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給孩子的生活、學習、遊戲營造壹個不好的環境

如何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給孩子的生活、學習、遊戲營造壹個不好的環境

鄉土資源作為壹種具有地域特色的優勢資源,具有獨特的特點和價值,是農村幼兒園獨特的教育資源。本文闡述了如何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優勢,利用本土文化、民俗風情、自然風光開展有趣的遊戲活動,有效提高農村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從而激發幼兒對家鄉、家鄉人、本土文化的熱愛,實現幼兒的多元化發展。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本土資源

地方資源主要是指學校所在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資源,包括地方地理、地方自然、民間藝術、民俗風情、地方歷史和生產生活經驗等。這些資源富含當地的風俗,孩子們非常熟悉。它們是幼兒園不可多得的教育資源。綱要還明確要求,幼兒園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教育資源,拓展幼兒的生活和學習空間”。

我們園是壹個坐落在農村的鄉鎮中心幼兒園,有山丘,有樹林,有河流,有菜園,有果園,還有壹些濃郁的民俗文化,淳樸的民風,善良的鄉愁。這種特定的地域環境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孩子們生活、學習、玩耍的大課堂。那麽,如何精心挑選能夠引起幼兒探究興趣、萌發審美意誌、促進能力發展的具有教育價值的鄉土資源,從而有效提升農村幼兒園教育質量,開啟農村幼兒潛能的金鑰匙?

第壹,巧妙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環境中的本土資源

(壹)充分挖掘自然環境的教育價值

陳鶴琴先生指出:“自然和大社會是知識的主要來源。”自然是壹部真實而豐富的百科全書,蘊含著巨大的教育財富。它向孩子們展示了具體、生動、形象的學習內容,為孩子們獲得對世界的感性認識提供了壹個天然的場所。走出幼兒園,走向自然,是挖掘自然教育資源的實際步驟。

陶行知先生提出“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而不是死的書”。環境對孩子來說是壹種無聲的刺激。兒童通過與環境的互動來建構知識和經驗,這是兒童發展的首要條件。農村有很多獨特的自然環境,是大自然給農村孩子的教科書,是孩子熟悉並願意接受的東西。綱要還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教育資源,拓展幼兒的生活和學習空間。春天,帶領孩子在田間看綠色的水稻,在山上觀察粉紅色的桃花,在河裏捉蝌蚪;秋天,帶領孩子參觀農民秋收現場,讓孩子感受每壹粒糧食都是辛苦的意義;夏天帶著孩子在溪邊玩沙子,玩水槍,在溪裏打水仗,在“玩”中學習技能。

在觀察兒童遊戲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兒童更喜歡在自然環境中玩遊戲,而不是室內遊戲。所以,我們帶領孩子走向自然,田野和樹林成了孩子玩耍的最佳場所。幼兒園旁邊有壹塊空菜地。每當夏末秋初,這裏就成了玩遊戲的“寶地”。壹些孩子正在玩“玩偶之家”遊戲。他們用瓜葉當盤子,瓜當食物,挖空的瓜當飯碗。孩子們有的用瓜藤編織草帽,有的圍著瓜棚追逐遊戲。孩子們在自然有趣的情境中玩遊戲,有身臨其境的體驗,拓展想象空間,進壹步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自然可以陶冶孩子美好的情操,萌發孩子熱愛自然、熱愛家鄉的感情。

(二)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的教育價值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切實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和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感情。”幼兒園附近的蔬菜基地,養豬場,銀鷺集團,新圩壹個小鎮的街道建設,新圩東陵的豆腐幹,都是我們豐富的社區資源。我們定期組織孩子們參觀蔬菜基地,了解各種蔬菜的生長過程,知道農民的辛苦,從而更加懂得珍惜糧食;通過帶領孩子們參觀銀鷺集團的生產車間,他們不僅了解了食品的生產過程,也感受到了工人們的辛苦。我們還聯系了當地知名的東陵豆腐幹加工廠,帶領孩子們參觀了豆腐幹加工的全過程,讓孩子們了解了豆腐幹的制作工藝,體會到了工人的辛苦。此外,我們還組織孩子們參觀新圩的小鎮建街,讓孩子們用稚嫩的眼睛觀察家鄉的變化,有壹種熱愛家鄉的美好感覺。

古寨小學的單簧管表演成為新圩民俗文化的“名片”,為外界所稱道。它改編自農村生活中的閩南童謠,表現了孩子們的天真無邪。我園與古寨小學結對,定期邀請單簧管老師來我園上課,為感興趣班級的孩子表演。我們鎮的“新圩嫂”合唱團是全國第壹個原創閩南語的農村女子合唱團。他們用清泉般動聽的聲音演繹最遙遠、最本土的原生態閩南語歌謠,在各種比賽中展現閩南文化風采。我們充分利用這壹寶貴的社區資源,組織孩子們參觀他們的排練和演出,邀請在合唱團演唱的老師到幼兒園教孩子們唱歌,讓孩子們親身感受閩南文化的美和古老魅力!他們萌發了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感情。

第二,利用當地資源中的天然材料

農村幼兒園除了豐富孩子在浩瀚大自然中的知識和經驗外,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天然材料也是極其重要的。因此,我們充分利用每次散步和參觀的機會,引導孩子去撿拾壹些自然物體,如各種土壤、粗細不同的沙粒、形狀各異的石頭、松果、樹皮、幹樹葉等。,並通過引導孩子自己加工,成為美觀實用的遊戲玩具,如引導孩子用各種石頭做棋子,在石頭上畫畫,用石頭蓋房子;將收集到的松果、葉子、花瓣剪枝粘貼成各種動物圖案;用“狗尾草”編織小狗、老鼠和草帽;小動物和泥人;用高粱稈做眼鏡和小飛機;稻草紮成壹把把,稻草人栩栩如生;創造性地利用這些當地的資源和材料,比如用野生藤蔓和幾塊木板做成的秋千,給孩子們帶來了極大的成就感和無窮的樂趣,成為他們喜愛的遊戲裝備。

農村有很多廢舊物資。只要是安全衛生的,我們都會和小朋友壹起收集,壹起制作,彌補遊戲玩具的不足,比如用包裝袋編辮子,用酸奶瓶貼抹布當小飛鏢,用抹布做沙袋,用易拉罐做梅花樁。在制作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發展了動手能力,體驗了自己的勞動成果,還逐漸提高了以物代物的能力,比如玩過家家遊戲,孩子們用兩塊破磚和壹塊瓦片搭爐子,用沙子當大米,用松針當面條,用樹枝當筷子,用樹葉當碗和勺子,用泥巴捏娃娃當嬰兒和嬰兒。這些開放的遊戲素材極大地促進了兒童創造能力的發展,豐富了他們的想象力,充分發揮了他們參與遊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三,利用好當地的民俗文化資源

《世界全面教育宣言》指出:“教師應當認識到,農村地區的傳統知識和地方文化遺產具有固定的價值和效用,能夠促進發展。傳統民俗文化是我國人民幾千年來用雙手和心靈創造的深厚積澱,它深深凝聚著人們的生活感受和理想。幼兒園開展傳統民俗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我鎮金首村的“捶胸舞”遠近聞名,是福建省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之壹。已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種菜的農民,他們原創的表演讓人感受到閩南舞蹈的魅力。我們邀請捶胸舞團團長來我園給孩子們上藝術課,獨特的抖音動作,優美的閩南語歌曲,孩子們天真無邪的表情,生動有趣,幽默爽朗,對孩子們來說很實用。

農村特有的民俗也是我們農村幼兒園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通過帶領孩子進村入戶參觀,讓他們“看、學、做”地感受當地的民俗風情,如中秋節組織孩子在社區參加“博餅”活動;元宵節組織孩子們看舞龍舞獅,逛花燈,在街上做元宵。端午節組織孩子在事先聯系好的家裏學包餃子;在農村特殊的“封建日”,村裏會上演大戲,如高甲戲、歌仔戲、木偶戲等。我們會組織孩子們在村裏觀看,為孩子們玩角色遊戲做鋪墊。孩子們就是生活在這樣壹個豐富多彩而又淳樸的人文環境中,加深了對本土文化的熱愛,從小接受民間傳統文化的熏陶,享受民間傳統文化帶來的快樂,為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四,明智地使用父母的教育資源

綱要中明確指出,家庭和幼兒園是兒童發展的兩大環境。家長的教育觀念和知識結構對幼兒園教育和孩子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城市化的進程中,農村家長的教育觀念在不斷變化,培養目標也在悄然變化。家長的不同職業,不同的知識,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因此,充分發揮家長教育資源的作用,可以為我們的教育活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對民間遊戲進行研究時,我們意識到大多數農村家長的童年都是在玩民間遊戲中度過的,這為我們幼兒園開展民間遊戲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我們通過家長會、家訪等多種渠道,和家長壹起查閱、整理民間遊戲資料,讓家長在家和孩子壹起玩民間遊戲,然後讓孩子把遊戲帶進幼兒園和其他孩子壹起玩。還邀請家長作為成員走進教室,和孩子壹起做遊戲,激發孩子對民間遊戲的興趣,形成相互的教學互動。這樣家長、老師和家庭幼兒園就有了共同話題,增進了家園聯系。

比如有些遊戲需要“建築工”、“木匠”等職業角色,於是我們邀請身為建築工、木匠的家長來幼兒園給孩子們上課,“土玩工坊”、“木趣工坊”等主題遊戲自然應運而生。在木頭小作坊裏,孩子們都成了木匠,照著木頭做汽車,做小積木,釘木頭,削木頭,等等。孩子們的思維和動手能力都在。此外,我們還舉辦了閩南語民間故事和閩南語童謠比賽,邀請孩子們的爺爺奶奶到幼兒園講故事,《蝸牛姑娘》、《虎大媽》、《燒臘粽子》等經典的閩南語民間故事和閩南語童謠朗朗上口,孩子們用閩南語感到幽默有趣。家長資源的介入,讓我們幼兒園的教學活動煥發出無與倫比的光彩。

當地的教育資源非常廣泛和豐富;它是壹片沃土,是壹座取之不盡的金礦,它的教育價值無處不在。只要我們農村幼兒教師大膽嘗試和探索,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本土化教育模式,讓農村孩子壹頭紮進家鄉教育資源的“沃土”,從小就欣賞和認識當地的資源,並深深融進他們的內心,綻放花朵。

  • 上一篇:大連市公安局組織機構設置
  • 下一篇:如何理解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特色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