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大部分文化產業都是政府參與的。文化產業重點項目由政府提出,重點文化企業由政府扶持或運營。
整體文化產業起步晚,市場發育程度低,文化產業沒有健全的人才培養、流動和獎勵機制。
現行的教育體制制約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懂文化的不懂技術,學技術的鄙視人文。文化產業實力弱,規模小,管理模式落後。
中國文化產業分類新聞社
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
廣播、電視和電影服務
文化藝術服務
網絡文化服務
文化休閑娛樂服務
其他文化服務
文具、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
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銷售:建設約10個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全國性或跨區域戲劇演出劇院,形成1至2個國際知名的戲劇產業集群,為實現從演藝大國向演藝強國的跨越奠定基礎。
娛樂產業:打造5至10個產業規模大、競爭力強的娛樂品牌,使國產娛樂設備和國產原創娛樂內容占據國內市場60%以上份額。
動漫產業:力爭到2015年,動漫產業增加值突破300億元,力爭建成5至10個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國產動漫品牌和骨幹動漫企業。
遊戲產業:到2015年,遊戲產業市場收入將達到2000億元。
文化旅遊產業:使文化旅遊成為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和重要支撐。
藝術品行業:到2015年,藝術品市場總交易額將達到2000億元。
工藝美術產業:到2015年,全國工藝美術產業增加值超過6000億元,出口額超過200億美元。
文化會展業:形成3至5個覆蓋全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展會。
創意設計產業:舉辦1至2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意設計展覽和活動,支持打造3至5個世界知名的“設計之都”。
網絡文化產業:提高網絡文化產品的原創性和文化品位,進壹步提升網絡文化的核心競爭力。
數字文化服務業:形成壹批利用數字技術提供制作、傳播、營銷、推廣服務的文化服務企業,為文化產業與高新技術融合發展提供支撐。隨著文化產業競爭的日益加劇,各大文化產業企業之間的兼並、收購、整合和資本運作越來越頻繁。中國優秀的文化企業越來越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尤其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
中共中央改革辦宣傳部副部長高樹生認為,從近年來政策協調和基層調研的情況來看,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呈現出以下顯著趨勢:
第壹,中國文化資源進入大調整大整合時期。文化資源的行政分配體制已經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嚴重不相適應,不僅造成了地區封鎖,還造成了行業壟斷,最終對文化企業非常不利,表現為文化企業非常弱,同質化嚴重。對比德國的出版業,中國有579家出版社,年產值徘徊在600億左右,而貝塔斯曼2008年在德國的銷售額達到654.38+03.9億歐元。我們的產業集中度低,低到什麽程度?國內所有的圖書出版社都不如壹家外企,包括我們演藝。
因此,改革的方向應該是打破這種舊體制,讓市場機制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加基礎性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文化資源的調整和整合不是以誰的意誌為轉移,而是以市場和資本的力量推動其整合。
二是行業邊界越來越模糊,有行業整合的趨勢。以前文化細分為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三個領域。由於通信技術和手段的日益多樣化,未來將有融合的趨勢,行業界限將不再明顯。比如,隨著技術改造和規模化發展,廣電兩網即有線電視網和無線移動網將成為整合文化資源的重要平臺,電視圖書館、電視互聯網、電視報刊、電視劇場、手機電視、手機電影、手機報刊、手機圖書等新業態將會出現,所以很難說這些屬於上述哪個領域。
第三,文化、旅遊、制造業的結合越來越明顯。未來,隨著文化資源的進壹步開發,文化與旅遊的結合,即深度旅遊,必將在中國出現。同時將文化內涵或元素植入建築裝飾材料中——這種文化與制造的結合,不僅提高了產品的文化含量,也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
第四,文化產業發展從自發轉向自覺。文化體制改革將朝著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方向發展,但市場機制也有弊端。為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基地的孵化和集聚功能,需要加強規劃和調控。因此,研究制定國家文化產業發展的布局規劃勢在必行。在2012年6月5日舉行的“2012中國文化金融創新峰會”上,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司長劉玉柱表示,文化金融合作的知識已經初具規模,這對行業發展極為重要。他還透露,正在和財政部門研究財政資金支持文化金融的新模式。
截至2012和12年末,在文化部與各銀行機構合作機制下,已實現重點信貸融資項目97個,累計余額21096萬元。部委和銀行的合作推動文化產業的信貸余額達到新高。
截至2012壹季度,已有77家文化企業登陸資本市場。64家文化企業登記發行各類債券6543.8+0449.5億元,確保文化產業投融資順利發展。此外,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參與文化產業投資的基金有135只,總資金規模超過1795億元。多渠道、多形式的融資極大地拓展了文化產業的投融資體系,為文化企業選擇多元化融資提供了可靠的條件。
劉玉柱表示,將進壹步探索文化與金融結合的新規律、新渠道,拓展與各類金融機構的合作,打造文化產業金融服務全鏈條,鼓勵各類機構積極參與在建文化企業融資試點、文化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文化無形資產評估流通等工作。構建銀行、保險、證券參與的文化產業投融資全鏈條,在拓展延伸文化產業鏈的同時,暢通文化金融服務鏈條。同時,註重扶持小微企業,鼓勵民間投資、金融改革等政策的配合,依托文化金融的實施,推進文化企業的財務管理、資產評估和公司治理。投融資高潮
2012文化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各地繼續加大投資建設文化產業園;文化與資本的聯系推陳出新,文化基金還在層出不窮。展望2013,國家大力支持文化產業的宏觀政策環境不會改變,文化產業投融資高潮再現;文化與科技結合成為文化產業發展主題,期待各地出臺相關落地政策,促進新興文化業態強勁發展。金融資本與文化產業的對接進展迅速。4月27日,人民網[微博]在上交所上市,是首家在a股上市的新聞網站。此外,新華網、華聲在線、中央電視臺等50家中央和地方新聞網站也加入了改制上市的大潮。同時,從2012下半年開始,文化產業基金再次大規模設立。其中,9月份成立的中成龍騰旅遊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西部文化旅遊產業基金、Xi安曲江影視投資基金,目標規模合計202億元。資本之所以青睞文化產業,與國家宏觀層面的支持密不可分。2012年初,文化部發布《“十二五”期間文化產業倍增計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文化部門管理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現價增長率高於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壹番。黨的十八大報告再次強調“把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預計2013年這樣的宏觀政策還會延續,文化產業投融資高潮還會重現。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1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單位法人增加值13479億元,比201年增長21.96%,比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高4個百分點。我們預測,得益於宏觀層面的支持和資本的介入,文化產業在2012和2013年將繼續保持20%以上的增長。文化與科技融合,文化產業舞臺成為“主角”。多部門聯合印發《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綱要》,提出“推動傳統文化產業優化升級,重點發展演藝、工藝美術、新聞出版等行業全產業鏈,推動廣播電視網絡升級和新技術推廣”等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政策方向;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在文化消費領域,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局面:以電影產業為代表的大眾文化消費持續旺盛,無視經濟的“寒意”;但以藝術品拍賣為代表的高端文化產品消費“寒心”,未來發展有賴於實體經濟增長的恢復。2011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131億元。《十二五期間中國電影產業黃金五年發展研究報告》預計,十二五期間中國電影票房將突破300億元,影響400億元。到“十二五”末,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征求意見壹年多的《中國電影產業促進法》預計2013年初頒布。廣東省廣電局電影管理處處長黃長寧表示,在廣電這個大領域,電影將是國家從法律層面最先幫扶的行業。在促進法的推動下,2013的電影行業會有突破性的發展。與大眾文化消費的“繁榮”趨勢相比,高端文化消費明顯“冷淡”。據業內人士觀察,藝術品拍賣市場減少了三五成,拍賣成交額過億,但2012屈指可數。展望2013,由於經濟增長無法快速“回暖”,高端文化產品消費將繼續“趨冷”。湖北省博物館研究員蔡路武認為,我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正處於深度調整期,具體表現為激情回歸理性、投資與收藏統壹、發展戰略調整、信用體系進壹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