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在農村小學語文課程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如何在農村小學語文課程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語文課堂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而小學教育的對象是小學生,他們年齡小,還處於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往往比較活躍,自制力差,註意時間短。如果我們在課堂上給他們宣講空洞的言行,不僅起不到道德洗禮和價值培育的作用,還會被學生排斥,導致他們對語文課產生反感。英國著名教育家斯潘塞說:“我們應該盡力讓孩子在快樂中掌握知識,讓求知成為壹種樂趣而不是苦惱。因此,語文老師壹定要了解學習情況,根據孩子的特點和課文的內容,選擇更加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形式,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默默地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滋養。

1.利用多媒體創造文本情境,感知氛圍中的價值取向。

現代教學手段的發展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創設情境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新課中,根據課文的情境,運用抒情的語言,直觀的畫面,加上適合情境的音樂的渲染,能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效果。當教師成功地喚起學生的內心世界時,學生就能愛作者所愛,恨作者所恨,喜則喜,憂則憂,從而在心靈上產生* * *震動,在情感上“感同身受”,陶冶情操,使學生在快感中自覺接受* * *教育和愛國主義,升華美好的道德和形態。此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再是壹句空話,而是達到了潛移默化、無縫隙教育的教育效果。

學習《大江之戰》,學生第壹遍讀完課文後,我通過多媒體播放了壹個1998年抗洪的短片。長江決堤,洶湧的洪水吞噬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危急關頭,人民子弟兵奮戰在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築起了壹座座堅固的鋼鐵長城,挽救了他們的生命。學生們聽到和目睹了“風雨聲,震耳欲聾;雨、汗、血、水、水交融的驚心動魄的壹幕,震撼了,悠揚的旋律響起,“泥巴沾滿褲腿,汗水濕透衣背,我不知道妳是誰,但我知道妳是為了誰。為了誰,為了秋天的收獲,為了春天大雁的歸來。我激情地唱著青春無悔,不知道戰友什麽時候回來...“當我看到孩子們眼眶濕潤甚至濺起淚花的時候,我相信他們感受到了孩子錚錚鐵骨的本色,明白了他們的忠誠和責任。這時候我會把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默念課文,心平氣和地和孩子進行心靈對話。老師適當點視頻,讓學生加深理解,再次接受靈魂的洗禮。學習《軍神》,通過多媒體播放劉伯承手術的片段,同學們都聚精會神地看著,仿佛身處手術室,為他緊張,為他擔憂,為他敬佩,為他折服。沒等老師多說壹遍,再讀壹遍課文,他們就收獲了更多的親情和力量,他們學會了毅力。在學習了天遊峰的掃路人後,同學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仿佛在雲間飄動的石梯,感受到武夷第壹險峰帶來的震撼。我在學習《母親的善良》的時候,通過PPT打了壹張圖片,配上抒情的音樂,給孩子們講了壹個汶川地震時,壹位母親用身體為孩子搭建了壹個生命空間,卻獻出了生命的故事,孩子們深受感染。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方式,如展示圖片、播放音樂、PPT課件、視頻圖像等。,將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帶入文本的意境中,將學生的思想和情感依附在文本的主角身上,與她壹起呼吸,在身臨其境的氛圍中感知文本所描述的美好價值觀。蘇霍姆林斯基曾斷言,學生在長期培養美之後,會不自覺地覺得壞的、醜的東西是不可忍受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創設情境,營造氛圍,比單純的愛國、負責、強勢說教要好得多。

2、教材劇的改編,在入門的地方體驗人物品質。

四年級下學期,我們年級舉行了教材戲劇改編比賽。為了編好、演好課本劇,孩子們反復閱讀課文,分析人物,劃分角色,把自己帶入角色,反復排練課文中的故事。這時候的學生不僅是導演、編劇、演員、觀眾,還是喜劇評論家。在多重角色的碰撞中,他們渴望人才(《望著茅廬》);他們佩服“外養不避仇,內養不避親,做事出於公心”的祁黃羊(“祁黃羊”);他們搖身壹變成為公仆,拒絕禮金,實現了自己清正廉潔的政治情懷(“公仆拒絕禮金”);他們抱起母親,母親堅強卻又單薄,心中輕盈,得知海洋深處,壹位母親,對子女義如如山(“第壹次抱母親”);通過觀看“九色鹿”的故事,他們……在教科書戲劇改編比賽中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課本劇在他們入鄉隨俗的地方的演出,他們不僅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物的可貴品質,也受到了真善美靈魂的洗禮。

這種競賽效果不錯,但是每學期舉辦的次數有限。但稍加改變,這種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變態活動就可以成為正常的課堂行為。比如給學生戴上頭飾,變身為文本中的主角,以不同的角色閱讀文本,走進主角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們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道德。比如學習《行走的樹》,文明在課上有過壹次角色扮演的經歷。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小鳥完全信任小樹,在他的角落裏休息。小舒熱情友好,帶著小鳥看了很多新鮮事物。他們成了親密的朋友,在表演中體會到了信任所創造的美好境界。我也經常在課堂上插入記者的采訪,讓學生扮演記者提問。“如果面對桑蘭的遭遇,妳能像她壹樣“笑著承受壹切”嗎?。(《笑著承受壹切》)“這位遊客,為什麽要和這兩棵香樟樹合影呢?”“我覺得這兩棵樟樹是宋慶齡的象征。他們和宋慶齡壹樣充滿氣節。”“看到這兩棵樹,我就想起了宋慶齡奶奶,她和它們壹樣高貴,壹樣高貴”...

3.在文本的“空白處”,尋求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生長點。

教材中的每壹篇課文都涵蓋了大量的知識點。如果把這些亂點壹壹呈現給學生閱讀背誦,就會進入傳統教育填鴨式的老路,導致學生無腦死記硬背,這是非常不可取的。這時,如果抓住語文中的“空白”,帶領學生去探索,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比如,學生讀完錢學森的課文,可以談談“如果妳是錢學森,站在返航船的甲板上,妳會有什麽感受?”?妳最想為祖國做什麽?“引導學生了解錢學森報國的迫切心情,進而受到愛國主義的熏陶。另外,文中壹帶而過,說錢學森回國後,為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制和發射做出了突出貢獻。在這裏,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復習前面的文章。當時我們的祖國貧窮落後,需要錢卻沒有設備。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錢學森是如何突破重重困難,為祖國的科學研究做出突出貢獻的。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填寫文章的空白處,夏天炎熱的時候,錢學森_ _ _ _ _ _ _ _ _;冬天冷的時候,錢學森_ _ _ _ _ _ _ _ _;當設備不足時,錢學森_ _ _ _ _ _ _ _ _;遇到技術問題,錢學森_ _ _ _ _ _ _ _ _;當_ _ _ _ _ _ _ _,錢學森_ _ _ _ _ _...最後,_ _ _ _ _ _ _ _ _ _ _ _。通過對文章的填空,學生已經可以感受到錢學森不畏艱難、任勞任怨的報國熱情。

第四,走出課堂,挖掘課外資源

美國教育家沃爾特認為“語文學習的延伸等於生命的延伸”。張效春老師在《大語文教育的基本特征》中指出,要以語文教學為軸心,拓展到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全方位地將學生的語文學習與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土人情、國內外重要事件、日常生活話題也可以成為語文課程資源。”生活中充滿了資源,妳可以隨時學習中文。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努力開發,積極利用。

1挖掘本土資源,在實地考察中進行核心價值觀的洗禮。

作為六朝古都、十朝大都會,“江南水鄉,金陵帝都”賦予了南京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我曾經組織班級同學去參觀大屠殺紀念館。30萬這個令人震驚的數字,觸目驚心的場景,慘不忍睹的場景,白骨累累的萬人坑,靜謐的禪堂,高聳的和平紀念碑...每到壹處,孩子們都淚流滿面,受到極大的震撼。我讓他們回去寫日記,篇幅不限,說說今天參觀的感受。“安頓下來就要挨打。我會努力學習,讓我的祖國更加強大。”“日本鬼子太可惡了,我們應該銘記國恥。”“拉貝先生在中國救了很多人。他是中國人民的朋友。我們應該記住他。”“戰爭是可怕的。希望這個世界不要再打仗了。可憐的孩子。”.....翻看孩子們的日記,我能感受到他們對祖國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烈,我能感受到他們使命感和責任感的爆發。

中山陵的雄偉氣魄,玄武湖的寧靜,花神湖的美麗傳說,十裏秦淮的槳燈,江南宮媛的文化積澱,總統府的跌宕起伏,梅花山的春到,秋菊的盛開,每壹個歷史文化景點,每壹次自然的變化,都是壹次審美之旅,是對學生進行審美價值教育的豐富資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良好契機。在大語言觀的指導下,實地考察和參觀,使學生受到革命歷史主義和愛國主義的切身教育,提升審美情操。

2.開發時事課程資源,參與活動接受核心價值觀的影響。

“風雨之聲,讀書之聲,家事,國事,世間萬物,皆關註。”語文要走出課堂,緊密聯系實際,培養孩子關心班級、學習、家庭、關心當今國家和社會發展的精神。2014暑假期間,第二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南京舉行,班裏的孩子都參加了。他們有的成為青奧會的青年記者,有的成為青年誌願者,為運動員和遊客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他們中的壹些人在老師或家長的帶領下觀看了比賽,感受到了速度和激情。開學後,他們展示了自己的青奧小報,采訪了誌願者的視頻和照片,談了自己參加青奧的經歷和感受。班裏壹個同學在父親的帶領下看了青奧會閉幕式。他還仿照課文《再見,北京》寫了壹首《再見,南京青奧會》,生動地描述了運動員們在運動場上飛揚的激情,震撼人心的閉幕式表演,以及運動員們不搭臺的場景。“這個時候,我也顯得更有活力,有無限的力量,有戰鬥的勇氣,有戰鬥的激情……”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語文學習,不再是空洞的道理和枯燥的說辭,而是智慧的課堂和現場體驗。可以這麽快樂無縫的傳遞給孩子,滲透到他們的心裏。

  • 上一篇:天津有哪些傳統小吃?
  • 下一篇:如何評價明朝中後期的對外貿易?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