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批發商業商品仍然停留在流通領域。因為批發交易的對象是各類用戶,特別是商業用戶(或再消費者)和工業用戶,他們購買商品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的最終消費,而是為了進壹步轉售或加工。因此,通過批發交易活動,商品並沒有最終進入消費領域,而主要停留在流通領域。這是它和零售交易的本質區別。
3.批發商業交易的買方和賣方之間的關系相對穩定。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批發交易的對象相對固定,變化不大。他們是專門的經營者和用戶,不像零售交易的目標消費者,他們的購買行為非常隨意,情緒化或沖動性購買占很大比例。因此,在批發交易中很容易穩定雙方的關系。
4.批發業務交易範圍比較廣。這裏主要有兩個原因:第壹,批發交易的對象非常廣泛,包括三類買家:商業用戶、工業用戶和商業用戶,不像零售交易只有壹類買家,即最終消費者。二是批發交易機構數量相對較少,不像零售網點。批發機構數量如此之少,往往意味著服務範圍之廣。
5.批發業正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縱觀全球批發交易的現狀,批發交易的專業化方向已經成為大趨勢。主要原因是現代社會商品種類繁多,購買者的選擇性越來越明顯。為了滿足各種用戶的需求,批發貿易商必須有充足的貨源,即有更多的產品、顏色、規格和型號,以便可供選擇和購買。因此,批發專業化日益明顯。在入世五年來的市場競爭中,批發在商品流通中的功能和作用越來越明顯,主要表現為:
第壹,合理的商品流通的分配功能和商品需求信息的傳遞功能是不可替代的,幾乎所有的批發企業都把信息傳遞作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要素,因為批發業在促進上遊生產環節產品結構的有效調整和下遊零售業產品結構的調整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是任何其他環節所不可替代的;
二是在支持中小零售商提供低價、齊全的商品和配送服務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在促進生產、現代物流或配送等相關產業發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吸納就業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中小批發企業最活躍的地方——商品交易市場為例。首先,大型商品交易市場品種多、流通成本低、流通效率高,應該滿足中小企業、個體私營企業的需求,受到中小批發企業的歡迎。比如以小商品聞名的義烏,到2005年在義烏小商品交易市場從事批發交易的就有50多萬人。帶動義烏小商品生產企業2萬余家,帶動義烏周邊小商品生產企業4萬余家,帶動產業就業1萬余人,既體現了具有集散功能的商品交易市場與小商品生產企業的互動,也充分體現了流通帶動產業等經濟發展的活力。
其次,具有集散功能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場憑借其產業集群效應,承擔著市場信息反饋、價格發現、商品展示、采購配送、技術研發、國內外貿易等多種功能,成為我國特有的新型流通組織形式。
再次,商品交易市場與產業集群的互動發展,不僅促進了市場經濟中各種現代管理模式和多元化流通組織的發展,還結合轉型期中國經濟結構的特點和發展要求,培養了大批批發商業職業經理人和懂得市場經濟運行的專業管理人才。這些人在積極實踐和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新流通模式,同時也在為樹立民族工業品牌創造條件。雖然批發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在發展過程中也不是沒有問題。目前,批發商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批發商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在批發交易方面,大部分批發行業仍沿用傳統的高成本交易方式,交易供求信息反饋滯後,市場預測利用率低;
2.在批發交易運營管理方面,現代營銷技術應用滯後,缺乏現代批發商業運營管理專業人才,缺乏統壹的產業鏈規劃布局;
3.批發商業在流通經濟中的社會地位和作用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甚至把所有的批發環節都誤認為是導致流通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導致重零售輕批發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