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在三農問題上做了哪四大政策調整?

在三農問題上做了哪四大政策調整?

所謂“三農”是指農業、農村和農民。

其實這是生活區域、職業、主體身份三位壹體,只是三者側重點不同,所以必須綜合考慮以上三個問題。作為壹個農業大國,中國的“三農”問題關系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繁榮。

農業問題,主要是農業產業化。市場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按照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形態。農業購銷體制不暢是農業不能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經常聽到農民兄弟抱怨東西賣不出去或者賣得太便宜,根子就是不遵循市場規律。產供銷壹條龍的形成是當前農業在市場經濟中大有作為的壹步好棋,黨和政府在打造產供銷鏈中起著關鍵作用。農業產業化的另壹個問題是,中國農業目前基本上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沒有規模經濟。如何應對入世後國外集約農業的挑戰?對於中國這樣壹個農業大國來說,這將是壹個嚴重的問題。今後,中國應解放剩余勞動力,通過加快農業機械化來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摒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迎接入世的挑戰。

當前,農村的壹個突出問題是戶籍制度改革。過去的戶籍制度把城市和農村壹分為二,形成了城鄉經濟發展和文化水平的巨大差異。這種戶籍制度是計劃經濟體制下自上而下行政化的必然,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受到理論界的壹致質疑。目前各地的戶籍制度改革都在向這種不合理的制度“開刀”,希望進壹步解放農村剩余勞動力。但有必要向前看:戶籍制度改革後,如果被解放的剩余勞動力得不到妥善安置和疏導,移民潮將對社會治安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因此,城市化的步驟需要控制,小城鎮是消除城鄉二元對立、改革戶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農民的問題可以分為兩個問題:質量和減負。農民的素質主要是指文化素質。據統計,到2000年底,我國義務教育即初中入學考試的人口覆蓋率達到85%。初中入學考試未覆蓋的人群中,農村人口占大多數。同時,計劃生育政策在農村也受到了壹定程度的抵制。在“放壹只羊也是放壹群羊”的錯誤觀念指導下,“越窮越窮”的惡性循環。君子三代。沒有壹定文化素質的國民如何與強國抗衡?因此,提高農民素質是富民強國的重要舉措。

農民問題的另壹大問題是減負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壹再強調要減輕農民負擔,但在壹些地方,“令行禁止”——農民負擔依舊,引發農民抵制繳納國家稅收、集體上訪等事件。農民負擔重,直接影響農民增收。農民負擔重的壹個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夠。目前壹些地方政府部門仍然是“管的人不多,吃的人多”。因此,減輕農民負擔,首先要考慮加大機構調整力度,減員增效,把農民增收放在首位。

中國是壹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近9億,占全國人口的70%。農業人口達到7億,占全部工業人口的50.1%。解決“三農”問題,必須考慮農業自身的系統發展和三大產業之間的協調發展。“三農”問題的解決意義重大,不僅是農民兄弟的殷切希望,也是當前黨和政府的大事。

解決“三農”問題事關國民經濟全局,必須把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雖然解決“三農”問題的許多措施都與資金的投入密切相關,但近年來金融體制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在相當程度上削弱了對農村經濟的支持,對縣域經濟特別是農村經濟的信貸投入相對不足。農業產業本身的體制問題也影響金融資本向其流動,不利於農村經濟的發展。

壹是農業經濟沒有形成規模化經營,加上基礎設施差,難以容納更多的財政資金。

我國目前的農業制度主要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只能容納少量的農業貸款資金。壹是這種經營模式下的農戶資產較少,無法承擔較大的信用風險;第二,這種經營方式制約了高效農業和農業深加工的發展,農民不需要更多的貸款。因此,目前農村信用社存在三種情況:壹是由於歷史遺留問題多,地方金融風險影響大,仍有不少農村信用社支付困難,無錢支農;二是壹些農村信用社存款很多,但不敢支農,資金閑置;第三,壹些農村信用社實際上變成了商業銀行,在城市裏和商業銀行爭存貸,不願意支農。

二、金融解決“三農”問題的幾點建議

目前,金融體系對農業和縣域經濟的支持相對不足。那麽,從財政的角度,如何解決三農問題呢?

(1)要盡快恢復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支農業務,同時運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想不付出代價就發展農村經濟,啟動農村市場,是不現實的,但如果把政策性金融管理好,減少人為失誤和腐敗,我們的損失就會少壹些,就會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社會效益。支持“三農”的政策性投入,國家要建立政策性金融的財政補償機制,在國家財力允許的情況下,及時向政策性金融提供貼息資金和壞賬補償,及時化解政策性金融的風險,不讓風險過多積累。

(2)以政策性金融為驅動,積極引導商業性金融加大支農力度。壹些農業高科技、規模化、產業化、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在政策性金融支持下形成壹定生產能力後,商業金融應及時給予配套資金。對於長期只存不貸或存貸比例不達標的商業金融網點,要強制退出市場,遏制大量資金撤離農村的做法。

(3)支持農村信用社健康發展,提高支農能力。農村信用社的歷史包袱要實事求是地解決,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要各負其責。那些認為農村信用社不是國有金融機構,不能享受同等待遇的人,是對農村信用社歷史的無知。因此,農村信用社的風險越來越大,這不僅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極為不利,而且會導致農村金融體系的崩潰,甚至引發全國性的金融災難。

(四)郵政儲蓄機構的大部分資金應通過政策性金融反哺三農。由於郵政儲蓄存款大部分來自縣以下,主要在農村,這部分資金應該通過政策性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特別是農村經濟。同時,加大農村信用社支農再貸款力度,提高支農能力。這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縮小貧富差距,擴大內需,進而有利於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5)適當改變目前的農業生產方式,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從而吸收更多的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當前,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改革開放初期對調動農民積極性、解放生產力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只能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不能解決農民的小康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有以下弊端:壹是不利於機械化生產,影響勞動生產率的進壹步提高;二是不利於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小農經濟生產,沒有資金搞科研,即使科研機構開發了新技術,也很難推廣;三是難以適應市場變化的需要。目前,農民的生產往往無法為他們的產品找到市場。雖然有公司加農戶的模式,但畢竟多了壹個環節。當市場發生變化時,要麽是公司不重視信用,要麽是農戶不重視信用;第四,不利於農副產品的深加工。為什麽壹些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發展不起來?主要原因是很難有穩定的保質保量的原料來源,很難保證每家每戶的質量或數量。以上四個問題是市場經濟生產中遇到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農村經濟就不可能有質的突破。即使金融改革能夠重構農村金融體系,加大對農村經濟的支持,農村也沒有壹個良好的投資環境來吸收更多的資金。硬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只是壹種效益不大的投入,最終形成更多的不良資產。因此,在農民願意的基礎上,通過土地的再承包,讓土地集中到懂得經營的農業企業家手中,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生產。農民不僅可以獲得壹定的土地承包費,還可以從事其他副業,可以從背對黃土的低生產率勞動中解放出來。

  • 上一篇:圍繞少年心事當拿雲寫作文1000字
  • 下一篇:小米電視盒子怎麽安裝?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