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樂教學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壹種新型的學習實踐教學活動,它要求教師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拘泥於書本,不迷信權威,不墨守成規,以教師傳授的知識為基礎,結合生活和學習實踐的實際,對新思想、新問題、新觀點、新途徑、新方法進行創造性的設計。並努力體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不同的音樂體驗和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質,為學生終身喜歡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創新是壹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對於中學生來說,創新是指探索精神,發現新事物和掌握新方法的強烈願望,以及運用已有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傳統的音樂教學往往註重知識的傳授,多為“灌輸式”教學,不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看法,禁錮和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探索和創新。因此,有必要改革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使音樂課堂教學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新的教學體系,為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服務。
筆者根據兩年的中學專業音樂教學實踐,探索全面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在此,筆者介紹壹些經驗和體會。
二,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
(壹)創建新的音樂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指在壹定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典型的、穩定的教學程序。傳統的教學模式以“灌輸式”教學法為特征,嚴重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因此,必須對模式進行“改革”和“更新”,建立基於“主體性、創新性”的現代教學思想的音樂教學新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和主人,在學習中探索、創造。筆者在課堂教育中,在選擇教學模式時,把握以下兩點:
1,教學設計要以學生實踐為主線,以探索知識為中心,以創造知識為重點,以培養能力為目的。
2.教學實施要註重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給學生探索問題和知識的空間,讓他們大膽質疑,積極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這種音樂教學模式緊扣“主體性、創新性”的教學理念,為學生創造探索和想象的時間和空間,啟發學生勇於發現和創新,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可以標新立異。
(二)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指用來完成教學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會學生學習為目的,教師以因材施教為主,束縛了學生的手腳,禁錮了學生的創造力。因此,教會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造。同時,他們可以在實踐中創造壹個讓學生提問、質疑、創造的空間,讓每個學生的智力、情感、意誌、行為和諧發展。另外,要註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重視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強調各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筆者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總結了以下兩點:
1.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多樣性是指各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音樂教學中某壹知識點的教學,往往是通過各種教學渠道來達到預期目標的。如果用器樂輔助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節奏和演奏能力。加強節奏和歌唱表演,使學生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審美素質。音樂是聲音的實用藝術。學生只有在反復的唱/彈/節奏/聽中不斷地理解和感受那些美妙的旋律,才能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表達能力。
2.教學方法的靈活性。音樂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是由不同年級、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班級的學生之間的差異,以及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差異決定的。音樂教學要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因材施教,比如對個別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讓每個人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音樂教學
現代教育技術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強、快捷、簡單、直觀的特點。它通過圖像、文字、聲音等手段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產生想象和聯想,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展學生形象思維具有重要作用。音樂教學迫切需要運用多媒體教學,改變傳統教學的弊端,優化傳統教學。
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智力水平正處於從直觀感知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他們往往局限於看到事物的具體特征和外在聯系,而缺乏揭示事物的壹般特征和內在聯系的能力。有些教材很抽象,學生很難理解。如果運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創造出動作有趣、色彩鮮艷、動作恰當的畫面,對靜態知識進行動態加工,就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參與整個教學過程。
(四)善用評價的“激勵”機制。
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動時,應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這是探索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最有效手段。對學生在學習中創造的正確結論,要給予真誠的欣賞和評價,因為“人性最深層的需求是渴望別人的欣賞和贊美”。鼓勵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把知識視為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評價要著眼於未來,著眼於發展,有利於進步。教師應強調評價的導向作用,淡化學生之間的橫向比較,關註學生的發展,讓學生把進步當成成功來體驗。
(五)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音樂活動,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不是短短幾個課時就能取得明顯效果的。要把學生在演奏能力、歌唱能力、樂感能力等方面的音樂素養提高到壹個更高的水平,僅僅依靠課堂教學實踐是不夠的。還要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開展各種課外音樂活動,解決課堂上解決不了的問題。讓他們從各個角度了解音樂的魅力和精髓,親身參與唱歌、演奏、跳舞、作曲。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會讓學生感受到美、欣賞到美,同時也會直接影響他們的氣質、性格、情操、意誌,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課外教學實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主題音樂活動
主題音樂活動以集體組織的形式開展,具有教育對象的廣泛性、教育內容的多向性、活動的時代性等特點。
2.競技音樂活動
集知識性和娛樂性於壹體的“音樂智力競賽”包括音樂知識測試和音樂技能技巧表演,體現了學生獲得的信息量,既鞏固了自己的音樂知識,又展示了自己的音樂特長。在學習歌唱和表演的全過程中,磨練意誌和毅力,增強參與競爭的能力,為追求崇高的藝術目標而不懈努力。如“音樂墻報”展覽,讓學生動手動腦整理、介紹國際國內音樂信息、中外藝術家對社會和藝術的貢獻、音樂動態、音樂娛樂和最新音樂作品等。通過辦報,學生可以增長見識,增強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我們還舉辦校園歌手大賽,引導學生學習和演唱好的歌曲,從而發現和培養優秀的音樂人才。
3.有趣的音樂活動
音樂活動有趣,學生參與活動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有在藝術實踐中聽、唱、跳、玩,才能滿足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的才能,有利於培養和發展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創造精神。猜音樂,音樂遊戲,聽旋律,猜歌名,辨別樂器音色,即興等等都是很好的形式。這樣,通過壹系列的音樂活動,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可以在藝術實踐中得到鍛煉,從而提高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充分發揮他們的音樂天賦。
三,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提高探索精神
學生探索的過程是學生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但由於學生原有知識、經驗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全獨立完成探索任務,達到預期目標。學生的自主探索活動也必須依靠教師的組織和指導。
(壹)精心誘導,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
教育心理學表明,當需要指向壹個特定的對象時,實現目標的願望就形成了探索的動機。如果壹個人對自己所從事的探索活動有強烈的願望和追求,那麽他參與探索活動的動機就越明確,在探索活動中就能表現出比別人更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音樂教學中,要經常利用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讓他們處於探索問題的情境中,激發他們探索的興趣,形成他們探索的動力。
(二)精心指導,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素質教育要註重學生的主動發展,教師要積極思考,組織創造性活動,精心誘導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為學生的潛能和個性提供發揮和發展的舞臺。實踐證明,在教學中盡可能讓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提高探索能力、形成獨立人格的重要途徑。
(三)耐心輔導,增強學生的探索信心。
由於受知識、經驗、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壹些學生的探究活動往往達不到預期目的。對於學生暫時的“失敗”,教師首先要允許,其次要理解,第三要容忍,盡力發揮情緒效應,不應表現出任何無聊的情緒。盡量讓學生從老師鼓勵的眼神和親切的表情中體會到老師的關心和期待,消除“失敗”帶來的脆弱的心理負面影響,增強探索的信心。這樣,學生將有以下好處:第壹,體驗來之不易的知識;二、感受成功帶來的喜悅和滿足感,樹立“我能行”的自信心;第三,鍛煉了我頑強的意誌和毅力;第四,把學到的知識牢牢記住。
四。結束語
近年來,國內外的研究和實踐證明,音樂教育除了具有“以美補德”、“以美增智”、“以美促體”的功能外,還是培養和發展學生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良好途徑。音樂對人的陶冶作用有時遠遠超出音樂本身。
21世紀,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和不斷深化的社會變革,教師應充分面向全體學生,大力推進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綜合人才,這應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音樂是壹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我們要積極探索,努力研究,充分發揮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充分發揮教育者在提高國民素質和綜合國力中的應有作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互為因果,密不可分。多做多練往往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靈感和思維,多動腦往往能促使學生多練。平時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文藝演出,既是音樂的課外活動,也是音樂教育的輻射和延伸,更是實施素質教育、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壹種方式。這些活動的開展,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體現和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