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教育的主要弊端在於忽視孩子創造力的培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針對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教育的弊端,呼籲重視兒童創造力的培養。他說:“兒童是新時代的創造者,他們的創造力應該得到解放”。今天,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已經成為教育中的壹個重要課題。壹個畫室,壹個模特畫畫,說教,是目前很多幼兒園繪畫教學的真實寫照。在教育中,很多老師重視的是教孩子效仿,循規蹈矩,有條不紊地記憶現成的知識,而不是鼓勵孩子自己去創造。按照老師的模板畫臨摹,可以讓孩子掌握膚淺的美術知識和技能,但卻束縛和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使孩子的繪畫活動枯燥乏味,缺乏創造力。如何培養孩子繪畫的創作能力?
壹、觀察生活是繪畫學習的源泉。
觀察是孩子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每個正常的孩子都能看見東西,但不能說每個孩子都能看見東西。這就是觀察的問題。孩子的觀察能力決定了他的知識水平。蘇聯教育家贊科夫認為,差生的共同特點是觀察力弱,因此缺乏應有的求知欲。
繪畫是壹種視覺藝術活動。在繪畫之前,總是先通過視覺觀察要表現的對象。如:形狀、結構、色彩、比例、空間位置等。,從而在頭腦中留下清晰的印象,然後憑記憶和想象進行表演。這種觀察力的培養對於兒童藝術乃至壹個人的人生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知識和經驗非常不足,抽象思維能力差。他們在觀察時無法分析比較,也無法分辨微小的差異和復雜的空間關系。所以要教給他們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方法,分析事物的主次,觀察物體和圖像的比例、結構、動態、近大遠小和空間位置,使他們的觀察逐步深入,通過觀察找出物體和圖像之間的關系,分清異同,讓孩子知道應該描述物體和圖像基本部分的名稱、形狀、顏色、大小、空間位置和用途。比如帶孩子觀察兔子時,孩子可以用文字和壹定的順序描述兔子的特征。白兔有白色的頭發,兩只長耳朵,紅色的眼睛,三張嘴,壹個小身體,四條腿,短前腿,長後腿和壹條短尾巴。當妳帶孩子去百貨商店時,妳可以參觀不同的櫃臺,問孩子櫃臺裏有什麽,這些東西是幹什麽用的?銷售人員如何銷售東西?
大自然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地方。的確,自然風景是多種多樣的,多色調的是多樣而美麗的。喜歡朝霞;旭日東升;月牙如弓;星星在閃爍;飛泉如帶;青山巍峨;春雨如絲;桃紅柳綠;湖上悠閑的天鵝;森林裏聰明的猴子;竹子下溫順的熊貓;山裏勇猛的老虎都有著形態各異、顏色各異的美,對幼兒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我們應該多帶孩子去大自然。在五彩繽紛的大自然中,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發現和觀察雨後的彩虹。雪後美景;各種形狀和顏色的花;昆蟲和鳥類的動態特征;尋找燕子、麻雀、蝴蝶的異同;觀察秋天的樹木,引導他們看到樹葉的變化,樹葉的各種形狀,傾聽踩在樹葉上時腳下的沙沙聲,收集美麗的落葉。
日常生活中,可以選擇兩三個物品,讓孩子說出它們的異同。比如橘子和蘋果有什麽異同?手表和時鐘有什麽區別?寶寶和媽媽的鞋子相同又不同;水壺和毛巾有什麽區別?
另外,我們可以給孩子看大師的畫。比如:讓孩子欣賞鄭板橋的竹子;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來自張樂平的三毛。讓孩子聽繪畫的故事,讓孩子感受美,從而大膽想象和創造。
教師不僅要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有方法地培養孩子的觀察力,還要培養孩子的註意力。孩子的註意力不容易集中,也不穩定。只有通過觀察活動,他們才能逐漸培養註意力,使註意力更加集中、穩定、持久。需要長時間的有意註意,才能讓孩子的觀察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比如我們可以給孩子讀壹組單詞,讓孩子認真聽,聽到標準的單詞誰屬於某個規則就拍手。
興趣是藝術的動力,是知識和才華的起點。興趣和愛就像催化劑壹樣,可以不斷督促孩子去實踐和探索,不斷開辟智力發展之路。孩子對繪畫有壹定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往往不是持久的,需要老師在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培養,才能保持持久。當孩子懷著極大的興趣參與繪畫時,必然會以更大的熱情、熱情和努力去完成作業。
培養孩子對藝術活動的興趣應註意幾點:
1,教材的內容和表達要有趣,教學方法和手段要註重遊戲性。
2.教材難度要適中,教學要求要有針對性。
3.教師要對藝術活動有濃厚的興趣,對輔導有親切的態度,註重啟發性輔導。
4.教師要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不斷溝通情況,註意保持孩子的學習興趣。
第二,記憶
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歷的反映。記憶是壹個心理過程。它包括三個環節:記憶、保持識別或再現。沒有記憶,就不可能保留經歷,沒有記憶,就不可能認識或再現經歷過的事情。可見,記憶和保持是識別或再現的前提。很多人認為孩子擅長記憶,所以不註重給孩子好好解釋事情,只要求孩子記住。
其實孩子理解後的記憶力比機械記憶好很多。研究表明,兒童更容易記住和記憶常見的物體、樹木、理解的單詞和相關的事物,而記憶無意義的數字、事物和音節需要更長的時間,鞏固性也較差。孩子對自己的記憶行為和能力有壹定的認知,我們可以用壹定的方法幫助孩子記憶,訓練孩子的記憶力。比如選擇15-20人,讓孩子圍坐在壹起,記住有哪些孩子。然後壹個大人會蒙住壹個孩子的眼睛,孩子們會壹起說:“快找壹個,兩個,三個,快藏四個,五個,六個。”大人在孩子讀完歌謠後選擇任意壹個孩子藏在另壹個房間,最後讓蒙住眼睛的孩子看壹看。這裏哪個孩子不見了?或者改變桌子上的物理位置,讓孩子說出記憶中多了什麽,少了什麽。
第三,想象是繪畫學習的中心。
通過對頭腦中已有的印象進行加工和轉化,形成壹個形象的心理過程,就是想象。這種能力叫做想象力。沒有想象力,孩子的生活是不豐富多彩和生動的。對於孩子來說,沒有想象力就沒有生活。
兒童的想象力水平較低,再創造的想象力占主要地位,創造性元素較少,這與他們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範圍密切相關。但是,孩子的想象力和發展水平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只能想到身邊壹些簡單的事情,有的孩子能想到很多自己看到的、聽到的、經歷的事情。他們的想象力是大膽的,不受具體現實環境的束縛。
聰明的孩子面對壹個完整的玩具只有壹件事可做,那就是把他拆開。面對壹個不完整的玩具,孩子要用腦子展開想象的翅膀,把它組裝起來。就像斷臂的維納斯,多少人被她斷臂迷住過。
在繪畫中,我們可以提出壹些有想象空間的命題。啟發和誘導他們以相同的主題為出發點,打破思維定勢,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廣闊的世界裏自由飛翔,在藝術表現中尋找更多的可能性。比如《我最開心的事》,可能有的畫《看燈籠》;有的秀“看馬戲”;有的展示“抓螃蟹”;有的顯示“天道”;有的顯示“地下”。兒童藝術教育的目的不是從小培養未來的藝術家,也不是機械地訓練藝術技能,而是啟發兒童的想象力,促進他們的創造力。
在繪畫教學中,我采取這樣的方式:先畫壹個大概的輪廓,讓孩子猜猜要畫什麽。比如:“畫不倒翁”,先畫壹個圓,讓孩子展開想象的翅膀,猜老師要教孩子畫什麽,最後確定猜對了孩子,讓孩子在情感上得到滿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來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1,比如
像藍天上飄著的白雲?老房子的墻是什麽樣的?下雪時掛在屋檐上的冰柱是什麽樣子的?外面風很大。呼呼聲是什麽樣的?
2.我能做什麽
如果我用紙,我能做什麽?我能用水做什麽?我能用針做什麽?我能用鉛筆做什麽?我能用繩子做什麽?……。
3.讓孩子們充分想象在假設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麽。點子越多越好。如果世界突然失去光明,人會怎麽樣?如果妳有很多錢,妳想做什麽?如果妳是壹只爬行的蟲子,當妳可以突然站起來像人壹樣走路的時候,妳會先做什麽?
4.什麽能有這個目的?
能說明什麽?什麽會遊泳?什麽能解渴?什麽會發出聲音?
5.繼續說
大人先說壹句話,然後讓孩子說完,說的點子越多越好。
舉個例子,有壹天家書正在屋裏玩,突然聽到什麽東西打碎的聲音。豆豆和媽媽走到街上,看到壹個小哥哥站在那裏大聲哭。
6.妳變,我就變。
大人小孩玩這個遊戲都要遵循壹物降壹物的規則。比如大人說“我變成水”,孩子說“我變成杯子”。大人說“我變成壹個盒子”,孩子可以說“我變成壹團火”。
7.添加圖片
給孩子壹個或幾個好的幾何圖形,讓他們根據這些圖形進行想象。加幾筆或者加壹些物品,就可以做出壹幅完整場景的畫面,比如:壹個圓加幾筆就可以變成蘋果、冰糖葫蘆、西瓜等等。
孩子最看重老師的評價。教師要評價構思是否新穎獨特,想象是否精彩特別,內容是否童趣高雅,文筆是否大膽,畫面是否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