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建築大多是壹組比較龐大、嚴謹、規整的建築,但由於註重利用地形,依山而建,前卑後高,層次感強,錯落有致;庭院綠化,樹木掩映,亭臺樓閣點綴,山巒起伏,飛檐翹角,形成生動的景象,與自然景物有機結合,從而收到“骨色和諧,神色共發”的效果。書院建築雖然相對封閉,但環境的發展非常開放,兩者相互輝映,形成有機聯系,體現了書院教育的特點,成為溝通天人關系的體現。儒生把置身於恬淡閑適的大自然中,關心山川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自然恬淡的心境與清幽秀美的山川相融,也體現了儒家思想超然物外的壹面。
書院嚴謹的建築群體是社會群體意識的表現,體現了“禮樂相得益彰”的思想。壹般來說,每個書院都有建築,包括講堂、宿舍、書屋和祠堂。這個建築群從各個殿堂的選址、裝飾、整體格局都遵循著儒家倫理的嚴格秩序,使學院的師生置身於壹種強烈的政治倫理觀念和秩序之中。這壹切都是儒家思想世俗的壹面。
書院建築以報告廳為中心,軸線對稱,庭院天井組合,布局嚴謹。中軸線壹般走向三、四個方向,即大門、講堂、紀念館、書樓,或兩者的組合,依次排列,加上二門、文昌閣等建築,多達五、六個方向,體現了書院“三大事業”即講學、藏書、祭祀的主要地位。小屋對稱布置在中軸線兩側,或前或後,形成院落,滿足生活學習的需要,少則幾間,多則幾十間,多則上百間。其他廚房、亭臺樓閣等。,由於醫院的地方不同,都有相應的配置。
學院建築力求中軸線對稱的理想布局,尊重中心;通過軸的層次序列,從秩序達到尊重的目的,是通過尊重他人,上下,主次,內外;通過不同特色的院落和天井的空間組合,達到與親人講和的目的;這樣就形成了壹個秩序和諧、秩序和諧、秩序和諧統壹的整體。
然而,書院建築的簡單造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崇高品格和低下的社會地位。
古代文人都有反對土木工程鋪張浪費、提倡節儉、強調社會實用功能的美學思想。因此,書院不同於官式建築,它強調“德俗”、“聖域”、“官下馬”的神聖氛圍,吸收了更多民間地方建築的特點,使之更加古樸、莊重、典雅。壹般以磚木結構為主,框架結合鬥穿梁吊。檁條鋪設在堅硬的山體上,古樸清新,突出火山,起伏連綿,形成壹條秦時變化的等高線。壹般以單層為主,後期還有兩層以上,密集組合,突出個體展館,形成緊湊的整體造型;裝飾裝修少雕飾彩繪,點綴典雅,更註重材質、色調、體量與現實的對比效果,表現其古樸自然之美,突出文人的建築觀。
書院建築的簡約之美還體現在它對材料結構表現的忠誠,而不是對紋飾的追求。書院外部露出它的碧水青山,灰白色,虛實對比顯得格外清新明亮;內飾顯露其清水框架,裝修簡約典雅。遠看其勢,近看其質。既沒有官方的繪畫雕刻風格,也沒有民間的建築習俗,給人壹種自然飄逸的感覺。
中國書院留在歷史的記憶中;曾經遍布九州的書院建築,只給了我們壹個漸行漸遠的優雅身影。無數書院在朝代更替中成為廢墟。然而,在殘存的廢墟中,依稀可以看到書院的輝煌氣勢。
嵩陽書院,位於河南登封嵩山南麓,建於五代末期。北宋時,程顥、程頤等理學大師曾在此聚會講學,使書院名聲大噪。當時與河南洛陽書院、湖南嶽麓書院、江西白鹿洞書院並稱為宋代四大書院。但書院在南宋被廢,清康熙年間重建。現有建築基本保持了清代建築的標準和布局,南北長1.28米,東西寬78米,占地面積9984平方米。中軸線建築* * *分為五個院落,大門由南向北依次為第壹殿、報告廳、道觀、圖書館樓,中軸線兩側房屋相連。* * *古建築106,多為硬山小兒麻痹癥筒瓦房,古樸典雅。其實松陽書院在古代並不是壹個簡單的院落,而是壹個主院和周圍幾個單體建築的組合,地域分布很廣。壹般來說,除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松陽書院建築外,還有松陽書院東北逍遙谷石蝶溪的天光雲影閣、觀瀾閣、川上閣等著名建築,以及太師山虎頭峰西麓的松陽書院別墅君子閣、書院西北玉柱峰下三公山南的仁智閣等。由於自然和人為的破壞,這些散落在松陽書院周圍的建築已經全部被毀。如今,原址上只剩下少量的石刻或碎磚瓦,與歷史文獻中的記載相互印證。
如今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下的嶽麓書院,是保存最完整的書院建築格局。嶽麓書院,創建於唐末五代,歷經宋、元、明、清。1926正式命名為湖南大學,歷經千年滄桑。現存建築多為明清遺跡,仍充分展現了古代書院建築的宏偉景象,渲染了閑適閑適的書生風範。
嶽麓書院以報告廳為中心,軸線對稱。教學書房和半書房分別在兩側,前後有四個臺階。每壹棟建築進入,都有幾級臺階緩緩上升、重疊,給人壹種深邃、悠遠、凝重、肅穆的感覺,體現了儒家文化與等級制度的社會倫理關系。帝國書店位於中軸線的盡頭,是書院中唯壹的三層樓閣建築,可見書店在書院中的重要地位。北側有五個供奉著名儒家聖賢的專用神龕,反映了它的學術關系和道教的起源。院側有壹座文廟,與書院平行,自成院落。既保持了書院中軸線的突出群體,又顯示了文廟作為“聖域”的獨立和特殊地位。建築各部分相互聯系,相互融合,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書院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