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線條,東方繪畫和西方繪畫有明顯的審美差異。西洋畫註重用線條組合成塊來塑造人物,用更寫實的畫面來表現畫家對生活的理解和畫家獨特的繪畫語言。而中國畫則完全是用線條概括物體,用簡潔明快流暢的線條展現人的內心世界,重點表現人的精神狀態和思想境界。線條的直、方圓、細,充滿剛柔相濟,都蘊含著生命和情感的意義,體現了藝術家的人文底蘊和哲學思想。簡單的線條來表達物體,可以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不能忽視對“線”的理解,要讓學生充分發揮“線”表現物體和形象、展示內心世界的功能。教師可以有意在黑板上畫壹些線條,進壹步分析和想象線條所顯示的形象。同時,他們可以將中國畫中的線條所形成的形象與西洋畫中的線條所形成的形象進行比較,進而比較線條所形成的形狀,讓學生對線條的美感有壹個充分的了解。因此,學生對中國畫和中國傳統文化有壹種熱愛。
二、從墨色的濃淡中感受神韻。
中國畫不僅在“線”的功夫上讓人感到神奇,而且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濃淡虛實相生的筆墨所產生的神韻,讓人浮想聯翩。對於西洋畫來說,不可能表現出這種特殊的肌理效果,也不可能達到這種人文精神和道家思想的境界。我們看到中國畫有很多優秀的寫意,即使畫面很大,但能在短時間、快速度內創作出筆觸精彩、寓意深刻、境界很高的作品,而西洋畫是不可能完成的。國畫中經常提到“墨分五色”,筆畫之間的濃淡色彩斑斕,妙不可言。對筆墨的興趣是古代文人藝術修養的最高境界。對於今天的中國畫家來說,對筆墨的興趣仍然是學好中國畫的最高目標。它包含了壹個人的學識、修養、性格、眼界、境界。同樣,美術教師也要盡力表現出符合中國畫審美要求的墨色效果,教給學生中國文人畫自古以來的精神境界,讓學生在筆觸與繪畫之間體驗到水墨的樂趣,在黑白世界中找到快樂,體會到人生的哲理。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國畫的興趣,並以學好國畫為榮的愛國心理。
第三,從毛坯加工中產生聯想
在壹張宣傳紙上,中國畫非常註重空白的處理。壹幅畫,黑(墨)是畫,白(空白)也是畫,實是畫,虛也是畫。同時中國畫也有畫在內,畫在外的說法。中國畫的每個角落都會引起人們的聯想。很多優秀的中國畫,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都非常註重對留白的處理,以及詩詞印章的搭配。讓人感覺詩情畫意,“詩情畫意”就是這麽來的。而“詩意”指的是人的聯想。現實的地方給人們的想象提供了壹個支點和壹個聯想的機會,空白的地方給人們提供了壹個聯想的平臺,可以從畫的空白聯想到畫的外部,從畫的內容聯想到社會面貌、生活狀況、理想生活...想象是人的自由,是人的心理的釋放,是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這就是中國畫的奇妙之處。因此,通過欣賞中國畫,可以激發學生展開聯想的翅膀,點燃想象的火花。比如古代畫家馬援的國畫《江雪》,就是壹幅留白的大型畫作。我們可以讓學生讀柳宗元的詩江雪:百山無鳥,千路無腳印。河上的壹只小船,壹個漁夫穿著他的網蟲蛾;獨自垂釣,不怕冰雪襲擊。然後分析畫家馬援畫的這幅畫的意境。這樣學生就會體會到詩畫的完美契合,體會到中國畫意境的精彩表現是給人提供壹個想象的空間,會增長智慧,提高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因此,學生對學習祖國傳統文化有著強烈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第四,從構圖形式中獲得美感。
中國畫的構圖和西洋畫絕對不壹樣。中國畫在透視中講究散點透視,給人壹窺千裏之勢。古代畫家王希孟的《千裏江山圖》和已故黔東南吊腳樓畫派領袖張先生的《百裏侗鄉圖》,都給人以壹紙之間看千裏的感覺。每幅畫中,畫家站在最高處觀畫,站在高處對巖石、河流、樹木、建築、木橋、良田、雲朵等繪畫元素進行有機選擇,形成壹幅包羅萬象、連綿不斷、氣勢磅礴、形式多樣、令人耳目壹新的藝術畫卷。而西洋畫則註重焦點的透視,從較低的位置觀察,只表現肉眼可見的景物,畫面缺乏寬度、距離和深度的感覺。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