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的哲學規律和哲學體系結構”解讀
這是網易社區北京宗教信仰版關於中國古代是否有哲學的討論,匆忙寫的帖子不壹定很嚴謹,但旨在說中國古代不僅有哲學,而且有獨特的哲學和哲學體系。老子思想中的哲學博大精深,境界崇高,用詞精煉,用詞矛盾,形而上共存。老子思想的哲學體系及其層次是由宇宙、人生、政治等方面構成的。他的深刻還在於他的光明精神、價值觀及其對中國文化的深遠影響。
由於本人水平的限制,對其的整理或挖掘還比較膚淺,可能無法展現老子思想的哲學體系或架構的全貌,也可能不夠嚴謹,但僅僅粗略梳理壹下,其體系的框架已顯露端倪,氣勢磅礴,足見其思想的哲學思想博大精深、厚重崇高。
作者還將老子的哲學思想與西方早期哲學思想進行了比較和論述,並探討了其現實意義和價值。詳情請參考網友。
Wnxieh68(艾陶博)
——(2002-12-1710:55:57),
——————————老子思想的哲學法則與哲學體系框架(1)
中國文化應該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壹。她的基本風格不是世俗的。在研究宇宙這樣的大問題時,她往往以生活實踐為出發點,以自己的身心實踐為出發點進行反思。通過對身心體驗的觀察,她獲得了某種開悟,而在領悟之後,或者說知道它在哪裏才是真理。中華文化經典(這兩個詞組成的詞匯是這樣解釋的,經典是有序的排列,而經典是壹種方法,壹種規則。這也是我們之前對文化理論的分類或劃分。)比如老子的《道德經》,雖然字數不多,但內涵深遠,有無群的魅力。這部經典被美國學者蒲克明肯定為未來世界的知名著作。短短5000字,涵蓋了整個宇宙和人生的大智慧。可惜老子能用五千字解釋整個宇宙的起源,宇宙的生成,宇宙的運動,以及很多人生政治的哲學思想。
壹、老子思想的哲學法則——“自然”
老子說:“人應隨地,地應隨天,天應隨道,道應自然。”道是萬物創造的根本,所以人、地、天都要修行道,但道不是隨意的,為所欲為的。她還必須以自然為法則。這並不是說“道”上就有自然的東西,要走大道。“自然”就是自然,這是自然的意思,應該理解為道的精神。它是道的所有特征中最重要的部分,或者說是最主要的部分。意思是“道之尊,德之可貴,夫妻之緣,常自然。”換句話說,道與德之所以被萬物所推崇,是因為它們總是向自然學習。道與德的價值在於自然,不向自然學習就失去了價值。老子的思想是以道為基礎的,但他的思想是以“自然”二字為基礎的。
他的人生哲學、政治思想和哲學都是以自然為基礎的,他的宇宙觀也是以自然為基礎的。所以,如果我們把老子的哲學描述為“自然哲學”,是比較恰當的。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老子思想的哲學概念是“自然”,老子思想的哲學規律也是“自然”。老子的思想體現在人生哲學上,就是無欲——無私,無為——無爭。前者是修身的根本,後者是待人接物的原則。因為沒有欲望,所以可以滿足,因為可以謙虛。知足者常樂,謙虛者受益。“不是因為其無私惡,所以能私。”“因為無可爭辯,所以世界無法與之抗衡。”無私能使妳私,不爭則無爭。都是基於自然的結果,這和道德遵循“自然”、“萬物皆尊貴”是壹樣的。無私——無欲無求——無爭,還表現在“聖人無常,以民之心為心。”所謂無常,就是無私。如果妳是管理者或者統治者,妳既然大公無私,當然會以民心為心。如果用現在的概念,就是民主的核心,也就是民主的理念。難怪有人在評論《道德經》時說,那是民主國家對理念和法律的運用。但對老子來說,只是“自然”,順其自然而已。“教而無字,則壹事無成。”。管理者的目標是“還原每個人做過的事,幫助萬物的本性”。他怎麽能為自己做任何事?為什麽“我無所作為,民自造”的管理者要有前途?自然無為的結果就是“成功了我自然。”無論面對自然、人生、政治、修身養性,老子的思想都是以自然為基礎的。所以從哲學的角度來說,老子思想的哲學概念是“自然”,老子思想的哲學規律是“自然”,都是以“自然”為基礎的。“自然”是老子思想和理論的精神。
二、老子思想的哲學性質和框架
在中國先秦諸子中,老子的思想論述了所有的哲學問題,最具系統性和哲學層面。我很贊同劉洋的觀點,“在百家爭鳴的思想中,說實話,基本上都有壹種把政治和學術結合起來的傾向,或者說百家爭鳴的思想和政治思想密切相關,或者說當時所有的哲學家都有把政治和學術結合起來的願望。”應該說,那個時期是中國學術思想發達的黃金時代。而各個學派所重視的問題,大多集中在政治謀略、縱橫謀略、人生修養等現實或直接面臨的問題上。,而且關於宇宙的討論也不多。只有道家研究人生和政治問題,然後更多的談宇宙的各種問題,同時有更深刻的探討。以至於他那種受當時政治環境影響的小國寡民思想,成了他思想理論中的點綴。因為宇宙論是老子思想的基礎,所以老子的思想相對來說比儒墨名法更大氣。
下面對老子的哲學思想及其哲學體系做壹些評價。首先必須說明,老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不是作者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目前作者的水平只是驚鴻壹瞥,很難從總體上把他的思想和哲學思考的精髓描述清楚。如果有什麽不當或者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那壹定是作者自身水平造成的。請批評指正。
1,老子的宇宙哲學
老子的宇宙觀思想大致可以分為宇宙的起源、宇宙的生成、宇宙的運動或變化等等。
1),宇宙的起源:
宇宙論是老子哲學的基礎,宇宙的起源是宇宙論的中心,所以老子的整個哲學完全在於這個起源。
關於宇宙的起源,西方哲學家通過壹些物質來解釋。因為太具體或者太個別,往往無法面面俱到,貫穿始終(我就不細說了)。老子拋棄了這些表面的東西(如水、火、風、數字、原子等。)以無上的智慧,把道作為宇宙的本原。老子的這壹偉大發現,就是世間萬物創造的普遍原理或原理。
請看老子的論述:“物和而生,自然而生。孤獨不安,獨立而不改,周而不危,可為天下之母。不知其名,字曰:“道。”(第二十五章)
“路,不管用不用。它深如萬物之祖。——不知道是誰的兒子,像皇帝。”(第四章)道作為宇宙的本源,作為天地萬物創造的總原則,自然不同於天地萬物。天地萬物都是物或物,可以稱為“存在”,而道不是物或物,而是形而上的存在,必須稱為“無”。
這裏的“有”和“無”是“道之用”或“道之體”。如果要討論它的層次,老子說:“世間萬物皆生而有之,萬物皆生而無之”。(第四十章)無是道,但這個“無”是指具體事物的“有”,而不是等於零的數學概念。天地萬物皆生的普遍原理怎麽可能等於零?
道既不是實體也不是空的,她的狀態是“無形無象”。道當然是“不看,不聽,不學。”(第14章)她是以壹種“只有恍惚”的狀態存在的,“混事”指的是道的渾渾噩噩的狀態。
道還是超越空間超越時間的存在,沒有生與死,也沒有大小與寬度。莊子曾說:“太極之前,不高,六極之下,不深。是天生的,不長,但長在古代,不老。”永無止境的創造狀態,就是“獨立無變,自由無險”。
當然,道是壹種超越時空的形而上存在。當然不能用感知來驗證,也就是說,不能用語言來表達。所以老子的書是開明的:“道可為道,而為不凡。”雖然現在要分析,但也不能明確說明是什麽。對道的真正理解,也必然在於理解“渾成”或“恍惚”這兩個字的意境或意趣。為了理解其超越時空的特性,理解道既不十分困難,也不容易。道理就是這麽簡單,但要得道卻不是那麽容易,那麽簡單。
————————————————————————————
第二篇:從老子哲學中的“本體論”看老子的哲學思想——讀《老子》
壹提到本體論,就和西方傳統意義上的哲學有關。這裏談“老子哲學”,壹方面肯定了西方傳統意義上的哲學在中國歷史上的存在;另壹方面,引用本體論說明它與西方哲學中的本體論並不完全相同。所以,中國所謂的哲學,並不完全等同於西方傳統意義上的哲學。在我的印象中,西方哲學壹般由兩部分組成,即本體論和認識論,即世界的起源和從中認識世界的方法。他們首先要回答的是,世界上的各種事物是由什麽產生的。“希臘七大自由”之壹的泰勒斯認為,水是原始元素,萬物生於水,又歸於水。中國歷史上的哲學思想更多地關註人生和政治問題,這僅限於倫理學領域。老子哲學與中國其他哲學的區別就在於突破了這種局限,把思考的範圍從生命擴展到整個宇宙。那麽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呢?這就涉及到老子哲學思想中的本體論。
第壹,老子哲學的本體論
“道生壹,命生二,命生三,命生萬物。”《老子》第四十二章提出“道”是萬物之本,這是老子哲學思想中最重要的範疇,也是老子哲學本體論中最重要的概念。那麽道是什麽?“事物是混合的,天生的。孤獨而不安,獨立而不改,走來走去無危險,可天地之母不知其名,是個強詞奪理的詞。”縱觀全篇,對“道”的描述體現了道的以下特點。
(1)道既不是物質的,也不是精神的。第壹章是“道可為道,而為不凡。”它給陶蒙上了壹層神秘的面紗。“用它的方式,還是不行。和萬物之祖壹樣深刻。”指出作為萬物之根的“道”體是虛空的。為什麽道是無形的?因為道如果是有形的,那壹定是存在於特定時空的具體的東西,會有生滅的變化。這就是與“世間萬物皆生而有之,萬物皆生而無”的“無”的矛盾。道雖然不是物質的,也不是精神的,但它是存在的。其中有意象,有事物,有本質,有信仰,所有這些都表明明道是壹個真實的存在。總之,道具有宇宙固有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物質和精神抵抗行動和變化的動能。
(2)道雖然生老病死不變,但也不是壹成不變的。相反,它與其他本體論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可變性。比如巴門尼德的“存在”是唯壹的、絕對的、不可改變的。“獨而不變”的“道”在唯壹性和絕對性上是壹致的,不會隨著外屋的消失而消失,也不會因外力而改變。但同時,“道”又是“無危而行”,它的運動導致了世間萬物的運動和變化以及在運動和變化中的消滅。
(3)道的變化不是混亂的,而是遵循壹個普遍規律的。除了描述真正意義上的道,書中很多地方提到的道都是指有規律的道。“反道而動”,老子認為自然界事物的運動和變化遵循著壹些規律,其中之壹就是“反”:事物向相反的方向運動。“悲哀!祝福取決於;伏羲!”“禍在後頭”是指事物的發展遵循對立轉化的規律;走來走去沒有危險”也指出了圓周運動的規律。
(4)“反道運動”中的“反”也可以理解為“歸”,是“歸”的意思,宇宙萬物的發展最終回到了原點。第十六章說“宇宙萬物歸本”,意思是宇宙萬物源於道,最終歸道。這和泰勒斯認為萬物生於水又回歸水的觀點類似。
二、老子哲學的方法論
以上是對老子哲學本體論的簡單總結。它和老子的哲學有什麽關系?西方哲學家的哲學思想往往從本體論出發得到壹個體系,主觀上認為至少希望得到壹個完整的體系,通過這個體系可以解釋宇宙中的壹切現象。
首先,道產生萬物,是自然最初的發起者。萬物的生長發育,都是道的潛力的體現。那麽我們認識世界最重要的就是認清道,身道就成了人生和社會的最高境界。大道是永恒的超越,具有現實的品格,因為它存在於世間萬物之中。它引導人們通過修道的各種努力來改造失去的社會生活,使人類逐漸達到大道的終極理想,這才是道教尊道賢德的真正目的。因此,道教不是純粹的被動,它對現實生活有著強烈的人文關懷,但關懷的目的和方式與儒家不同。但因為道既不是物質的,也不是精神的,而是壹種“虛無”,所以很難把握。因此,不同的人對道的態度也不同:“上士聞道而勤;中士聽說,活下來就是死;下士聽了笑了。另壹方面,道的獨特性和絕對性使體道成為可能,而不是永遠不可能。
其次,在世俗的世界裏,我們應該如何修煉道?這是由道的特性決定的。道的運動和變化使世界多姿多彩,同時道的規律性又使看似混沌的世界內部有了規律,給我們認識世界帶來了便利。第壹,道的作用使萬物在對立的情境中交替反復變化。所以我們觀察事物,不僅要看其積極的壹面,也要看其消極的壹面。只有兼顧兩方面,才能對壹個事物有全面的認識。老子不僅提醒我們要註意對對立面的觀察,他甚至認為如果能堅持對立面,會比正面有更好的效果。“了解男性,留住女性,...知其白,守其恥,……”表達的觀點和普通人不壹樣,普通人要勇敢,要爭第壹;而老子則希望人們保留女性,並采取後方。在對立面的相互轉化過程中,老子強調事物由反面向正面的轉化:“欲取之,必先固之;想變弱,就要變強;要廢就要鞏固;想拿就要給;意思是攻擊明。“壹言以蔽之,道的運動和發展就是向對立面的轉化,也就是說,它在向相反的方向前進。當道作用於事物時,事物也遵循這壹變化規律。所以我們在理解事物發展的時候,要把握這個規律。第二,道的發展雖然是對立面的相互轉化,但最終還是回歸道。所以它作用的東西也是發展的,遵循返本的規律。老子認為“歸根到底是靜”,即事物的根源是壹種虛靜的狀態,所以我們在認識世界的時候必須堅持虛靜,才能符合道,避免擾攘紛爭。老子哲學中非常重要的“無為”思想就是由此而得。”什麽都不做”意味著保持沈默。只有這樣,才能正確把握道的規律和作用,做到“無所不用其極”。第三,道作用於人時,謂之德。既然道是人生和社會的最高境界,我們就沒有理由對它視而不見。這就是“萬物尊道為德”的道理。社會壹切現象也遵循道的規律:“大道廢而有仁義;智慧帶著極大的謬誤出來;六父母不和,有孝心;國家大亂,有忠臣。“這說明對立雙方是相互依存的;”宋全,廢直,王全,我們新,得越少越糊塗。“它體現了對立面相互轉化的規律;等壹下。
第三,比較老子哲學和西方哲學。
第壹,老子哲學的宗旨與西方哲學家不同。如前所述,西方傳統哲學家希望建立壹個完整的體系來解釋宇宙中的所有現象,這樣他們的缺點就很容易被發現,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壹種理論能夠解釋宇宙中的所有現象。雖然老子哲學與中國其他哲學思想相比,已經上升到整個宇宙,但重點仍然是追求壹種理想人格和理想社會。
第二,老子的思想雖然也是從本體論出發的認識論,但是從壹個從本體論邏輯派生出來的哲學體系中獲得認識論,這與西方哲學是不同的。在老子的思想中,經驗的判斷更重要。比如壹個事物是否符合道,不是以道的定義來檢驗,而是以它在經驗世界中是否成立來檢驗,因為道沒有具體的規定和特征。
第三,老子獲得本體的方法不同於西方傳統哲學家。《老子》第壹章改講“道可為道,而為非凡”,這裏區分了兩種不同的道:非凡道和恒常道。所以,老子不是從壹系列經驗事實中抽象出來的,而是來源於超越時空和具體形式的具體事實。
總之,老子的道家學說已經超越了把壹種特定的物質形態作為世界萬物的母體,把有限的實在作為宇宙的本原,以思辨的方式描述宇宙的演化的各種理論形態,在中國哲學史上第壹次系統地論述了形而上的本體論。自老子以來,“道”上升為最高的哲學範疇,這不僅是“道”含義的重大變化,也是中國哲學發展進程中的壹個根本性突破,即老子哲學開創了中國古代本體論思想,提出並構建了中國哲學史上第壹個本體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