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大美華山 華夏之根

大美華山 華夏之根

陜西日報

華山北峰。

山盡五色天造化,嶽藏詩意待人解。西嶽華山,奇險天下第壹山,以險峻壯美享譽海內外。它屹立在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身邊,默默守護著胸懷裏的萬千生靈,養育、塑造了陜西乃至整個中國寬廣深厚、堅韌不拔的民族氣質。

華山,由壹整塊巨大花崗巖構成的巨大山峰,演繹了奇險無雙的自然風光,成為華夏民族意誌力的象征和華夏兒女認同的精神標識、民族圖騰。華山是壹座文化山,有著取之不竭的文化寶藏,蘊含著中華民族最深邃的文化基因,系中華文明的根脈所在。

華山,古稱“西嶽”,雅稱“太華山”,高為五嶽之最,“中華”和“華夏”之“華”,就源於華山。華山南接秦嶺,北瞰黃渭,道教文化、祭祀文化、武俠文化和數不勝數的神話傳說,為華山披上了壹層神秘的面紗。古往今來,華山的雄姿和靈氣激發著無數文人墨客的文思靈感,以華山為題的詩詞歌賦浩如煙海,成為秦嶺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

文化華山 華夏風骨

華山被稱為“西嶽”,與“東嶽”泰山並稱,最早見於《爾雅·釋山》。《水經·渭水註》載:“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遠而望之,又若花狀。”古“花” “華”通用,故“華山”即“花山”。《白虎通義》載:“西方為華山,少陰用事,萬物生華,故曰華山。” 《書經·禹貢篇》載華山為“軒轅黃帝會群仙之所”,後人推測應該是黃帝在此與各部落酋長會盟。此後,華山聲名日隆。

華山作為最早受祭的“神山”之壹,可追溯到堯舜時期。古時,人們稱華山“疑為群仙聚居之府”,尊華山神為掌管西方的神和掌管秋天的神。史書上有“唐堯四巡西嶽” “舜三巡西嶽”的記載。作為壹種制度而祭祀西嶽華山,則始於秦始皇,定於漢武帝,“隨之以降”。作為華山文化的壹部分,華山祭祀文化有著悠遠的 歷史 、深刻的內涵和豐富多樣的形式。

近現代學者多認為“華夏” “中華”以華山得名。清代著名學者章太炎認為:“我國民族舊居雍梁二州之地,東南華陰,東北華陽,就華山以定限,國以華名就是因華山而得。其後人跡所至,遍及九州,華之名始廣。”這充分說明華山在中華民族發展中的突出地位。中華之“華”,源於華山,由此,華山有了“華夏之根”之稱。華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壹種主流精神,彰顯著積極向上、堅韌不拔的精神氣節,成為民族精神的象征。

道教文化 源遠流長

華山是久負盛名的道教聖地,是中國道教的萌生地之壹。

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有名列道教十大洞天的“太極總仙洞天”,稱為“第四洞天”。山上遺存72個半懸空洞和20余座道觀是華山的壹大奇觀。玉泉院、東道院、鎮嶽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 歷史 上有郝大通、賀元希、王重陽等著名的道教高人曾在此修道。陳摶老祖更是長年在華山,並在華山修行中創立了自己的思想體系。所以,華山在中國道教 歷史 上擁有文化坐標的地位。

來到華山,人們往往先到華山腳下的玉泉院壹遊。玉泉院古雅幽靜,綠蔭蔽天,回廊曲折。玉泉院建於宋仁宗皇祐年間,幾經破壞,幾經修繕,是著名的道教全真派道觀。“玉泉道院水溶溶,石上閑亭對碧峰。幽徑落花春去早,疏簾斜日燕飛慵。” 明代楊慎在《玉泉院》中描繪出小亭流水、幽徑飛燕的靜謐景象。玉泉院內至今還存有“華山全圖碑” 和宋代書法家米芾手書的“第壹山”石碑等。

詩畫華山 精彩無限

“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裏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三峰卻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開。白帝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雲作臺。”李白在《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壹詩中以極富想象力的手法,描寫了華山之巍峨壯麗。

華山作為天下第壹山,自古就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前來拜謁,登上華山極頂,文人們往往豪情大發,文思泉湧,賦詩吟誦,潑墨揮毫。酈道元、楊素、楊炯、張九齡、李白、韓愈、白居易、歐陽修、蘇軾、陸遊、朱元璋、徐霞客、馮夢龍、袁枚等名人均曾造訪華山,他們或感慨華山之險峻與神秘,或贊嘆華山之壯美和神奇,留下了燦若星辰的壹篇篇名篇佳作。

華山之“險”名列五嶽之首。明代徐霞客就用“諸峰皆片削層懸”來描述華山之險。宋代名相寇準寫下了“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的膾炙人口的詩句。杜甫在《望嶽》中寫道:“西嶽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壹門。稍待秋風涼冷後,高尋白帝問真源。”清代詩人袁枚在《登華山》中寫道:“太華峙西方,倚天如插刀。閃爍鐵花冷,慘淡陰風號。”形象描寫了華山的險峻。

西峰海拔2082.6米,為華山主峰之壹,因峰巔有巨石狀似蓮花瓣,古人多稱其為蓮花峰。袁宏道在他的《華山記》中記述:“石葉上覆而橫裂。”徐霞客《遊太華山日記》中記述:“峰上石聳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 陳摶在《西峰》詩中有“寄言嘉遁客,此處是仙鄉”的名句。

華山的險峰、奇石、澗溪、松濤、靈泉和奇花異草和諧***生,美不勝收,成為歷代畫家描摹的最佳對象。現在所知最早關於華山的畫作是隋末唐初的畫家何長壽的《五嶽真宮像》,隋唐以前則已無文獻可考。張素卿、範寬、王履、齊白石、張大千、傅抱石、石魯、何海霞、方濟眾等名家均畫過華山。畫華山的畫家很多,不同的年代、生活經驗,造就了每個人看華山的角度不同,也造就了畫家筆下各自不同樣貌的華山。

登華山拾級而上,沿途峭壁石巖上隨處可見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內容豐富、風格各異、具有珍貴藝術價值的摩崖石刻,形成了蔚為壯觀的石刻藝術景觀,華山也因此被稱為“空中書法藝術走廊”。

時光流轉,風雨侵蝕,壹些石刻已風化剝落不可辨,目前尚存的大多為宋以後的摩崖石刻,尚有數百處之多。這些摩崖石刻在思想內容上或傾吐愛國之情,或贊大好河山,或記遊感懷,或標示地名景觀,或反映道家思想,不壹而足;在書法藝術上,行、楷、草、隸、篆風格多樣,為 旅遊 者帶來了難以忘懷的美感和藝術熏陶,成為華山的壹大人文景觀。

華山上的石刻如壹幅幅凝固了的 歷史 畫卷,見證了 歷史 的風霜,承載了歲月的光影。華山石刻年代之久遠、體量之大、藝術價值之高,堪稱中國書法藝術之寶庫。

神話傳說 奇異瑰麗

從巨靈擘山到沈香救母,從陳摶弈棋到吹簫引鳳,華山的神話傳說無數, 引發人們對這座奇山的無限遐思。

華山的神話傳說散見於古代的怪誌、雜俎、傳奇,如《搜神記》 《神仙傳》 《玄怪錄》等,內容上多與華山的形成、道教文化、人神愛情、修道成仙等有關。這些神話和傳說,反映了道德、誠信、孝慈、正義、忠貞、求真等傳統思想觀念,也充滿了奇異、瑰麗的文化色彩,為華山文化披上了壹層神秘的面紗。

至今在華山上還有許多與這些神話傳說有關的景點或遺跡。據傳,早在秦昭襄王時,秦王就令工匠“施鉤梯”上華山與“神仙會”,並博弈於華山。宋太祖趙匡胤與陳摶賭棋輸華山的故事更是膾炙人口,至今在華山東峰之側留有“博臺棋亭”遺跡。

在北峰,峰上景觀頗多,如真武殿、焦公石室、長春石室、玉女窗、倚雲亭、老君掛犁處、鐵牛臺、白雲仙境石牌坊等,且各景點均伴有美麗的神話傳說。

西峰上的翠雲宮、蓮花洞、巨靈足、斧劈石、舍身崖等,與其相關的傳說妙趣橫生,增添了西峰的神奇與美麗。

登上中峰,峰上林木蔥蘢,環境清幽,奇花異草多不知名。峰頭有道舍名玉女祠,傳說是春秋時秦穆公女弄玉的修身之地,因此此峰又被稱為玉女峰。中峰多數景觀都與蕭史弄玉的故事有關。相傳,春秋時秦穆公的愛女弄玉,酷愛音樂,尤喜吹簫。壹晚,她夢見壹位英俊青年,極善吹簫,願同她結為夫妻。穆公按女兒夢中所見,派人尋至華山明星崖下,果遇壹人,羽冠鶴氅,玉貌丹唇,正在吹簫。此人名蕭史。使者引至宮中,與弄玉成了親。壹夜兩人在月下吹簫,引來了紫鳳和赤龍。蕭史告訴弄玉,他為上界仙人,與弄玉有殊緣。今龍鳳來迎,可以去矣。於是蕭史乘龍、弄玉跨鳳,雙雙騰空而去。秦穆公派人追趕,直至華山中峰,也未見人影,便在明星崖下建祠紀念。杜甫在《望嶽》詩中有“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之句。

華山論劍 紅色傳奇

提起華山,許多人腦海中就會聯想到華山論劍。其實,華山論劍誕生於金庸先生的妙筆虛構,並口口相傳而成為成語般的存在,從此,華山被賦予了武俠的靈魂。

“華山論劍”是武俠小說作家金庸作品中虛擬的江湖武俠故事。金庸在他的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中描繪華山論劍的故事情節,讓江湖英雄置身於奇險峻峭的華山,比試武功高下,談論武學之道,創造了壹個詭奇險絕的劍俠世界。從此,華山充滿了仙氣、劍氣、英氣、豪氣和義氣;從此,華山有了個專屬它的名詞——“華山論劍”,並火遍了大江南北。

2003年10月8日,記者有幸參加了首次“華山論劍”活動。當天,金庸先生登頂華山參加“華山論劍”活動。雖然在金庸的筆下已多次描寫過華山,華山已成為他的武俠小說中重要的標誌性符號和背景,但有趣的是,這卻是他首次登臨華山。金庸在連過美人關、美酒關、聶衛平的殘局關後,來到華山北峰,在四面懸絕、有若雲臺的北峰上與張紀中、魏明倫、楊爭光、孔慶東唇槍舌劍,大話江湖。當時媒體爭相報道這壹活動,成為壹個現象級話題。

如今,“華山論劍”已成為華山文化的壹部分,深入人心,武俠英雄因華山而豪氣沖天,華山也因英雄論劍而充滿俠義之氣,二者相得益彰。

華山之險,有“自古華山壹條路”之說。魏晉南北朝時,還沒有通向華山峰頂的道路。直到唐朝,隨著道教興盛,道教信徒開始居山建觀,逐漸在北坡沿溪谷而上開鑿了壹條險道,形成了“自古華山壹條路”。智取華山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1949年,在人民解放軍解放大西北的強大攻勢下,胡宗南率部南逃,國民黨部隊旅長韓子佩率殘部逃上華山,在山口要道設下重兵,企圖憑借天險負隅頑抗。解放軍某團偵察參謀劉吉堯率領小分隊潛入山區,由華山樵夫王銀生帶路,從後山上山,壹路上攀懸崖、登峭壁,趁夜色摸上北峰,突襲守敵,最後成功全殲守山之敵。

“神兵飛越天塹,英雄智取華山”,“智取華山”反映出人民解放軍頑強勇敢、機智果斷、不畏艱險的英雄主義精神。如今,智取華山的傳奇已成為華山的紅色 旅遊 文化資源,華山也成為青少年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課堂。

巍巍華山,大美無言。它是大自然的神功造化,傲視群雄,在 歷史 和文化上也同樣是壹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它蘊藏的無盡文化寶藏還有待人們去 探索 和研究。

文旅融合做強華山品牌

李衛

秋日的華山自上而下流動著豐富鮮明、生動絢麗的色彩。駐足登山小路,五彩斑斕的野花、高大挺拔的松柏、浪漫熾烈的紅葉隨處可見,雲霧繚繞中的華山仿若仙境。

華山自然景觀獨特,文化傳承悠遠,意蘊厚重。傳承華山文化,挖掘其時代價值,通過文旅融合發展,講好華山故事,是新時代背景下華山文化 旅遊 發展的方向。 近年來,華山景區著力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做強華山文化品牌,在加快 旅遊 產業轉型升級、由景點 旅遊 向全域 旅遊 轉變方面進行了成功 探索 。

華山景區深入挖掘道教、武俠傳說、民俗故事、傳統曲藝等資源,打造道教文化、武俠文化、英雄文化、孝善文化等品牌;加大“華山故事”“華山五峰”等系列文創產品研發力度,厚植華山 旅遊 轉型新支撐。景區項目建設的重點從“山上擴容”向“山下留客”轉變,提出了建立西部最大的休閑 養生 文化度假區的戰略目標,編制了《華山景區 旅遊 文化產業概念性規劃》,高起點、高標準、高品質策劃了包括華山醫養中心、華山文化藝術中心、古柏行文化長廊景區段恢復三個重點項目在內的27個項目,總投資約184.1億元, 西部最大休閑 養生 文化度假區建設序幕已全面拉開。其中,華山醫養中心、華山文化藝術中心和古柏行景觀恢復(南段)等三大重點項目進展順利,華山景區以 旅遊 文化為主線、休閑 養生 為支撐的多產相融的多功能布局逐步確立;陜西道教學院、喜來登度假酒店、蒲城縣·槐院裏 歷史 文化街區項目、仙峪戶外運動基地、華山清心溫泉酒店等項目的穩步推進,使華山景區的服務功能更加多元;華山自駕露營地、華山國際大酒店、遊客中心商城、景區WiFi覆蓋、景區亮化工程、西嶽花海等功能項目的建成,進壹步豐富了華山 旅遊 內涵,構建起完善的 旅遊 文化產業生態圈,在充分挖掘華山景區 旅遊 文化內涵的同時,有效延伸了 旅遊 文化產業鏈條。

目前,華山景區正在創新發展模式,加速文化和 旅遊 的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壹批極具特色的生態遊、康體遊、觀光遊、休閑遊、研學遊等融合 旅遊 產品,通過完善景區功能業態, 逐步實現“山下留客”的戰略目標,由“景點 旅遊 ”向全域 旅遊 轉型。如今的華山,遊客的文化 旅遊 體驗和產品需求得到了更深層次的滿足,建設大華山 旅遊 目的地和華夏山水文化 旅遊 目的地的步伐正不斷加快。

  • 上一篇:基礎篇_8.音頻編碼MP3\AAC
  • 下一篇: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STS教育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