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使我深信,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和保證教育過程順利進行的前提,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關心和理解學生。(2)尊重和信任學生。(3)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4)鼓勵學生參與教育過程,吸收他們的正確意見。
首先,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和保證教育過程順利進行的前提。
教育過程是師生合作的過程。因此,它的順利進行不僅取決於教師,也取決於學生,這是基於他們的熱情。這兩個積極性能否充分調動起來,很大程度上受到師生關系的制約。對於學生來說,所有與他們有著深厚關系和感情的老師所給予的教育影響,甚至是最嚴厲的批評,都被視為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所以他們可以愉快地接受。相反,如果師生關系不和諧,學生往往會忽視同樣的教育影響,沒有參與教育過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樣,師生關系對教師的工作也有影響。良好的師生關系對老師也是壹種激勵,會讓老師更加努力,從工作中體會到壹種特別的快樂和愉悅;反之,老師會覺得不開心,影響積極性。
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親身經歷,如果在某個班級和學生搞好關系,老師會耳目壹新,滔滔不絕;反之,教師在教學時必然無精打采,影響教學水平。可見,沒有良好的師生關系,教育過程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第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於學生自尊、自信、自強,形成主人翁意識。如果師生關系是平等的,相互尊重信任,學生每天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往往會感受到壹種尊嚴感,從而對自己充滿信心,願意施展才華,參與教育過程。他們往往能註意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激發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這種意識可以不斷強化,最終作為壹種思想道德根植於學生的精神世界,成為他們參與學校生活和未來社會生活的準則。
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感。老師關心學生,學生對老師有深厚的感情,這本身就是壹種高尚的道德情感。這種道德情感會營造良好的道德氛圍,不斷陶冶和感染學生。這樣,他們就會逐漸形成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正確認識和信念,從情感的角度擴大友誼的範圍,學會把自己的愛奉獻給別人,明白個人應該和別人、集體、祖國緊密聯系在壹起,進而更加自覺地把自己對祖國、對社會主義、對人民的愛付諸實踐——努力學習,把自己培養成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於學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學生每天生活在班級群體中,師生關系是他們性格形成的壹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師生關系好,學生就會感到舒適、樂觀、積極,覺得生活是壹種享受,從而對人、對自己、對周圍環境都有積極的態度。比如關心集體,助人為樂,認真負責,不怕困難等等。經過不斷強化,這些特征會逐漸固定下來,形成相對穩定的傾向,成為學生人格的壹部分。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師生關系是壹種無形的潛在教育因素,對學生的教育水平起著制約作用,影響著整個教育過程,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正如教育家柴可夫斯基所說:“就教育的效果而言,很重要的壹點是要看師生關系。”
第三,關愛學生是處理師生關系的最基本要求。
老師對學生的愛是不同於常人的。它不是來自血緣關系,也不是來自教師的壹些簡單的個人需求,而是來自他們對教育對象的正確認識。壹個老師越自覺地愛他的學生,他就越能贏得他們的愛。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快速建立並健康發展。那麽,如何關愛學生,贏得他們的愛呢?每個學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從表面上看,學生之間似乎差別很大。其實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鮮明的壹面。所以,如果妳不了解學生,妳就不可能對他們有真正的愛,更不要說給他們針對性的教育了。而了解學生也絕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教師必須付出努力。
學生是教師工作的對象。不了解學生,教師就失去了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生、生活、思想、健康狀況,才能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教育學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壹個優秀的班主任曾經講過他對壹個學生作弊事件的處理。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英語,他班上的英語課代表征得老師的同意,在自習課上組織了壹次同學測試。檢測後,中隊長斷定壹切正常。但班主任認為沒有老師監考,似乎集體輿論不夠強大。不出所料,課後有同學反映,考試時很多人看書,連中隊長都看書。我們做什麽呢老師想起了托馬斯·麥考利的壹句名言:“真理就是壹個人在沒有人知道它的時候所做的事情。能表現出他的性格。”第二天,他要求全體學生背熟這句名言,並講了壹個反映30年後壹個學生在學生時代作弊的悔恨的故事,要求每個學生寫壹篇題為《心靈的答案》的經歷。幾個同學在答題卡上承認了翻書的錯誤。班主任還把這些好答案做了壹個錄音,取名“心聲”,讓學生在聽錄音的同時接受另壹次自我教育。這使得班級進壹步形成強大健康的集體輿論。這位老師的教育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成績,不僅在於他高明的教育技巧,更在於他對學生的深刻理解。他了解學生的情緒、訴求和心理特點。他尊重他的同學,並鼓勵他們在不傷害自尊的情況下教育自己,了解並改正自己的缺點。
了解學生,首先要力求全面透徹。要了解學生本身的前世今生,學生成長的家庭生活環境和經常接觸的各種人和事,以及學生表現的優缺點和特長;還要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包括他的苦惱和焦慮。總之,教師只有盡力了解學生的壹切,才能打開學生的心靈之門,找到適合學生個性特點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讓師愛發揮更大的作用。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和教育,才能“對癥下藥”收到實效。
其次,教師應該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師要主動和學生交朋友,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幫助他們,取得他們的信任,傾聽他們的聲音。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對學生有深刻全面的了解。
再次,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關心他們,而不是用自己的心理來代替。
(2)尊重和信任學生。
壹個學生再不成熟,他首先是人,然後才是學生,所以老師必須非常尊重和信任他們。如果教師把教育學生的權力淩駕於學生的人格之上,必然會把訓斥、諷刺、挖苦當成正常的教學方式,甚至發展到侮辱、體罰學生的地步,造成師生關系緊張。壹般來說,兒童青少年自尊心和上進心都很強,都希望尊重自己的自尊心。看到美好的事物照耀在他們身上,會讓他們更明白老師的愛,更容易接受他們的教育,積極克服自己的缺點。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在於把握兒童的自我動機。如果我們不加強和發展孩子的個人自尊,我們就無法形成他們的道德觀。”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講過這樣壹個故事。他在帕夫雷什中學當校長的時候,曾經遇到過壹個小學女老師,給高壹新生上第壹節課。她談到學生來學校要保持手、耳朵、衣服的清潔,看到前排坐著壹個耳朵臟的孩子,她說:“大家看,格裏沙的耳朵多臟啊。”這時,班裏所有的孩子都專註地看著他。這孩子羞愧得真想把臉藏起來。之後每次上課,他總覺得好像全班都在看著自己的耳朵,上課無法集中註意力。結果到第壹學期結束時,格裏沙德的成績已經很差了。他媽媽得知這個情況後,就把孩子轉到了另壹個班。結果,格裏沙成了壹名好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這位女老師在教育上犯的錯誤是,她對孩子漠不關心,在全班批評他是模範,從而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尊重學生就是信任學生。尊重來自於信任,應該相信學生可以通過教育取得進步。人生不犯錯的人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在人生觀、道德觀迅速形成的中學時代,更容易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所以要充分理解他們信任他們,引導他們改正錯誤,信任也是壹種很重要的教育力量。
首先,老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自尊和正當的愛好。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平等對待學生,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壹個有個性有尊嚴的人。諷刺、挖苦、訓斥、謾罵、體罰都是對學生人格的不尊重。會極大的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其次,老師要充分信任學生。教師對學生的信任是壹種強大的教育力量,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對美好未來的追求,促進學生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總之,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為了國家的未來,民族的繁榮,教師應該把自己的愛奉獻給學生,努力培養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