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培養跨文化意識的原則
由於文化的多樣性,在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加強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壹方面要求教師熟練掌握跨文化交際的知識,另壹方面要求教師對目的語文化持有正確的態度和評價立場,同時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具體而言,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相關原語
英語報刊內容非常廣泛,信息量大,反映了英美國家及其文化的方方面面,是學生跨文化教學最理想的材料。面對這樣的材料,教師應該在海量的新聞中選擇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新聞作為教材,並註意其與目的語文化的相關性。在英語報刊選讀教學中,如果教師不能使用與目的語文化相關的新聞作為教材,簡單地直接向學生講述西方文化或生活習俗,就會破壞課堂教學的連貫性,使教學內容顯得文不對題;另壹方面,也會讓老師關於文化的教學顯得空洞乏味。因此,重視關聯成為英語報刊閱讀課中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最關鍵的方面。
2指導原則
在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之間的矛盾壹直是教師在探討的問題,而指導是教師在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的重要標誌。尤其是在英語報刊的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教師經常鼓勵學生關註課本中相關事件或語篇的文化背景。但是,文化背景是非常廣泛和復雜的,從人們的世界觀、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到人們的風俗習慣。所以,在這樣壹個豐富的領域,教師不可能也不可能在教學中面面俱到,學生更不可能獨立地在報刊中的相關材料與其文化背景之間建立聯系。這時,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可以通過提問、討論或啟發式的方法引導學生,使他們逐漸形成創造性和批判性思維的習慣,使他們能夠自主選擇相關信息並延伸到相關的文化背景中,可以提高學生在壹定文化背景下的英語思辨能力。
3交際原則
作為英語國家的壹種新聞媒體,英語報刊的特點決定了閱讀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接受大量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信息的同時,學會更好地運用英語成功地與人交流。因此,在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應註重引導學生了解各種文化現象之間的差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並與自己的母語文化進行比較,這也可以加深對自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采取靈活的方法來提高學生對文化現象的敏感性,並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使他們能夠積極自覺地吸收英語文化,直至融入新的文化環境,從而在跨文化交際中靈活應對,從而避免跨文化交際中出現“文化休克”的情況。
4?等級原則
文化是有層次的,所以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形成也是壹個長期漸進的過程。也就是說,語言和文化的知識非常廣泛,教師不可能通過壹個或幾個關於文化的解釋,讓學生對外國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壹方面要通過有選擇、分階段的講解,使初級水平的學生首先掌握英語語言的基本技能,對英語國家文化的介紹也要局限於其淺層文化,如詞匯、術語、專有名詞、諺語、習語、風俗習慣等。高級階段要從交際需求的角度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比如如何避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誤解和沖突。另壹方面,分層原則的實施也要求教師考慮同壹學生群體中不同學生對語言文化的掌握和理解水平不同的事實。考慮到這壹點,教師會盡力讓水平較低的學生理解和接受文化介紹,同時也讓水平較高的學生從中受益。
二,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培養跨文化意識的內容
在英文報刊中,新聞報道的話題和用詞非常廣泛,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教育等多個領域。面對這樣的情況,老師不可能也沒有必要什麽都做。相反,他們必須根據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需要進行選擇。筆者認為,這壹選擇非常重要,選擇應重點關註以下幾個方面:
1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包括英語國家人們的價值觀、宗教信仰和社會習俗。比如,宗教代表了英語國家的人們在某個時期的思想、感情和信仰。
同時也反映了那個時期、那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狀況。基督教、聖經和古希臘羅馬神話對歐美人的思想和意識形態影響很大。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該國新聞媒體的成員,他們的記者正在撰寫新聞或介紹他們的壹些政治家。
當妳談論或談論政治時,引用壹些宗教經典是很自然的。例如,寫在
墻(出自《聖經》,意為“災難即將來臨的征兆”);另壹個例子是潘多拉的
盒子(意思是潘多拉的盒子。這個經典來自希臘神話,比喻“災難之源”或“由於不明智的幹預而難以解決的復雜問題”)。
這樣的單詞或短語經常出現在英文報紙上。如果不能理解文化內涵,如果只是字面解釋,會造成誤解。
2政治和歷史背景
任何壹個民族的語言,無論是書面語還是口語,都與這個國家的歷史發展和政治制度密切相關。在英文報刊上,政治永遠是重頭戲;在政治新聞報道中,記者經常使用大量具有特定文化含義的表達方式。例如,滿足
(one的所有格)個人的
滑鐵盧(1815年,威靈頓公爵率領的英德荷聯軍在滑鐵盧與拿破侖決戰,結果法軍大敗,拿破侖被流放到壹個小島上,結束了生命)。這個成語是失敗或決定性失敗的同義詞。如果我們對這個歷史事件有所了解,那麽我們就能準確地理解它的意義。另壹方面,也不可能準確理解。
3文學藝術
英語國家和其他國家都有悠久的文學和藝術歷史,傳統逐漸積累和沈澱,形成了他們語言中壹些詞匯獨特的文化隱喻。英美報刊文章往往包含關於英美西方文學,尤其是古典文學的深刻信息。比如《時代》周刊曾經把尼克松訪華說成是尼克松的。
奧德賽到
中國.其中《奧德賽》原是古希臘詩人荷馬的英文史詩,描述了特洛伊古城陷落後奧德賽漫長而艱難的歷程。在這份報告中,作者的陳述意在表明中美關系正常化經歷了壹個漫長的過程。在這方面,如果我們不理解《奧德賽》在這裏是指“漫長的旅程”,那麽我們就很難理解尼克松的。
奧德賽對中國的真正意義。
第三,在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培養跨文化意識的方法
雖然教學要因材施教,雖然沒有確定的教學方法,但是在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運用恰當的方法,壹定會激發學生學習文化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對比類比法
比較類比是指將中國文化與英語國家的文化進行比較,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英語報刊上的新聞報道是最新的,反映了他們最新的政治動向。因此,在英語報刊選修課的教學中自然滲透中英文化,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有助於化解學生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容易產生的壹些不必要的誤解。比如,中國絕大多數的英語學習者,總會按照中國的習俗,用“老師”這個詞,中國會覺得很自然,但英語母語者會很反感,覺得不禮貌。教師是壹種職業,不能作為稱謂。我們可以說吳老師,但不能說老師。
吳.先生可以用作對老師的尊稱,如謝謝妳,先生?同樣,夫人、小姐、太太和先生。
2擴展性
在解釋壹個詞或介紹壹個背景知識時,教師不僅要解釋該詞或背景知識的表面意義,還要擴展該詞或背景知識的文化內涵。詞匯構成了語言的物質外殼,在物質外殼的背後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比如歷史這個詞,可以引申為英語語言文化中的性別歧視問題;在談“13”這個數字時,不能只談“13”這個數字所代表的厄運,而應該引申到中英數字文化的異同。這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3運用多種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
在英美報刊教學中,傳統的教學資源是紙質教材和英美報刊。資源的限制造成了教學方法的單壹,教學效果不理想。最重要的是,作為壹份報紙,它的特點是時效性和新鮮度。由於傳統紙質教材的局限性,我們在教學中能使用的往往是“舊聞”,這也導致學生無法把握英語語言文化的發展。目前,互聯網的普及不僅可以豐富英美報刊的教學方式,還可以消除傳統英文報刊壹直在用“舊聞”的尷尬局面。首先,老師可以登錄官網,英語國家的各大權威報紙,獲取自己的最新新聞報道。其次,教師還可以從英語國家收集與他們想閱讀的報紙文章或新聞報道相關的真實圖片、電影、電視、幻燈片和視頻,讓學生對英語的實際使用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