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歷的第壹天,這個習俗被稱為“元日”。除夕夜,人們祭拜祖先和大神,直到寺廟燒頭上香。晚上大家起來炸炸樁,油角,殺雞燒香,放鞭炮,俗稱“搶春”,零點燒第壹炷香,祈求來年更順利。農歷正月初十的早上,長輩們要給晚輩準備壓歲錢,以表達對晚輩的祝福和好運。第壹天早上,壹家老小都要吃素,這是習俗上說的。大年初壹禁食,勝過壹年不吃飯。晚輩吃完素食後,會去家裏長輩那裏說壹些問候和善意的話,祝賀他們來年的到來,他們會收到長輩的“好處”。在那壹天“拜年”的年輕壹代* *希望從長輩那裏獲得最大的利益。
大年初二:過年回娘家。
第二年的第二天早上,家裏的女人們要準備壹頓“年夜飯”。吃廣東習俗的“年夜飯”是新年伊始最隆重的壹餐,年夜飯的菜品要有意義。如;發大財做好事(豬手、發菜、蠔油)、好運(烤豬肉)、壹帆風順(魚如鰣魚)、賺錢好事(蠔油生菜)這類菜名都是可取的。
正月初二,也就是俗稱的“兒童節”。這壹天,已婚婦女和她們的丈夫帶著孩子回父母家,孩子們回娘家時通常會帶水果、年糕、蘑菇、臘肉等年貨。在廣東的壹些農村,有正月初二“放魚”的習俗。買了活的鯉魚、鰣魚、麻雀後,放入河裏,放生到山裏。
大年初三:忌在赤口遊玩。
習俗這壹天被稱為“窮人節”,家家戶戶都會在第三天早上“掃窮人”,從第壹天到第二天把堆積了兩天的垃圾掃出去,意為掃除骯臟和不吉利的民俗。所以,這壹天不出門拜年,就怕像“窮鬼”壹樣被掃地出門。同時,在這壹天,人們不會出去拜年,這壹天也是“紅狗日”,俗稱“紅嘴”。民間流傳著紅狗是憤怒之神,出門容易引起與人的爭吵。所以家裏有長輩的會很在意這壹天,足不出戶也不會讓晚輩出去拜年,所以會留在家裏躲避兇言。
第四天:開門見財神
傳說農歷正月初四是“財神生日”,要準備三大祭品,水果、糖果、茶葉等。提前壹天。祭祀意在“歡迎財神”,同時各家各戶都會舉行宴會,祝賀“財神生日”的到來。這個習俗是農歷正月最重要的祭祀活動。壹種民間說法,通常在下午太陽落山時和晚上舉行祭神活動;“早送神,晚收神。”
大年初五:趕五個窮人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天壹亮就起床,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是從裏到外放的,壹放就到了門外。據說凡是不吉利的東西都會被吹出來。
年初六:開業。
大年初六,商店餐館正式開門營業,燃放鞭炮,不亞於除夕的情況。傳說這壹天最受歡迎的男孩是年滿12的男孩,因為12是6的兩倍,所以稱為666大順。這壹天,家家戶戶都要把節日裏積攢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人。
農歷七月初七:人們每天煮粥,吃面粉和面條。
第七天,民間習俗是“人節”,意為“每個人的生日”。這壹天,家家戶戶都會用七種豆子熬粥炒面來慶祝“大家的生日”。在古老的民俗村裏,會舉行小型的廟會。
大年初八:順路不回家
舊時民間有“七月七日不去,八月八日不歸”的習俗。為什麽那天我沒有回家,所以找不到資料。
元旦:三祭果祭拜玉帝
這壹天是傳統的“九帝生日”,用三祭和果實祭祀玉帝。希望來年有個好收成,同時拜過“九皇壽辰”,保佑家人健康長壽。
壹年中的第10天和第11天:春天豐收。
第十二年:在祠堂前點壹盞新燈
在舊農業社會,男孩非常重視傳宗接代。每當村裏沒有同姓的祠堂時,同姓出生的男孩就可以在這壹天點亮新燈,增添家書。正月十五,村裏剛出生的男孩子點的燈,裝飾在祠堂前。
十三、十四年:王雞舍
這兩天是添加三只家禽的時間。(這對於城市居民來說是不可能的。)
第15年:逛廟會看燈籠。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是壹年中的第壹個月圓之夜,也是春回大地的夜晚,又稱上元節。元宵燃燈的習俗可以追溯到漢代,這壹天吃元宵和湯圓是必不可少的。這壹天,俊男美女相約看花燈,是相親的好機會。
參考資料:
春節習俗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