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名人故居的現狀

名人故居的現狀

最近名人故居成為關註的焦點,也再次勾起了很多老北京人心中的隱痛。先是6月26日,位於北京西城區八道灣11號的魯迅、周作人故居被拆除。隨後,東城區北總布胡同24號梁思成、林故居被破壞。在有關部門制止之前,門樓和西廂房都被拆除了,只剩下主樓和倒樓。與此同時,僅壹墻之隔的哲學家金故居也遭到破壞。壹時間,名人故居的生死成為輿論高壓下的熱門話題。東城區北總布胡同24號梁思成、林故居,缺少“名分”。近日,北京東城區北總布胡同遺址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觀看,因為作為梁思成和林的故居,似乎已經註定要“消失”了。與此同時,為了感謝梁思成對京都和奈良古建築保護的貢獻,日本正打算為他建壹座紀念碑,但同壹個人物卻同時受到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對待。“拆塔如挖我壹塊肉,剝外城磚如剝我皮。”半個世紀前,建築師梁思成還能聽到他關於保護北京古建築的響亮話語,而現在,就連他的故居也面臨著被拆的命運。正因如此,以《城市的故事》壹書記錄了北京變遷和古建築命運的新華社記者王軍,近日在媒體和博客上不斷叫囂“請留下梁思成和林故居”。但是,王軍當然知道自己的力量有多微薄。他曾憂心忡忡地向記者表示:“梁思成、林故居毫無地位,連最低級的‘普查、登記、註冊文物’都沒有!”王軍對這個故居還有著更加深刻和生動的記憶。幾年前,他帶壹位法國畫家的朋友去那裏參觀。他認為他可以看到他崇敬的偶像的故鄉。結果,當這位法國朋友走進院子,看到破敗的景象時,這位40多歲的中年畫家淚流滿面。當時王軍的羞恥感此刻仍讓他揪心。他說:“我們不尊重梁思成和林的故居。”為這件事叫囂的不止王軍壹個人。7月13日,非政府組織“北京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發表了壹篇公開文章——《梁思成和林故居被毀》。北京文物局該怎麽辦?”文章指出:“北總布胡同24號院的破壞尤其令人憤慨,因為這壹事件純粹是北京市文物局對梁思成、林故居的漠視,對保護梁思成、林故居的絕對不作為造成的。”文章還要求國家公訴機關追究北京市文物局負責人玩忽職守的法律責任。面對社會各界的指責,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保護處處長王宇威表示:“故居只是壹個社會分類,並不是文物局的文物保護分類。”更何況這次梁思成、林故居連個“文保單位”的稱號都拿不出來,更沒有“名人故居”的掛牌。對此,王宇威解釋說,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名人”的概念沒有很好的界定,這不是文物部門能確定的。根據相關規定,名人故居的審批需要中央有關部門的批準。《文物保護法》也沒有具體涉及名人故居的認定標準。“‘名人’的問題,從文物部門的角度很難界定,而保護四合院更多的是對四合院建築本身的評價,而不是單提人物本身。”“連名人都無法定義。我該如何辨認我的故居?”文物專家王也承認了他的觀點。北京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的歷史,800多年的歷史。古往今來有多少有識之士在這裏生活過?誰是名人,誰是負責人?而且很多名人在北京有七八個租住地,哪個最值得保護?如果保護名人,那豈不是幾乎每個院子都能說點什麽?王提到的這個問題實際上已經困擾人們很久了。然而,正因為“名分”的缺失,名人故居變得如此脆弱,隨時可能成為城市拆遷的“犧牲品”,這不得不讓人心疼。因為,如果默認不列,就無法保護,相當於給名人故居發了拆遷許可證。北京市政協的壹份提案顯示,2005年,老城區308處名人故居中,有189處未納入文物保護工程,現在至少有壹半已被拆除。其實名人故居拆遷也不是完全無法效仿。早在2005年6月165438+10月,CPPCC委員就提出了“抓緊制定《北京市名人故居保護利用辦法》等地方性法規”的建議,文物部門表示這個想法很好,但實施起來很復雜。而且需要文物、教育、科技、衛生等部門的共同努力。北京市文物局網站顯示,從1991到2006年,北京古城只有1996公布了壹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清代郵局舊址”。2005年《實施辦法》頒布後,在“三年公布壹次”的要求下,部分城區在2007年公布了壹批。在此之前,這座古城在10年間經歷了兩次大規模的改造。Suan石口北側曹雪芹故居作為文物調查項目,在道路拓寬過程中被拆除重建。尚小雲故居、荀慧生故居、趙故居、故居、奚曉波故居等壹大批著名故居都是“合法”拆除的,它們和梁思成、林故居壹樣,都沒有被拆除。作為名人故居,梁思成和林故居如今面臨著“消失”的命運,而張愛玲故居在“張愛玲熱”的作用下不斷翻新修繕,甚至還開發出了壹家頗具“海派情調”的咖啡館。顯然,經濟效益已經成為決定名人故居最終命運的重要標準。像梁思成和林的故居,據說有300多個名人故居。比如康有為故居,雖然名義上是文物保護單位,現在卻變成了壹個大院子,各色人等隨意居住,屋頂屋檐殘破,雜草叢生,早已不復當年的盛景。在當時,這些故居是北京舊城改造的對象,但現在看來,它們是北京特有的歷史遺產。說起這些在北京遭遇拆遷命運的文化名人故居,北京地理學會秘書長王躍既難過又無奈:“郭子巷的李萬春明春社故居被拆了,東城的徐悲鴻故居也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新街口的徐悲鴻紀念館。據統計,北京名人故居被拆除的比例高達1/3,主要是90年代以來。”對於名人故居的保護,現在最大的弊端就是法律制度的缺失。其中,名人故居的基本概念和法律地位需要明確;名人故居的認定應建立法律程序。除了文保部門,普通民眾、專家、民間團體也應該有提交驗證的權利。同時,也有人建議,最好建立壹個由文保專家和文化學者組成的專門機構來審核申請。它的保護經費也要有保障,因為很多名人故居由於缺乏資金搬遷居民和改造,環境正在惡化。但是,王軍感覺情況並不樂觀。因為不僅會面臨很多困難,而且將規劃從紙面變為現實藍圖還需要很長的時間。《總體規劃》修改前,北京老城區已批準131改建項目。2005年4月,北京市政府進行調整,決定取消35個項目,66個直接組織實施,30個組織論證後實施。這些項目仍然沿用高強度開發模式,對老城區整體保護影響很大。而且很多項目都是上壹屆政府批準的,開發商前期已經投入了。如果這個政府想停下來,那就很難了。對於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困難,國外保護名人故居的經驗值得借鑒。比如在英國遺產委員會下面,有壹個專門保護名人故居的組織——藍卡委員會。該委員會已運行近140年,是世界上最早的遺產保護組織之壹。到目前為止,英國已經列出了900多位名人的故居,其中包括30多位外國人。老舍先生是第壹個上榜的中國人。他訪問倫敦時的臨時住所,現在掛著壹張圓圓的琺瑯藍牌,上面簡要記錄了老舍的壹生。所有掛牌的房子都是不允許拆的,都是受保護的文物。雖然這些房子大多沒有被開放為博物館或紀念館,仍然有人居住,但並不妨礙遊客欣賞這段生動的“英國文明史”。英國文化遺產委員會也有專人負責每年文化遺產地的審批和掛牌儀式的組織實施。關乎生死的“含金量”,當然名人故居的命運也不全是那麽悲慘。如龔、梅蘭芳故居、宋慶齡故居等,都是維護較好的名人故居。當然,在很多人看來,他們的命運之所以能這麽幸運,更多的是因為他們的知名度和經濟效益。不久前,上海媒體報道:“張愛玲故居恢復70年前的模樣,修繕基本完成。”近日,媒體披露,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正計劃修復張故居,以發展當地旅遊業。這兩則新聞表明,在壹些名人故居面臨困境的同時,壹些名人故居正在遭受被大張旗鼓建設的命運。之所以能形成如此鮮明的對比,是利益驅動——赤裸裸的經濟利益。陳福康先生最近也發表了壹篇關於名人故居現狀的文章,其中幾個細節很能說明問題:壹些商家瞄準張愛玲的高人氣,想建“張愛玲書房”和張愛玲主題書;“酒店會考慮騰出壹個套房,改變壹下布局,房間裏會充滿張愛玲的元素...如果有客人表示要入住這套房,就要支付比普通套房更高的價格。”可見真正對張愛玲故居感興趣的商人,還是無利不起早的。至於張故居的修復,新聞中已明確表示是為了“發展地方旅遊”。恢復歷史名人故居沒有錯,但顯然,很多能決定名人故居生死的人,只看利益,也就是名人故居的“含金量”,是其經濟價值而非歷史價值。有專家指出,那是“經營城市”口號提出、城市建設如火如荼、土地大幅升值的時期。中國美術學院建築學者王輝直言:“這些強拆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獲取眼前利益。”目前,梁思成和林的故居並沒有太多的“經濟效益”,只會被拆除和暫停使用。規劃和文保部門正在對林良故居的保護價值進行調查和重新認定。保護還談不上,但是怎麽保護還得文物局論證。關於周氏三兄弟的住所,在專家和媒體的呼籲下,西城區近日宣布,八道灣11號將成為新建的北京35中的壹部分,故居可能作為圖書館使用。對於這壹結果,魯迅博物館館長、魯迅研究專家孫瑜表示:“成為北京三十五中的壹員也是壹個解決辦法,但是沒有辦法。”因為在孫瑜看來,故居周圍的街區依然有很多民國的特色,現在不能完全保護起來也是令人深感遺憾的。事實上,名人故居的保護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如梁思成、林故居,可以是他們人生經歷和建築成就的小型博物館,也可以是孩子們學習建築藝術的課外基地,名人故居也可以多種模式經營,如開書店、畫廊、茶館等。,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定期向公眾開放。上海市政府定期分階段向公眾開放壹批名人故居作為辦公樓,市民和外賓熱情參觀。“名人故居保護可以采取政府和民間投資相結合的形式,向社會開放經營權。市政協委員、文史委副主任匡建議,現存或已滅絕的名人故居應設立說明歷史的標牌。事實上,人們之所以如此關註名人故居保護中遇到的困難,正是因為大家發現它是北京舊城保護的壹個縮影。所以,無論什麽形式、方法、手段,人們心裏都有同壹個夢想:不要讓記憶中的資本在推土機下漸行漸遠。(精品導購作者/王靜編輯/祖嘉)最新消息:梁思成在北京的兩處故居將被保留。梁思成故居被部分拆除。市文物局28日表態——27日,東城區北宗布胡同24號梁思成故居保護工作最終敲定。市文物局表示,將在建設規劃中確保四合院的保存。同時,市文物局首次明確表示,清華大學梁思成的另壹處故居也應受到保護。北總布胡同24號院原本是壹個普通的小四合院。從1931到1937,梁思成和林租住在這裏。近日,小院局部拆遷經媒體報道後引發社會關註,24號院項目暫時停工。昨天,市文物局、市規劃委對北總布胡同24號院的保護進行了專題研究。雙方均已責成施工單位調整施工方案,確保在施工規劃中保留院落。為處理好建設與保護的關系,市文物局邀請專家參與指導院落保護的方式方法,制定具體保護措施,盡快實施北總布胡同24號院保護。昨天,市文物局還對清華大學1946至1954間梁思成夫婦的住所新林苑8號提出保護建議。據悉,中國人民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方案都是由梁思成夫婦在這裏完成的。市文物局表示,將會同規劃部門、清華學校等單位研究做好相關建築的保護工作。針對北總布胡同24號院被部分拆除壹事,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強調,將繼續堅持舊城整體保護原則,對舊城胡同四合院提出嚴格要求,嚴格按照規劃、修繕、提升、疏散的原則進行保護和修繕。特別是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要做好四合院等傳統建築的調查和保護工作,特別是納入建築面積的部分。市文物局希望社會各界為發現具有保護價值的文化遺產提供線索,參與文物保護工作。現場參觀梁思成清華故居成了壹個情結。“以前房子外面都是小磚堆。後來居民建了墻,房子大部分都看不到了。”昨天傍晚,清華大學新林苑8號附近的居民告訴記者。透過壹人多高的圍欄,梁思成故居的三角形屋頂清晰可見。故居所在的新林苑,是清華校區最早的家屬區。整個故居占地很大,主體建築是壹棟灰色的平房,從墻上只能看到它的三角形屋頂。據附近居民介紹,梁思成故居有三戶人家住在裏面,已經變成了壹個綜合體,已經不是以前的樣子了。故居西邊的壹戶人家正在蓋新房。建造這所房子的房主說他在這裏長大。當初新林苑8號是清華給父母的房子。現在故居的大格局沒變,地板還是木頭的。住在梁思成故居,這位戶主也有壹肚子苦水。“壹大早就有遊客敲門進來參觀。這是現在的居民樓。”戶主說,他知道梁思成在這裏住過,但房子是否是文物,官方沒有說法。他還表示,目前清華校方還沒有與這三戶就故居的未來保護進行溝通。
  • 上一篇:太原哪裏有小吃?
  • 下一篇:農村小學數學教育如何培養孩子的核心價值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