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理解馬克思說“哲學是世界的智慧,是文化活的靈魂”

如何理解馬克思說“哲學是世界的智慧,是文化活的靈魂”

我們認為,馬克思哲學的本質是以哲學的方式面對現實生活世界。那麽,馬克思是如何看待哲學及其與現實的關系的?馬克思是如何用哲學的方式解讀現實問題的?馬克思解讀現實的具體方法是什麽?馬克思對現實的解釋所形成的哲學理論是什麽?這些問題並不是“不言而喻”的,迄今為止,它們仍然“懸而未決”。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無疑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馬克思以哲學的方式關註現實,實現了哲學的變革。馬克思通過直面現實、現實的人、實踐和問題,結束了舊哲學,從而實現了哲學的革命性變革,創立了關註“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哲學。1.以哲學的方式把握現實:將抽象的純“思辨哲學”轉化為改變世界的“實踐哲學”。馬克思開創的哲學道路,從根本上說是以哲學的方式面對現實生活世界和實踐發展過程的實踐哲學。馬克思哲學的精髓是關註現實的人的生活世界,關註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現實問題。傳統西方哲學從現實生活世界理解人,“人”要麽迷失在天國,要麽依附於自然。從這個“抽象的人”出發,只可能產生抽象的人文主義,不可能真正尊重人。相比之下,馬克思的哲學研究不是“從天到地”,而是“從地到天”。因此,馬克思哲學關註的是人的現實生活世界。哲學回歸生活世界,本質上是對“人的現實”和“現實的人”的歷史性回歸。受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影響,馬克思拋棄了認識論的方向,轉而探索人的現實生活世界,從而開辟了壹條回歸生活世界的哲學道路。馬克思之所以要研究哲學,並不是為了滿足他的純理論興趣,也不是為了建立什麽哲學學派,而主要是為了解決他所關心的現實問題。在馬克思看來,哲學的“根”不在天,而在人間,它的出發點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從事實踐活動的現實的、感性的、歷史的人。以現實的人作為哲學研究的前提,實際上是基於“人的活動和人的物質生活條件”,即“從現實的人的物質實踐中說明思想的東西”,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生活和實踐的觀點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2.哲學的新理解:馬克思哲學的自我定位。馬克思提出了壹系列關於哲學理解的命題。通過這些命題,我們可以找到馬克思對哲學的新定位。哲學是“批判的哲學”,批判“俗世”,確立“現世”的真理。馬克思的哲學主要不是討論“另壹個世界”,而是確立“另壹個世界”的真理。要確立“這個世界”的真理,就必須深入研究資本主義社會。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現實的基本評價是,現存制度的唯壹原則是“輕視人,輕視人,非人化”。因此,馬克思主張對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壹切進行無情的批判。馬克思哲學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在解釋世界中改變世界。馬克思哲學的優點恰恰在於,他不想教條地預言未來,而是“通過批判舊世界來發現新世界”。馬克思倡導的批判主要是實踐批判。馬克思在哲學批判上優於青年黑格爾派和費爾巴哈,在於他揚棄了邏輯批判和道德批判,達到了實踐批判的高度。完整意義上的馬克思哲學實際上包含三個部分:理論批判、社會批判和自我批判,分別針對壹切理論、資本主義社會和自我思想。相應地,馬克思哲學必須具有三個現實針對性:壹是在學術方面,主要針對思辨哲學,著眼於解決哲學與時代的關系;其次,現實中主要是針對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條件下人的生存狀況,努力解決資本奴役和人對物的依賴問題;再次,在自我批判方面,主要是針對不同歷史條件下的現實結論,力求不斷完善和超越自己的理論。只有充分認識以上三種現實針對性,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是純理論邏輯的產物,也是現實革命邏輯的產物。哲學是“非常了解人生”的“人生哲學”,為這個世界提供智慧。馬克思的哲學是批判“塵世”的“批判哲學”,確立了“此岸世界”的真理,這意味著它內在地關註現實生活。人類生活的世界可以分為兩部分: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值得註意的是,馬克思哲學回歸生活世界絕不是向私人領域的“撤退”,更重要的是向公共領域的“前進”。馬克思把哲學看作是“為這個世界提供智慧”的哲學,即從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內在統壹中去認識現實生活世界的本質和規律,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智慧和方法。與舊唯物主義從“抽象的人”出發,落腳點是“市民社會”不同,馬克思哲學從“現實的人”出發,落腳點是“人類社會”或“社會化的人”。哲學是了解人的現實生活世界,進入當代人的靈魂,為勞動群眾提供精神指導的“人的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關註現實生活,主要是關註現實的人。這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文關懷維度。研究現實問題,必須研究造成這些問題的“世俗基礎”和“經濟根源”,進而探索人類解放的條件。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對現實的默許和肯定,而是對現實世界的批判、改造和超越。對於實踐唯物主義者,也就是生產者來說,壹切問題都是在革命現存世界,實際上是在反對和改變現存事物。哲學是關註無產階級解放,成為人民本質的“政治哲學”。馬克思研究現實的人的實踐活動,是為了實現人的解放。馬克思政治哲學的意蘊主要體現在馬克思對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分離的理論分析,特別是對市民社會、國家與法的關系和本質的研究。在馬克思看來,權利與權力的關系是政治哲學的核心問題之壹。但“權利不得超越社會的經濟結構和受經濟結構制約的社會的文化發展”。3.舊哲學的終結:馬克思恩格斯曾斷言,以下四種哲學形態將被終結。第壹,在自然和歷史領域,頭腦中的聯系將取代自然與歷史本身固有的客觀的、必然的聯系,以及用觀念建設世界的哲學;二是不關註人的實踐活動和現實生活的實際發展過程,只關註空談意識,關註自我意識想象的純粹思辨哲學;三是不能適應國家需要、群眾需要和實踐需要、不能抓住事物根源、不能說服人、不能為群眾所掌握的哲學;第四,失去了自由理性的研究、自我批判能力,哲學批判無法觸及真正的人類問題,批判無法觸及作為當代問題核心的封閉保守的哲學。可見,終結的並不是壹般意義上的所有哲學,而是遠離生活世界、不關註人的生存境遇和發展命運的非批判性哲學。哲學的終結是以危機的形式宣布傳統思辨哲學的衰落,同時呼喚批判哲學、生活哲學、實踐哲學和人學的誕生。4.獻身哲學:馬克思如何看待哲學與職業選擇的關系?馬克思不僅把哲學當作職業,而且把哲學當作事業。在《青年選擇職業的考慮》中,他有意識地將“自我完善”與“人類幸福”結合起來,認為“人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善和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達到完善”。在馬克思看來,“為人類做活動”是最完美的職業。如果壹個人只為自己工作,他可能成為著名的學者和偉大的哲學家,但他永遠不會成為偉人。總之,馬克思以哲學的方式關註現實所實現的哲學觀的變革,最終的哲學是:無情批判社會現實的“批判哲學”;關註生活世界的“人生哲學”;關註現實人的生存境遇和發展命運的“人的哲學”;改變現存世界的“實踐哲學”;不斷修正和完善自身理論的“與時俱進的哲學”;善於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的“開放哲學”。馬克思哲學解釋現實問題的方法和路徑對象的性質決定了把握對象的方法,方法影響結論。既然要真正關註現實的人的生存狀況和發展命運,就必須建立壹種合理的方法來從本質上把握現實。與古典經濟學、空想社會主義和德國古典哲學不同,馬克思拋棄了實證、外在倫理和抽象思辨的方法,關註現實的局限性,找到了把握現實的合理途徑。總的來說,馬克思用哲學方法解釋現實的方法主要包括堅持歷史尺度和價值尺度相統壹、科學方法和價值方法相統壹、整體分析和層次分析相結合、邏輯分析和歷史考察相結合、抽象分析和具體分析相結合、批判原則和建設原則相結合、歷史唯物主義。但最基本的是,馬克思在解釋現實的過程中始終把科學方法和價值方法統壹起來,關註現實的人的生存狀況和發展命運。科學方法與價值方法的統壹包含以下內容:在理論張力中註重“應該”與“存在”的辯證關系;在歷史觀方面註意人類歷史活動的規律性和目的性的辯證關系;在發展觀中註意“物”與“人”、發展與代價的辯證關系;在主體方面註重主觀能動性和客觀約束性的統壹;註意存在主義中體驗與超越的統壹;在思維維度上註意“客體意識”和“自我意識”的統壹。馬克思哲學解釋實際問題的具體方法和路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判斷歷史方位:通過判斷“歷史方位”來把握和解讀現實,首先要科學判斷歷史方位。馬克思從社會歷史發展的三種形態與人類歷史發展的三個階段的關系中科學地判斷歷史方位,從而把握現實。人類歷史發展有三個階段:人的依賴——物質依賴——自由人格。與“社會歷史發展”三形態理論相對應的是“人類歷史發展”三階段理論。馬克思在考察生產力發展與人的發展的關系時,總是把人放在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中,特別是放在壹定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下,同時把經濟活動、經濟關系和生產力的發展上升到人的高度。馬克思將人類歷史劃分為三個階段,其實質是將現實的人置於歷史發展進程中,從歷史發展階段中把握現實的人的發展取向。2.捕捉時代問題:通過“捕捉問題”來把握現實馬克思通過準確捕捉時代和現實的根本問題來把握現實。馬克思立足於現實的資本主義社會和事物,通過對人的獨立性的分析,著重探討了以下幾個基本問題。資本(物)奴役勞動(人)。馬克思不僅是資本邏輯的追隨者,而且是資本邏輯的深刻批判者和生活邏輯的堅定重構者。馬克思深刻分析了現實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揭示了利潤至上構成了資本主義壹切矛盾的總根源。馬克思分別從歷史角度和價值角度看到了資本的雙重作用:就積極作用而言,資本是“壹本關於人的本質力量的打開的書”;就負面效應而言,資本的本性是貪婪的。“死資本步調壹致,對真實的個人活動漠不關心”。其結果是,正如不斷增長的資本使農村從屬於城市壹樣,它使未開化半開化的國家從屬於文明國家,使農民民族從屬於資產階級民族,使東方從屬於西方。壹句話,資本“按照自己的樣子給自己創造了壹個世界”。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全盤批判的合理性,恰恰在於資本主義把對金錢和物質利益的追求變成了人類的主要動力和唯壹目標,直到資本拜物教出現,資本(物)支配勞動(人)。勞動異化及其解放。揭露現實世界中人的自我異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壹個主題。馬克思對人的自我異化的分析體現在他的異化勞動理論中。馬克思用異化的概念來分析社會關系,把它與私有制的統治及其產生的社會制度聯系起來,用異化勞動的概念從四個基本層面來分析工人階級的悲慘現實:工人被自己的勞動產品異化;工人脫離了自己的生產活動;人與自己的階級本質相異化;人與人之間是疏遠的。馬克思認為異化的根源在於分工和私有制的相互作用,所以他主張通過積極的社會實踐來揚棄異化。在這裏,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實質上是從倫理和價值維度對資本主義社會現實的集中批判。3.揭露“世俗基礎”:通過揭露“世俗基礎”來把握現實,解讀現實必須揭示現實問題的世俗基礎。那麽,上述基本面問題的世俗基礎是什麽?這是馬克思對實際問題解釋的進壹步深化。馬克思從現實的人出發,運用從具體到抽象的方法,揭示了物質生產和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從而對當代鬥爭作出了與時俱進的自我闡述。從現實的人出發,首先要從現實中看人。馬克思從現實的人出發,揭示了現實問題的世俗基礎。在馬克思看來,現實的人包含三個基本含義:活著的個人是人的自然需要;從事物質生產;社會和物質生活條件。這其實是在肯定“人的自然需要”、“感性活動”和“社會物質條件”的首要意義,以此來理解現實問題的世俗基礎。這實際上意味著馬克思試圖從人與自然的關系(人通過物質生產滿足人的自然需要)和人與人的關系(人在生產中形成的生產關系)來揭示現實問題的世俗基礎。從物質生產出發,從物質生產(生產什麽,怎樣生產)中深刻揭示現實問題的世俗基礎和歷史的發源地。歷史唯物主義是關於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科學。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既反對以抽象思辨的方式把握現實,也反對以日常經驗的實證方式把握現實,主張從物質生產方式出發把握現實問題的歷史基礎和世俗基礎。馬克思通過揭示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深化了對資本主義現實社會存在的根本問題的認識。
  • 上一篇:如何利用工業大數據推動制造業轉型
  • 下一篇:孫祿堂(《孫祿堂武功錄》)出生在哪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