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查閱甘肅省隴南市康縣的歷史沿革。

查閱甘肅省隴南市康縣的歷史沿革。

康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陜、甘、川三省交界處。這裏是先秦時期的古梁勇之地,也是巴蜀古道之壹。西漢時建立道教,北魏時建立平樂縣,1929 (18)建立永康縣,後以“永”字命名康縣。康縣地理位置優越,東臨陜西略陽火車站,南接陜西寧強縣至陽平關火車站,西接武都區。文婧縣可直達九寨溝,北以西漢水河為界,可經成縣、天水至蘭州。面積近3000平方公裏,林草覆蓋率高達70%,總人口20.32萬人,平均海拔1184米,年平均氣溫11℃,年降水量757mm。境內沒有山,沒有水,沒有美,氣候濕潤,山川秀美,風景秀麗。自然和人力資源非常豐富。特別具有代表性的,占康南三分之二的古老原始森林、陽壩茶園風光、神奇美麗的梅園溝等景點,堪稱甘肅的“西雙版納”,世界名茶之鄉。前政協委員楊1989來康縣調研時,對陽壩山水情有獨鐘,稱贊道:“奇花異草指山崗,帶葉黃鸝叫小猴,百裏林蔭花加綿繡,願留在畫卷世界裏遨遊。”1985 10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在康縣視察時,專門為康縣白雲山公園題寫了名字,這是總書記第壹次為全國縣級公園題詞。康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陜、甘、川三省交界處。境內氣候屬於典型的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全境位於西秦嶺南側的隴南山脈中段。地質結構為昆侖秦嶺地槽,地勢西高東低,中間高,南北低。最高海拔2483m,最低海拔560m,年平均氣溫11.2度,無霜期207天,日照時數1433.7小時,年降水量742mm。全縣轄8個鎮,13個鄉,350個行政村,164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0.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05萬人。總面積2958.46平方公裏,其中耕地69.29萬畝,林業用地235.57萬畝,水域119900畝。康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西漢水南岸。總面積2958平方公裏。總人口為20萬(2004年)。縣人民政府設在城關鎮,郵政編碼:746500。代碼:621224。區號:0939。拼音:康賢。永康縣於1928年脫離武都縣,1929年改稱康縣。取“平安安康”之意,以北周康州、康縣地圖命名。2000年,康縣轄8鎮20鄉:醉臺鎮、平羅鎮、大堡鎮、安門口鎮、兩河鎮、長壩鎮、陽壩鎮、雲臺鎮、王官鄉、公基鄉、四臺鄉、大南峪鄉、米壩鄉、三關鄉、王霸鄉、碾壩鄉、拔都鄉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為194839。各鄉鎮人口(人):城關鎮18700平羅鎮10776大堡鎮6848安門口鎮7168兩河鎮5387長壩鎮13736雲臺鎮12155陽壩鎮7155。794四臺鄉5666大南峪鄉10869米壩鄉6119三關鄉7036王霸鄉6622碾壩鄉10968拔都鄉6491店子鄉4836鬥坪鄉946嘉安鄉3536白楊鄉6038田陽鄉336。20銅錢鄉4570沱河鄉3375歷山鄉3964三河壩鄉3161太平鄉2265國民經濟:2005年總產值43565438+萬元,比上年增長12.9%。第壹產業增加值17894萬元,增長5.3%。第二產業增加值8060萬元,增長17.1%;工業增加值6640萬元,增長206.5438+0%,其中: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680萬元,增長65.438+05.0%;建築業增加值1420萬元,增長8.4%。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17556萬元,增長13.7%,繼續保持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非公有制經濟穩步發展,增加值20067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66.5438+02%。鄉鎮企業增加值81.07萬元,增長23.46%。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壹是大力實施科技增糧措施,在實施農業結構調整和退耕還林的基礎上,確保糧食穩定生產。盡管遭遇各種自然災害,糧食產量仍增長3.2%,達到62809噸,實現了農民種植收入的穩步增長。二是狠抓特色產業基地的拓展,通過實施和推進“特色立縣”戰略,全面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努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根本目標。當年新開發核桃5.68萬畝,全縣核桃總面積已達26.5萬畝,年產量3140噸;新植茶園6000畝,茶園面積已達3.58萬畝,茶葉年產量238噸;新增桑園面積4.27萬畝,產繭量220噸。“南茶北桑,全縣核桃”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同時,花椒、中藥材、蔬菜、食用菌等其他區域產業的發展也齊頭並進,實現了全面發展的良好局面。特色產業年產值達到18808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64%。第三,積極推進特色產業標準化和產業化進程,加強基地規模和龍頭企業建設。當年建成核桃、茶葉、蠶桑、辣椒示範點39個,面積2.44萬畝。將微波制茶先進技術引入茶葉加工,加工名優茶35萬斤,利稅30萬元。以生產核桃系列產品為主的福成核桃項目全面開工建設,當年投資380萬元。第四,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全縣* * *出口371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1.7億元,農民人均593元。五是加強扶貧開發,采取參與式和捆綁式相結合的扶貧方式,實施整村推進項目10個,基本解決2503人溫飽和6960人溫飽。國有企業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促進了全縣工業快速增長。堅持以企定策,以資產變現和職工安置為重點,19戶國有企業全面完成改制,* * *實現資產7520萬元,落實各類安置資金3087.5萬元,安置1223人。通過改革,加快了企業體制機制創新的步伐,增強了工業骨幹企業的活力。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41,01,000元,增加值4680萬元,比上年增長15%。項目建設取得新成效,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步伐加快。全年,* * *爭取各類建設項目53個,其中工業項目5個,農業項目1個,基礎設施項目27個,社會事業項目20個,計劃總投資3261.7萬元,其中已到位30978萬元;新簽約投資項目4個,引進資金8025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252萬元,比上年增長265438±0.7%,其中城市投資238265438±0萬元,增長20.6%。通過發展重點項目,努力改善交通、能源和城鄉基礎設施條件。新建、改建公路10條,改造縣鄉村公路149.2公裏,改建、鋪掃公路11條,建成“文康”、“百旺”兩條主要出境路線。爭取項目資金421.8萬元,完成農網改造二期工程,建設輸變電線路707公裏;完成38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通過土地變現、招商引資、爭取項目等方式,籌集城建資金15萬余元,改善了城市道路和各項配套設施,極大地改變了城市環境。城鄉綠化美化加快,建成“綠色通道”69公裏,新增城市綠化面積1.5萬平方米。資源優勢:壹是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有高等植物1.72科1,000多種,活立木蓄積量800多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高達56%;有樟樹、銀杏、紅豆杉等國家和省級珍貴樹種28種,各種真菌96種。天麻、杜仲等野生藥材576種,國家野生保護動物數百種。二是旅遊資源以獨具特色的生態旅遊為主,是西北地區的天然生物公園和野生動物園,也是西北地區最著名的生態旅遊勝地,山川秀美,風光旖旎,峰青谷綠,懸泉飛瀑。白雲山森林公園、梅園溝、幽夢谷、海棠谷、沈龍谷、洪都谷、清河、響水泉、白馬關古城遺址、沱河洞等自然和人文景觀近百處。茶園、竹海、靈山、秀水、幽谷、茂林、瀑布、流泉構成了康縣獨特的生態風光,景色秀麗。在縣政府著力打造“山水畫廊·花園康縣”旅遊品牌的帶動下,當年旅遊項目爭取230萬元打造和推廣生態旅遊品牌,新建3條風景旅遊公路15公裏,開通縣城至陽壩梅園溝旅遊專線,全年接待遊客8.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580萬元。礦產資源:目前已探明的礦產有金、銅、鐵、煤、硫、磷、水晶石等20多種。,且已探明銅儲量400多萬噸,唯壹開采的陽壩銅礦儲量260多萬噸,品位0.367/m3;黃金儲量豐富,屬於陜南、甘肅南部、四川北部“金三角”地帶。砂金礦在黃金開采中前景廣闊,已有7家黃金開采有限責任公司建成投產。社會事業:教育投入11.7萬元,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康縣壹中新投入使用的教學樓和網絡教學成為全市教育工作的新亮點,完成36所小學危房改造和18寄宿制學校建設;公共衛生管理得到加強,縣醫院傳染病病房、CT室建成投入使用;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廣泛開展,廣播電視覆蓋面進壹步擴大,市縣光纜建設和區域網絡光纖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國土資源和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強,人民環保意識明顯增強。全年完成造林面積6.2萬畝,退耕還林4.7萬畝;社會治安穩定,投資環境和諧,其他各項事業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297元,比上年增長7.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20元,比上年增長1.5%。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水平1444元,比上年增長2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736萬元,增長14.5%。消費品市場走勢平穩,人民的衣食住行條件不斷改善。社會保障不斷完善,城鄉弱勢群體基本生活得到安排。已撥付各類救災資金162.2萬元,新增低保資金179.4萬元,新增城鎮從業人員3020人,城鎮失業登記率控制在4.5%。
  • 上一篇:蝦渣怎麽做才好吃?
  • 下一篇:趙曼出生在哪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