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節、萬聖節制作南瓜燈、聖誕節裝飾聖誕樹,已經進入越來越多中國人的生活,要麽是談錢,要麽是付諸行動。
節日背後的行為動機是什麽?如何理性看待國外的節日?中國的傳統節日面臨哪些問題?洋節日的盛行為我們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節日提供了哪些思考?
含蓄的中國人需要壹個開放的情感平臺。
為什麽國外的節日受歡迎?
24歲的小張,大學剛畢業,工作壹年。回想起去年萬聖節的那壹幕,小張難掩興奮之情。“平時和新同事交流不多。這次壹起做南瓜燈,壹起參加古裝晚會,很大程度上溝通了感情。”
“參加工作後,壓力突然大了。上班很累。下班後同事都回自己家了,放松交流的機會不多。節日正好給大家提供了壹個很好的借口。有更多的理由聚在壹起,放松心情,交流感情。為什麽不呢?”小張說出了許多年輕人的心聲。
父親節,母親節,聖誕節,情人節,等等,這些都不是年輕人的專利,現在越來越多的70後,60後,50後參與進來。
項阿姨今年50歲,孩子已經工作結婚。近幾年,她也過“洋節”。說起過節的初衷,她似乎有點不好意思。“我們家比較傳統。從小到大,我們幾乎沒有對對方說過‘我愛妳’和‘我想妳’這樣惡心的話,直接的情感交流更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夫妻之間的感情漸漸‘淡’了,和孩子的語言也少了。西方節日所強調的開放的情感表達,恰恰給我們傳統的中國家庭帶來了壹個情感出口。”對阿姨說:“聖誕節的時候,我們會給孩子送禮物,來個親子互動;情人節我們老兩口也會出去逛街吃飯,其樂融融。父親節和母親節,我們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感情,孩子也會送我們禮物,向我們表達感激和愛意,家庭氛圍頓時變好。"
現在中國人的物質生活非常豐富,每個家庭都更註重自己的感受和反應,更註重相互交流帶來的快樂,而西方的壹些節日恰恰迎合了這種心理需求。“我們是壹個非常普通和傳統的中國家庭,我們熱愛中國的文化。慶祝這樣壹個節日,並不是崇洋媚外。理性客觀地說,我們只是想在歡快美好的氛圍中表達歡快美好的情感、向往和追求。”告訴阿姨。
雖然中國人越來越熱衷於外國節日,但每當中國的傳統節日到來時,從春節團聚和元宵節,到端午節和中秋節賞月,都裝飾著燈籠,家庭聚會和國家慶祝活動。事實上,中國傳統文化早已根植於中國人的基因和血液中。我們並沒有因為慶祝外國的節日而忽略和忘記自己的民族傳統節日。國外節日的繁榮並不意味著傳統節日會衰落。著名學者張頤武指出,聖誕節對於中國年輕人來說並沒有太多的宗教和文化意義,對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沒有太大的影響。兩者並不矛盾。“春節是中國最大、最隆重的節日。其實強調傳統文化的意義,並不是壹種無法挽回的關系。”
中國的傳統節日如何更受歡迎?
古人根據四季物候的變化,確立了二十四節氣,並將兩個節氣交接的日子定為“節”。有民俗學專家指出,這些植根於農業社會的節日大多帶有農耕時期的色彩,如講究飲食、家庭活動、回歸自然等。,而且無壹例外都有熱愛生命、追求健康、尊老愛幼、團結和諧、和平吉祥、愛國尊德等精神追求。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傳統形式的節日已經淡出了許多人的生活,甚至鹹宜的壹些習俗和民間活動,無論是老的還是少的,都在消失;更令人遺憾的是,許多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正逐漸被遺忘。
北師大民俗學與文化人類學研究所教授楊指出,我們過去傳統節日的狂歡氣氛,不亞於現在的“洋節”。春節、元宵節、舞龍舞獅和廟會都很有趣。但是現在我們去廟會,就是買壹些小商品。沒有什麽有趣的活動,也沒有什麽新鮮的東西。而國外的熱鬧、好玩、輕松、娛樂的節日恰恰突出了好玩、有趣的特點,這也給了我們傳統節日相互借鑒的參考。
那麽,怎樣才能讓傳統節日變得有趣,更受歡迎呢?最近的壹項調查顯示,55.1%的受訪者認為應該重拾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37.7%的人建議提升節日的娛樂氛圍,20.0%的人認為社區應該多組織傳統節日,65.438+05.5%的人建議重視節日對青少年的影響和感染。
現在很多年輕人從小就不太了解傳統節日的內涵。他們的父母既沒有給他們講過節日的故事,也沒有和他們分享過壹些民俗活動的快樂,所以他們感受不到節日的快樂,以至於他們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理解只是“回家吃飯”“收紅包”。楊說,因此,有必要重拾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不斷挖掘、恢復和重塑傳統節日中的互動習俗和習慣。
中國人民大學的風箏節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從2008年開始,每年農歷三月,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都會在校園裏舉辦“風箏節”。風箏節的風箏選擇非常優雅,有來自中國不同地區的特色風箏來喚起遊子的思鄉之情。有以京劇臉譜為主題的傳統風箏等。,普及傳統文化;甚至還有壹些外國特色的風箏,吸引國際友人參與。風箏節期間,也會有相應的誌願者在各地介紹傳統風箏背後的相關文化知識。回歸傳統,感受春風,思念親人和家鄉。
壹個接壹個的回答
中國人民大學的風箏節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從2008年開始,每年農歷三月,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都會在校園裏舉辦“風箏節”。風箏節的風箏選擇非常優雅,有來自中國不同地區的特色風箏來喚起遊子的思鄉之情。有以京劇臉譜為主題的傳統風箏等。,普及傳統文化;甚至還有壹些外國特色的風箏,吸引國際友人參與。風箏節期間,也會有相應的誌願者在各地介紹傳統風箏背後的相關文化知識。回歸傳統,享受春風,思念親人和家鄉,放飛美好的祝願,風中飛舞的風箏為傳統節日的復興提供了很好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