我國文學理論的發展變化。

20.《文心雕龍選譯》劉勰著,周振甫譯註,中華書局1980年版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壹部有嚴密體系的﹐“體大而慮周”(章學誠《文史通義?詩話篇》)的文學理論專著。

21.《詩學》亞裏斯多德著,羅念生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

亞裏士多德的《詩學》在美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稱為西方文論的奠基之作。車爾尼雪夫斯基稱之為“第壹篇最重要的美學論文”。朱光潛先生也將其列入馬克思主義之前,最有科學價值和影響深遠的兩本書之壹(另壹為黑格爾的《美學》)。

22.《西方文藝理論史精讀文獻》章安祺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本書按照《西方文藝理論史》的體系,***分十編:上古時代和中古時代各兩編,17世紀壹編,18世紀兩編,19世紀三編。本書精選從古代希臘至19世紀末西方文藝理論史上重要文論家的代表性論著,力圖體現西方文藝理論史的發展脈絡,反映西方文藝名家名著的主要觀點、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23.《20世紀西方美學名著選》蔣孔陽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

以西歐和美國為主。時限以二十世紀初至七十年代為止。對流派的介紹主要包括:流派的產生和形成,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理論的主要特點,影響和演變,對人物的介紹包括:生平簡歷,主要著作和主要觀點,地位和影響。

24.《西方美學史》朱光潛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

壹部美學史並不單壹的只是純粹美學理論的歷史,而且還是人類心靈自我展現的歷史,或者說,在那些看似抽象的理論背後,我們所感受到的乃是各個時代人類精神脈搏的跳動,這是壹種精神的還鄉歷程。 本書是著名美學家朱光潛關於西方美學理論的專著,是中國人寫的第壹部西方美學史,在學術領域占有重要地位。

25.《文學理論》(美)韋勒克、沃倫著,劉象愚等譯,三聯書店1984年版

這是壹本有關文學的本質、功能、形式及內容的經典理論著作,作者以“文學的外部研究”和“文學的內部研究”構築其理論體系,超越了多年以來文學理論架構的傳統模式。本書是在文學研究方面最富條理、範圍最廣、最有針對性的嘗試之壹。值得註意的是,該書出版以來,即受到全球範圍內專家、教授以及廣大學生的歡迎。 26.《比較文學與文學理論》(美)韋斯坦因著,劉象愚譯,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比較文學(Comparative Literature)是壹門跨越民族、語言、文化和學科的文學研究,國際文學關系是比較文學研究的重點。具體地說,就是把不同國家的文學現象放在壹起進行比較,研究它們在形象、主題、題材、體裁、藝術手法、語言、風格乃至文藝理論之間的相互關系。 作為壹門學科,比較文學為文學研究開辟了壹個嶄新的領域。它要突破單壹文化和單壹學科的界限,將文學作為人類交流、對話的壹種手段,壹種橋梁,通過文學推進不同文化間的理解。同時,文學又是比較文學這門學科的出發點和最終指向。比較文學要研究的是文學在這些關系中的沖突、對話和互補。

27.《詩經選》余冠英選註,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年版

《詩經》最早只稱為《詩》或《詩三百》,漢代開始尊之為“經”,此後才稱為《詩經》。《詩經》編成於春秋時期,***收詩305篇。這些作品的創作年代,大約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葉,前後約600年時間。《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是民間歌曲,包括十五國風,即周南、召南、邶風、庸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 本書在選編時為抒情性、藝術性較強且內容具有代表性為原則進行遴選,在忠實原詩、講求出處的基礎上,以準確、生動、優美的文辭對這些古詩歌進行譯註,其目的就是讓更多的讀者能突破古奧生澀的文學語言的迷障,自由徜徉於古典詩歌的長河中,獲得美的愉悅。

28.《楚辭選》馬茂元選註,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

《楚辭》的出現,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確實又跨進了壹個完全新的階段。它的光彩像晴空的麗日壹樣,照耀著從周末到漢初的詩壇。風靡壹時,衣被百世。王國維說:凡壹代有壹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朝之驕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壹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 29.《論語譯註》楊伯峻譯註,中華書局1980年版

在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長卷上,記錄著壹位飲譽世界的集大成者的名字,“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他,就是被李苦禪大師贊為“至聖無域澤天下,盛德有範垂人間”的先哲——孔子。《論語譯註》匯編了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獻《論語》二十篇,並作了較為具體的分析和解註。

30.《孟子譯註》楊伯峻譯註,中華書局1960年版

本書中楊伯峻先生對《孟子》的字音詞義、語法規律、修辭方式,歷史知識、地理沿革、名物制度、風俗習慣及生僻字、破讀和易生歧義和晦澀費解的詞句作了詳細的註解和簡要考證,並譯為白話文,書末還附有詞典,可以幫助讀者籍自學方式提高閱讀古書的能力。

31.《莊子今註今譯》陳鼓應譯註,中華書局1983年版

臺灣學者陳鼓應的這本《莊子今註今譯》,廣尋前人註疏,還參考祖國大陸及英、日文出版的各種有關老莊校詁註譯的著作,對《莊子》作了詳細的註釋和考證,並附有白話譯文。

32.《樂府詩選》余冠英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

《樂府詩集》是現存成書最早的,流行最廣而最完備的上古至唐五代樂章和歌謠總集,其網羅宏富,編輯精當,成功地展現了歷代樂府詩的完整風貌和流變軌跡,在中國詩史上煥發出奪目的光彩。余冠英先生擷取了從漢到南北朝的樂府詩部分作品,並加以註釋。

33.《史記選》王伯祥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

大學生不讀《史記》,就像雄鷹沒有飛上藍天,永遠無法懂得那種遼闊與壯美。王伯祥先生從文學名著角度,精選了《史記》中描寫生動,故事性強的記敘文20篇,註釋集中於每篇正文之後,非常詳細,便於誦讀自學。

34.《陶淵明集》逮欽立校註,中華書局1979年版

本書從詩人普及選本的角度,選錄其詩歌作品,對作品進行題解,且進行評析,並介紹其部分賦辭、記、傳、疏等作品。

35.《李白詩選》復旦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組選註,人民文學出版社1977年版

為了讓讀者更好地通過詩歌了解李白壹生,本書采用編年的形式,相對比較清晰地反映出詩人不同時期的詩風特點,並且也可以和詩人的遭遇結合起來理解其詩其人。本書選註的李白思想內容較積極,藝術性較高的作品180首,約占李白全部詩歌的五分之壹,大體反映了李白詩歌的精神風貌。註釋通俗平易。每首詩前有“說明”,介紹創作的時間、背景及內容、特點。

36.《杜甫詩選》蕭滌非選註,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

本書精選具有代表性的杜甫的詩200余首,反映內容豐富,風格多樣的杜詩風貌。依創作時間先後順序編排,題解簡明,註釋詳切,具有較高的學術品位。

37.《李商隱選集》周振甫選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李商隱是晚唐詩壇大家,他的詩多為詠物、詠史、感懷、政治諷刺和艷情詩,清詞麗句,蘊藉風流,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其文駢散結合,清新峻拔。本書收集李商隱詩200首、文27篇,基本上涵蓋了李商隱的流傳的作品。周振甫先生以其深厚的國學功底,對作品的艱深字句和所用文學事業上的資助者故都作了清晰扼要的註釋,並對作品作了詳細的闡釋,使讀者可以全面、深入地理解李商隱詩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以及其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

38.《唐宋八大家文選》牛寶彤選,甘肅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唐宋八大家指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韓柳提倡“古文運動”以革新六朝以來駢麗雕飾、專事浮華的文弊,建立嶄新的文風為號召,往文壇上蔚為壹股風潮。宋代的歐曾王蘇等文家,繼承唐朝古文運動的傳統,更拓展了散文創作的領域。因此可說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作品,代表著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他們的文章不但震撼唐宋文壇,而且是後世散文的楷模,炳彪於文學之林。

39.《唐人小說》汪辟疆校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中國唐代傳奇小說選集。今人汪辟疆編。《唐人小說》分上、下兩卷。上卷收錄單篇唐傳奇30篇,大體與魯迅《唐宋傳奇集》中的唐傳奇部分相似。下卷選錄《玄怪錄》、《續玄怪錄》、《紀聞》、《集異記》、《甘澤謠》、《傳奇》、《三水小牘》等7部傳奇專集中的38篇作品?,可補《唐宋傳奇集》所未備。所收作品,大抵為思想內容、藝術技巧較佳,流傳較廣者。各篇文字,采用較可靠的本子,並以別本參校。對作者與作品常有說明考訂,有助於深入研究。

40.《唐詩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編,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版

唐詩繁榮的局面是當時經濟、政治、文化等特定條件所促成,也是詩歌自身傳統發展的結果。唐代國際文化的廣泛交流,國內各民族文化的密切融合,唐王朝對思想文化采取相對自由的政策,儒、佛、道思想容許同時並存等等,都是促成唐代文化普遍高漲的有利因素。本書分上、下兩冊,***選詩人101余家,詩作630余首.,入選詩人均有小傳。註釋樸素明晰,要言不煩,除註釋詞語外,有時井串釋詩句含義,對疑難之處,時有辨析考證。書前《前言》,論述唐詩繁榮原因、特點及發展過程,足資參考。

41.《唐宋詞選》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編,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

?《唐宋詞選》***選錄唐宋詞二百五十壹首,分三卷,詳加註釋,將詞中真義盡數挖掘,兼及作者情況與時代的背景,使讀者對詞的了解更深壹層,對詞的品評更進壹步。

《唐宋詞選》是壹本中國古典詩詞權威註釋本,此書實為對中國古典詩詞有興趣的讀者不可錯過的壹本。

42.《宋詩選註》錢鐘書選註,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版?

《宋詩選註》是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之壹。卷首之序為錢鐘書先生多年潛心研究宋詩之後寫成的壹篇重要詩學論文。文中不僅對宋詩的歷史地位及其成敗得失,見解獨到,對中國古典詩歌的基本理論多所建樹,而且對詩文選政頗有創見。此書不僅使讀者大概了解宋詩,而且在治學方法、思維方式、觀察的問題角度、中外文學比較方面多有啟迪。

43.《蘇軾選集》王水照選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蘇軾,北宋“三蘇”之壹,唐宋八大家之壹。蘇軾就是北宋文壇上領袖壹代的重要作家。他畢生致力於創作,在詩、詞、文各方面都有獨詣的成就,對宋代文學及後代文化都發生了巨大影響。蘇軾的詩,豪邁清新,尤長於比喻,大都抒寫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現實黑暗之作;蘇軾的詞,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題材廣泛,記遊、懷古、贈答、送別、說理無不入詞,對嚴格的音律束縛也有所突破;蘇軾的散文,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議論文汪洋恣肆,記敘文結構謹嚴,明白條暢……本書所選均為蘇軾的代表作品,見解獨到,註釋精當。

44.《元人雜劇選》顧肇倉選註,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

本書選收元代創作的十六個劇本,其內容包括:反映階級壓迫和種族壓迫的悲劇,正面描寫反抗封建統治的農民英雄人物的喜劇,反映人情世態和社會現實生活的喜劇,神話和民間傳說的愛情喜劇,歷史悲劇等。

45.《辛棄疾詞選》朱德才選註,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版

本書從宋代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大量詞作中,選取了壹百六十八篇,占《稼軒詞》的四分之壹以上,選材盡量廣泛,力展現辛詞總體風貌。註釋簡明準確,每首詞的註釋之後,有壹“簡評”,用簡潔、明白、生動的語言評析和介紹了每首詞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和結構章法,不僅便於讀者對原詞的理解,而且還可以使讀者從中學習到欣賞古代詩詞的方法。

46.《西廂記》王實甫著,王季思校註,人民文學出版1978年版

《西廂記》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古典戲劇名著,它敘述了書生張君瑞和相國小姐崔鶯鶯邂逅相遇、壹見鐘情,經紅娘的幫助,為爭取婚姻自主,敢於沖破封建禮教的禁錮而私下結合的愛情故事,表達了對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滿和反抗,以及對美好愛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幾百年來,它曾深深地激勵過無數青年男女的心。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題思想和藝術形象,仍然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封建禮教罪惡本質的認識。作為我國古典戲劇中的壹部典範性作品,其規模之宏偉、結構之嚴密、情節之曲折、點綴之富有情趣、刻畫人物之生動細膩等,不僅前無古人,而且超過了元代的其他劇作家,正因為如此,元代賈仲明在《淩波仙》稱:“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

  • 上一篇:地方的風俗習慣
  • 下一篇:女性如何才能擺脫傳統社會賦予的枷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