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從“飲食”吃出健康

如何從“飲食”吃出健康

每逢端午節,粽子是必不可少的。說起粽子,種類繁多,有紅棗粽子,豆沙粽子,花生粽子,蛋黃粽子,肉粽子等等。小小的粽子不僅感受到了舌尖的美味,也滿足了我們生活中的壹種感覺。但粽子好吃,不宜貪食,過量食用會給身體帶來消化不良等不適。如何在食物和健康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有以下建議:

1,吃多了

我們習慣在生活中飽餐壹頓後吃粽子。其實壹個普通的粽子相當於壹碗米飯的熱量,肉粽子和蛋黃粽子熱量更高。不要把它當作輔助食品,也不要把它當作飯後的點心或甜點。吃完粽子後,要減少米飯、饅頭等主食的量,控制總食量。妳可以把它切成小塊,和家人分享,這樣妳就可以吃到各種各樣的粽子,而不會過量。

2、加熱後吃:糯米加熱後容易消化,壹旦冷卻後粘度和韌性增加,會增加消化負擔。特別是有油、有肉、有蛋黃的粽子,如肉粽,要加熱後食用。

3.與其他食物搭配食用:最好將粽子與白蘿蔔、山藥、洋蔥、菠菜等新鮮蔬菜和香蕉、蘋果等水果壹起食用,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或搭配清淡的茶水,有助於胃腸蠕動,減少消化不良的可能性,達到營養平衡。粽子不建議和冷飲壹起吃。

另外,特殊人群吃粽子要註意:

1,老人和小孩更要註意減少粽子的攝入:老人和小孩的腸胃功能相對較弱,要掌握好粽子的量,避免引起消化不良、腹脹、腹痛、腹瀉等不適癥狀。此外,由於老年人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礙或吞咽反射不靈敏,而低齡兒童的吞咽功能並不完善,所以吃粽子時要特別註意細嚼慢咽,以防誤食或誤吸入氣管而發生意外。

2、有腸胃疾病的人應少吃湯圓:蒸制後會釋放出壹種膠狀物質,使湯圓的質地發粘,不利於消化。過量食用會加重胃腸負擔,導致消化吸收障礙,產生惡心、打呼嚕、腹脹、腹瀉等癥狀。粽子在胃中消化的時間較長,會增加對胃黏膜的刺激,使胃酸大量分泌,容易導致慢性胃病、胃潰瘍患者舊病復發或加重。

3、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少吃或不吃臘肉餃子。吃多了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循環,增加心血管負擔和缺血程度。

4.糖尿病患者要慎吃甜粽子:甜粽子中的紅棗和豆沙含糖量較高。通常,人們習慣於吃加糖的粽子。糖尿病患者攝入不當,會損害胰島功能,使血糖、尿糖迅速升高,加重病情。即使是普通的湯圓也要少吃,因為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澱粉,吃多了也會導致血糖升高。

端午節期間,食物也是必不可少的。夏季,端午,疫情,如何過端午,在飲食上“吃”出衛生安全?

(壹)端午節就餐時,註意防止新冠肺炎感染,不要忽視食品安全。

在外出就餐預防新冠肺炎的同時,也要註意飲食衛生和食品安全。建議端午節就餐選擇衛生條件好、通風好的餐廳,分餐,使用公筷。吃飯時,如果有人攜帶細菌和病毒,會通過用筷子和勺子盛菜、盛湯來感染菜肴,增加同桌吃飯的人被感染的風險。分開吃飯,使用公共勺子和筷子,可以減少通過口口相傳間接接觸的機會,降低通過口口相傳間接傳播的風險,預防和減少不分開吃飯造成的交叉感染風險。這是壹種文明的細節,也是壹種健康的飲食方式。這不僅是在新冠肺炎期間分開吃飯和使用公共勺子和筷子的問題,也是壹種常態。

吃熟食,熟食,盡量不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水產品,不喝生水,水果蔬菜洗凈。不要購買和食用來歷不明的食物,不要食用變質或腐爛的食物或水果。新冠肺炎不會通過餐飲感染,但在餐館吃飯時要防止人際接觸和傳播。

(2)夏季應註意飲食衛生和日常生活安全,註意以下幾點:

1.選購時:購買鮮肉、水產品等食材,盡量不要用手直接接觸生魚、生肉。不要接觸或購買健康狀況不明的家禽、家畜和野生動物。

2.清洗時:用清水將食材清洗幹凈,將食材放入器皿中用水沖洗,防止飛濺汙染。尤其是生肉、禽肉、水產品清洗後,更要用洗潔精、堿粉清洗器皿。

3.加工時:加工食物前後要徹底洗手,保持加工用具清潔,尤其是處理生肉、禽肉、水產品後。處理食物時不要揉眼睛和摳鼻子。在加工過程中也要註意生熟分開,烹飪過程中要做到生熟分開。

4.可食用:水果需洗凈。從正規渠道購買後,需要浸泡或去皮後才能生吃,蔬菜盡量生吃。食物應徹底加熱和煮熟。可能大家都在擔心現在的海鮮水產品能不能吃,不能生吃。海鮮和水產品、肉蛋類壹定要徹底煮熟後再吃。盡量不要留下剩菜。如果隔夜吃剩菜,要徹底加熱後再吃。

4.儲存期間:熟食和易腐食品應及時冷藏。將生肉和水產品切好再放入冰箱,確保包裝不被損壞。冰箱不是保險櫃,即使在冰箱裏,也不能保存太久。熟食在室溫下存放時間不宜超過2小時,最好在烹調後2小時內食用。

此外,家用餐具、廚具等。應定期消毒,可通過蒸煮15分鐘或消毒櫃消毒,保持餐具清潔。提醒大家,我們也提倡在家裏采用分餐制,使用公共勺子和筷子,培養健康的飲食文化。

青楊隨雨垂,五色新絲餃纏角。在慶祝節日的時候,別忘了註意健康!祝妳端午節健康!

資料來源:沈陽市健康服務中心副主任醫師曹丹。

  • 上一篇:大理州景點介紹周邊遊大理簡介
  • 下一篇:如何創建優秀的企業文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