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涵包括兩個方面:
第壹,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融入社會主義本質。
第二,強調消滅剝削和兩極分化,最終實現* * *與繁榮。
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誌在指導中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反思了中國過去對社會主義認識的偏差,逐步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的命題,從最根本的意義上回答了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鄧小平同誌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和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富裕。”鄧小平的論述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新概括和發展。
首先,鄧小平從生產力的高度概括了社會主義的本質,這無疑抓住了社會主義的核心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在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馬克思指出:“當人們發展生產力的時候,也就是當人們生活的時候,他們也發展壹定的關系;這些關系的性質必然會隨著這些生產力的變化和發展而變化。”接著他指出:“社會關系與生產力密切相關。隨著生產力的獲得...人們也會改變他們所有的社會關系。手磨產生了以封建領主為首的社會,汽磨產生了以產業資本家為首的社會。“生產力決定壹定的生產關系,決定社會的性質和面貌,是推動生產關系改革和實現社會進步的經濟源泉。生產力是壹切社會發展的動力,社會主義也是。長期以來,不是我們不理解生產力的意義,而是實際上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和理解更多的是集中在生產關系上,忽視了生產力的發展。由於對社會主義的本質認識不清,對社會主義的任務認識不清,甚至有壹種很大的誤解,認為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根本任務是階級鬥爭,把階段鬥爭的意義提高到越來越高的層次,甚至發展到“文化大革命”。在“以階段鬥爭為綱”的口號下,大力破除所謂“資產階級法權”,把許多束縛生產力發展、不具備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東西堅持為社會主義原則,而把許多有利於生產力和生產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商品化、社會化、現代化的東西,如按勞分配原則、商品生產、貨幣交換、價值規律等,否定為資本主義。這違背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生產力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最普遍的條件,也是推動人類歷史發展進步的決定性力量。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歸根到底是生產力提出的要求。社會主義的進壹步發展也離不開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鄧小平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不僅從根本上恢復了馬克思主義的原始思想,而且從根本上糾正了我們過去所犯的錯誤。它不僅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迫切需要,也回答了當代世界提出的挑戰。當然,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根本區別不在於生產力,而在於社會主義最大的功能、目標和價值在於它能夠比資本主義更好地發展生產力。而且,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取代資本主義,很重要的壹個原因就是它解放和發展了生產,能夠把人類社會創造的壹切文明成果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第二,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論述,既強調發展生產力,也強調解放生產力。我們黨歷來認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後,主要是發展生產力,而不是解放生產力。但事實告訴我們,如果社會主義國家的制度出了問題,也會束縛生產力的發展,所以也有壹個解放生產力的問題。鄧小平說:“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後,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制約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制度,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過去只講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生產力是不完整的。既要講解放生產力,又要講發展生產力。”強調解放生產力,並將其上升到社會主義本質的高度,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展,是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最重要的內容。
社會主義是取代資本主義的全新社會形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是發達社會為適應大生產而建立的公共生產關系。這種生產關系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解放了原有的束縛生產力。雖然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存在矛盾,但這種矛盾的性質是非對抗性的,可以通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的自覺調整來不斷克服,從而保證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不斷正常地發揮作用。鄧小平說,通過改革,“搞活了國內經濟,使社會主義活了起來,而沒有損害社會主義的本質。”社會主義可以通過改革解放生產力,從而推動生產力發展,實現社會發展。這是社會主義優於資本主義的基礎,是最能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東西。
因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區別當然在於生產力,但社會主義最大的功能、目標和價值在於能夠比資本主義更好地發展生產力。如果我們忘記了這壹點,社會主義就失去了意義。
3.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 * *和富強,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和目標,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最本質的區別,是社會主義偉大理想最本質的體現。壹方面,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目的是為了人民富裕。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為了實現* * *富強,是實現* * *富強的手段。沒有生產力的發展,就不可能消除剝削和兩極分化,最終實現繁榮。因此,它是實現繁榮的關鍵。同時,這也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目標是實現* * *與繁榮。鄧小平說:“社會主義最大的優點是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東西。”在這裏,* * *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包含了兩個基本理念。壹個是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實現富裕。鄧小平指出:“從1958到1978這20年的經驗告訴我們,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不發展生產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不能說符合社會主義的要求。”“社會主義如果總是貧窮,就站不住腳。”過去壹段時間,由於極左思潮的幹擾,人們不敢提追求財富,機械地、形而上學地把財富與社會主義對立起來,造成人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出現很大偏差。在這種情況下,鄧小平明確指出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困,這對糾正人們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具有重要意義。第二,少數人富大多數人窮不是社會主義。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而是少數人富裕,大多數人貧窮。“社會主義的目的是讓全國人民富裕起來,而不是兩極分化。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會失敗;如果有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的誤入歧途了。”在社會主義社會,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生產力得到了解放和發展,從而消除了貧困,社會財富迅速增加。但是,如果這些財富通過各種不正當的途徑和形式積累在少數人手中,大多數人就會壹直貧困下去,這是完全違背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唯* * *和富強既是社會主義的本質,也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重要體現。另壹方面,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 * *和繁榮,是社會主義區別於資本主義的本質。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區別在於它們是富裕的,而不是兩極分化的。”壹個社會及其成員的貧富差異是壹個社會本質的具體反映。資本主義的本質是生產資料私有制。所以體現在分配上就是少數資本家免費拿走別人的勞動,憑借手中的生產資料攫取大量社會財富,而勞動人民因為不占有生產資料而壹無所有。這造成了貧富懸殊的兩極分化;壹極是財富的積累;壹極是貧困的積累。在社會主義社會,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廣大人民群眾成為社會和生產資料的主人。這種社會制度的本質體現在社會財富的分配上,它必須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通過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使全體社會成員富裕起來。正如鄧小平所說:“我們這裏沒有剝削階級,沒有剝削制度。國民總收入全部用於全社會,相當壹部分直接分配給人民。”而資本主義“貧富懸殊,大部分財富掌握在資本家手中。”正因為* * *和富裕體現了社會主義不同於資本主義的本質,鄧小平才堅持把它作為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第四,鄧小平的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涵蓋了以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生產力和社會關系問題。這五句話相互聯系,包含三個層次的內容,構成了壹個完整的理論體系,被學術界稱為社會主義本質論。第壹個層次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是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物質前提和根本途徑。只有“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才能消除剝削和兩極分化,最終用* * *,實現繁榮。這個層面從生產力的角度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高效率。第二個層次是“消滅剝削和兩極分化”。這壹規定保證了生產力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使生產發展的成果屬於人民,為生產力的持續發展和實現富裕創造了條件,開辟了道路。這個層面從生產關系的角度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另壹個要求是公平。第三個層次是“最終實現* * *與繁榮”。這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消除兩極分化的出發點和歸宿。這個層面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統壹的角度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它是社會主義效率和公平的高度統壹,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最大優越性。繁榮是效率提高和生產力發展的結果;* * *有錢是社會公平的最高體現。社會主義本質論的這三個層次互為條件,互為前提,緊密聯系,不可分割。它們在社會主義本質論中各有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壹、社會主義根本任務和目標的統壹、社會主義物質基礎和社會關系的統壹、社會主義發展進程和最終目標的統壹。
五、鄧小平的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首先,它突破了公有制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傳統觀念。公有制和按勞分配都受到生產力的制約。它們是社會主義本質的根本要求,但不是社會主義本身的本質。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始終保持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同時也要認識到,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和以公有制為主體的所有制結構,只能根據生產力的客觀要求來確定。也就是說,公有制的實現形式要在改革中不斷完善和發展。其次,它突破了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本質特征的傳統觀念。鄧小平指出,計劃和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兩種手段。計劃多還是市場多,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這就從根本上解除了所謂市場經濟即資本主義和計劃經濟就是社會主義的思想枷鎖,使我們明確了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以市場為導向的社會主義經濟改革對中國的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第三,鄧小平的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繼承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原理。誠然,經典作家從未明確使用過“社會主義本質”這壹概念,但他們在考察資本主義社會發展趨勢時,卻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馬克思、恩格斯曾經預言,在未來的社會中,“由社會全體成員組成的* * *將同聯合體壹起努力,有計劃地充分利用生產力;將生產力發展到能夠滿足所有成員需求的規模;消除犧牲壹部分人的利益來滿足另壹部分人的需要的情況;徹底消滅階級和階級對立;通過消除舊的分工,進行生產教育,調換工作,享受每個人創造的利益,城鄉壹體化,使所有社會成員的才能得到充分發展。”不難看出,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與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社會主義本質屬性是壹脈相承的。社會主義是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全體社會成員才能的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這是社會主義應該達到的最高價值目標。堅持社會主義,就要堅持這個目標。鄧小平的社會主義本質理論不僅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創始人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思想,而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時代性。這再次證明,鄧小平理論在實踐的基礎上繼承了前人,突破了陳規,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總之,鄧小平的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最偉大的理論成果之壹。它在最高層次上回答了什麽是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根本的問題,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情況,使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達到了壹個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