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分析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的現狀
(壹)農業技術推廣資金的使用和監督
去年,該縣積極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進壹步加強農民和農技人員的教育培訓,努力做好農技推廣工作。嚴格執行項目資金使用管理規定,做到專款專用,建立資金使用專賬,加強項目資金監管,確保項目資金全部用於項目建設,較好地保障了農業技術推廣發展,有效促進了全縣產業發展。
(二)農業技術推廣項目的實施和管理
該縣農業實施了糧食高產創建、生物發酵床自然養豬技術示範推廣、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示範縣建設等農技推廣項目。為了掌握項目的實施情況,保證項目的效果。該縣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1.明確工作職責,加強管理指導。農業技術推廣項目涵蓋廣泛的領域。按照分級負責、分工負責的原則,加強管理,指導項目實施。嚴格按照項目實施的相關要求,加強對項目的管理、監督、檢查和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2.進行項目檢查,確保順利實施。大多數項目進入實施的關鍵階段後,為了保證實施進度和質量,對農業技術推廣項目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檢查采取先自查後抽查的方式,包括資金到位情況、項目進展情況、取得的成效等。
3.做好項目總結,實施績效評價。根據《管理辦法》的要求,項目完成後,縣級相關部門將對項目進行評估,總結項目實施的總體情況、成效和評價。
4.認真總結成果,加強典型宣傳。該縣高度重視項目實施,成立了項目領導實施領導小組,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部門和具體責任人,確保每壹個項目落到實處,發揮應用示範引領作用。挖掘總結典型,通過各種媒體進行廣泛宣傳,擴大影響。
二、主要成果和經驗
(1)高投入帶動大發展。2011年,該縣農業技術推廣項目投入達到581萬元,其中種植業投入450萬元,養殖業投入6萬元,畜牧業投入654.38+0.25萬元,保證了農業技術推廣的開展,有效促進了我縣主導產業的發展。去年優質稻產業持續增長,全年水稻種植面積471萬畝,其中優質稻種植654380+0.5萬畝(含米粉用稻),早稻22.4萬畝,中稻1.4萬畝,晚稻23.3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65438+85.6萬噸。
1.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全縣生豬存欄量較上年大幅增加。今年生豬存欄量已達451,000頭,同比增長22.5%。生豬存欄17.5萬頭,同比增長8.5%,其中能繁母豬210萬頭,同比增長9.5%。投放肉牛18576頭,家禽51865438只,山羊6026只,兔子15只。全縣生態養殖示範小區11個,生態農戶5031戶。
2.烤煙行業創歷史新高。全縣煙葉種植面積2.86萬畝,同比增長37%;收購煙葉9.45萬噸,同比增長62%;煙葉種植面積、收購金額、收購金額、稅收創歷史新高。排名全省第三,全市第二。
3.蔬菜生產取得了顯著成績。全縣新增100畝以上平價商品蔬菜生產基地8個,新增大棚設施面積300畝。其中城市保障基地3000畝,鄉鎮保障基地5000畝,商品蔬菜基地11000畝。湧現出壹批專家和種植大戶。
4.水產養殖穩步增長。全縣水產養殖面積穩定在3.43萬畝。水產品產量達到14700噸,其中特種水產品產量預計為1146噸,與2010年基本持平。
5.特種水產養殖蓬勃發展。從福建引進50頭淮豬和母豬建立3個淮豬養殖示範推廣基地,從外地引進5000只以上綠殼蛋雞建立綠殼蛋雞示範場;同時,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竹鼠、養蜂、貴夫人雞、山羊等特色養殖,讓壹大批農民致富。
6.休閑觀光農業成為新亮點。近年來,我縣休閑觀光農業蓬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縣休閑農業業主擁有現代農業科技園區3家,規模以上休閑園區3家,休閑農場12家,采摘園4家,水上運動中心1家,休閑食品加工企業6家,大小農家樂30余家。休閑觀光農業涵蓋糧食、煙葉、制種、生豬、特色養殖、臍橙、油茶、毛竹、水果、蔬菜、花卉等多個特色主導產業,呈現六大類型。目前,不同類型的休閑觀光農業已成為我縣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新亮點。我縣已申報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項目。
(2)新技術孕育新活力。2011做好新品種展示、糧食高產創建、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建設等工作,不斷擴大新技術推廣應用範圍。
(3)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該縣積極完成農業技術成果轉化應用,推進試驗示範成果在全縣推廣應用。
提高發展速度的培訓。加強農業技術培訓,積極組織各類農業技術推廣和宣傳活動。2011開展農業科技送下鄉活動,舉辦各類適用技術培訓班20余期,培訓農民4500余人。通過培訓,農民素質全面提高,形成了全縣農民學、用、促發展的濃厚氛圍。
三。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
(壹)壹些鄉(鎮)對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重視不夠。傳統的基層科技服務體系是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雖然經過多年的改革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並沒有突破原有的體制框架。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仍由鄉級以上國家農業科技推廣機構支持。鄉鎮涉農站未能充分發揮作用。壹些鄉鎮領導存在重工業輕農業的思想,對實施“科技興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農業技術人員往往被轉移到非農業服務部門工作,並被安置在綜合管理和計劃生育等非農業推廣工作中。
(二)農業推廣設施落後,設備簡陋。壹般只有部分省市項目在鄉鎮發放農業推廣設備,大部分仍采用“鑒定靠目測、推廣靠經驗、服務靠嘴”的原始推廣方式和服務手段,難以科學開展土壤肥力監測、作物養分分析、種子、肥料、農藥質量檢驗等科技推廣服務。
(3)農業技術推廣宣傳教育的深度和廣度不夠。雖然采取了大量措施,加大了推進力度,工作取得了突破,但差距依然存在,很多工作還遠遠不夠。特別是在宣傳教育的形式和手段上,還是比較單壹,止於點,停留在面上。沒有建立良好的長效宣傳機制,可操作性不強。大部分的宣傳教育還是集中在培訓、發放技術資料、媒體宣傳等方面。對不同層次農民的宣傳教育方式探討不夠,制約了全縣農業技術推廣的深度和廣度,影響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D)專業人才缺乏,服務質量差。目前壹個鄉鎮從事基層科技推廣服務的壹般有3-4人,只有5人,但大部分是管理人員。但真正的專業技術人員在減少,而且相當壹部分人年齡偏大,知識老化,鍛煉機會少,缺乏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營理念,不懂得收集、整理、分析網絡信息,主要靠經驗從事業務和服務,服務質量未能提高。此外,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專業技術的快速發展,特種種植業和種植業、農副產品加工、生物農業和網絡技術等專業人才嚴重短缺,導致農民想要的技術信息服務缺乏。
針對我縣農業技術推廣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壹)更新發展理念,增強服務意識。農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全局的基礎產業。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壹生產力的作用,是傳統農業走向現代農業的根本選擇。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必須依靠農業科技的應用和推廣。進壹步加強領導,精心組織,采取多種形式,開辟多種渠道,向農民宣傳科普,為農民提供科技信息,不斷改進和加強農業科技隊伍建設,實行崗位目標管理責任制,充實和加強農業科技工作力量,搞活運行機制,為農民推廣應用農業科技提供良好服務。
(2)加強農民培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農民不僅是農業科技推廣的主體,也是農業科技的直接受益者。只有提高他們的科技素質,農業才能快速發展。因此,要在鞏固以往科技培訓的基礎上,變科技培訓的重點為科技入戶培訓,變集中培訓為入戶培訓,變課堂教學為現場答疑,通過技術方法的手把手、面對面傳授,逐步形成專家帶動大戶、大戶帶小戶、農戶幫農戶的科技群體模式。同時,要重點培育核心戶、典型戶、示範戶,通過重點戶的示範,讓農民看得見、摸得著、學得著、做得到。繼續發揮科技示範園的載體作用,依托園區示範效應,為農民帶來最直觀的科技成果鑒定,逐步形成以縣為示範區、鄉為示範點、村為示範戶的科技示範鏈。
(三)加大資金投入,完善農業推廣隊伍。
基於目前鄉鎮壹級財政困難的現實,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培訓經費應納入縣級財政預算,建立農業技術培訓專項資金。對現有從事公共服務的農業技術人員,每年要進行多層次、多內容的再教育,提高他們的素質。此外,要選拔壹批優秀中青年農技人員到農業院校脫產或業余進修,加快培養壹批高級農技人員成為基層農業推廣帶頭人。
壹是加大科技服務設施投入。進壹步改善辦公條件,購置必要的設施(設備),改變農技推廣工作“壹張嘴兩條腿”的局面。二是繼續開展科技入戶工程建設。農技人員要盡最大努力在各類農業技術推廣技術中教授、展示、帶領農民,使壹批具有科技創新意識、科技應用水平強的科技示範戶在當地真正發揮農業技術載體和示範輻射作用,帶動全體農民進行科學種田,形成農業科技推廣的長效機制。三是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對於現有的農業科技人員,要真正做到專職化、敬業化,並賦予相應的權力,對承擔科技項目的人員要保證壹定的工作經費。大力引進人才,鼓勵他們向基層、向農業生產第壹線流動,領導和創辦各類農業科技推廣實體。
(4)創新推廣理念,改進推廣方式。從農民的需求出發,以增加農民收入和提高農業效益為目標,積極探索農業技術推廣的新途徑。壹方面,充分利用縣電視臺覆蓋面廣的優勢,免費發布農情監測預報、施肥施藥技術,直觀快捷地為農民提供技術、信息、培訓服務。另壹方面,通過加強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建設,加快農作物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和推廣,讓農民看得見、帶得動,提高農業科技轉化率和入戶率,引導農民依靠科技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