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的課堂氣氛對課堂教育教學至關重要。生物是壹門實驗學科,教材中大量的實驗、觀察、運算、思考、探索,意味著在生物學習過程中獲取生物知識,需要動手動腦。初中生活潑好奇。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能極大激發學生學習生命科學知識的興趣。
比如在“鳥類繁殖與發育”的教學中,我采用學生作為老師的角色來組織觀察雞蛋結構的教學。要求學生在課前準備好所有用到的材料,包括水煮蛋和水煮蛋。在課堂上,請壹名學生打開煮雞蛋解釋各部分的結構名稱,讓另壹名學生打開生雞蛋了解胚盤、臍帶等結構,最後讓學生討論總結各部分的功能。
又如:在講授“認識生物多樣性”這壹章時,我在教學組織過程中,充分利用學校的自然條件,讓學生走出教室,走進自然,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認識生物物種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這種教學安排既讓學生主動參與,又讓學生學會如何收集、篩選和利用信息。這比老師教,學生收有用得多,妳可以在實踐活動中掌握真正的技能和能力。實踐證明,壹節課下來,學生在欣賞自然風光中掌握了應該學習的知識,也就是在快樂中達到求知的目的。
教師刻意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學習過程中動起來,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動手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第二,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每壹個環節,讓學生活在課堂裏。為了讓課堂真正活起來,課前必須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設計或創造盡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習活起來。只有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讓課堂真正活起來。
比如在食物鏈的教學中,老師先用“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巴”這句諺語把學生直接帶到食物鏈的教學中,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尤其是基礎差的學生,覺得原來食物鏈這麽簡單,我也能學會,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在生態系統的教學中,老師用兩個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實例,如大雁南飛、蜜蜂翩翩起舞,將學生引入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更別說全班同學的學習興趣有多高了。在生活細節中尋找閃光點,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引導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關註,讓學生感到新奇有趣,以快樂的心態進入新的課堂。
在教學中,教師采用了豐富的教學方法,如靈活運用多媒體課件、動畫制作、講故事等。,讓課堂真正活起來。許多中學生對生物課感興趣,因為它們是關於活生生的生命或與其密切相關的生理過程。他們希望老師能帶領他們在生物的海洋中暢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進入課堂,多媒體的應用不僅豐富了學科知識,而且促進和提高了教學效率。借助多媒體,壹些枯燥、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具體,激發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對於沒有電腦等設備的學校,老師可以用自制的圖片和模型進行模擬。總之,不管用什麽方法,只要教師善於動手和思考,就有可能調動學生的動手和思考,讓課堂真正活起來。
與以往相比,生物新課程的理念發生了顯著變化,提出了四個課程理念:壹是提高生物科學素質;二是面向全體學生;三是倡導探究性學習;四是註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新課程四大理念的實現是壹個統壹的整體,需要師生的合作。例如,在食物鏈部分,讓學生閱讀課本,總結食物鏈是什麽,它的特點是什麽。然後在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分組討論。最後讓各組代表發言總結,由其他組補充。就這樣,經過壹系列的學生活動,同學們也徹底了解了食物鏈,然後通過壹個很實際的生活問題“大家中午都吃了什麽食物?”根據中午吃的食物寫出相應的食物鏈。“這個問題既是對所有學生生物素養的測試,也很自然地把問題引向了美食網。這種教學不僅教會了學生學習的方法,也教會了學生學以致用。第三,教學中充分利用實驗,讓學生動起來。
人們的認識遵循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的辯證統壹。初中生有壹定的知識積累和經驗基礎。只要教師加以引導和運用,它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教師的教育目標有著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雖然有壹定的知識積累和經驗基礎,但由於年齡的原因,大多對事物的認識水平較低。哪怕是課本上最簡單的理論知識,對他們來說,老師的講授有時也像是“紙上談兵”。如何把書本知識的間接體驗變成學生的直接體驗?在生物教學中,教師結合相關內容進行適當的實驗,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時候不會感到厭煩。比如“植物無性繁殖在農業中的應用”這壹節的嫁接知識,不如親自給學生演示。當涉及到類似內容時,作者采用演示的方式進行教學,並安排學生課後練習,讓他們認識到知識的價值。經過學習和實踐,學生自然對生物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生物學是壹門實驗科學,教師應重視實驗教學,讓學生通過實驗增加感性認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動手能力。實驗材料要就地取材,教師要盡力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做實驗,做好實驗。包括演示實驗、分組實驗和探究實驗。對於壹些做不了的實驗,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引入多媒體技術,設計虛擬實驗。比如探索饅頭在口中變化的實驗,綠色植物利用有機物過程中的三個演示實驗等等。作者利用多媒體動畫進行模擬,使學生不僅能觀察到實驗的全過程,而且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的信息。探索種子萌發環境條件的實驗有壹個漫長的過程,也是通過課件來演示的。部分實驗生可以自己動手,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培養興趣。
比如探索魚鰭的作用,觀察魚的呼吸,在課堂上給了學生很大的自由度。教師只介紹實驗內容、目的、實驗設備並適當提出學科要求,然後讓學生根據給定的材料自己設計方案,自己進行實驗。實驗的時候因為當時的季節問題,鯽魚比較少,價格也比較貴,所以選擇了小金魚。在實驗過程中,我們發現金魚比鯽魚靈活得多。按教法在魚嘴前滴紅墨水,整杯水立刻變紅,無法觀察水進出的方向。我們做什麽呢當時老師給予了適當的指導:“可以把魚抓起來直接丟進嘴裏觀察,也可以嘗試其他方法,不傷害魚的生命。”最後各組找到相應的方法,觀察紅墨水從口腔到腮的現象。方法壹:“讓魚在沾有紅墨水的燒杯裏遊壹會兒,然後放回清水裏。”;方法二:“把魚放在桌子上的蠟盤上,因為蠟盤面積大,水淺”;方法三:“用手阻止魚遊動”;方法四:“在桌子上用綁有魚鰭的塑料片把魚攔住”;方法五:“用手抓住魚,將墨水直接滴入魚嘴”;方法六:“減水減緩魚的遊速”。並對老師介紹的方法提出了壹些建議,認為直接滴墨法過於粗暴,容易傷到小魚。另外,可以通過做壹些有趣的課外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比如讓學生“觀察螞蟻的捕食行為”“觀察澱粉顆粒”等有趣的課外實驗。第四,師生互學,激發學生上課興趣。
通過學生的預習和自己的思考,讓學生各抒己見,並通過小組討論,互相補充和修正,通過師生的總結來概括本節的教學內容。教師應以肯定和鼓勵為主。鍛煉學生說話的勇氣和語言表達、總結的能力。性格內向不敢舉手的同學要註意觀察,創造機會讓他們發言。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和總結能力。在知識歸納中,教師起引導作用,讓學生起主體作用。處理“空白”教學,也就是處理教學內容和方法,要給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給學生留有發揮的空間,不要把學生的想法局限在教學的框框裏。
通過在教學中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積極用眼、用口、用腦,在活動中激活各種感官獲取知識,讓學生在實踐和體驗中獨立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真正在課堂上學習,學習的主陣地,把課堂交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學生表演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