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加強農村宗族文化的引導

如何加強農村宗族文化的引導

農村文化建設是新農村建設實踐過程中的壹個重要方面。由於城鄉差距大,文化基礎設施落後,改變這種狀況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才能走出農村文化建設的瓶頸,滿足村民提高精神生活質量的需求。然而,實際的農村文化供給機制難以有效提供足夠的優質文化產品。如何挖掘和提升農村的傳統文化,利用現有的設施和民眾追求文化的熱情?在資金投入和綜合設施軟硬環境都不重要的情況下,我們不妨把新農村文化建設和宗族傳統文化功能結合起來,利用好現有的祠堂、家廟等硬設施,以老祠堂、新文化、新觀念推動新農村文化建設,或許能事半功倍。

壹,宗族文化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宗族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宗族作為壹種社會關系形式,在中國歷史上經歷了長期的發展,已經成為漢文化不可分割的壹部分。即使到了現代,依然存在著不可拋棄的宗族情結和宗族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說,宗族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延續的最重要因素之壹。宗族是由幾個有密切血緣關系的家族組成的親屬集團或社會團體組織。爾雅秦時是指同壹個曾祖父傳下來的四代子孫。在壹定條件下,家族和宗族是同義的,但宗族顯然比家族更寬泛。

從制度文化的角度看,宗族文化是指宗族成員為同壹個宗族的生產、生活、生存和發展而形成的族規、家法、禮儀、風俗習慣,成為宗族成員日常生活、生產、教育和交往的總和。根據制度文化結構要素的特點,在我們現有的制度文化背景下,這種宗族文化屬於非正式約束的範疇,它以正式約束和實現機制成為社會制度文化的內容。血緣的本質特征決定了宗族文化的特殊性質,漢文化圈的“尋根問祖”現象就是這種宗族文化本質的體現。

在歷史上,宗族文化曾經是社會的主流文化形態之壹,因為它是由中國特有的宗法制度支撐的,而宗法制度是維系中國皇權政治的根本制度。就這樣,宗族文化在中國歷史上曾經盛極壹時。五四運動後,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實行“人民公社”制度,文革中“四舊”被打破,使傳統宗族文化受到極大沖擊,幾乎被摧毀。但是,經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全面實行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的宗族文化得到了恢復,並有進壹步發展的趨勢。根據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社會史室主任錢航博士在《當代農村宗族的發展現狀與未來選擇》壹文中的研究,現有的宗族活動按其履行功能大致可分為兩類。第壹類是對現有社會秩序的破壞;第二種是通過有針對性的制度重構,積極維護和參與現有秩序;還有壹種功能表現上處於中立地位的宗族活動。

從我們李姓的宗族活動來看,大部分可以歸為“處於中立地位”。當然,第壹類也偶有發生。例如,由於未能妥善解決與農村土地征收有關的具體問題,出現了群體性上訪,嚴重危及黨政機關的正常工作秩序。第二類是特定領域的少數,比如修祠堂、鋪路架橋、修建會所等鄉村公益事業。如何利用宗族文化的優勢,因勢利導,進壹步推進農村文化建設,是壹個值得關註的問題。

二、宗族文化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利用

從以上可以看出,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要有意識地考慮宗族文化的影響,采取引導、指導、輔導等方式,將小組寫作工作融入村民樂於接受的宗族文化活動中。這樣,農村文化工作才能取得更加積極的成效。

第壹,積極參與指導宗族文化活動。在宗族文化中,傳統節日,如舞龍舞獅、廟會等農村民俗和傳統的家庭表演,是宗族活動充分利用聚會展示自己宗族的重要方式。引入新的時代內容,剔除低俗內容,提高活動的文化品位,是建設新農村文化的壹次非常有意義的嘗試。如果某個族群活動有壹萬人參與,那麽整個活動不僅僅是壹個娛樂的過程,更是壹個凝聚宗族人心的過程,其中的宗族號召力可見壹斑。其意義已經超越了原有的宗族文化範疇,僅僅以宗族文化為背景,通過民間藝術活動這壹載體來表達鄉村文化的和諧景象。

壹是在了解大型宗族文化活動所反映的“社會和諧、吉祥安寧”的文化信息的基礎上,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規範和引導;然後派專業人員指導傳統道具的工藝制作和表演;同時,組織專業劇團參與,特別是文化館上演反映當前新農村建設的傳統廟會戲曲、現代戲、小品和曲藝,使我們的主流文化和宗族文化有機結合,新農村文化建設進壹步健康和諧發展。

二是樹立老祠堂和新文化的觀念。祠堂作為宗族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在宗族文化中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傳統上,祠堂常被稱為宗祠,是當地的家廟。是祭祀祖先和神靈的場所,被視為宗族權利的象征。祠堂也是處理宗族事務和執行家法的地方。其意義在於:壹方面表明了宗族的血緣關系和宗族的基本行為準則,另壹方面客觀上對宗族的子女起到了壹定的教育作用。所以祠堂是壹個宗族的中心,象征著祖先和宗族的團結。宗族成員通過祭祀祖先和父系親屬關系來凝聚族人。通過處理族務,執行族規和家法,可以顯示我們的民族倫理。

第壹,要把祠堂的功能和時代的元素融合起來。傳統的祖先崇拜和村民的聚會,休閑,文化娛樂和集會討論都融入到這個特定的地方。村裏的壹些重要活動,如婚禮、慶典等也放在祠堂裏。或者把祠堂作為教育、培訓、表演藝術的基地。

二是要保護好祠堂文物,突出傳統宗族文化與當代文化結合產生的文化魅力。需要動員家族的力量對年久失修的祠堂進行修繕,盡量保持原有的風貌。特別是要對懸碑、碑刻、雕塑進行登記保護,盡可能修復。

第三,對祠堂進行全面普查,加強對這壹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目前,中國壹些農村地區的經濟還比較落後。在新農村建設中,很多山區村莊沒有能力為村民建新房開展文化活動,但大多數村莊都有祠堂。因此,應做好祠堂文化元素的挖掘和保護工作,同時利用祠堂現有資源,因地制宜建立會所等文化場所,使古祠堂的歷史文化底蘊煥發新的活力,使傳統宗族文化與現代文化娛樂有機結合。政府在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和研究的同時,也要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增加圖書資料,特別是農村實用的科技書籍,添置必要的文化、健身、休閑設備。只要合理利用古祠堂,就很容易解決文化活動場地的瓶頸制約和農村文化產品的供需矛盾,使農村文化得到很好的發展。

總之,在今天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如何利用宗族文化的有利方面,因勢利導,從而進壹步推進農村的文化建設。宗族文化能體現凝聚人心的功能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特別是在重大文化宗教活動和公共事業中,齊心協力,義無反顧,戰鬥力強。這使得他們在生產活動中不可避免地要與這些不利於自身生存的環境作鬥爭,以至於他們必須選擇共同生活的生活方式來增強氏族的凝聚力。以同宗血緣為文化傳遞載體,產生了宗教、文化、族規、家法、禮儀、風俗習慣等壹系列生活方式和規範。雖然這些方法和規範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淡化,但由於歷史的延續,其宗族活動仍然是農村人生活中的壹件大事。農民之所以認同宗族這種血緣組織形式,最根本的原因是宗族文化的文化品格,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農民對自身歷史感和歸屬感的深刻需求。這也是我們從事農村組寫工作的出發點,也是我們具體工作的出發點。只有找到了這個切入點,農村群體寫作工作才會開展得有聲有色,其功能目標才會在保持宗族文化本體需求的同時,充分納入與社會生活規範相適應的軌道,新農村文化建設也壹定會取得成效。

  • 上一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 * *黨員如何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 下一篇:足球直播有哪些技巧?請把他們介紹給我。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