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文明禮儀的行為習慣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文明禮儀的行為習慣

俗話說:“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品格。”也就是說,好習慣是可以通過教育養成的。從孩子的生理特點來說,幼兒期可塑性很大,是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育是習慣的養成”。抓住幼兒教育的這個關鍵期,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的終身發展非常重要。目前,早教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但人們對早教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有些家長只註重孩子智力的早期開發,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尤其是文明禮貌行為習慣的培養。此外,壹些幼兒園和幼師對此重視不夠,使得幼兒文明禮貌行為習慣的培養成為幼兒教育的薄弱環節。幼兒教育有壹個公式:早期教育需要壹公斤的力量=後期教育需要壹噸。解釋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幼兒教師和家長要根據幼兒自身的特點,積極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特別是要加強對其文明禮貌行為習慣的培養。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舉止禮儀,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壹,提高孩子文明禮貌行為習慣的培養意識

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壹個人精神水平的體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禮貌不僅反映了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相互關心和尊重的友好關系,也反映了人們自身的文化修養水平。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裏的獨生女,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爭強好勝,彬彬有禮。

在倡導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文明禮貌教育已經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部《幼兒園工作條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文明禮貌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在日常生活中要從小對孩子進行禮貌教育,通過遊戲和主題活動培養孩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其實壹切教育都歸結為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而往往壹個人自己的幸福也歸結於自己的習慣。”禮貌是壹種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心理學研究發現,整個嬰兒階段是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習慣。因此,社會、學校、老師、家長都應該認識到孩子文明禮貌教育的重要性,抓住孩子教育的關鍵期,培養孩子良好的文明禮貌行為習慣,讓孩子受益終身。

二、當前兒童文明禮貌行為習慣存在的問題及表現

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問題很多。通過對幼兒園工作的總結和調查,幼兒文明禮貌行為存在的主要問題有: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嬌縱任性,情緒波動,打架鬥毆行為過激,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不愛護環境(破壞花草和公共環境),不熱愛勞動,使用不文明語言,挑食,愛睡懶覺,不愛護老幼。主要是在幼兒園的班級裏,他(她)往往是中心,其他小朋友在活動中不會被考慮進去;在玩耍中與其他孩子有分歧時,會以撫摸或出口的方式虐待孩子,有事時會有攻擊性行為,征服其他孩子聽自己的領導;見老師和長輩不要打招呼,不要用難聽的名字。

三,培養孩子良好的禮儀和舉止的措施

培養孩子良好的禮貌和舉止有很多方法。不僅需要社會給孩子提供壹個適合他們生活的文明環境,更需要全社會自律,監督孩子接觸不良的禮儀和舉止。同時也需要家長和老師以身作則,進行潛移默化、細致入微的教育。幼兒園教師要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正確引導、合理教育、積極培養幼兒。具體措施如下:

(壹)營造良好的文明環境氛圍

社會復雜多變,不良文明行為很多。孩子認知能力有限,模仿性強,控制力差,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形成不良的文明禮貌行為習慣。因此,有必要為孩子們創造壹個良好的文明環境氛圍,使他們健康成長。

1.家長要以身作則,做文明禮貌的家長,為孩子樹立榜樣,營造良好的文明家庭氛圍。

2.家長要做好對孩子良好舉止習慣的監督,盡量避免孩子接觸不良的舉止禮儀,嚴格要求孩子的言行,不能偏狹,不能偏狹。孩子要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如果他們有進步就積極獎勵。

3.學校要多開展“文明新風”活動。貫徹幼兒園“安全、健康、文明、和諧”的主題精神。如開展“構建和諧社會,營造文明新氣象”校風活動月,結合校風活動月開展“我是文明天使”系列活動。教室裏貼著許多禮貌用語的卡片,如“請”、“妳好”、“早上好”、“再見”、“對不起”、“沒關系”、“謝謝”等。,讓孩子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學習,每天閱讀,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及時表揚禮貌做得好的孩子。比如在幼兒園和家裏彬彬有禮的孩子,早上入園可以大聲跟老師打招呼,還會獎勵壹個“閃”。連續獲得五個“閃閃發光”的孩子可以成為“文明天使”。老師會把“文明小天使”的名字寫在家裏聯系欄裏,讓班裏的孩子向他(她)學習。孩子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處處以“文明在我行動”要求自己,爭做“文明天使”。這些活動將極大地改善課堂規則和常規。

(2)把文明禮貌教育滲透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明禮貌教育不僅僅局限於教學活動,還應該滲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如:晨角活動,讓孩子自由選擇區域,引導孩子相互合作;在語言角“我來說”,引導孩子註意基本禮儀。講故事的小朋友要先和大家打招呼,然後介紹故事的名字。聽故事的孩子要求安靜地聽,不要隨意打斷別人,聽完故事要鼓掌。吃飯時要求孩子使用禮貌用語,如“老師請加飯”“老師請加湯”;比如洗杯子的時候,引導孩子排隊等候,直到第壹個孩子洗完第二個,改變了過去洗杯子的混亂局面。當孩子們壹起吃飯時,他們必須在開始吃飯前說“請大家吃飯”。孩子過生日吃蛋糕,所有的孩子都會主動給過生日的人送上祝福,說壹句“謝謝妳的蛋糕”之類的話。孩子早上入園可以大聲對老師和孩子說“早上好”,然後開心地和父母說“再見”?這就是通過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教育孩子做壹個文明禮貌的人的方法,逐漸讓孩子知道在與人交往時使用禮貌語言。

(三),教師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

老師是孩子的第壹模仿者,他們的言行會影響孩子的行為。所以老師要多註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下意識的教育引導孩子。葉聖陶在《習慣成自然》壹書中指出:“要有閱讀的能力,就要打開書本,認真閱讀;要有文明禮貌的行為,必須走進環境,壹點壹滴地熏陶。”因為孩子還小,離開家庭和父母會有不安全感,老師會成為他們唯壹的依靠。這就需要教師像母親壹樣關心、愛護、幫助每壹個孩子,消除他們的恐懼,營造壹個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精神環境,用愛溫暖孩子的心靈。孩子在獲得和感受愛的同時,逐漸學會如何關心和幫助他人,同時也逐漸形成了互敬互愛、禮貌守紀律的良好人格和行為品質。作為教師,要意識到自己行為的表率作用,加強道德修養和心理修養,時刻註意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早上入園主動跟小朋友打招呼,那麽小朋友壹定會說“老師妳好!”“當我們不小心撞到了孩子,我們會跪下來,真誠地對孩子說“對不起”;我們打擾孩子的時候,會小聲說“打擾壹下”;當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會對孩子說:“妳能幫我嗎?“要放下過去老師居高臨下的地位,走進孩子的世界,融進孩子的心裏,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時,孩子也在這種禮貌的環境中自然而然地學會了各種禮貌用語。只要教師抓住身邊的教育機遇,從壹點壹滴做起,那麽我相信,壹分耕耘,壹分收獲,我們壹定會在成功的喜悅中享受到甜蜜。

(四)在遊戲中滲透文明禮貌行為。

熱愛遊戲是孩子的天性,遊戲也是孩子認識世界、探索周圍世界的主動活動。教育家杜威說:“遊戲有很大的教育價值。孩子首先是通過遊戲認識世界的。”說明遊戲在幼兒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幼兒園教師要利用遊戲活動實現文明禮貌教育。比如在創意遊戲中,讓孩子嘗試如何對客人有禮貌。通過比賽的形式,可以激發孩子在互相追逐的氛圍中不斷進步,強化自己的行為習慣。比如在班裏,我們設置了小動物摘水果的競賽墻。根據孩子使用禮貌用語的次數,增加給小動物的水果數量,從而選出文明之星。還可以設計“奶奶摔倒了”、“教室裏的不文明行為”、“妳會怎麽做”等多種遊戲,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讓孩子正確區分文明行為和不文明行為,讓孩子在遊戲中得到自然的教育。

(五)做好家長工作,讓家長和老師共同培養孩子。

家庭不僅是孩子的生活環境,也是重要的教育環境。對於幼兒來說,在家度過的時間約占壹生時間的三分之二。所以,在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過程中,家庭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離不開老師的引導,也離不開家庭的熏陶。原因很簡單: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在不斷發展變化,行為習慣還沒有真正形成。幼兒園裏接受的行為模式,如果家長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可能很快就會拋棄。因此,幼兒園教育離不開家庭的配合和補充。孩子具有可塑性和模仿性,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此,孩子可以定期邀請專家來園,為全園家長提供家教指導和培訓,要求家長采取適當的教育方式,細心呵護和引導孩子,既不溺愛,也不束縛,逐步養成良好的舉止和儀態。

為了同步家庭教育,我們註重引導家長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首先,要求父母創造和維護壹個和諧、快樂、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這樣溫暖的家庭中感受到溫暖和快樂,感受到情緒的穩定,受到愛的熏陶,萌發自信和上進心;其次,要求創造壹個優美整潔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從小萌發愛整潔、愛護東西、生活規律等良好的行為習慣;再者,老師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孩子在幼兒園被要求做的事,在家裏也被要求做。為了鞏固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幼兒園可以為家長和孩子打造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為家長和孩子提供進壹步親近、了解和交流的機會,每月可以開展壹次親子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教學成果展示、教具設計和使用展示、親子樂園、文藝報告表演、家長經驗交流等。

中國被稱為“文明古國”和“禮儀之邦”。荀子認為,沒有禮貌,人就無法生存,事業就無法成功,國家就無法穩定。漢代賈誼把是否有禮貌作為人與獸的區別。禮貌是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行為準則和道德標準。它能使社會和諧有序,從而維持社會的正常發展。文明的語言和禮貌的舉止可以體現壹個人的內涵和修養,也有助於壹個人的健康成長和事業成功。德國著名作家歌德說:“壹個人的禮貌是壹面鏡子,照出他的肖像。”的確,人們總是根據妳的舉止來判斷妳。因為禮貌是人類和諧相處的金鑰匙,有了它才有幸福。隨著中國國際化進程的加快,應該大力弘揚文明禮貌的美德,這是提高競爭力的前提。我們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讓孩子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健康的人格、健康的人生、幸福的生活,我們的社會才有進步,我們的國家才有希望。所以,要從培養孩子良好的舉止禮儀入手,加強孩子的舉止禮儀教育,這是我們留給孩子最寶貴的終身財富!

  • 上一篇:數學的怪門
  • 下一篇:如何評價司馬遷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