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大班社會端午節教案

大班社會端午節教案

 作為壹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麽寫才好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大班社會端午節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社會端午節教案1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目之壹。

 2、體驗中國民間節目的韻味。

 3、鍛煉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4、樂於參與體育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初步了解中國農歷記年的方法。

 2、幼兒用書:《快樂端午節》。

  活動過程: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節。

 ★教師:今天是什麽日子?

 ★幼兒和同伴交流。

 ★請個別幼兒在全班面前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

 ★教師和幼兒***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歷的五月五日。

 2、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教師:端午節是怎麽來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傳說故事?

 ★幼兒相互交流。

 ★教師請兩名幼兒講述,大家分享端午節的傳說。

 ★教師小結:古代楚國的詩人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在秦國攻破楚國京都時,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農歷五月五日,在寫下了詩歌《懷沙》之後,抱石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老百姓非常悲痛,紛紛湧到汩羅江邊去憑吊屈原。

 3、引導幼兒進壹步了解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教師: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為什麽進行這樣的活動?

 ★幼兒分組交流。

 ★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配香囊等。

 4、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鞏固對端午節的了解。

 ★教師:書上有許多活動,請妳找出端午節裏人們的活動。

 ★幼兒認讀,並完成幼兒用書上的練習。

  教學反思:

 屈原這個人物對於幼兒來說不熟悉,更不了解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掛圖故事引導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從而使幼兒產生對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課堂效果來看,幼兒對於古代的國與國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聽的有點含糊。但是對故事的大致思想還是有壹定的感受。幼兒都知道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整堂活動中幼兒還是比較投入的。在屈原這個人物介紹這壹方面還是需要再加強改進。讓幼兒更容易接受並學習。

大班社會端午節教案2

  教材分析

 在壹系列端午節主題活動中,幼兒對端午節習俗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同時對龍舟競渡活動產生了濃厚興趣。本節活動為幼兒創造親身實踐的機會,幫助幼兒了解龍舟競渡的不同傳說,進壹步了解各地不同的競渡方式,在***同遊戲的過程中體驗團結協作的力量,激發幼兒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龍舟的不同傳說,知道龍舟競渡是壹項傳統體育活動。

 2.能用多種方式搜集關於龍舟競渡的信息、資料,積極與同伴交流龍舟競渡的傳說。

 3.積極參與遊戲,在遊戲中感受賽龍舟時的激烈氣氛,體會團隊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收集有關賽龍舟的傳說故事,以及各地龍舟競賽中方式,完成調查表。

 2.紙箱龍舟4個,鼓,紙棍。

 3.邀請家長誌願者4-5名。

  活動建議

 1.組織幼兒交流《龍舟競渡調查表》,自主了解龍舟競渡的由來及比賽方式。

 (1)請幼兒講述龍舟競渡的不同由來,知道龍舟競渡也是端午節的壹種習俗。

 小結:關於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流傳最廣的壹個版本是說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因諫不成反遭放逐。悲憤中,屈原投汨羅江自盡。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壹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2)播放教學課件,進壹步了解各地龍舟競渡的不同。

 討論:圖上的人們正在開展什麽活動?龍舟競渡需要幾人參加?都幹什麽?他們劃的船與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麽不壹樣的地方呢?

 小結:龍舟競渡,又稱“賽龍舟”、“劃龍船”、“龍船賽會”等,是壹種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壹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體育運動。

 龍舟競渡根據龍舟大小確定人數,有17人、23人等多人組成。有舵手、鼓手、劃手,需要多人齊心協力完成。

 龍船競渡的船是壹條龍的形狀,龍舟上有龍頭、龍身、龍尾、槳、舵。龍身上會畫有龍鱗,龍舟壹般中間寬、兩頭窄,都有壹個長長的龍頸,龍頭裝在長長的龍頸上,龍頭和龍尾向上稍稍翹起,好像壹只野鴨浮遊在水面上,龍舟上還會插壹面小紅旗。我們平時見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3)播放視頻,引導幼兒了解龍舟競渡的發展歷程。

 中華人民***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於1980年5月16日作出決定,將龍舟競渡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龍舟賽在我國南方地區開展的比較普遍,已形成壹年壹度的“龍舟節”。現在的龍舟競渡,已經走向國際。

 2.組織幼兒玩“賽龍舟”遊戲,感受同心協力獲得成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1)家長誌願者和幼兒分組比賽,老師當裁判,聽口令後幾組同時把龍舟劃向終點,先到者為勝。

 (2)討論遊戲中遇到問題,分享遊戲經驗。

 提問:妳們在遊戲中遇到了什麽問題?(腳沒有走齊,太擠,用力不均勻)怎樣才能將龍舟劃得又快又穩?(喊口令,聽口令壹起用力)

 (3)再次玩遊戲,體驗成功的歡樂。

大班社會端午節教案3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壹。

 2、通過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有趣的活動,體驗端午節特有的習俗。

 3、感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

  活動準備:

 1、flash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2、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活動的相關材料。

  活動過程:

 (壹)了解端午節的名稱及時間。

 1、出示粽子實物,引發幼兒興趣。

 師:看,老師今天給妳們帶來了什麽?妳們吃過粽子嗎?什麽節日的時候我們會吃粽子呢?

 教師小結:五月五,是端午。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

 (二)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1、觀看端午節的故事。

 師:妳們知道端午節的故事嗎?

 2、提問幫助理解。

 師:剛才故事裏說了什麽?

 教師小結: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還要吃粽子呢。吃粽子,憶屈原。

 (三)集體感知端午節吃粽子和劃龍舟這兩種主要習俗。

 1、從幼兒自身經驗來感知吃粽子的風俗。

 從粽子的味道、形狀、粽葉等方面讓幼兒體驗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

 教師小結:看來粽子的味道不同,形狀和顏色也有很多種呢。

 2、玩賽龍舟遊戲,體驗端午賽龍舟的快樂。

 師: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人們還要進行壹項很熱鬧的活動。

 幼兒玩賽龍舟遊戲,並分享遊戲的感受。

 教師小結:看來呀賽龍舟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給大家帶來快樂呢!

 (四)自主探索,通過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有趣的活動,了解端午節的其他壹些習俗。

 1、提供實物、錄像等,幼兒分組探索端午節的常見習俗。

 2、幼兒交流探索結果。

 教師小結:這些活動不僅是為了紀念屈原,還有著人們希望壹家團聚,生活美滿的心願呢!

 (五)結束活動,兒歌總結。

 1、教師念兒歌總結。

 2、去教室裏繼續尋找端午節的其他活動。

  活動延伸:

 美工區:用彩色紙折粽子,嘗試編蛋網兜。

 生活區:繼續學習包粽子,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有趣的活動。

 語言區:講講端午節的壹些風俗習慣與傳統故事。

大班社會端午節教案4

  活動目標

 1.通過分享交流,初步|知道端午節的傳說以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壹。

 2.與同伴互相交流包粽子,制作香囊,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3.體驗中國民間節目韻味。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重、難點

 端午節是陰歷五月五日,包粽子。

  活動準備

 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粽子壹個,長方形紙、彩色紙人手壹份。

  活動過程

 1.出示實物(粽子),引發幼兒興趣。

 2.初步了解端午節。

 小朋友今天是什麽日子呀?

 幼兒互相交流,讓個別幼兒到集體面前講述,重點引導幼兒端午節的時間。

 教師小結:端午節是陰歷的五月五日。

 3.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傳說。

 給幼兒講《端午節的傳說》,讓幼兒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確立的,屈原投江的那壹天是陰歷的五月五日,就定那壹天為端午節。

 4.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習俗。

 師:端午節那天,人們都有那些風俗習慣?

 幼兒互相交流,讓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那天人們有很多風俗習慣,吃粽子、賽龍舟、制作香囊。

 5.體驗包粽子。

 (1)讓幼兒用長方形紙折成六棱形,然後用彩紙繞並進行裝飾,教師巡回指導。

 (2)展示作品並評價。

 6.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妳們包的粽子都不錯,回家後把妳們學會的包粽子的方法,展示給爸爸媽媽,好嗎?

  活動反思:

 壹、自己設計的問題太多,顯得雜亂無章。

 既然決定向幼兒提問,我就設計好了許多問題:比如“端午節有那些習俗?屈原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什麽要投江自殺呢?他投江後人們是怎麽做的?後來為什麽向江中投粽子?”設計這些問題時,我也考慮到了問題太多,但又想不出如何更好的設計。教學中我只註重了故事內容,想讓幼兒理解故事的含義,卻忽略了孩子們的年齡特點。現在想想,不如把問題簡單化,讓孩子們看著圖片自己討論她們的看法則更能引起孩子們對故事的興趣。

 二、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故事的內容有點深奧,幼兒在第壹次聽的時候就有點耐不住性子,更何況老師還設計了那麽多的問題。請幼兒回答的時候,我發現幼兒舉手發言的比平時上童話故事時要遠遠的少很多。明顯,我的問題沒有激起幼兒的興趣。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如果幼兒對教學教學內容沒有了興趣,那麽這就是老師的準備不足,也可以說是壹堂失敗的課程。在以後的類似教學活動中,我會多加註意。

大班社會端午節教案5

  主題來源:

 端午節是我國的壹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大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著壹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安靜地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知道農歷五月五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3、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文化(重點),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難點);

 4、認讀字寶寶:"龍舟、艾葉、粽子"。

  活動準備:

 1、實物:紮好的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香袋,鹹蛋,粽子

 2、圖片:賽龍舟,粽子,懸掛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掛香囊,鹹蛋,塗雄黃,字卡活動過程:

 導入:播放背景音樂,師生律動出場——乘火車(進站)

 壹、開始部分

 1、打招呼2、手指遊戲——《手指歌》

 二、基礎部分1、談話導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

 (1)小朋友看這是什麽呢?(粽子),妳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鮮肉粽子、鹹肉粽子、紅豆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妳喜歡吃哪壹種粽子?

 (2)妳們知不知道人們在什麽節日裏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嗎?(幼兒討論後,教師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節)2、欣賞故事(要求幼兒安靜傾聽,理解故事內容)3、根據故事內容提問,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1)農歷五月五是什麽節?

 (2)妳們知道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

 (3)為什麽這個節日要吃粽子?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葉等。

 4、拓展延伸(1)了解屈原的故事;(通過故事激發幼兒愛國情感)(2)出示插艾草、香袋、鹹蛋、塗雄黃、系彩色絲線的圖片,了解其用途。

 (幼兒討論)師:除了這兩個習俗,妳們還知道別的端午節習俗嗎?還有許多習俗就躲在旁邊的小籃子裏,妳們去找壹找,看壹看,說壹說,妳們認識這些習俗嗎?(幼兒自由分組進行討論)師:哪壹組來說說,妳們看到的是端午節中的哪個習俗?幼兒邊說邊觀看圖片,說出來給幼兒展示相應的實物。(虛實結合,加深印象)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菖蒲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五索象征五條龍,民間傳說能降服鬼怪。

 向幼兒介紹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的含義:在屈原投江的日子裏,人們把米裝在竹筒裏投入江中給他吃,後來人們怕蛟龍吃米,就用粽葉把米包起來,纏上蛟龍最怕的五彩線。還有壹種傳說:古代有位憂國憂民的詩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就設立了"端午節"。"吃粽子"本義是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而不去傷害屈原的遺體;"賽龍舟"相傳是為了撈救屈原;香包用紅、黃、藍、白、黑五彩絲線制作,裏面裝有芳香的藥物,寓意是祛毒長命。

 三、學習兒歌1、欣賞兒歌2、跟讀兒歌3、朗讀兒歌(集體讀、小組讀、個別讀)4、認讀字寶寶"龍舟、艾葉、粽子"四、遊戲部分——蘿蔔蹲教師出示圖片,幼兒根據自己手上的字寶寶做出蹲下的動作五、活動結束(播放背景音樂,遊戲退場)師:端午節的習俗還有許許多多,妳們喜歡過端午節嗎?假設今天就是端午節了,讓我們也來慶祝壹下吧。妳們想按哪種習俗過端午節?

 師:那就讓我們用最熱鬧的方式來慶祝吧!

 帶領幼兒玩賽龍舟遊戲走出活動室(通過遊戲增進對端午節習俗的認識)

 六、活動效果與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

 首先,幼兒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通過談話"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欣賞故事、玩遊戲等壹系列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壹定的了解和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大班社會端午節教案6

  活動目標

 1、調查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過的傳統節日之壹。

 2、積極和同伴交流分享,練習包粽子,獲得更多端午節的經驗,體驗端午節的民俗氛圍。

 3、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粽葉、泡好的米、棗、細線等。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交流,說出端午節的名稱和日期。

 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中國有壹個傳統節日,叫端午節,這壹天人們會舉行壹些有意義的活動。

 2、與幼兒壹起探討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1)與幼兒壹起閱讀故事《端午節的由來》,讓幼兒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確立的,屈原投江的那壹天是農歷的五月初五,所以就定這天為端午節。

 (2)交流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帶香囊或五彩線。提示幼兒可用語言表達、圖片繪畫、動作表演等方式表現這些習俗。

 (3)組織幼兒觀看教師教學資源,了解端午節各地風俗,獲得更多有關端午節的經驗。

 3、節日體驗活動:包粽子。

 用粽葉將泡好的米和棗包住,然後用繩子捆好。提醒幼兒用米不要太多,粽葉要把米包緊,紮結實。

 4、節日分享:將包好的粽子分給小班的弟弟妹妹或老師,進行分享活動。

  活動反思

 重新站上講臺,壹切都是新的。第壹次在新的學校裏上公開課,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提前很多天就開始緊鑼密鼓地做準備。在壹番對課文和相關資料的細致研讀後,大致的.教學思路逐漸形成。壹篇文章,尤其是大家的文章,可講的東西很多,但要上好課顯然不宜面面俱到。本著“壹課壹得”的有效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學習精彩的場景描寫”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方案並付諸實施。

 臨到上課時,教室後面坐著的壹排老師讓我的學生們多少有些緊張,我自覺準備還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勵他們。整節課基本上順利地按計劃進行,也基本達到我所預期的教學目標。但課還沒上完,我已經有了遺憾之感。因為臨場發揮的能力和經驗的欠缺,交流討論場景鑒賞和實踐場景描寫兩個板塊完成得比較倉促,未能達到應有的程度和水平。

 現在想來,這些應該算是我對自己的教學所做的最原生態的反思,而真正的反思是在聆聽了各位前輩和同仁的評價之後開始的。他們在給予肯定的同時,給了我很多切實有力、極富啟發性的指點。我歸納總結為以下三點:

 第壹、語文課應該實現內容的深化理解。孔子有言:“文勝質則野,質勝文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我想,為人、為文固然要追求文質兼美,上課也應該以此為旨歸。而我這節課在處理內容和形式時有些偏頗,執著於窮盡對描寫手法的鑒賞,而對課文本身的核心內容有所忽略。《端午日》中流動的是濃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也是我國傳統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體現,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而我卻未能加以強化,這是壹處不容忽視的敗筆。另有,在PPT的制作上也有形式大於內容的傾向,多配的動畫圖片有點喧賓奪主。

 第二,語文課應該實現方法的落實掌握。本課中,我著重以《端午日》的場景描寫為例子,系統地總結了文中所體現的各種描寫方法。遺憾的是,我在講授這個環節時沒有進行強化總結,這使得學生們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流於倉促和浮泛,對這幾種描寫方法的認知不夠紮實。在隨後的對“追鴨競賽”的場景描寫中,有的學生就沒有能夠有意識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練習。

 第三,語文課必須重視語文特有的感悟體驗。在本課中,我在強化方法的指導的同時,弱化了對朗讀的要求。我想,語文課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導,更要有朗讀感悟,這二者是並行不悖、相輔相成的。上課時當把二者有機結合,以理解促進朗讀,用朗讀體現理解。

 再次回望開公開課的前前後後,感受最深的是那種無形的壓力,然而也深知這些壓力正是成長的契機。我想,也只有在不斷的歷練與反思中才能不斷地成長吧。

  • 上一篇:《火與冰》的韻律分析
  • 下一篇:寧夏訂婚和結婚的習俗和具體程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