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大學生生態文明論文

大學生生態文明論文

大學生生態文明論文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每個人都必須熟悉論文。寫論文可以培養我們的科研能力。如何寫壹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以下是我收集的關於大學生生態文明的論文。歡迎閱讀收藏。

大學生生態文明論文1 1調查過程與方法

筆者對當代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現狀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以問卷形式進行,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9份,有效率為99%。調查對象是合肥五所高校的學生。調查內容涉及受訪者的日常行為(是否使用壹次性筷子、是否註意垃圾分類、是否踐踏草坪、是否註意塑料袋的降解)、大學生對生態文明知識的了解程度、大學生是否與生態文明有關、大學生獲取生態文明知識的途徑(相關課程、參加環保組織、宣傳、電視等)。),以及大學生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的態度(主動制止、舉報投訴、不願意自理、無動於衷)。

從大學生生態文明知識、生態文明行為與態度、對當前生態文明的滿意度等方面設計了26道選擇題。問題大小適中,難度壹般,具有壹定的層次和代表性,基本反映了被調查者生態文明意識的現狀和特點。

2.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和意識存在以下特點:生態文明知識匱乏,生態文明意識未能轉化為實際行動,大學生對當前生態文明現狀滿意度較低。

2.1缺乏生態文明知識

大學生對生態文明知識的缺乏也反映了學校生態文明教育的缺失。簡單的表現就是缺乏基本的環保知識。例如,壹些學生對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等壹無所知。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34%的當代大學生不知道生態文明的知識,而66%的人知道,如循環經濟的3R原則,世界水日和世界環境日。30%大學生的答案是錯誤的。這些問題並不難,但從調查結果來看回答正確率並不是很高,說明當代大學生的生態文明知識水平壹般,大學生對生態文明感興趣。

2.2生態文明意識未能轉化為實際行動

在調查中,絕大多數學生表示有這樣的意識,但現實生活中,亂扔垃圾隨處可見,生態文明意識並沒有最終付諸行動。大學生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態度的調查顯示,大學生積極參與保護生態環境、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行為缺失,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只是處於壹種非經常、非主動的狀態。經常采取各種生態環保行為的學生比例不超過28%。只有24%的受訪學生主動制止違反生態文明的行為。53%的人持“不願意管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的態度,5%的人“舉報投訴”,18%的人認為無所謂。但大學生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願望強烈,62%的受訪大學生願意成為環保誌願者。

從受訪者的日常行為和兩次生態文明建設是否與自己相關的調查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普遍認為生態文明建設與自己密切相關,應該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壹定的生態文明意識,但將生態文明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的比例較低。比如85%的人認為生態文明建設和自己有關系,但大學生的實際活動卻形成鮮明對比,比如偶爾使用壹次性筷子45%,偶爾踐踏草坪高達84%。可見,當代大學生缺乏踐行生態文明的主動性。

2.3大學生對生態文明現狀不滿意。

壹些大學生肯定了我國生態文明的總體狀況是好的,也肯定了不同主體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取得的成績,但對這些成績並不滿意,認為還有改進的空間。合肥作為中部發達地區,對城市的生態文明主要是滿意的,但從宏觀上看,對全國的生態文明並不滿意。綜上所述,本次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缺失,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有待進壹步加強。大學生作為具有壹定環境知識、生態文明意識和法律常識的群體,理應成為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傳播者和實踐者,同時成為環境保護民主監督的重要力量。他們不僅要約束自己的行為,更重要的是影響和帶動全社會投身生態文明建設。目前,大學生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意識較差,這種狀況與未來大學生作為生態文明建設中堅力量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大學生的生態文明素質和意識,提升大學生參與環保行為的水平,加強生態保護知識和實踐的轉化能力。

3.提高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的建議與對策

加強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的培養是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新時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要求。提高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應從學校教育、具體實踐和自身修養入手,用生態文明理念引領大學生活,並將這壹理念付諸實踐。

3.1學校開設生態文明教育課程,建設生態文明校園。

學校環境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針對當代大學生生態文明知識匱乏、生態文明意識淡薄的現狀,高校應開設相關生態文明知識系列課程和定期講座,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生態文明知識教育,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生態文明知識,提高其生態文明意識、環保意識和責任意識。只有讓大學生明白保護生態環境、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和能源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才能在大學生內心深處築起壹道堅實的生態屏障。高校開設的生態文明教育課程不是對生態文明最簡單的描述,而是要把生態文明知識與大學生今天的生活學習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起來,給予大學生最科學、最嚴謹的關於生態文明的知識講解,提高大學生的生態文明知識和意識。校園是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也是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基地。學校能否給學生營造壹個良好的生態和文化氛圍很重要。

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建設優美的校園環境,營造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始終處於良好的生態氛圍中,讓學生在優美的環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因此,通過校園生態文化建設,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有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因此,學校黨組織應積極開展生態文明相關活動,加大生態文明宣傳力度和規模,提高生態文明活動質量,培養大學生自願參與生態文明活動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在活動中真正體驗到生態文明的重要性。比如,學校可以利用專題講座,觀看生態科普電影、電視劇、知識競賽等活動,讓學生充分融入到保護環境的氛圍中。高校可以通過各種學生社團宣傳教育生態文明知識及其重要性,以良好的人文環境和生態環境影響學生,將生態文明價值觀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生態文明校園,使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3.2組織生態環保活動,使生態文明意識落到實處。

實踐比書本知識更能啟迪心智。實踐比書本更生動,更能啟迪人的心靈,與自然的零距離接觸也能培養大學生對自然的感情,樹立和增強對生態文明的信仰。古人曾說:“紙上得來,實為太淺,所不知也。”實踐能使我們獲得書本上得不到的知識。因此,“高校在積極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過程中,要堅持實踐教育,把實踐活動作為培養學生文明意識的有效載體”,經常組織生態環保活動,增加活動頻率和規模,培養良好的生態文化氛圍。生態文明本身就是壹個實踐認識的過程。通過實地調查和觀摩活動,體驗我國生態文明現狀,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通過實踐活動,補充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興趣和道德教育,引導學生養成“綠色”行為習慣,教育學生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註重參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生態文明的基本要求,樹立勤儉節約的理念,節約水電,扔掉垃圾,使用壹次性餐具,踐踏草坪。

積極參與環保公益活動,在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實踐活動中提高自身的生態文明素質。同時,逐步使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理念成為大學生的知識,自覺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活動。在活動中提高生態文明意識和素養,提高生態文明實踐能力,把生態文明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把生態文明建設落到實處。在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活動過程中堅持“育人”原則,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積極參與環保公益活動,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

3.3加強生態文化的培育,自覺保護生態環境。

加強生態文明知識的學習,積極參加學校開設的生態保護課程,瀏覽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書籍和網頁,了解生態文明的知識、政策和方針以及建設生態文明的意義和重要性,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態文明知識體系,註重自身生態文明素質的培養。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倡導適度消費和循環消費,養成不浪費、不破壞的良好生活習慣,選擇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樹立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系統,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保護生態環境,積極參加學校和社會組織的各種環保活動,註重生活起居,節約水電,愛護校園壹切。從現在開始,努力建設美麗、和諧、可持續的綠色校園,註重循環利用,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積極推動和參與學校和全社會的生態文明建設。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弘揚生態文明理念。中國古代樸素的生態文明理論主要圍繞“天人合壹”的思想,主張尊重自然界壹切生命的價值,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為最高本質。其實質主要是:尊自然之“善生之德”,仿天地之“載物之德”。古代樸素的生態文明思想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來源之壹,也是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寶貴資源。加強自身的生態文化修養,也有賴於根植於內心的生態環保理念。所謂君子,就是“慎獨”。就是用道德規範作為調節機制,需要人類發自內心的自覺行為來保證。當然,僅僅依靠內心的革命是不現實的。因此,要走出生態危機的困境,必須以法律來約束和保障,加強對學生的環境法制教育,使他們知法、懂法、守法,成為我國環境保護政策的宣傳員和執行者。

4.結論

提高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是壹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壹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應該參與其中,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大學生自覺投身於生態文明建設,參加學校開展的各種生態環保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提高自己的生態文明意識。我們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環境的生態文明理念,同時要把這些理念落到實處。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重在參與,積極參與生態環保活動,做生態文明的引領者和踐行者。只要人人參與,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生態文明建設壹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也會不斷提高。

大學生生態文明論文2 I .生態文明觀的內涵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經濟發展容易導致資源過度開發。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在經濟高速增長的背後,由於強調以效率為導向的生產方式和粗放的增長方式,忽視了資源的有效配置,導致我國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生態形勢十分嚴峻。培養青年壹代尤其是大學生的生態文明觀對於生態文明建設尤為重要。樹立大學生的生態文明觀,首先要明確什麽是“生態文明觀”。生態文明觀是人類認識人、自然和社會關系的基本觀點和態度,是指導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觀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在處理與自然的關系時,不能置身於自然之外,更不能把自己淩駕於自然之上。他們應該認識到與自然的關系,並把自己和自然視為壹個和諧和相互依存的統壹體。樹立大學生生態文明觀就是用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觀教育他們。

二、大學生生態文明觀的現狀

大學生是壹個知識水平和思想覺悟都很高的群體,很多學生更加關註環境問題,這說明當代大學生的環境危機感很強。然而,大學生生態文明觀現狀仍存在以下問題:壹是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不系統。由於高校對生態文明教育重視不夠,大學生雖然有學習生態文明理念的主觀願望和初步的生態文明意識,但對生態文明的認知仍是感性的,缺乏系統全面的學習,無法形成深刻系統的認識。其次,高校培養大學生生態文明觀不正常。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生態文明的今天,很多高校都開設了環境保護相關專業和課程。但作為每個學生應有的思想和行為素質,僅僅教育相關專業的學生是遠遠不夠的。應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覆蓋全體學生的常態教育。第三,大學生的生態文明行為規模不大。由於大學生容易受到“拜金主義”等社會流行思潮的影響,加上自制力差,大學校園生態文明教育實踐活動不多,容易導致過度消費等違背生態文明理念的行為。即使以生態文明意識帶動學生開展環保活動,但影響力和持久性有限,在大學生中沒有形成規模。

第三,樹立大學生生態文明觀的意義

現代工業的發展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但也給人類的生存環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說,“我們不要太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的勝利,每壹次這樣的勝利,自然都會報復我們。”近年來“霧霾”等壹系列環境汙染事件糾正了這種說法。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客觀規律,在改造自然造福自身的過程中所取得的創造性物質、精神和制度成果的總和。它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相處、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從這個角度來說,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1.樹立大學生的生態文明觀可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現在的大學生不僅要掌握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具備優秀的思想道德素質,這就要求他們不僅要處理好人與人的關系,還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他們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態文明觀,構成了當代大學生全面發展的衡量標準之壹。

2.樹立大學生生態文明觀,可以促進高校人文生態環境的改善。

高校是大學生的培養基地,對大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響。相反,大學生是高校中除教職工以外的主要群體,是高校中最大的群體。他們的言論和行為對高校的人文生態環境也有很大的影響。大學生生態文明觀的樹立,可以使學生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反對鋪張浪費的風氣,促進高校人文生態環境的改善。

3.樹立大學生生態文明觀可以促進社會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文明理念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基礎,國民生態文明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敗。大學生是祖國的年輕壹代,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能否具備適應未來發展的理念,培養科學的生態文明觀,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決定性作用。

  • 上一篇:國標舞分哪幾種
  • 下一篇:如何在教學設計中實現雙師型教師引領學生的理念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