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是孩子從家庭走向社會的壹個小崗位,也是孩子走向社會的第壹步。孩子從熟悉的自由、寬松的家庭環境進入陌生、拘束的集體環境,接受集體教育,給孩子帶來壹些不適。規則意識的培養對孩子秩序感的建立和孩子的長遠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師在培養孩子個性和創造力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3-4歲兒童具有活潑、模仿、贊美、成功、自制力差的年齡特征,認知活動以具象為主,體育遊戲可以滿足。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運用情境教學有利於培養幼兒對體育遊戲的興趣和自覺遵守規則。如何在體育遊戲中培養小班孩子的規則意識?我做了以下嘗試。
壹,利用情境教學,體驗規則感
在組織幼兒體育遊戲時,往往通過各種形式的遊戲,豐富情節或營造競技氛圍,使體育器材和材料“活”起來,幼兒從“模仿學習”走向“探究學習”,從“被動運動”走向“主動運動”。布魯納曾說:“沒有壹種教學形式像情境教學那樣直觀而深刻。”情境教學法對幼兒尤為重要。因為有壹定場景的遊戲不僅有趣,還能讓孩子快速進入境界,進入角色,既有感性,加深記憶,又能提高運動興趣。良好的情感體驗和規則的自覺執行能更好地激發孩子對體育的興趣。這是孩子養成良好運動習慣的基礎,也是孩子在遊戲中獲得運動興趣的前提。
情境遊戲是壹種強調過程,忽視結果的活動。小班孩子目的性差,遊戲過程能讓孩子感受到快樂,開發潛能。例如,為了培養孩子快速躲閃和靈活反應的能力,老鷹抓小雞是壹個孩子熟悉並相當感興趣的遊戲。遊戲規則很簡單。要扮演的角色是老鷹、母雞和壹群小雞。找壹個孩子做老鷹,壹個孩子做母雞,母雞後面的孩子依次拉前面孩子的衣服尾巴,後面的孩子就是小雞。比賽開始後,老鷹必須抓小雞,母雞負責擋住老鷹。如果小雞被擋住了,有了這樣的遊戲場景,孩子可以很快融入場景,自然遵守遊戲規則。
第二,玩兒歌,觀察規則感。
用朗朗上口的童謠展示體育遊戲的規則和要領。孩子們可以邊唱邊說邊做。用童謠展示遊戲規則,從而督促孩子遵守遊戲規則,提高孩子參與體育遊戲的興趣。
例如,民間體育遊戲如《丟手帕》、《老狼幾點了》、《煙火》、《木頭腦袋》等。都很有趣味性和娛樂性,情節生動有趣,簡單易學,易於學習和傳播,而且壹般不受時間、空間、人數、年齡等條件的限制,孩子很感興趣。在學年開始時,孩子們吵鬧,奔跑,失去控制。因此,我們玩了“木頭腦袋”的遊戲來測試孩子們的站立能力。壹邊說著童謠“壹,二,三,木頭腦袋,別說話,別動”,我們就壹個姿勢站著不動,誰堅持到最後誰就贏了。簡單易學,這種方式非常適合小班的孩子。引導我們思考:什麽樣的遊戲最適合小班的孩子?我意識到有兩個關鍵詞:壹是內容要新,二是方法要簡單。用“新奇”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促進孩子的興趣;用“簡”幫助孩子盡快掌握遊戲,讓孩子有大量的時間去玩,在反復的遊戲中不斷遵守規則,改變規則。比如體育遊戲《老鷹抓小雞》,可以創作壹首兒歌:“老鷹在天上飛,小雞在地上跑,老鷹抓小雞,小雞隊排好隊,老鷹抓不到!”孩子壹邊讀兒歌壹邊玩遊戲,自然遵守遊戲規則。在躲閃和奔跑的過程中,孩子總是緊緊抓住前壹個人的衣服,所以孩子摔倒或碰撞的幾率相對減少,也不容易被“老鷹”抓住。遊戲熟悉後,讓孩子嘗試不同的角色,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更高,規則意識也不斷得到強化和發展。再比如體育遊戲“丟手帕”,可以鍛煉孩子的柔韌性和快速反應能力,促進孩子大肌肉群的發育。遊戲前我先教兒歌,因為兒歌的內容和節奏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普遍喜歡。然後以小組活動的形式,讓孩子手拉手圍成壹個大圓圈,邊唱歌邊組織遊戲。很快,孩子就掌握了遊戲玩法和規則。老師和孩子壹起做遊戲,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孩子玩得很開心。
第三,重視遊戲評價,強化規則意識
小班的孩子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賞識教育尤為重要。所以,在每次遊戲結束後的評價過程中,老師要鼓勵孩子,比如“XX孩子認真鍛煉,能遵守遊戲規則,認真完成老師要求的每壹個練習,很棒。”除了語言評價,妳還可以使用非語言評價。壹個微笑,壹個擁抱,甚至壹個眼神,都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肯定和鼓勵的話語,既能沖淡孩子的挫敗感,又能保持孩子對後續活動成功的期待。在這種充滿愛的氛圍中,孩子們和老師壹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壹起克服困難和挫折。
其次,在培養小班幼兒秩序感的問題上,我覺得應該反思日本幼兒園和浙江安吉幼兒園的教育。為什麽日本幼兒園可以在狹窄甚至狹小的過道裏完成體育鍛煉,而孩子只需要壹個手勢和壹個口令就知道要完成什麽?浙江安吉幼兒園戶外運動活動結束後,孩子們可以有條不紊地整理自己的體育用品。這種秩序感不是壹朝壹夕可以培養出來的。我們需要做的是把需求變成支持。我們不規定不讓孩子做這個做那個,而是在安全的基礎上,放開支持孩子的活動,比如打包運動器材。老師會擔心孩子小,其實孩子是快樂的。如果他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投入其中,秩序感自然會形成。所以有時候這種秩序感不是妳教給孩子的,而是孩子在活動中養成的習慣。
規則意識的培養不可能壹蹴而就,需要長期的堅持,需要幼兒園、社會、家庭的配合。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教師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制定適當的規則和要求,讓孩子在不逾越底線的情況下生活和玩耍。在和諧的秩序中,積極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兒童良好人格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