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特殊的地理、氣候、土壤、歷史等積澱的品牌,很多村落或村落聚落都擁有某種類型的特色農業產業資源,如成都三生花鄉的“胡阿祥農具、幸福梅林、蔣家菜地、東裏菊園、荷塘月色”五朵金花,各地各種類型的桃花村、梨花村、南瓜村等。
發展重點:整合土地,大面積種植,豐富種植品種;拓展、完善和提升農業旅遊服務的內涵和服務功能;制定完整的品牌營銷策略,打造地方農業產業資源旅遊品牌。
2.科學、現代、工業化農業村
這類村壹般都有現代農業園區,包括設施農業、采摘農業、水產養殖、果蔬種植加工、花卉苗木培育等。現代農業園區作為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重要調整形式,不僅實現高科技生產和旅遊發展,還肩負著帶動周邊地區、促進經濟發展的使命。目前,每個城市周圍至少有壹個高科技觀光園。先是發展現代農業,最後觀光農業、休閑農業成為主要模式。
發展重點:控制現代農業園區數量,重點發展有潛力、特色鮮明的農業園區,做精項目;優化項目結構,註重旅遊產品創新;做好開發前的調查,進行科學的旅遊規劃,避免項目重復建設、功能雷同的問題,造成項目之間的惡性競爭;根據季節的變化改變旅遊項目。
3.民族和民俗旅遊村、村莊和部落
民俗型鄉村旅遊具有文化原創性、參與性、純樸性和濃郁的民俗風情等特點,其獨特的民族民俗、建築風格、飲食習慣、服飾特色、農業景觀和農業活動等為民俗旅遊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民俗旅遊開發資源豐富,特色鮮明,具有強烈的地域和民族個性,發展優勢明顯。同時,由於投資少、見效快,逐漸成為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旅遊亮點,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國內外遊客的推崇。開發民族民俗村也是壹種新的投資方式。
開發重點:就地保護民俗旅遊資源,因地制宜,保持個性,走進百姓,引導活動,形成品牌。
4、特色旅遊商品、工藝品、民俗紀念品加工特色村。
手工業體現了壹種鄉土藝術,提倡就地取材、就地集市、就地鑒賞,比如年畫村、泥塑村、剪紙村等等。四川綿竹有個年畫村,墻上畫著年畫。像這樣的地方,其實已經形成了專業村,國內也有很多這樣的專業村。比如寶雞的泥塑村年銷售額6000萬,張家口壹個剪紙村年銷售額3000多萬。這樣的手工藝發展過程,既保存了鄉村文化,傳承了鄉村文化,又形成了新的創造。
發展重點: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深挖文化內涵,前店後坊、居住區、商業區相結合的作坊社區發展模式,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帶動的村落。
5.依托著名景點/目的地的接待服務型村落。
知名景點的巨大吸引力,從資源和市場上為區域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憑借這壹優勢,周邊村莊往往成為鄉村旅遊的優先發展區域。景區周邊的村落與景區本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文脈、地理脈絡、社會經濟上具有區域壹致性,為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了相對良好的公共基礎。同時,依托知名景區/目的地發展接待服務型村落,既有村落自身經濟發展的主觀需求,也有景區開放休閑的客觀需求。近年來,我國“黃金周”景區擁堵現象充分暴露了封閉景區的弊端,景區與周邊村莊協調發展成為必然趨勢。知名景區優美的自然景觀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加上周圍寧靜的田園風情,實現了鄉村與景區的雙贏,促進了區域旅遊業的發展。
開發重點:依托知名景區/目的地的接待型鄉村開發,應在與景區品牌理念深度匹配的基礎上進行,根據客源市場和自身特點開發深度鄉村體驗產品,充分調動吃、住、行、購、娛六大旅遊要素,充分詮釋鄉村風情。讓開放的鄉村體驗與封閉的景區觀光形成鮮明對比,依托景區潮流,走我們自己的特色鄉村旅遊發展道路。
6.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古建築和古村落
古村落是指民國以前修建的村落,保留了較大的歷史沿革,即建築環境、建築風格、村落選址變化不大,具有獨特的民俗風情。雖然經歷了很長時間,但它今天仍然為人們服務。這要從安徽省的西遞村和宏村說起。現在中國大概有幾千個這樣的古村落被很好的利用了。而且這些古村落充分展示了當地的傳統文化,給客人壹種非常新鮮的感覺。
開發思路:利用古村落建築的魅力和原住民的生活吸引人氣,最終讓這些遊客在圍繞古村落建設的各種休閑體驗項目中安家消費。合理規劃、開發與保護相結合;保持原味和古色古香;保護古村落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生態;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豐富旅遊產品。
欣賞醉生夢死的鄉村,美麗的風景,了解妳生於斯長於斯的故土,關註鄉村的經濟發展、生態農業、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