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插花藝術

如何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插花藝術

在學習具有時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插花藝術和創作作品之前,學習壹些詩歌藝術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詩歌藝術的知識不僅可以豐富插花的主題表達,深化意境的創造,而且有助於建構插花的命題,使插花作品更富有詩意。特別是中國關於花的詩詞,對插花有直接的幫助,以花傳情、以物傳情的思路和主題表達方法,值得插花人深入研究和借鑒(圖1)。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與繪畫中國傳統插花藝術在立意、造型、用色等方面基本遵循中國繪畫理論的原則和規律。比如,中國的繪畫理論和美學思想,非常註重表現對象的生命力和內在氣質,不滿足於造型,而是強調以形傳神、以景抒情、以物寫心的藝術境界,追求“奇思妙想”、情景交融、形神兼備。中國傳統插花也以此為最高藝術追求,不僅要求花材結合的形式美,還要求花的圖案美,通過花材的自然美和象征意義表現內在的韻味美(圖2)。插花與繪畫藝術具有相同的美學原則、藝術語言和藝術追求;不同的是,繪畫是在二維空間描繪形象,而插花是在三維空間創造形象,類似於雕塑、盆景,具有三維空間的實體性。中國插花的藝術風格也深受中國繪畫意蘊和風格的影響。所以學習插花,尤其是中國插花藝術,認真學習繪畫知識和理論是非常必要的。繪畫可以用於插花的構圖。先畫出造型,再根據畫插入,這樣可以更準確地把握造型與花枝的協調性,更好地理解插花與繪畫藝術的親緣關系。

中國傳統的插花藝術和色彩豐富的植物是多姿多彩的,不同的花有不同的顏色和特點,能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和想象。季節的變化和植物本身的新陳代謝會產生不同的顏色:花不斷從萌芽到枯萎,葉不斷從新芽到枯葉。壹般來說,花剛開的時候是豐富而鮮艷的,後來顏色逐漸變淡,最後失去了原來美麗的顏色;葉子剛開始是嫩綠色帶鵝黃色,後來逐漸變成深綠色,生長末期變黃;水果也是。花卉的這壹生理特性為插花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無論是中國畫還是中國插花,和諧都是色彩表達和運用中的重要原則。正如清代著名畫家放勛所說,“設色不難於深淺,難在調和色彩。和諧是生動的,否則,畫就沒有生氣了。”中國傳統插花遵循中國繪畫理論的原則和規律,追求典雅清新,註重色彩的象征性和表意性。色彩以其獨特的“雅”而獨樹壹幟,起到了以色傳情的作用,給人以醒目而強烈的愉悅感。

中國風探討不同時代的插花有不同的風格,盲目照搬是不可取的。在創作插花時,既要繼承傳統插花風格,又要註入當代設計元素,形成中國獨特的現代插花風格。無論是用舊木桶還是CD架,同樣的電器可以有不同的“身份”,保守和時尚其實只在壹線之間。分寸的把握在於品味。作為插花的創作者,不能只停留在現代人的感受上,更要積極研究歷史文化,把我們的國粹壹壹挖掘出來。中國現代插花藝術是什麽風格?有什麽特點?什麽是中國風?作者認為中國風應該是基於中國文化和東方生活方式,符合全球經濟發展趨勢的整體形象。挖掘中國文化的精髓,順應世界發展的審美設計趨勢,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環境,是塑造中國風格的關鍵。作為現代的中國,除了傳承歷史文化,還應該吸收外國好的新事物,展現新的形態。現在的中國是面向世界的中國,插花作品的受眾不僅是中國人,還有外國人。在中西文化交融的過程中,加入中國元素逐漸成為壹種趨勢,不同視覺效果的中國元素在插花的應用中也帶來了不同的認知。在許多插花表演中,許多花藝師將中國元素融入到他們的插花創作中,如中國紅和藤編組形等。中國元素的生動運用給插花界帶來了壹股新風。比如這幅《西關映象》的插花作品,在古老的文化背景中隱藏著時尚元素,帶著歲月的痕跡,悄然將古典與現代融為壹體(圖3)。如果說西式插花曾經是精致生活的象征,那麽中式插花因為新東方的古典優雅和靜謐深遠的哲學,現在更有味道。“中國風”不是中國元素的簡單拼貼,而是觸動中國人心靈的中國精神和中國活力的體現。它與符號、時尚無關,但與中國人的精神起源和現實密切相關。任何藝術風格的形成都受到當地人民的地理環境、歷史傳統、文化素質、民族性格和風俗習慣的影響和制約。如果在創作中失去了這些特色,就不可能或不可能弘揚民族精神和地方特色,自然也就不會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不會受到海外觀眾的重視。那麽現代中式插花應該怎麽做呢?就是先立足自己,再充分整合有利因素。因此,當前的插花創作要形成自己的風格,自己的民族風格,擺脫洋味,杜絕洋味現象。首先要提高認識,了解什麽是模仿,什麽是創新,如何繼承和發展。壹定要認識和學習民族傳統文化,認真學習中國古典插花藝術,模仿不是創新,創新壹定要有根,但是是本地的(當地人)。只有植根於本土文化,受到中華優秀文化的熏陶,才能吸收營養,形成動力,認真借鑒外來藝術的長處,取長補短,消化吸收,融會貫通,才能真正做到學而不泥,創新從新開始;只有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才能逐步形成中國現代插花藝術的風格和特色,開辟出既有中國民族特色又具有現代性的中國插花新體系。

中國風的確立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舉世矚目,這是插花藝術形成中國風的良好契機。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內容,但遺憾的是,在目前的插花展中,我們只能看到壹些閃爍著中國元素的作品,沒有形成統壹的中國風格。如何將傳統插花中的中國元素與現代插花設計相結合是壹個重要的課題。中國元素的應用也要順應時代的大趨勢。如果結合不好,就容易流於象征和表面。現代插花設計中體現中國元素最常見的方式有:演變、搭配、個性化。簡單來說就是中西合璧,現代與古典的融合。彈老調,唱新聲。現在藝術創作進入了壹個分化的時代,插花作品的設計也要體現個性。但在應用中國元素的過程中,往往過於* * *性,導致缺乏個性。比如中國的元素有紅燈籠,京劇臉譜,龍,旗袍,中國功夫,中國紅。但其實中國的元素遠不止這些。它們的內涵非常深刻和廣泛,它們的表現形式也不局限於具體的符號,不僅僅是表面的、視覺的形式。中國元素的精髓在於符合中華民族的內心情感和文化認同。2008年奧運會舉世矚目,讓古老的中華文明受到世界的廣泛關註。中國元素在奧運會上的崛起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北京申奧標誌“太極傳”和北京2008年奧運會標誌“中國印”都體現了中國元素給當代設計領域帶來文化靈感的趨勢。中國元素在插花作品設計中的應用應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象征性的、表面的中國元素不能充分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也未必能賦予插花作品真正的“靈魂”。畢竟這些元素不應該僅僅體現在插花作品的外觀上,而是能讓人在插花創作和欣賞的全過程中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存在。在設計過程中,中國元素不需要刻意強調,更不需要本末倒置,為了“象征”而貼標簽。有些符號可以用,但不要牽強插花作品中的“中國元素”或“民族特色”不能刻意追求甚至拘泥於作品的外觀,而應該是設計者對民族文化理解的自然表達。如作品《誇父追日》是傳統民俗與現代花藝的巧妙結合,作品采用簡約的框架,以紅色為主,花卉、樹枝等元素相結合,表現出“誇父追日”的意境,令人遐想。結構簡潔,主題突出,用現代插花詮釋中國傳統民俗(圖4)。

  • 上一篇:關於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調研報告
  • 下一篇:孟珙鎮簡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