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實現小學數學的開放式教學

如何實現小學數學的開放式教學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有三個明顯的缺點:壹是教學內容孤立,沒有統壹在壹個整體系統中,導致許多學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的數學結論,特別是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上,通常只有壹個答案或唯壹的解題方法,容易使學生思維僵化,成為壹種固定的模式;其次,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是復習舊知識,介紹新知識,學生練習總結。整個過程都是老師壹個人獨唱,學生無法積極參與互動,得不到啟發學生智力的作用。再次,傳統數學教學中,活動內容扁平化,活動形式單壹,活動主體是教師,學生純粹是聽眾。學生很難成為學習的主人,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由於這些因素,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

新課改以來,我們在課堂教學上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我們在新課堂中采用的開放式教學可以克服這些缺點。改變傳統的“封閉式”學習為“開放式”學習的主要思想是,學生的數學活動和內容必須靈活實用,能夠使每個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根據自己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開放式的教學過程可以活躍課堂學習氣氛,經常變換課堂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步驟,寓教於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對數學的感情,達到提高數學綜合能力的目的。

然而,在新課改的形式下,壹些教師錯誤地認為開放教學是讓學生自由處理學習的內容,學習的過程也是壹種沒有步驟和目的的活動。學生在教室裏跑來跑去,好像很積極,沒什麽效果。下面,我就談談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開展開放式教學:

第壹,使用“開放式”問題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開放式教學的內容表現在問題的泛化和多樣化。所采用的問題是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能力和興趣選擇的。它不同於“常規”問題。在設計問題時,教師必須考慮以下兩個條件:

(壹)問題必須適合學生。

1,問題必須包含學生熟悉的東西;

2.學生對研究內容感興趣;

3.學生需要解決問題;

4.應用已有的知識就足以解決問題;

5.現實的;

6.題型足夠靈活,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和興趣做出各種變化;

7.學生覺得問題難,但通過努力可以實現;

8.回答後,學生們有壹種“成功”的喜悅;

9.答案出來後,學生們急於回答其他問題。

比如六年內容第二期《復習方程解題》通過和同學交朋友來介紹自己。自我介紹中設計的問題是老師的年齡、體重、興趣:走路(遇到問題)、跳繩;愛好:養魚(求魚塘周長和面積),存錢(求利息)...然後讓學生做壹個社會調查,調查他家庭成員的身高、體重或愛好。題中涉及的整數、小數、分數包括百分數,運算包括四則運算,代數和幾何歸知識管轄。這類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問題,可以讓學生了解數學的實用性,對數學產生興趣。

(二)問題必須與數學思維有關。

1,問題要從更高的數學角度出發,進行觀察、運算等數學活動;

2.數學活動為了形成抽象概念,必須將日常生活情境或具體事物數學化,這就是所謂的“生活數學化”;

3、回答後,經過思考,可以產生新的問題,得出壹般或特殊的規律。

第二,開放教學過程有利於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學生思維的發展與思維的過程、內容和程度密切相關。開放式教學的過程就是創設壹個問題情境,通過學生個人或小組的積極討論、觀察和思考,最終得出壹個結論。在開放式教學中,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被視為壹種特殊的教研活動,它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初步探索:當學生開始進行研究時,他們通常會試圖確定問題,以找出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的線索。

(2)孵化:這是研究過程中的暫時停頓。經過孵化,可能會出現新的想法和觀點。

(3)系統探索:經過深思熟慮,獲得了可能導致結果的線索。根據這個線索,我們收集整理信息,猜測結果。

(4)檢驗猜想:檢驗解題思路是否適用於所有情況,從而糾正或確認猜想的正確性。

(5)解釋或證明:通過個別例子進壹步研究猜想為什麽成立,找出證明的依據。

(6)重組:隨著研究的逐步深入,要通過重組把問題搞清楚,看看能不能用新的方法把問題簡單化,使之更系統化,更壹般化。

(7)總結:最後,對整個研究過程進行系統總結,以書面或口頭形式系統表達整個研究。

數學研究雖然名義上比開放式教學難很多,但兩者有壹定的相似性,過程是壹樣的,只是程度不同。教學實踐表明,適當的“數學研究”實踐對發展能力和思維具有重要作用,開放式教學為學生開展這種研究活動提供了機會和條件。

三,開展數學活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數學活動是從現實世界的具體經驗到數學理論的抽象過程,是從數學理論到現實世界的具體過程。在開放式教學中,壹方面,教師通過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與之密切相關的材料向學生呈現數學知識,即“數學生活”,力求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知識。因為學生的數學活動與他們的需求密切相關,所以他們覺得有趣,有強烈的求知欲。學生在提問和解決問題時必須集中精力思考。通過改錯,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做到牢牢把握。另壹方面,老師希望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能力去理解和拓寬內容。然而,在備課時,教師往往會做出主觀判斷,課堂教案只能針對這樣或那樣的班級進行設計,有時在公開課上為了追求課堂的效率或所謂的“盡善盡美”而設計問題,而不是從學生的長遠發展角度出發。這種教學對學生是不開放的,甚至對學生是不公平的。

比如前段時間在初三聽壹個老師講“可能性就是大小”,設計了兩個活動讓學生去摸球。壹個活動是讓學生在摸球的過程中發現“球數越多越容易摸到哪個球”的規律。老師給每組發了壹份活動記錄,在“我發現規律”壹欄寫著“在摸球的過程中,黃色的球有(。()球數多,碰的次數也是();()球數少,觸數也是()。我發現碰到球的可能性和球的()有關。越(),可能性越大,越(),可能性越小()。”小組分工合作完成後,各組代表的發言在班級交流中是壹樣的,都是按照老師的設計來回答。這樣的結果雖然有效,但不是我們所追求的。教師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達到其所謂的教學目的,把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學生,無形中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使孩子陷入了教師既定的框架中。其實老師可以在“我發現了規律”壹欄什麽都不留,讓孩子自由總結。這樣不是更能釋放孩子的思維嗎?

在開放式教學中,教師不壹定嚴格遵循內容的發展,固定教學過程,而是根據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來控制教學過程。相反,當學生在控制內容方面取得進步時,教師應該進壹步挖掘學生的潛力,使他們開展更高層次的數學活動。當學生在課堂上有新的發現時,教師應該靈活處理。學生與教學內容開放性的本質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學習教學內容。

總之,開放式數學教學就是讓學生通過問題(包括數學問題和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等)去探索,去發現結論。),從而掌握所學知識,發展數學思維。雖然開放式教學比普通教學花費更多的時間,但它在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方面節省了大量的時間。通過改進教學過程,更多時間展示解題過程,有利於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和綜合能力的提高。

  • 上一篇:天津航空公司亮點
  • 下一篇:“冬天的至日”的由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