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的壹天,我受壹個朋友的邀請,去參觀他在鄉下的“農場體驗——休閑娛樂”。
七月有火,酷熱難耐。那天早上,藍天上沒有壹絲雲彩,烈日炙烤著大地。當我坐在車裏向前看的時候,懸浮在車前水泥路上的空氣,在烈日的照射下,出現了壹個亮白色的光暈,路兩邊的泥土也被烈日烤焦了...
當我們到達時,已經是中午了。壹下車,兩個意想不到的場景映入眼簾,讓我大吃壹驚:
在壹片稻田裏,金黃色的水稻躺在田裏。幾個遊客戴著草帽,揮舞著壹把弧形的鐮刀(我家鄉叫鐮刀),鐮刀口呈鋸齒狀,底部很寬,向頂部逐漸變窄。他們正在收割水稻。他們的額頭和臉像雨,有的順著下巴尖往下流,有的直接從額頭滴到地裏...
在另壹塊被烈日“曬”水的水田旁,壹把把秧苗不規則地散落著。幾個美女在烈日下卷起褲腿,光著腳彎腰,手裏捧著壹把苗(我老家叫苗柄),然後種在泥地裏。
在他們面前,壹排排青翠的秧苗歪歪斜斜地立在水中,有的因為插得不牢,漂浮在水面上。他們的衣服已經完全被汗水濕透,單薄的衣服貼在背上...
原來這是壹個有心老板為了吸引遊客而開設的“農活”體驗項目。
烈日下,人們汗流浹背,不畏艱難,插秧割糧交替進行,加班加點搶種收割。看到眼前的這壹幕,我瞬間把思緒拉回了童年的故鄉,那個難忘的“雙搶”季節...
我的家鄉是鄂西南壹個美麗的村莊,叫梁梅垸,靠近長江北岸。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堰塘密布,水源豐富,陽光充足,氣候適宜。是“雙季稻”(即壹年內種植雙季稻、早稻和晚稻或雙季稻)同田接力種植的絕佳區域。
當時老生產隊的田地分布和種植結構是長江附近的沙質旱地,主要農作物是小麥和棉花,而山附近的土地稍有粘性,所以村民把它變成了泥濘的田地,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是大麥、油菜和水稻。水稻在同壹塊地裏種植兩季——早稻和晚稻。
眾所周知,凡是種植雙季稻的地方,當早稻成熟時,村民們不僅要在地裏收割完早稻,還要在早稻剛剛收割完的同壹塊地裏,立即進行“排水、翻耕、翻耕、平整”等壹系列整理環節,然後迅速搶收二季稻(稱為晚稻)。
整個過程就是讓人“談虎色變”的“雙搶”活動,經常被家鄉的村民稱為“忙得筋疲力盡”。
所謂“雙搶”,其實就是夏糧搶和秋糧搶的簡稱。具體來說,就是農民在種植早稻和晚稻的地方,在較短的時間內“搶”完所有的早稻和“搶”完所有的晚稻苗的壹系列勞動行為的總和。
“雙搶”涉及多道工序,極其復雜。
先說“搶收”:它包括割禾、攤曬(即把剛割下的稻子臨時翻過來攤在後面的田裏,初步晾曬除去水分)、打捆(即把臨時攤在田裏的散稻用草和谷物捆成稻捆,方便運回家)、挑草頭(即把捆好的稻捆挑回打谷場,也叫運糧)等步驟。把頂蓋上的稻草等東西剁碎,防止淋雨發黴),鋪田(就是脫粒時把帶草的米均勻地鋪在打谷場上),碾壓(就是用牛拉著石頭在鋪好的稻草上不停地轉圈走,碾壓掉),結束(就是把米捆成捆帶走,留下米), 並把它聚在壹起(就是把打谷場出來的米聚為壹)十多種,剛從打谷場出來,還含有許多雜質的米,橫著風扔到空中讓風把雜質吹走,留下米),掃起來(就是用長竹笤帚把風吹出來的雜質去掉,留下幹凈的米),晾幹,入庫,賣公糧。
先說“搶種子”:“搶種子”分兩步。壹個是安排場地。因為二季稻是種在早稻剛收割完的田裏,移栽前要經過很多程序,不能直接種在不協調的早稻田裏。
這壹步包括放水(往田裏灌水,使田裏的土變成泥,便於插秧)、翻耕(翻耕田地,把早稻收割時留下的草包壓在土下,也可以松土為晚稻秧苗打基礎)、除草(高低鏟、平整田地,同時清除田裏的雜質)、施肥(為晚稻秧苗打基礎)。這樣,稻秧就可以種在平整過的田地裏了。
第二種是種植幼苗。這個步驟比較簡單,主要包括播種(拔苗)、挑秧手柄(將壹把把苗從拔苗處運送到移栽處)、打秧手柄(將運送到移栽處的壹把把苗扔在合適的位置,方便移栽者)和移栽等步驟。
在“雙搶”的情況下,必須在7月中旬至8月秋初的20天內完成“搶豐收”和“搶種子”的全部勞動任務。因為二季稻的季節性很強,如果超過季節,二季稻就會歉收甚至絕收,這是由二季稻的季節、氣候、生命周期決定的。
正所謂“人錯壹時,誤壹年。”如果二季稻晚種壹天,它就晚成熟十天。如果種植時間超過季節,往往還沒成熟就到了結霜季節,二季稻就會歉收或絕收。那麽,村民們今年在第二季水稻上的所有工作都將付諸東流。所以人們沒有辦法拖延,更沒有辦法改變,只能遵循農時規律。
所以,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完成如此巨量的“雙搶”任務,難度和勞動強度可想而知。時間緊,任務重,沒有捷徑,只有延長工作時間,加班加點,努力工作。所以村民在那段時間每天工作近十幾二十個小時甚至更多是很正常的。
更何況“雙搶”季節,7月中旬到8月初,基本上在立秋就結束了,這期間有近20天,是壹年中太陽最毒辣,天氣最熱,氣溫最高的時候。
在這種環境下,人們工作是臉朝黃土,背朝天。不用我用文字來描述疲勞和艱苦的程度,大家用腳趾頭都能想到。
凡是參與過“雙劫”的人,都把這段時期稱為“煉獄般”的日子,我覺得壹點也不誇張。
2019 8月18湖北襄陽
作者的個性卡
?東南西北的風,壹個愛文字的“九頭鳥”,在“平面媒體”和“網絡媒體”上散了幾十萬字他的文筆樸實、深情、純粹,特別細膩。他唯壹的夢想就是,他的文字能帶給妳春天東風般的溫暖,夏天南風般的涼爽,秋天西風般的涼爽,冬天北風般的肅穆。